1. 简单百科
  2. 伯恩哈特·冯·比洛

伯恩哈特·冯·比洛

伯恩哈特·冯·比洛,德国政治家,1900-09年间任德意志帝国总理。他未能抑制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集团的形成被认为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部分原因。1870-71年普法战争期间服役于德军;之后于各个欧洲国家首都的德国领事馆任职;1900-09年,被威廉二世任帝国第四任总理。其外交政策,尤其是1905年公然挑战和法国摩洛哥危机及1908年支持奥地利帝国吞并波黑波黑的行为,令德国更加孤立。曾有名言揭示20世纪初德国对外扩张政策:“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早年生活

伯恩哈特·海因里希·马丁·冯·比洛是一位普鲁士公国外交官的儿子。母亲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他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读高中时,比洛的同学大多是贵族子弟,毕业后比洛先后在洛桑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学习法律。1874年开始从事外交工作,并在欧洲许多国家担任不同的外交职务。1886年在维也纳与博洛尼亚省多米尼克·博卡德里亲王的女儿玛丽·安娜结婚,她是英国政治家阿克顿公爵的远房表妹比洛夫妻没有子女。

世界政策

1900年10月,霍恩洛厄亲王退位后,比洛伯爵成为德意志帝国宰相,同时也是普鲁士王国首相。比洛认为他是奥托·冯·俾斯麦的继承人,同时他将继续推行俾斯麦对欧洲大国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德国和普鲁士的利益。然而,他所面临的任务比他杰出的前任更为艰巨,主要原因是欧洲逐渐分为两大敌对阵营:即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以及英国法国俄罗斯组成的协约国。比洛上台时,协约国还处于形成阶段,事实上他未能阻止他成型,这本身就是他任宰相期间的一大失误。

由于他和他的顾问冯·霍尔斯坦因认为英国还可以做出更大的让步,英国永远也不会和法国和俄罗斯达成谅解,以及德国可以继续居于“世界仲裁者”的地位,他没有诚恳地接受约瑟夫·张伯伦提出的订立英德同盟的建议。不过鉴于因南非贸易以及海军等问题所引起的英德市敌对情况,以及哈拉雷侯爵和英国内阁多数人的反对,在当时建立这样一个同盟是很成问题的。

奥托·冯·俾斯麦一样,比洛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他巩固了德国作为世界强国之一的地位。他强调取得殖民地的重要性。比洛在外交部供职期间,德国成功地在取得了中国胶州湾99年的租借权,购买了马里亚纳群岛,并通过条约取得了西太平洋萨摩亚群岛的大部分领土。19世纪80年代,德国占领了西非多哥喀麦隆,并在东非拥有殖民地。19世纪90年代早期,他又从一家私人公司手中接管了纳米比亚。德国人在多数殖民地都与当地人发生过冲突。

德国人制定巩固殖民地统治行之有效的政策,至少在短期内,它们可以帮助殖民地政府进行管理。人儿,大决殖民扩张使德国的财政受到严重威胁。比洛认为殖民地是德国作为世界强国的标志,他相信为此付出代价在所难免。他未曾想到这些问题将成为他失去宰相职位的原因之一。

大国冲突

截止到1900年,世界上大片土地早已被各大列强分割完毕,比洛为达到保持强国地位的目的就只能凭借其经济实力。德国经济可能渗透的一个地区就是奥斯曼帝国,当然这样的政策也要冒一定的风险,因为在此之前,一些世界强国早打算渗入奥斯曼帝国,所以德国的行动极有可能遭到来自这些国家,尤其是英国的抵制。此外,该政策还遭到俄罗斯的反对,因为他本打算在波斯北部扩展势力。

比洛所期望的另外一个可以维护德国商业利益的地区便是摩洛哥。在土耳其和摩洛哥两国中,比洛通过多次外交协商为德国争取最大的利益,但他的努力收效甚微,比如1906年的为解决摩洛哥危机而召开的阿尔赫拉斯会议上,虽然表面上规定各国在摩洛哥均享有平等的权利,但事实上,它根本没有阻止法国扩大对摩洛哥的统治权。

帝国内政

比洛竭力与帝国会议内各党派的领导人建立友好关系,以便使他们批准自己所提交的议案,但他所取得的成效却很有限。他重现实施的农业保护政策得到保守派的支持。但是外交政策所产生的高额费用,特别是因殖民扩张迫使他提高国内的税率,他的税收议案遭到国会议员的强烈反对。虽然如此,比洛因与威廉二世的亲密关系,仍然稳坐宰相之位。

解职退休

1908年出访英国期间,德皇在接受《每日电讯报》一位英国记者采访时,自认是英国朋友的威廉二世声称,他对英国的虔诚与大多数德国人民是不相一致的。由于工作疏忽,帝国宰相比洛侯爵未能阻止该文的发表。此文一经见报,新闻界和国会顿时哗然,群情激奋。甚至连保守派都强烈要求皇帝退位。比洛引咎自责,但他在国会中关于这件事的发言,触怒了德皇,此后德皇对他就不如以前那么友好了。对于此事件的漠然也使他失去了公众的支持。此外,他希望限制德国的海军计划,也遭到了德皇和阿尔弗雷德·冯·铁必制的反对,此外,他在国会中的联盟瓦解(这个联盟包括除中央党和社会民主党以外的一切政党),使得他的预算没有获得通过,1907年7月,他提出辞去宰相职务,并得到皇帝的批准。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接替了他的职务。比洛善于随即应变,论机智,他仅次于俾斯麦号战列舰,然而他却把国家引上危险的道路。他聪敏自信,一向喜欢轻率的用有趣的比喻来掩盖事实的真相。遇事故作乐观,因此阻塞了对他有益的批判。这都是使他吃亏的地方。他在《德国政治》(1914,莱比锡市)一书中尉自己做了出色的辩护。1914年比洛曾担任短时期的驻意大利大使。他曾试图阻止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支持同盟国,但遭失败,之后他退隐到罗马的一栋别墅,1929年在当地病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