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道街
南京御道街即南京城东御道街,是明朝建都南京时修建的一条专属皇家使用的道路,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御道起点在南京午朝门公园内,往光华门延伸,南北走向全长约1528米,南起正阳门(今光华门),北抵午门(今午朝门),中有外五龙桥,是南京故宫的南北中轴线。
旧有的南京御道街由明皇城御街和御道故址扩建而成,以传统居住、教育设施用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理工、中小学设施等)、道路交通设施为主,旧规划范围内有部分危旧房有待整治,存在交通主干路路幅较窄,支路路网密度低,通达性不佳等问题,2015年,南京市规划局计划以分节点段的方式对御道-光华门两侧城市设计进行重规划,发表《御道街—光华门两侧城市设计成果草案》公示,征询公众意见,计划打造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四重城郭的首都型制。
基本介绍
明南京皇宫的内城叫宫城,外城称皇城。皇城是护卫宫城最近的一道城垣,环绕宫城等距而建。皇城呈凸字形,南北长五里,东西宽四里,周长九公里,开有六座城门。洪武门是明皇宫南面的正门,位于都城正阳门(即民国时期改称的光华门)内北面。从洪武门进入皇城后,是一条纵贯南北的宽阔御街,两边建有连续的廊屋,故又称为千步廊。明皇朝中央军政机构“五部六府”就分设于御街两侧:御街之东,列吏、户、礼、兵、工五部(被称为“三法司”的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设在太平门),吏部之北为宗人府,宗人府之后为翰林院、詹事府、太医院;御街之西,列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后府之南为太常寺,府之后为通政司、锦衣卫、钦天监,通政司之北有鸿胪寺、行人司。
御街的尽头是外五龙桥,此为皇城前护城河上之桥,北对承天门。承天门实际上是皇城南面的正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新宫建成时,洪武门尚未建造。可见,最初是以承天门作为皇城正南门的。至洪武十九年(1386年)才兴建洪武门,并筑城与皇城相连,使原呈四方形的皇城变成了凸字形,而洪武门也就成了皇城南面的正门了。这就是皇城的护城河在洪武门内承天门前的原因。在承天门之内,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
从承天门向北即为端门。端门之北有左、右阙门,古称象魏。端门之后是午门,端门至午门的这一段道路被称为御道。在御道东西两侧,还建有南北向的宫墙,把东南的太庙、西面的社稷坛隔在外面,使得这条御道更加森严,成为通向宫城的惟一交通线。
今御道街就是在明皇城洪武门至承天门前外五龙桥的御街和承天门至午门前的御道故址上拓建的。
参考资料
南京老街巷:中华路,繁华御道忆六朝.新浪网.2024-02-03
漫步南京御道街 在红情绿意中感受沧桑历史.新华网手机版.2024-02-03
带你穿越回明朝 南京御道街将重塑“皇家范儿”.搜狐网.2024-02-03
金陵文脉 | 南京曾经有条路,只有他可以随便走!.澎湃新闻.2024-02-03
秦淮发布-御道街光华门两侧首建四重城郭都城型制.新浪微博.202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