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锦衣卫

锦衣卫

锦衣卫,全称“锦衣卫指挥使司”,是明朝时期所设的特务机构,直接向皇帝负责。锦衣卫是明朝皇帝的亲军卫队,其下领有十七所,还有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掌管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北镇抚司专理刑狱。锦衣卫初始职能有三:守卫值宿;侦察与逮捕;典诏狱。锦衣卫是皇帝心腹,最高长官为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充任。但皇帝也会嘉奖自己器重的锦衣卫官员,加封的品级和权力都会高于指挥使。指挥使下设同知、事、镇抚使等官。

锦衣卫的前身是拱卫司,正七品,隶属于都督府。后更名为都尉司、亲军都督府。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为加强专制统治,合并诸多禁卫机构,罢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置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设立锦衣卫统辖事权。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 年),朱元璋认为锦衣卫滥用职权,后将内外刑狱从锦衣卫职责中废除。朱棣即位后,重新恢复锦衣卫建制,并由锦衣卫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与三法司共同执掌司法,权势大增。成化年间,朱见深增铸北镇抚司印信,授权其可直接向皇帝上奏。待嘉靖帝执政时,陆炳掌管锦衣卫事务,权力达到顶峰。明朝末期,锦衣卫权力低于东厂,沦为其附庸。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锦衣卫废除。

锦衣卫是国家机器组成的一个部分,也是君主控制大小臣僚的有力工具。客观上确实是有利于皇权的集中,或是贪污腐败的发生,但在各种政治势力对政局走向的交替影响中,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性质。丁易在《明代特务机关》中认为锦衣卫是一个巨大的特务机关。张金奎认为锦衣卫监察是一把双刃剑,对皇帝的驾驭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吴晗认为锦衣卫始终担任猎犬和屠夫的双重任务。徐连达则认为锦衣卫并非人人都是恶徒,因人因事而殊,决不可一概而论。

设立背景

历朝统治者为强化皇权、控制臣僚,出现类似锦衣卫性质的机构,最早可追溯到汉朝的诏狱。刘恒四年(公元前176年),关于“诏狱”的文献记载:侯周勃有罪,逮诣廷尉诏狱。在三国时期曹操为刺探民情、监视军旅而设置校事,由于对校事的控制力度较强,起初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后出现校事利用自身职权假公济私的情况,魏厉公曹芳将其废除。唐朝武则天统治期间,朝廷新旧势力斗争激烈,武则天为维护新势力,在丽景门设置推事使院。从五代十国朱温开始,设置侍卫马步军,由皇帝亲自统领并建立了侍卫司狱,处理重要案件。直到后周,其都作为皇帝的诏狱存在。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赵光义设皇城司, 其不仅负责皇室仪卫及禁宫宿卫,还担任刺探监察等职能,由宦官领导,直接隶属于皇帝。

赵金奎认为元朝的怯薛制度是锦衣卫的直接源头。成吉思汗即蒙古大汗位后,组建亲军称之怯薛。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元朝,怯薛沿用成吉思汗定制,其职能不仅负责宫殿警卫,还承担皇帝的饮食、服饰、车马、医药、巫卜、奏乐等生活所需的一应事务,一些怯薛人员还被派往诸省担任长官或兼领外廷要职。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虽然结束长年战乱,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却从未缓和过。朱元璋出身于红巾军,了解聚众结社对现实政权的威胁。加上他是一个多疑之人,对诸臣极度不信任。当年和自己并肩起事的武将,都是枭悍难制,而文臣们的政治声望也不容小觑。

历史沿革

权力确定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卫所军事制度,自京师到各郡县都设立卫所制。并设拱卫司为侍卫机关,后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公元1270年),都尉司改为亲军都督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统辖仪鸾司。洪武十三年( 公元1380年) ,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开始大幅度调整政治体制。先后宣布废除宰相制度,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各卫军民指挥使司降半级。两年后,朱元璋又罢亲军都督府和仪鸾司,正式设立锦衣卫。锦衣卫的长官指挥使,必须是皇帝的亲信心腹,都由勋戚都督。一般的卫在编制上只领有五个所,五千多人,而锦衣卫却有十七个所,人数最多时竟达五六万人。

锦衣卫除了掌卤薄仪仗与守卫值宿,还可侦察和逮捕及典诏狱。只要是重罪犯人大都移交锦衣卫狱,“胡蓝之狱”“空印案”“郭恒案” 多有锦衣旗校奉命活跃其间,涉案人数最广的“蓝玉案”便由锦衣卫指挥蒋瓛(huán) 出面揭发。锦衣卫捕人仅凭驾帖,对案件又有裁决权,致诛杀众多。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朱元璋认为锦衣卫非法凌虐,下令焚烧镇抚司刑具。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罢锦衣卫狱,其权势被削弱,大小事务都由三法司处理。

永乐年间,朱棣以藩王起兵即位,怀疑建文旧臣对自己有贰心,于是加强锦衣卫的伺察和审讯的职责,再次起用诏狱。 朱棣重用出身于临邑诸生的纪纲为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让其既治锦衣卫,又典诏狱。纪纲机警,善揣人心,办事也很有成效,深受朱棣信任,因此朝廷重大案件都交由纪纲办理。纪纲在民间广置官校,日夜刺察臣民阴事,甚至非法榜掠朝廷命官。清朝学者查继佐认为,朱棣并非不知纪纲劣迹,只是假借纪纲之手防川,川塞就会将其摒弃。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朱棣诛杀纪纲。在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 朱棣设立东厂,任用宦官治理,与锦衣卫均权势。

权力上升

正统七年 (公元1442年),朱祁镇亲政,把事权委托给心腹司礼太监王振。王振看重锦衣卫权势,让其弟王山、王海指挥治理锦衣卫,后又任义子马顺为锦衣卫指挥。期间马顺希旨,多次残害朝臣。枷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杀翰林侍讲刘球。刘球应诏陈言,内容有王振之词,遂被逮至诏狱,马顺将其肢解而死。这时锦衣卫声势盛行,实则受制于东厂,是宦官控制锦衣和厂卫的先端。到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太监曹吉祥和大将石亨拥戴明英宗复辟登位。 曹、石二人居功擅权,朱祁镇对其深恶,便命逯杲伺其阴事并逮治。明英宗还重用锦衣卫指挥门达屡兴狱讼,使得“中外官僚重足而立,天下骚然不安”,明英宗作推托之辞并敕谕法司“不许枉人”,在臣民 “宽免” 的颂扬中皇权得到稳固。

朱见深当政时,对厂卫特刑侦缉活动采取压制政策,听从御史吕洪建言,拆毁锦衣卫城西狱舍。到太监汪直复设西厂,锦衣卫都被视作外臣,权势低于东西厂。 汪直用其侄汪为都督金事治理锦衣卫,用其私党吴缓理刑狱,由此厂与卫合一。 此间锦衣卫所涉事权扩大,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遣锦衣官出使西域,另命锦衣官负责值守登闻鼓。明宪宗又给锦衣卫北镇抚司新铸印信,案件可直接上呈皇帝。原镇抚司只是卫的下属,职责是理本卫刑名,其治狱须上报卫长官。

权力起伏

朱祐樘执政,尝称 “与我共天下者三公九卿也”,对于廷臣论谏厂卫擅权之害尤为重视,于是下令裁减锦衣卫人员,人员几达半数, 并将刑狱之事归法司。此时的北镇抚司的主要职责以捕盗、辑妖言为主,锦衣卫指挥亦能自敛。如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曾多次解救入狱的士大夫,受到朝臣好评。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户部主事李梦阳上封事,指摘寿宁侯张鹤龄兄弟不法之事,却因语涉宫闺被下诏狱。牟斌告诉李梦阳应当指实其罪和交结党羽的事,尔后牟斌将其所述事实上奏,李梦阳获释出狱。

正德时期,宦官刘瑾博朱厚照宠爱而操握政权, 任用亲信领东西厂,并复立内厂自领。锦衣卫指挥使石义文对刘瑾阿谀奉承,顺势依附于东厂。厂卫之间不可并称,只能算作“厂卫之势合矣” 。后锦衣卫百户钱宁善射技,颇得明武宗喜爱。明武宗赐其国姓,并命为养子。钱宁日夕侍奉在明武宗左右,甚至明武宗醉酒,都要枕其股而睡。明宪宗令张锐领东厂,钱宁治锦衣卫事。此时锦衣卫与东厂达成均势,《明史·钱宁传》载:宁典诏狱,势最炽,中外称曰“厂卫”。锦衣卫频繁活动,所侦缉的对象由 “奸” 变成与奸宦权对立的官员。从京师到地方,官绅平民无不惊恐。 以至于偏僻的地方见到鲜衣怒马、持京师口音的人都纷纷躲匿。

鼎盛时期

明世宗由藩王入继大统,起初国事多是倚重大学士杨廷和等人。明世宗下诏整顿和裁汰锦衣官员,据《明史·刑法志三》记载,自指挥以下被裁减达十分之六,旗校十分之五,由此可节省经费数千万。后明世宗与杨廷和为首的廷臣,因追尊本生父为献皇帝事而发生矛盾, 锦衣指挥金事聂能迁伺机上疏,甚合明世宗心意。 待大礼议成,聂能迁领镇抚司。明世宗将言论大礼之事的人都交镇抚司讯问,还将将自己旧邸的卫士安插其中,由此锦衣卫便成为朱厚熜控制舆论的得力工具。

朱厚熜十分宠信陆炳,因其父母都是明世宗旧邸的亲信,与明世宗朝夕相处,官升迁至锦衣卫左都督。明世宗在承天行宫遭火灾和“壬寅宫变”之时,都是陆炳救明世宗于危难之中。陆炳选用卫士多为豪侠恶吏,而且广布耳目,仰度支者有十五六万人,朝中大小之事无不尽知。陆炳对轻视自己的朝臣都是想尽办法除掉,与内阁首辅严嵩关系甚好,严嵩视其为心腹,同筹朝政。严篙之子世蕃揽官吏选用之权,常由陆炳交往或从中调停。陆炳积数百万,私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宫省内外百官都称陆炳为 “陆堂”,东厂对其亦是低头俯首,此时的锦衣卫权力达到鼎盛时期。

沦为附庸

朱由校时,连发梃击、红丸、移宫案三案,使得朝廷分崩离析,大臣们结党自拥,宦官魏忠贤在明熹宗的奶娘客氏的协助下权倾朝野,将锦衣卫发展成自己进行党争的得力工具。早年刘侨掌管锦衣卫镇抚司,但因不依附魏忠贤,被其假皇权之名换成许显纯。许显纯和田尔耕等人是魏忠贤的的义子,魏忠贤便依其权势动用私刑,致使诏狱累累。崇祯登基后即拨乱反正,为受魏忠贤惨害诸臣平反,但多年积累起来的社会矛盾和党争仍是潜流不息。明思宗又是刚愎自用之人,对朝臣颇多猜忌,任用太监王德化掌管东厂。王德化得势且用事惨刻,专与朝臣为难。锦衣卫慑其权势,行事多是观望厂意,至此锦衣卫彻底沦为东厂附庸。

主要职能

安保职能

锦衣卫初设,既承担了亲军都尉府的侍卫职责,又担任仪鸾司掌管卤簿仪仗。 凡是重要节日或是皇帝祭祀、 经筵、巡游之际,锦衣卫都是随时侍奉在左右,“天子御座则夹陛而立,天子御则扶辕以行,出警而入,承旨而传宣”。如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朱元璋命锦衣卫选精锐力士五千六百人随驾。锦衣卫除了在重大典礼场合执行侍卫外,还担负皇宫的安全职责, 保护皇帝及周围人员的安全,其他亲军分别守在皇城四门,锦衣卫将军必须在午门昼夜值班。

监察职能

据《明史·职官志》记载,锦衣卫掌缉捕之事。锦衣卫侦缉的对象从王府到平民百姓。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明代宗朱祁钰谕示: 今后但系谋逆反叛,妖言惑众,窥伺朝廷事情,交通王府、外夷,窝藏奸盗及各仓场库务虚买实收,开单官吏受财卖法,有显迹重情,都交由锦衣卫受理。最初侦缉规定: 必行贿受贿有人,现获有赃,获赃有地,谓之 “四角全”,而后打入事件,有一不全,不敢行,恐反坐也。但在实际的侦缉过程中却弊端不断, 锦衣卫为功升,往往捕风捉影,非法拷讯。嘉靖初年,锦衣卫职责缩减为“专察不轨妖言人命强盗重事”。尤为重要的是侦查“不轨妖言”,不轨指政治上的反动者或党派,妖言指宗教的集团如弥勒教、白莲教、明教等。锦衣卫行使监察职权的主要手段是秘密侦缉,掌握在专职的行事校尉手中。

司法职能

锦衣卫常与三法司共同审理案件,其司法审判权与三法司相当。锦衣卫的北镇抚司主要负责对锦衣卫或东厂等机构所逮捕的罪犯进行刑讯,其经手案件都是大案要案或皇帝直接指定的诏狱。狱中所关押的对象上至朝廷手握重权的大臣和宦官,下到平民百姓甚至是外来人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不同原因得罪了皇帝。北镇抚司审案常严刑逼供,天启年间,条例所载刑罚就有脑、烙铁、一封书、鼠弹筝、拦马棍、燕儿飞等项。诏狱只有审讯权,在案件审理完成后,需要移交刑部或者都察院等司法机关判决。刑部等部门有权利对审理的结果提出质疑和进行推翻。但由于锦衣卫是皇帝亲信,因此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三法司的审判权逐渐被锦衣卫所占用,甚至直接拥有判决权。锦衣卫的司法权还包括廷杖、出京办案,逮捕钦犯,死刑等刑罚。明朝自立国之初就被士大夫们望而生畏的是廷杖。 被廷杖之人两腕用绳子缚住,被逮赴到午门外,有的也发生在诏狱中。旗校百人手持木棍林立,五杖而易一人,其下场非死即伤。

军事职能

锦衣卫承担了大量的军事征战任务,其承担的军事任务复杂多样,外出征战、戍边、御倭、逮捕审讯武官等。洪武年间,锦衣卫的军事职能尚不突出,在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朱元璋派遣锦衣卫指挥佥事胡常戍守西南边境。朱棣即位后,亲自率军五征蒙古。锦衣卫作为侍从部队也随其参战。而锦衣卫官校获得升迁的途径只有通过军功,因此出现大批锦衣卫官军参与军事行动,自明成祖之后的其余诸帝都利用锦衣卫来整顿军务,明朝对于海防的建设向来重视,故在浙江省、南直隶、山东省广东省福建省等倭寇出没频繁的沿海地区设立备倭总兵官,专职防御倭寇。明朝中后期军事腐败,各级武官贪生怯懦,对此朝廷利用锦衣卫对贪腐凌虐和战场失利的武官进行审查。另锦衣卫还兼有修缮关隘、提督京营、督理马政和提出军事建议等事务。由此范博忱认为锦衣卫对明廷提升军队战斗力、巩固边境安全、强化出征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他职能

锦衣卫的职能十分广泛,包括维护京城治安、执行出使任务及看守陵寝。起初锦衣卫参与维护京城治安是秘密缉查,西司房便是以缉捕盗匪为本职。据清朝官修《续文献通考》载: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九月,命卫所镇抚发夜巡铜牌。而到了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锦衣卫正式与兵马司一道公开巡逻京城;锦衣卫经常作为使者出使,传达朝廷意旨、赏赐以及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如宣德元年 (公元1426年) 正月, 锦衣卫千户岳谦等人敕命瓦剌贤义王子捏烈忽袭王爵, 并赐彩币、表里。嘉靖时期,安南国发生叛乱,锦衣卫千户陶凤仪、百户王桐等人赴安南国调查篡夺犯边的事情;明代对于陵寝有一套严格的禁例管理,禁止官民在陵寝附近开山、砍伐树木等。这时往往会派锦衣卫前去看守陵寝。据《国榷》中记: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六月,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往来督视陵工。

编制与选任

编制

锦衣卫属官还设有将军、校尉、力士。锦衣卫将军起初被称为“天武将军”,后改名为“大汉将军”,选拔躯体勇猛之人担任。将军俱执金瓜、披铁甲、佩弓矢,冠红缨铁盔帽,其职责是早晚朝在殿中侍立,负责传递天子的敕令,兼宫廷安全保卫工作;校尉最初隶属于拱卫司,负责卤簿仪仗及驾前宣召官员等,后改属于锦衣卫;力士初隶属旗手千户所,后改隶锦衣卫及腾骧四卫,掌管金鼓、旗帜,都是选用民间壮丁,身体强健,无前科的人。

选任

明朝制度规定,锦衣卫官员的选任是由兵部掌管选授,其下设有四司,其中的武选清吏司就是掌管对武职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等。有明一代,对于锦衣卫官员的选任途径主要有功升、荫叙、皇亲外戚授官、传升、改调等。功升就是在随从征战 、 抓捕盗贼等方面立功,因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从而担任锦衣卫官职;荫叙是文、武臣子弟因其先祖或父亲等担任锦衣卫官职时所立的军功而荫其现职或原职的情况,可以是皇帝特恩或过自身乞恩得来。另外还有其无子嗣从而把功劳“推封”“奏带” 自己的弟侄;皇亲外戚授官指通过皇亲外戚的特殊身份而充任锦衣卫官;而到了明朝中叶后期锦衣卫的授职出现由宦官传奉圣旨升授即“传升”的情况。改调则是由其他卫所改调为锦衣卫籍,或是由文臣改调为锦衣卫官。

制服与印信

制服

锦衣卫作为特殊军事机构,等级严明,有着严谨的官服制度,各品级官员必须穿着与自己品级相对应的服饰。锦衣卫高级官员身穿赐服的三种服饰: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赐服是皇帝特赏给有功之臣、属下官员等人,象征着官员的权利和地位,但不在明朝品官服饰制度之内。

蟒衣因上面绣有蟒纹而得名,是仅次于龙袍的尊贵的服饰,明朝的龙形象:剑眉虎眼、鲢鼻、牛耳鹿 角、蛇躯鲤甲、鸾脚鹰爪、僚牙马齿、 四腿加火焰披毛、脊有节梁、背有锥刺、尾细如金负尾、两鼻生有力的触须、额宽隆起、上唇生、下颔长须等。而蟒的形象与龙的区别只在于爪部,蟒为四爪。 锦衣卫赐服为曳撒形制,便于乘马。袍服上有蟒补,膝处横织细云蟒,袍服上的海水有立水与平水之分,蟒袍底摆的下端有“江崖海水”纹样。永乐以后,皇帝身边的近侍穿用,需戴高六七寸或一尺的乌纱帽,再配以革带。

飞鱼服是一种仅次于蟒服的隆重服饰。“飞鱼”一词较早出现于《山海经》: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发展到明代的飞鱼纹样,非止有鱼形,而是集摩羯、鱼、龙等纹样特征,构成以蟒身为主体、背有羽翼、腹有鱼鳍、尾部岔开呈鱼尾状的蟒状瑞兽。飞鱼服是锦衣卫堂上官姓在一些特定场合可穿着的制服。在《明史·舆服制三》中记载:其视牲、朝日夕月、耕耤、祭历代帝王,独锦衣卫堂上官,大红蟒衣、飞鱼,乌纱帽,鸾带,佩绣春刀

斗牛服较飞鱼服低了一个等级。斗牛是人臣极尊贵的服色,据《名义考》中记载:斗牛本指星官,其形如蛇,蛇体似龙。而《三才图会》中描述斗牛头上双角像牛角一样向下弯曲,其爪有三个脚趾。斗牛服在前胸和后背缀绣有斗牛以及寿山福海、五彩云纹的方形补子,穿着时需在腰间配以玉带。

印信

据《明史·舆服志四》载:都指挥使为正二品,官印为银印,二台,直钮,方三寸一分,厚七分,九叠篆文。指挥使为正三品,官印为铜印,直钮,方二寸七分,厚六分,九叠篆文。

相关评价

明末嘉兴市士人沈起堂认为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丁易在《明代特务机关》中认为锦衣卫是一个巨大的特务机关。张金奎认为锦衣监察是一把双刃剑,对皇帝的驾驭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用好了是国之利器, 用砸了也会变成挖自己的墙脚。吴晗认为锦衣卫始终在做皇帝的耳目,担任猎犬和屠夫的双重任务。徐连达的评价较客观,他认为锦衣卫既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也是君主控制大小臣僚的有力工具。但锦衣卫并非人人都是恶徒,因人因事而殊,决不可一概而论。

历史影响

正面

锦衣卫是维护皇权统治秩序的得力工具,维护以皇帝为核心的皇族利益。不仅担任着皇帝的安全职责,诸如掌管皇帝出入仪仗、狩猎扈从保卫、随驾出征。还在吏治、打击不法分子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锦衣卫组织系统独立严格,内外监督较为严密。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官员的腐败行为,在打击盗贼、流民等社会恶势力的同时,也使得老百姓不敢肆意妄为,维护两京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秩序稳定。另锦衣卫也承担着大量的军事征战任务,维护国防稳定。

清代仍设锦衣卫,执行仪仗侍卫职能。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 改称为銮仪卫。另有密折形式出现,其作用与锦衣卫的特务性质相似。即是臣下通过密折与皇帝言事,其内容只由皇帝亲自拆阅。

反面

锦衣卫的反面影响有三:其一,干预司法正常的程序,侵犯法司的权力。锦衣卫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不受三法司的约束,侵夺三法司的审判权。迫于锦衣卫的权势,即使知道是冤假错案,三法司也不敢随意推翻北镇抚司的审理结果。其二,导致政治上不稳定因素加剧。锦衣卫滥用私权在民间肆意搜刮百姓、敲诈钱财,收买流氓无赖培养成为自己的权势。再者锦衣卫手法残酷、行为隐秘,朝廷大臣或平民百姓的行动都受其监视,社会上出现假冒锦衣卫官员现象。

相关争议

锦衣卫所统千户所的数量

锦衣卫所统千户所的数量目前存有三种说法。其一,十四所。在申时行的《万历明会典》 ,张廷玉的 《明史·兵一》 孙承泽的《春明梦余录》中均有记载,但只有《万历明会典》具体列出了十四所千户所的名称为:锦衣中所、锦衣左所、锦衣右所、锦衣前所、锦衣后所、上中所、 上左所、上右所、上前所、上后所、 中后所、驯象所、亲军所、水军所。其二,十七所。嵇璜曹仁虎在《钦定续文献通考》中有记载,而张廷玉在《明史·职官五》也出现锦衣卫所统的千户所数为十七所。只是列出十二所的名目,与“十四所”中对比,没有亲军所和水军所。其三,十八所。有傅维鳞的《明书》和 查继佐的 《罪惟录》佐证。但文中只有其中的十三所,与“十四所”中相比,缺少水军所。

北镇抚司增设时间

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关于其开始设置的时间有三种说法。在张廷玉的《明史·刑法三》、永、纪昀的《钦定历代职官表》卷46之《步军统领表》记载,洪武十五年先设置锦衣卫,不久在镇抚司之外另设北司,故锦衣卫镇抚司有南北之分。对此方志远先生在《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表达同样的观点。而汤纲、南炳文先生在其著作《明史》里则认为:永乐时期,恢复了锦衣卫狱,并增设北镇抚司,原来的镇抚司改称为南镇抚司。 第三种说法是成化年间说,明朝申时行在《万历明会典》中记:成化中添设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始给印信直达。

历任指挥使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

《锦衣卫》.豆瓣.2023-11-27

《锦衣卫》.豆瓣.2023-11-27

《锦衣卫》.豆瓣.2023-11-27

《绣春刀》.豆瓣.2023-11-27

《绣春刀II:修罗战场》.豆瓣.2023-11-27

《锦衣卫之王者归来》.豆瓣.2023-11-27

《锦衣之下》.豆瓣.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