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祁州漏芦

祁州漏芦

祁州漏芦,别称祁州漏芦(河北省),大脑袋花、土烟叶(陕西省),打锣锤(河南省),老虎爪(山西省),郎头花,狼头花,牛馒土(内蒙古),大口袋花(内蒙古),和尚头(内蒙古),生于山地草原、草甸草原、石质山坡。多年生草本,高(6)30-100厘米。根状茎粗厚。根直伸,直径1-3厘米。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灰白色,被棉毛,基部直径0.5-1厘米,被褐色残存的叶柄。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30-100厘米。根状茎粗厚。根直伸,直径1-3厘米。茎 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灰白色,被棉毛,基部直径0.5-1厘米,被褐色残存的叶柄。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倒披针形,长10-24厘米,宽4-9厘米,羽状深裂或几全裂,有长叶柄,叶柄长6-20厘米。侧裂片5-12对,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锯齿稍大而使叶呈现二回羽状分裂状态,或边缘少锯齿或无锯齿,中部侧裂片稍大,向上或向下的侧裂片渐小,最下部的侧裂片小耳状,顶裂片长椭圆形或几匙形,边缘有锯齿。中上部茎叶渐小,与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同形并等样分裂,无柄或有短柄。全部叶质地柔软,两面灰白色,被稠密的或稀疏的蛛丝毛及多细胞糙毛和黄色小腺点。叶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丝状棉毛。头状花序重生茎顶,花序梗粗壮,裸露或有少数钻形小叶。总苞半球形,大,直径3.5-6厘米。总苞片约9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不包括顶端膜质附属长三角形,长4毫米,宽2毫米;中层不包括顶端膜质附属物椭圆形至披针形;内层及最内层不包括顶端附属物披针形,长约2.5厘米,宽约5毫米。全部苞片顶端有膜质氧化镁,附属物宽卵形或几圆形,长达1厘米,宽达1.5厘米,浅褐色。全部小花两性,管状,花冠紫红色,长3.1厘米,细管部长1.5厘米,花冠裂片长8毫米。瘦 果3-4棱,楔状,长4毫米,宽2.5毫米,顶端有果缘,果缘边缘细尖齿,侧生着生面。冠毛褐色,多层,不等长,向内层渐长,长达1.8厘米,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糙毛状。花果期4-9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草原、草甸草原、石质山坡。

分布范围

分布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山西省河南省四川省山东省等地。

苏联远东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蒙古、朝鲜日本有分布。

其他特性

产地产量

产内蒙占山地。产量较多。

入药部分

根及根状茎人药,性寒、味苦咸。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和通乳。

花序入蒙药。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挖根,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切片备用;夏季采摘花序,除去总苞,阴干备用。

药材鉴别

性状根呈圆锥形或破裂成片块状,多扭曲,长短不一,直 径1—2厘 米。表面灰褐色或暗棕色,粗糙,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外皮易剥落。根头部膨大,有残茎及鳞片状叶基,顶端有灰白色绒毛。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黄色,有裂隙,中心灰黑色或棕黑色。气特异,味微苦。

头状花序略呈阔钟形,直径2—5厘米。总苞阔钟形,由多层具干膜质附片的总苞片组成,浅灰绿色或淡黄绿色,基部稍向内凹,有时可见残留花梗;最内层的千膜质附片呈披针形,外面各层的干膜质附片呈卵形至宽倒卵形,常呈掌状分裂。花皆为管状花,花冠淡红紫色,多卷曲,下部条形,上部稍扩张成筒形;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于花冠外。可见成熟的瘦果,呈倒卵形,具棱,长0.3一0.5厘米,黄绿色或黄褐色,稍有光泽,羽状冠毛多列。气微弱,味淡。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γ−内素(γ−Lactones)、黄酮皂苷,根含芳香油0.1%,尚含酚性物质。

性味功能

中药味苦、成,性寒。清热解毒,消,下乳,舒筋脉。

蒙药味苦,性凉、糙、稀、钝、柔。清热解毒,止痛,杀“粘”。

主治

中药治痈疮肿毒,,乳房炎乳房胀痛,乳汁不下,着痹拘挛,骨节疼痛。

蒙药治流感,瘟疫猩红热麻疹,“发症”,结喉,痢疾,心热,搏热,实热,久热,伤热,“协日”热,血热,肠刺痛,阵刺痛。

用量用法

中药3—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蒙药多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

祁州漏芦 Qizhouloulu.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