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洛蒂
皮埃尔·洛蒂(Pierre Loti,1850年1月14日—1923年6月10日),原名朱利安·维奥(Julien Viaud),是一位法国小说家和海军军官。他以其作品中的异国情调而闻名,曾在海军学校接受训练,并在1881年晋升为上尉。1885年至1891年间,他在中国海域服役,并在此期间获得多次晋升,最终在1906年担任舰长。洛蒂的第一部小说《阿齐亚德》(Aziyade,1879)发表后,他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他的作品《冰岛渔夫》(1886)和《菊子夫人》(1887)等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这些作品连同严格评论家的好评,帮助他在1891年成功加入法兰西学院。
早年经历
皮埃尔·洛蒂出生在一个职员家庭,从小就对海洋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成为一名水手环游世界。他的教育始于家乡罗什福尔,随后在布雷斯特的海军学校继续深造。洛蒂逐渐在海军中晋升,直到1906年成为船长。尽管他曾声称自己不会读书,但在朋友的证言和他保存下来的图书馆中,证明了他的阅读能力。1876年,洛蒂在日记中记录了一些在伊斯坦布尔市的经历,这些经历启发了他创作匿名出版的小说《阿齐亚德》(1879)。
军旅生涯
洛蒂的海军生涯跨越了四大洋,他曾在美洲、大洋洲等地执行任务,并在多个地区留下了足迹。他的丰富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素材。洛蒂的作品通常采用白描手法,真实地记录了他的见闻,从而吸引了众多读者。他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经历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他与变幻莫测的大海的亲密接触,以及他身处战争环境的感受,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文学贡献
洛蒂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题材,包括小说、纪实随笔和自传性作品。他的小说《阿齐亚黛》(1879)、《洛蒂的婚姻》(1880)、《一个非洲骑兵的故事》(1881)、《厌倦之花》(1882)、《我的兄弟伊弗》(1883)、《北非三贵妇》(1884)、《冰岛渔夫》(1886)、《菊子夫人》(1887)、《水手》(1892)、《拉慕珂》(1897)、《梅子太太的第三度青春》(1905)和《醒悟》(1906)等,均体现了他对爱情故事的客观描述。此外,他还撰写了《秋天的日本》(1889)、《在摩洛哥》(1890)、《东方的怪影》(1892)、《浪迹天涯》(1893)、《耶路撒冷的荒漠》(1895)、《北京的末日》(1902)、《英国人治下的印度》(1903)、《走向伊斯巴罕》(1904)和《吴哥的进香者》(1912)等随笔作品。洛蒂的作品中,爱情和死亡的主题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反映了他对情感生活的深刻思考。
社会影响
洛蒂因其作品的独特魅力和对异域风情的生动描绘而广受欢迎。他的作品不仅迎合了当时法国公众对海外世界的兴趣,同时也顺应了政府的海外扩张政策。因此,他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一致好评,并在1891年被选入法兰西学院。洛蒂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风景的细腻描绘上,尤其是在对海的描写上,几乎没有其他法国作家能与之相比。他的文字简洁朴素,但却能用简单的词汇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他的作品有时会被归类为浪漫主义,但实际上,他的风格更为朴实,注重真实的记录和逼真的描摹。洛蒂的作品中,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印象派元素,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
逝世与纪念
洛蒂于1923年去世,并在同年被安葬在奥莱隆岛上。他的故居在罗什福尔被改建为博物馆,展示了他的收藏品和生活场景。此外,伊斯坦布尔市也有以他命名的博物馆,纪念这位曾经在那里度过时光的作家。
参考资料
皮埃尔·洛蒂.豆瓣.2024-09-13
冰岛渔夫 菊子夫人.豆瓣读书.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