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朝贵
余朝贵(1835~1904),亦名鼎臣。清黄冈余家楼(今属新洲汪集)人。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清廷募兵镇压。余应募投蒋果敏部,后升兰千总,正四品都指挥使司。1862年,奉命率湘军往浙江省,镇压农民革命军,率部攻下金华市、桐庐县、绍兴市,兰溪市、富阳区等城,得左宗棠赏识,以从三品游击衔留驻浙江补用。海战亲目矢石。1864年2月,克杭州市、余杭,升从二品副将,即进取德清县。清廷赐以“劲勇巴图鲁”称号。1867年,统领新湘军五营士卒,驻常山县等地。1868年率清军新湘军三营开赴江南镇压捻军。旋升正二晶记名总兵。1870年,以母年逾八旬,请求回家赡养。后赴原任,1887年卸任归里,督促子弟读书。自身坚持练武,间或以琴自娱。1892年,任浙江省副将。 1894年,倭寇侵扰江苏省、浙江、福建省等省海疆。统领“振”字左军各营驻定海区,守卫小舟山隘口。1895年,镇守泗安,统领浙江仁胜全军,严励整治地方秩序,禁止赌博,革除陋习。次年调任定海镇总兵,多与外人交涉理事勤谨有度。1897年,调任海门区总兵兼统台州市各营,连破大型盗案数十起。还在海门外建路亭,以便行人歇息,在海面设置浮简,以利船舶航行,海门市内秩序井然。1897年7月卸任,8月进京,光绪两次召见。同年冬返定海,任从一品提督总兵官。
人物简介
余朝贵(1835-1904),亦名鼎臣,清黄冈市(今新洲区)县人。余朝贵为官清正廉洁,享誉朝野,在当地口碑甚好。
朝廷赐以“劲男巴图鲁”称号,乃为勇将,能干之意。与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均为从一品官员,正一品无汉族。余朝贵历经爱新觉罗·旻宁、咸丰、同治、光绪四代王朝。作为四朝元老,官居从一品,位极人臣,是当时清政府最大的汉人武官之一。
人物经历
余朝贵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自幼家境贫困,但他敏而好学,问津书院诸生,兼习武术,喜读兵书,靠自己克勤克俭勤学苦练,十六岁时已是文武双全。咸丰元年(1851),浙江巡抚蒋益澧为镇压洪秀全起义军,率湘军长江进涨渡湖北上。官船行至大泷河木桥时,蒋益看见放牛的余朝贵正在木桥上练武艺,差人叫余朝贵上了官船,问他想不想为朝廷效力。作为孝子的余朝贵回家告知母亲同意后,随蒋益沣走上从军之路。
余朝贵追随蒋益沣四处征战,因作战勇猛,清同治元年(1862)就官升至蓝翔千总、正四品都指挥使司。是年,晚清重臣、著名湘军将领左宗棠升署闽浙总督,命福建省按察使蒋益沣率湘军往浙江省,每一战余朝贵亲冒矢石冲锋陷阵,率部攻下了金华市、桐庐富阳等城池。为此,余深得左宗棠的赏识,向清廷保奏,以从三品游击衔留驻浙江补用。二年(1863),石达开部队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蒋益澧镇守柳州市、平乐县一带,打败了石达开部下,迫使石达开败走大渡河。三年(1864)二月,余朝贵奉命向杭州市的农民起义军陈雨文、余杭区江海洋两部进攻,经多次激战,攻克杭州,继又攻陷德清县、余杭等地,升从二品副将,即进取德清。清廷赐以“劲(胜)勇巴图鲁”称号。同治六年(1867),统领新湘军五营土卒,驻防常山县等地。次年又率清军新湘军三营开赴江南镇压捻军,旋升正二品记名总兵。
同治九年(1870),余朝贵以母年逾八句,请求回家赡养。在家期间,协办团练。修复战乱毁坏的问津书院,后赴原任。光绪上三年(1887)五十二岁的他请求卸任归里,督促子弟读书。自身坚持练武,间或以琴自娱。
光绪十八年(1892)。又被调任为浙江省副将。光绪二十年(1894)倭寇侵扰江苏省、浙江、福建省等省海疆。他奉命统“振”字左军各营驻军定海,守卫小舟山隘口,一年即平倭患。光绪二十年(1895)镇守泗安,并统领浙江仁胜全军,次年调任定海镇总兵。光绪二十三年(1897),调任海门区总兵兼统领台州市各军营。当年7月卸任,8月进京,光绪帝两次召见。同年冬月返回定海任从一品提督总兵官。
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兴起,并陆续逼近北京,余朝贵奉命“勤王”。光绪三十年(1904),日、俄为瓜分中国东北地区爆发“日俄战争”,余朝贵深知定海区是海防市战略要地,他虽重病在身仍加紧训练士卒,坚持昼夜巡察固守,定海得保无虞。光绪三十年(1904)余朝贵卒于定海镇,享年69岁。
家族族谱
余朝贵,谱名余国清亦名鼎臣,今武汉新洲区余楼村人,云甫公第18世孙,东分祖后裔,鼎臣总戎与洪良品有姻连关系,余氏第五次修谱,是由余鼎臣请洪良品作的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