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镇
龙场镇是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辖镇,位于贵阳西北面,距贵阳市区38公里,是修文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东与扎佐镇、西与谷堡镇、北与小箐镇、南与白云区接壤,总面积181平方公里。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奢香夫人开九驿以龙场为首驿。崇祯二年(1629年)建敷勇卫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卫置县。1953年10月龙场镇更名为城关镇,1961年6月改为阳明公社,1962年10月复为城关镇。1984年升格为区级镇,1999年9月29日改名为龙场镇。
龙场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明洞和玩易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仓古堡,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阳明洞和烈士陵园。主要矿产资源有铝、煤、铁等。耕地面积3.97万平方千米。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籽等,蔬菜产业以延晚番茄、大葱为主。
历史沿革
明洪武五年(1372),贵州宣慰司宣慰使蔼翠所领之龙耳土目,即今龙场镇。十七年(1384),奢香夫人开九驿,龙场为首驿。崇祯元年(1682)建龙场大城,名敷勇。三年(1630)置敷勇卫。清康熙六年(1687)裁卫,置修文县,改卫城为县城,名龙场。1932年置龙场镇,1953年10月更名城关镇。1992年2月改龙场镇。1996年,面积181平方千米,人口6.4万人,辖新春、沙溪、阳明、新水、城南、城北、王官、新寨、建新、木厂、干坝、马口、茶田、中哨、杨寨、中哨坝、程官、青龙、大地、高仓、水塘、水山、阳早、红旗、放马坪、红峰、花桥、潮水、白莲、马官、小营、普陀、军民、幸福、新生、平地36个行政村和第一至第六和马家桥7个居委会。2006年,全镇境域南北长14千米,东西宽13.2千米,总面积184.8平方千米,辖36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74404人,其中汉族68186人。2012年,将虎山、宾阳县、栖凤、栖霞市等居委会划出设立龙岗社区服务中心。
行政区划
自然资源
总面积185平方公里内,森林覆盖率31.6%,修文河、猫跳河、穿山堰、马关河等河流网布全境,阁老寨、金龙、王官、营盘山、黑山等水库星罗棋布,水域面积1000余亩,常年绿树成荫、碧水蓝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避暑休闲胜地。产生漆。产桃、李、杏、梨等水果。境内铝、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华飞公司20万吨氢氧化铝、诺亚公司20万套精密铸件等重点工业项目,有潮涨潮落的间歇泉三潮水,有质朴高昂舞风、多姿多彩服饰、欢乐礼俗、鲜见古艺古物的高仓民族风情古堡,有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读书悟道和讲学之所北山(阳明洞),有林木葱茏、古树参天、碧波荡漾的集休闲娱乐、文人学士拜游览、历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阳明主题公园。龙场因此而享誉海内外,历年来,素有“黔中重镇、圣地龙场”之美誉,更是研学游之胜地。
地理环境
修文县辖镇。位于县境中南部,地跨东经106°32′-106°41′,北纬26°45′-26°54′。东邻扎佐镇,西连谷堡镇,南与白云区毗邻,北与小箐镇接壤。辖2个居委会、36个行政村。平均海拔1300米。景点有阳明洞风景名胜区、间歇泉三潮水等。
人口民族
总人口9万余人,有汉、苗等民族。苗、彝、仡佬族、布依族等民族占37%。
经济
近年来,龙场镇按照“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三产兴镇”的战略思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各类种养业为重点,初步在建新等村走出了一条“承租倒包”、“企业+基地+农户”、“基地+协会+农户”等具有特色的农业发展路子。建成了以马口村、中哨村、建新村为主的万亩延晚番茄基地,以幸福村、平地村、新生村为主的大葱种植基地,以马关村、平地村为主的千亩破季豌豆基地,以程关村、放马坪村为主的千亩疏毛磨芋基地。同时以新水村、幸福村、新生村、小营村为主的千亩桑葚经济种植基地正在兴起;工业发展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按照“工业特色镇”的定位,在着力提升建材、冶炼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强工业发展布局,积极营造招商环境,大力培育新型工业经济,形成投资洼地和产业集群,新引进华飞公司20万吨氢氧化铝、诺亚公司20万套精密铸件、鸿鑫水泥厂100万吨JT窑生产线、龙翔能源集团、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药业、贵州贵酒项目等重点大中型企业,努力打造治炼、建材、酒业、医药四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按照“以旅游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建成了集休闲娱乐、文人学士拜谒游览为一体的阳明主题公园,同时积极建设以马关村、中哨村、建新村为主规划的万亩延晚番茄农业经济观光园,以小营村为主规划的农业休闲观光园等生态观光项目。依托省市发展“城乡和谐游—乡村体验游”、“避暑季”等机遇,积极做好沙溪温泉休闲度假村、高仓古堡民族风情园等的规化和开发工作。龙场镇正在抢抓“爽爽贵阳市”旅游生态资源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拓展发展空间,营造开放环境,加快发展步伐。镇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将以“黔中重镇、圣地龙场”为形象定位,志力于“言行一致、开明开放”,热忱欢迎社会各方仁人志士到此投资兴业;志力于全方位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形成黔中产业带上的重要经济板块、工业基地和旅游胜地;志力于“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努力将龙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秩序良好、山川秀丽、人民富裕的经济大镇。
社会
民生
龙场镇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以“打造文化名镇,构建和谐龙场”为目标,按照“建设城镇,带动农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使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有中小学54所。
十件实事
按照省、市及修文县委对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的相关要求,2013年1月底,市委政策研究室挂帮队员欧德冰作为市级下派的驻村工作组队员,与龙场镇政府的冯永芳、张胜远三人组成杨寨村驻村工作组,由他担任组长,进驻杨寨村,共同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杨寨村是龙场镇10个贫困村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后进村。共有4个村民组,250余户,人口1026人,汉、苗两种民族群众杂居在一起,村域内有一铝矿企业,村情相对复杂,矿众矛盾比较严重。共有耕地面积1311余亩,其中田246亩,土1065亩,全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相对滞后,群众收入渠道单一,2011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仅1300元左右。
驻村工作组到位后,和村支两委人员一道,深入杨寨村家家户户,通过与及村民交谈,了解到杨寨村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一是杨寨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耕道、小水池等农业配套项目建设欠缺,村民想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又怕配套设施跟不上,蔬菜和水果种出来了,怕没有水浇,没有路运,没有人买。二是村里以前建设的人畜饮水工程设施已非常破旧,高位蓄水池不够,1组、3组村民饮水存在困难。三是村委的办公楼相对狭小,设施破旧,村支两委办公很受影响。四是村里有几户人家生活极度困难,家里人生病和小孩读书没有办法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驻村工作组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协调市民政局相关项目资金10万元,帮助杨寨村将原废旧的村小学教学楼翻修,用作新的村委办公楼。目前,项目已全面完工,新的村委办公楼已投入正常使用。
二是协调市移民局相关项目资金10万元,帮助杨寨村修建两个高位水池,解决1、3组村民饮水困难问题。目前,项目已建设完工,全村村民全部用上了清洁干净的自来水。
三是调市移民局项目资金46万元,帮助杨寨村修建硬化路1.9公里。目前,项目已全面完工,改变了村民出行和交通条件。
四是发动市委政策研究室全体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帮助杨寨村特别困难的农户早日脱贫。共捐钱6000元,衣服38件,向李长红、张志芳、杨德祥、曾志友、周光华、尹家芳等6户困难户赠送蛋鸡300羽,优质仔猪6头,饲料20包。
五是积极鼓励村民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领驻村工作组发动、组织大家到修文县产业结构做得较好的其他乡镇猕猴桃基地进行考察学习,村民回来后,种植猕猴桃的热情空前高涨,自发种植猕猴桃1000多亩,群众自费3万余元,自己出力,把机耕道的毛路挖上了山。
六是在2013年春节期间,为了让群众能够过上一个祥和稳定的春节,驻村工作组坚守在村里,先后多次主持召开村支两委扩大会议及村民座谈会,协调解决三组、四组饮水纠纷及一组、二组矿山管理补偿费分配纠纷事宜。通过座谈会,及时地化解了村民矛盾。
七是驻村工作组把县民政部门下发的扶贫大米25袋750斤,亲自送到杨寨村困难户手中,让困难群众过上一个快乐的春节。
八是协调市委政策研究室,积极开展慰问活动,共慰问杨寨村困难户6户,每户送慰问金500元,食用油1桶,大米一袋,合计4000余元。
九是驻村工作组在村里的一次走访中,发现村里的贫困户李长红家存在诸多困难,年过半百的老李是一个残疾人,妻子和大儿子都是智障人员,有一个16岁的小女儿在读高一,全家人就靠17岁的二儿子在外面给别人洗车,靠每个月800多元的收入维持整个家庭的开支。欧德冰在知道这一情况后,当场从自己身上拿出200元钱,递给老李,告诉他先用于女儿暂时的生活费用,以后的费用,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回来后,他主动找自己的私人关系,联系上海市某社会爱心人士,支助老李女儿上学期间所有学费和生活费用,每月400元。支助人承诺,可一直支助到大学毕业。当他把这一消息告诉老李时,老李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欧书记,我真不知道说怎样的话才能感谢你”。
十是为了支持村里的猕猴桃基地及蔬菜基地建设,工作组积极协调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市水利局、市民政局相关机耕道、提灌设施及村垃圾池建设项目,帮助杨寨村修建相关基地设施。目前,三个项目的对接协调工作进展顺利。
参考资料
龙场镇志.修文县龙场镇人民政府.2024-03-19
龙场镇.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3-19
龙场镇.行政区划网.20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