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花丝

花丝

花丝(Filigee)是指用金属材料抽或拔成丝或线,继而按设计制作成的金属丝类艺术造型,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制作工艺。相传中原地区至迟在隋朝就出现了成熟的花丝工艺,如从隋李静训慕出土的“镶珠步摇”属之。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花丝工艺已与金银错和镶嵌等工艺相结合。最早可见的花丝工艺实物是河北定州西汉墓出土的花丝《辟邪》《群羊》《龙头》等。在明代,花丝镶嵌达到了较高的技艺水平;到了清代,花丝镶嵌工艺则变得更加专业化、细致化。清朝还出现一种相传由俄罗斯传入中国,再加入中国特色的卡克图工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北京通州建立了国有的花丝镶嵌厂。然而,2001年,北京花丝镶嵌厂破产,曾经的老艺人纷纷成立私人工作坊、工作室。2007年4月,花丝镶嵌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6月8日,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截至2022年,花丝镶嵌工艺在北方主要分布在北京,在南方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市广东省潮州市

花丝是中原地区传统的金属制作工艺,主要用在首饰和金银器皿的制作上,也被用于古代宫廷首饰的制作,还广泛应用于民间艺术之中,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贵州苗族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饰,均有采用花丝的工艺进行制作。

历史沿革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花丝工艺已与金银错和镶嵌等工艺相结合。镶嵌以挫、锼、锤、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瓜子形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最早可见的花丝工艺实物是河北定州西汉墓出土的花丝《辟邪》《群羊》《龙头》等。秦朝以前,金银工艺主要是青铜铸造工艺范畴,包括熔炼、焊接、镶嵌、范铸、鎏金等。直至汉代,真正意义上的花丝工艺才出现。据考古发现,汉代工匠已掌握了拔金成丝的技艺。如广为人知的“金缕玉衣”,最高规格的玉衣以金线缕结所有玉片,故得此名。此外,湖南长沙马王堆、江陵县凤凰山及贵州清镇等汉墓中,乃至朝鲜平壤、蒙古诺音乌拉古墓,都曾发现署有“蜀郡西工”“成都市郡工官”戳印的金银器。这可视作为成都银花丝的起源。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经济昌盛、社会繁荣,金银器的制作迎来了发展高峰。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也在此时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唐书·百官志》中记载:“细缕之工,教以四年。”其中“细缕之工”即指花丝镶嵌工艺。

宋代的花丝工艺比较少见,主要以錾刻、镂雕为主。元代在北京建都,由此北京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花丝制作中心。同时,南北花丝镶嵌艺术风格的分野也开始显现。明代,花丝镶嵌工艺以编织、堆垒技法见长,且常结合点翠工艺。尤其是北京的花丝镶嵌工艺,因为皇家服务,而集各地之长,形成自身奢华、绮丽的装饰风格。如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为朱翊钧王恭妃所有,是明代花丝镶嵌中的精品。此凤冠以髹漆细竹丝编制,通体饰点翠如意云片及翠蓝色飞凤一对,环绕镶嵌珍珠、宝石所制的梅花,冠顶部有金丝编制的金龙3条。清代,花丝镶嵌分工更加细致。清宫养心殿造办处下分设累丝作、镶嵌作等,内分化银、炼金、累丝、錾花等十个工种。同时,会集全国各地技艺卓绝的工匠,加之各地官府进贡上来的金属珍品。如故宫博物院藏银累丝花瓶,此瓶通身累丝灵透,系清代回部工匠所制,代表了清代中期新疆银花丝工艺水平及其地方风格。明清时期,南派花丝以成都市为代表,其地方特色愈加凸显,并在民间得到普及。成都花丝工艺通常使用高纯度的白银为原材料,工艺方面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平填”花丝技艺。民国时期,宫廷工艺流入民间,花丝镶嵌迎来了短暂的繁荣期,但由于战火频仍,花丝镶嵌行业一度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花丝镶嵌技艺得以恢复,并为国家出口换汇做出贡献。2007年4月,花丝镶嵌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6月8日,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截至2022年,花丝镶嵌工艺在北方主要分布在北京,在南方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市广东省潮州市。北方是以金为主的皇家风格,南方是以银为主的民间风格。北京的花丝镶嵌匠人还尤其擅长堆垒、点翠等工艺。

产地分布

花丝镶嵌是明清皇家代表工艺之一,素以北京最负盛名,故名列“燕京八绝”。但金银花丝并非北京地区独有的技艺,中原地区幅员辽阔,擅以金银花丝为艺的地区还有四川、贵州省云南省等。

工艺介绍

花丝工艺是先将金、银加工成粗细不同的丝,然后采用填丝、掐花、盘曲、堆垒等手法进行造型,是制作黄金和白银首饰的常用工艺。根据装饰部位不同,花丝可制成不同纹样,如拱丝、竹节丝、麦穗丝等,可以焊接到金银器物上,也可独立成器。立体的花丝作品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必须经过“堆灰”这一步骤,即把炭研成细末用胶调和后置于火中烧成炭模,制成立体中空的艺术品。

流派分类

北京花丝镶嵌可称北派花丝之首,而南派最具代表性的则是成都市银花丝。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市则为枳”,南北差异在花丝工艺之上也有所体现。虽其历史发展脉络大体相似,但基于地域文化的不同,艺术特色的演变也有所不同。

以北京、成都为代表的南北花丝艺术,其特色的不同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工艺、装饰纹样、器型等方面。工艺方面,北京花丝镶嵌往往是多种工艺的结合,以“花丝”和“镶嵌”为主,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以锉、锼、捶、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形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等。此外,还常结合实錾、攒炼、点翠、烧蓝等工艺,程序复杂,制作难度大。如上述明万历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成都银花丝不像北京花丝镶嵌善于综合使用多种技艺,其最常运用花丝工艺中的一项“平填”技艺,并将其独立出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制作手法。“平填”填法有三:其一,光框平填,即外框光丝填以麻花丝;其二,大写平填,即无底纹,以纹样本身成适合纹样;其三,高框平填,即边框高于填丝。具体而言,就是艺人应用不同丝的析光效果,也就是光丝和麻花丝的视觉效果,来区别主体纹样和底纹,使其泾渭分明。这是银花丝工艺品从幼稚到成熟阶段的重大进展。器型、装饰纹样方面:传统的北京花丝镶嵌器物造型繁多,兼具实用品和陈设品,包括宫廷日常所用的盒、盘、碗、杯、冠服、首饰、摆件等。其中常见有大象、鸳鸯、金鱼等仿生造型的器物。题材受宫廷文化的影响,多使用龙、凤等象征身份地位的纹样,以及云纹、蝠纹等具有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北京花丝镶嵌工艺长久以来发展于政治中心、天子脚下,为权贵阶层服务,深受宫廷文化影响,因此更常以金银花丝结合各类宝石镶嵌,整体艺术风格更为富贵华丽。而南派花丝代表的成都金银花丝,位于成都平原,文人名仕居多,百姓自古生活安逸,所以喜好更偏向于清净素雅,没有北派的富贵华丽,很少进行宝石镶嵌,主要是通过素银丝制作堆垒花鸟鱼虫图案造型来呈现作品。

制作工艺

代表人物及作品

程淑美

程淑美,作为从艺超过60余年的守艺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作,对花丝镶嵌技法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花丝界泰斗,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花丝镶嵌技艺北京市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程氏花丝”开创者,中国古法金标准起草人。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程淑美大师代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花丝镶嵌”做了现场展示,她设计制作的一些花丝镶嵌艺术品作为“APEC”、“G20”峰会等大型国际会议的“国礼”馈赠贵宾,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张国家文化金名片。为迎接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权威授权,特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和宋世义,以故宫藏品“太平有象”为蓝本,采用国家非遗花丝錾刻、传统玉雕技艺,联袂创作传世新作《太和金玉宝象》。《太和金玉宝象》承袭了花丝技艺耗时久、难度高、工艺精的特点,将“花丝”和“錾刻”融为一体。其中,花丝部分以黄金为材质,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将鞍翼部分镂空设计;鞍鞯整体以阳錾、平錾、勾錾等传统錾刻技法,选取双龙护主、四海腾欢、福山寿海、祥云满布等中国传统吉祥元素进行錾刻,寓意“如意高升”“福运连绵”“吉寿安康”,并将宝瓶托于元宝造型的鞍垫之上,寓意“太平有象”“喜象升平”,在顶部镶以红玛瑙点缀,寓意“鸿运当头”。

董瑞京

董瑞京15岁开始学习花丝镶嵌技艺,目前为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致力于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带领徒弟们制作出了众多精美的花丝镶嵌艺术品。2023年,董瑞京与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合作,开设“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人才培养项目”,集合北京、天津市河北省等地相关从业者,通过专业授课、技术交流等,培养新一代花丝镶嵌人才。

所获荣誉

应用范围

花丝是中原地区传统的金属制作工艺,主要用在首饰和金银器皿的制作上,也被用于古代宫廷首饰的制作,还广泛应用于民间艺术之中,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地区、贵州苗族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饰,均有采用花丝的工艺进行制作。

传承与发展

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方式

高校培养、开班授课,提高理论及技艺水平

由于花丝镶嵌行业的特殊性,从业者必须有较强的实操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高校培养和开班授课就是一种具有可复制性、可实践性、可持续性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学员有关花丝镶嵌工艺的基础知识和技艺,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从而扩大从业人员的规模。

传统的授艺方式—拜师

师父将技艺传授给徒弟,这种方式可以让技艺得到真正的传承,同时还能保证技艺的纯正性,花丝镶嵌技艺就是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代代相传的。

借助展会、网络及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

最好的传承就是使花丝镶嵌技艺再次流行起来。借助各种展会及展览进行宣传和展示,也可以通过打造品牌、明星艺人及媒体进行宣传,培养消费群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花丝镶嵌技艺,改变传统非遗在年轻群体中不受重视的尴尬局面。短视频为花丝镶嵌技艺的宣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投放花丝镶嵌技艺相关内容,使人们认识到它的无穷魅力,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这门技艺的重要性。

花丝镶嵌技艺的发展方向

花丝镶嵌技艺要与当代审美相结合

当代社会的审美强调个性化、多元化,为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契机,花丝镶嵌技艺在精湛、华丽的基础上融入当代设计及工艺,可以让这门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激发创新能力,提高设计水平

在保留花丝镶嵌核心工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使其独具特色和个性,典雅大方从而增加销量,提高经济效益,推动花丝镶嵌技艺的持续发展。

增加花丝镶嵌制品的出货量

要想让花丝镶嵌技艺在当下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就要扩大花丝镶嵌从业人员队伍,并将当代文化特色与花丝镶嵌工艺融合,结合高科技,逐渐做到轻量化、批量化,增加花丝镶嵌制品的出货量,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佩戴。

参考资料

华贵与素雅——南北花丝镶嵌工艺之对比.北京市政协.2025-01-02

《太和金玉宝象》大师揭秘|程淑美——传承宫廷千年花丝绝技.百家号.2025-01-02

采金为丝巧编织——走进董瑞京花丝镶嵌工作室.人民网.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