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汉三阙

汉三阙

汉三阙,又称东汉三阙,分别是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于东汉帝刘祜年间(公元107年至125年),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中岳嵩山南麓,其建筑形式和结构基本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室阙,是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由凿石砌成,分东西两阙。阙身平面呈长方形,上有出檐的四阿顶,为石质仿木结构,东西两阙分别由母阙和子阙组成,各通高3.96米、长2.13米、厚0.7米,子阙比母阙低1.31米。阙上主要是篆隶铭文和雕刻画像,画像主要内容为车马出行、马戏、倒立、将军虫、羊头、玄武、犬逐兔等。启母阙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结构与太室阙相同,西阙高3.17米,东阙高3.18米,阙门间距6.8米。阙身的画像保存较完整的有60余幅,主要内容有幻术、虎逐鹿、大禹化熊、斗鸡图等。少室阙是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东西两阙间距7.60米,东阙通高3.37米,西阙通高3.75米,各长2.12米、厚0.7米。阙身画像保存较好的有60余幅,主要内容有马戏、狩猎、蹴鞠(足球)等。

1961年3月,汉三阙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包含汉三阙在内的登封市“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24年5月,在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中,河南书协用科技建模手段实现“汉三阙”模拟实物场景再现。汉三阙是汉代建筑的重要遗产,是研究中原地区书法艺术,汉字演变的宝贵资料,是研究中国汉代社会面貌和建筑艺术的宝贵财富。

历史沿革

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均建于东汉刘祜年间(公元107年至125年)。

1961年3月,汉三阙成为首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登封市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1年8月1日,少室阙正式开工修建新的保护工程。2021年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位于登封市的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的少室阙、启母阙等文化遗产正式向社会开放。2024年5月,在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中,河南省书协以河南书法文物资源勾勒演示文字变化过程,用科技建模手段实现“汉三阙”模拟实物场景再现,“汉三阙”实景再现成为网红打卡地。

地理位置

汉三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中岳嵩山南麓,包括位于嵩山中岳庙南500米处的太室阙,位于城西北6公里少室山东麓,近临十里铺(邢家铺)村的少室阙和位于斌北3公里太室山南麓万岁峰下的启母阙。

文物构成

汉三阙分别是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其建筑形式和结构基本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

太室阙

太室阙是中岳庙前身太室祠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区东太室山黄盖峰下中岳庙天中阁前600多米处的中轴线上,后来便成为历代中岳庙前导空间的重要建筑。太室阙是中原地区现存最早的庙阙,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

太室阙始建于刘祜元初五年(118年),以青灰色块石砌筑,分为东西两阙,间距6.75米,相对如门,是太室祠的象征性大门。阙身平面呈长方形,上有出檐的四阿顶,为石质仿木结构,东西两阙分别由母阙和子阙组成,各通高3.96米、长2.13米、厚0.7米,子阙比母阙低1.31米。阙的题额刻在西阙南面上部,阳刻,仅存“中岳太室阳城”六字。铭记刻在西阙北面,阴刻,计27行,每行7字,内容主要是赞颂中岳神君的灵应和阳城县县长吕常等建阙的缘由。

阙身四周雕饰有反映汉代社会风俗和信仰的画像,保存较好的有50余幅。其中,铺首衔环是面目狰狞、巨口獠牙、口衔圆环的兽面画像,常见于商周青铜器纹饰,战国时称这种兽面为饕餮。汉代时饕餮因善于看守财物,所以多雕在门或器物上,作为守卫。2010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太室阙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处11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少室阙

少室阙是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区西6公里少室山下,面对太室山,少室阙始建于刘祜延光二年(123年),少室山庙现已无存。少室阙以青灰色块石砌筑,其结构和太室阙基本相同。少室阙东西两阙间距7.60米,相对如门,是少室山庙的象征性大门。东阙通高3.37米,西阙通高3.75米,各长2.12米、厚0.7米。阙身画像剥蚀较为严重,保存较完整的有60余幅。其中具有突出价值的画像有马戏、月宫图、蹴鞠等。阙铭为篆书,和启母阙铭风格相同。少室阙是古代祭祀少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中原地区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

启母阙

启母阙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位于嵩山万岁峰下山坡上,西临崇福宫,东依浮丘峰,北距启母石190米。启母庙今已无存。据阙铭记载,启母阙为颍川知府朱宠刘祜延光二年(123年)建造。

阙以青灰色块石砌筑,其结构和太室阙相同,东西两阙间距6.80米,相对如门,是启母庙的象征性大门。现存西阙高3.17米、东阙高3.18米,各长2.13米、厚0.7米。阙身画像保存较完整的有60余幅,具有突出价值的雕刻画面有大禹化熊、启母化石、幻术、将军虫等。启母阙的铭文为篆书,计35行,每行12字,是三阙铭记中保存较好者,内容主要是赞颂夏禹治水的功绩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另一段铭记为隶书,记述堂溪协之子中郎将堂溪典嵩山祈雨的情况。

文物保护

汉三阙是1961年3月公布的首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一些专家呼吁,由于东汉三阙年代久远,属于濒危稀缺文物,应把学术研究放在首位,尽快结束目前的半开放状态,将其封闭保护起来。随意的强光拍照、抚摸,盲目的打拓片,甚至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都会对石质文物造成损害。

相关文化

阙是中原地区古代种礼制建筑。宋《营造法式》里说,阙在周代称象魏,“周官太率以正月示治法於象魏”,也就是说,阙是公布政令法规的地方。阙也称门观,《说文》中有:“阙,门观也。阙还有一些别的名称,如阙与大门相连,称作果思。阙的规格大小与位置,往往随着阙的主人地位高低而定,如《礼》:“天子诸候台门。天子外阙,两观,诸侯内阙,一观。”

古代的宫阙、城阙多为建在高台上的楼观,以木结构为主,易遭火灾,而建在山区郊野的庙阙、墓阙则多为石阙,可保存持久,阙的平面多为长方形或方形,也有平面作圆形的,称作圜阙。在诸多的古阙中,能保存至今的多为墓前或庙前的石阙和皇陵前的陵阙基址(为三出阙式:如近年发现的唐、宋陵前区之阙,均为三出阙式的阙基)。全国已发现的石阙有32处,多为墓阙,主要保存在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北京等地。完整的庙阙,仅见嵩山的汉三阙。

相关荣誉

价值意义

汉三阙是汉代建筑的重要遗产,距今己有1870多年的历史,它反映了汉代文化,建筑艺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阙上篆刻的铭文,有秦统一后的篆书,有八分书汉隶,笔调浑圆,苍老秀劲,是研究中原地区书法艺术,汉字演变的宝贵资料,是研究中国汉代社会面貌和建筑艺术的宝贵财富。

参考资料

登封世界文化遗产启母阙正式对外开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8-12

河南登封千余岁启母阙不向游人开放.登封市人民政府.2024-08-12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庙阙——汉三阙.登封市人民政府.2024-08-12

汉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实物见证——太室阙.河南省文物局.2024-08-12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古代建筑之奇葩.百家号.2024-08-12

启母阙:研究汉代建筑的实物依据.登封市人民政府.2024-08-12

少室阙.登封市人民政府.2024-08-12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文物局网站.2024-08-12

专家呼吁:新的世界文化遗产东汉三阙应该封闭保护.新京报.2024-08-12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申遗成功(组图). 石家庄新闻网.2024-08-12

一次书法篆刻艺术成果的巡礼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侧记.文艺报.2024-08-12

世界文化遗产" 天地之中" 之嵩山少室阙保护工程开工.凤凰网.2024-08-12

登封世界文化遗产启母阙正式对外开放.平顶山新闻网.2021-09-13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文物局.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