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宫
崇福宫初名万岁观,创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宋代改名崇福宫,先后在此的大臣,名儒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朱熹等30多人。崇福宫不仅是名儒去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道教学者栖身传教之所。崇福宫区域面积现存约5000多平方米,保存古建筑30多间,古树名木50余株,历代碑石10余品。现存建筑和碑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单介绍
崇福宫位于登封市市区北部,嵩山太室山南麓万岁峰下,距市中心2公里,河南省人民政府于1963年6月20日公布嵩山崇福宫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河南省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建筑,是北宋皇室夏季避暑的离宫。位于嵩山脚下的崇福宫,是历史上嵩山著名景点之一,与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观星台齐名,许多著名文人在崇福宫会聚,嵩山文化圈的形成就与此有很大关系。宫院现存近万平方米,古建筑30余间,古树50余株,历代石刻10余品,比较重要的碑刻有《寇谦之传》碑,《元圣旨碑》等。还有中原地区现存最早的北宋的泛觞亭、流杯渠遗址等。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陆游于嘉泰三年(1203)撰《洞霄宫碑记》,除历述洞霄宫之兴革历史外,又特别强调了它的重要地位,称它在宋时“与嵩山崇福宫独为天下宫观之首…… 其地望之重,与昭应、景灵、泉、万寿、太一、神霄宝为比,他莫敢望。”崇福宫不仅是名儒去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道教学者栖身传教之所。
历史沿革
崇福宫原名皇帝观,创建于刘彻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10年,西汉武帝刘彻率群臣礼登崇高山,听到山谷中有三呼万岁之声,遂称此山峰为万岁峰,在山顶敕建万岁亭,在山下敕建万岁观。河南省道教协会会长、中岳庙道长黄至杰说,“这是中国喊了2000多年的‘万岁’的源头,也是万岁峰得有此名之本。”
李治时(公元650- 683年)“以天神贵者为太乙”,在万岁观内建太乙祠,因祈雨有验,改万岁观为太乙观。五代十国间废毁。赵恒时(公元998-1022年)把观提升为宫,更名曰崇福宫,对宫院大加整修,并由宫廷管理,当时主管崇福宫的官员名儒先后有:范仲淹、韩维、司马光、程颢、程颐等百余名人。到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宫内建筑达一千余间,该宫不但是道教活动场所,而且也是名儒著书认学之地,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说嵩》云:“(崇福)离宫掖东,殿阁千楹,累朝于兹避暑……真宗以方士符瑞,大兴土木……丁谓(宰相)为修宫使,役工日至三四万,四方难致之物,遣所在官取以给用。宫成,总二千六百一十区(单元)。崇福之修离宫殿阁,无不奢靡。”
金兵进入中原后,崇福宫被付之一炬,但南宋皇帝不能遗忘崇福宫,杨时、朱熹等名臣大儒仍继续提举、管勾崇福宫——尽管朱熹也许从未到过嵩山,更别提崇福宫了。
元朝建立后,崇福宫演化为纯正的道教场所,建有七真堂等,成为全真教道场。
文化价值
万岁峰下的山涧,淌出一股山泉,名曰太乙泉。将太乙泉导入泛觞亭、流杯渠,酒杯随波逐流,九曲环绕,曲水流觞的梦幻之境就出现在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李纲等先儒面前了。如今,太乙泉仍旧汩汩南下,只是不再导流泛觞亭、流杯渠了。这地方想想都让人心醉。
崇福宫是祝之所,就是真宗搞“万寿无疆”的地方。崇福宫乃参知政事丁谓主持修建,“役工日至三四万,辇四方难致之物,遣所在官取以给用。宫成,总两千六百一十区”。御制《西京崇福宫记》则曰:“崇高之奠洛邑,望之巍然,峻极于天,号称中岳。夏之兴也,祝融降焉。自三代以来,罔不祀事。……王之西,琳宫真馆,神圣所依,崇福为之冠……夙闻嵩岳多神异之纪……独崇福为第一……”
“嵩岳多神异之纪”,此为第一,渊源有自。刘彻听信方士之言,“天神贵者太乙,使公孙卿候神太室,具太乙祠坛”;他登临嵩山,在这儿听到“山呼万岁”,峰赐万岁峰,峰下建万岁观。北魏新正一派天师寇谦之于此隐修,李治将万岁观改名太乙观,真宗却将太乙观“更新改造”,更名崇福宫,成为供奉道家神仙,为己祈福的琳宫真馆。
崇福宫是道家神仙宫,管理者却是北宋大儒。“望而时者,悉投闲于此”,就是说德高望重的朝中大儒高官,不合时宜时,皇帝就给他个提举、勾当崇福宫的闲差,管理道士们给皇帝祈福的事儿,俸禄照拿。
宋代设有挂空衔的“提举”,南渡后仍然遥设这个官衔。福建省人将乐县杨时,邵武市李纲,安徽人婺源县朱熹(生长在福建),山东人任城李邴,浙江人归安倪思等都当过“提举”,其中李官至宰相,南渡后定居泉州市,倪思于嘉泰元年任泉州知府,朱熹任同安主籍,都与泉州有密切的关系。
赵顼以前,管勾宫观官有管勾某宫、某观事,管勾某宫副使事,管勾某观判官等名目,由宰辅或学士兼领,非祠禄官,除增重宫观外,寓有主管本宫修建或御容等事。神宗熙宁三年,诏增置在外宫观差遣,并依西京崇福宫、舒州灵仙观置管勾官或提举官。其后,内外祠管勾官为祠禄官。
工作清闲,还蛮有面子,在朝里干不下去的官员,开始还争着来,需要力请,皇帝才肯批准。当然,这也是严格控制闲差数量。王安石变法,当时硕儒名臣近乎都在反对,皇帝只好不请自派,将司马光、程颢、程颐等像扔坏桃子一般,顺手成批掷到了崇福宫。
也许是阴错阳差,皇帝搞“万寿无疆”的道家宫观,竟然成全了新儒家的布道天下。
先儒们也许闲得无聊,崇福宫西边不到千米的嵩阳书院,就成为他们发泄学问乃至情绪的地方。
其实,赵恒在忙活崇福宫时,也没忘书院建设。《说嵩》云“(真宗)特于嵩山阳置书院(嵩阳书院此时还叫太室书院)处之(种放),赐田以赡生徒”。北宋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亦云:“景德中,种放赐号先生,暂还嵩山。真宗置酒资政殿饯放(种放)……皆相顾不敢坐,上乃亲定位次:翰林学士晁迥西向,资政殿学士王钦若东向……放(种放)北面对上(皇帝),特示客礼。酒半,上赋七言诗一章赐放(种放)和,侍臣皆赋。士大夫荣之。”“真宗优礼种放,近世少比。一日,登龙图阁,放从行,真宗垂手援放以上,顾近臣曰:‘昔明皇优李白,御手调羹;今朕以手援放登阁,厚贤之礼,无愧前代矣。’”——种放是洛阳市人,陈抟的门徒,赵恒意欲重用,他偏要归山嵩阳书院,聚众讲学,“大中祥符八年岁旦,山斋晓起,服道衣,聚诸生列饮,取平生文稿章疏,悉焚之。酒数行而逝”。
这次与种放喝酒的学生,不知有滕宗谅否?滕子京大概是这个时候在这儿求学的。
司马光、程颢、程颐等到崇福宫后,这儿实际上已经成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精神大本营。天南海北对变法有疑问的学生、学者乃至官僚聚集于此,了解眼下,洞悉未来。就此,嵩阳书院成为程、程颐传播“洛学”乃至议论政治的思想摇篮。
当然,司马光、程颢、程颐等也很会娱乐自己。大儒云集,他们只好下“七国象棋”,每国17子,秦、楚、韩、齐、赵、魏、燕依次出师作战,负棋者献酒,称霸者遍饮——崇福宫流杯渠酒杯漂来荡去,霸者笑纳“六国”之酒,“饮中秦始皇”的感觉,肯定爽歪歪!
“投闲”诸儒崇福宫,倒投出个“二程”思想播撒天下!看似意外,却也必然。
建筑遗迹
赵恒时,大兴土木,命丁谓修宫使,每天役工达三、四万人,运用四方珍奇之物充实殿庭。宫成,总计有二千六百一十区。所谓“崇福之修,离宫殿阁,无不侈靡。”清人见其柱础直径有八尺,方围三十二尺,宫殿之大可想而知。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1年),又在保祥殿北面为真宗建“御容殿”,宫旁建离宫殿阁千楹,累朝帝后夏季多来这里避暑。离宫内建有奕棋亭、蒲亭和泛觞亭,皆为游乐场所。另据《说嵩》记载:嵩福宫,东至景龙门,西抵天波门,其间殿阁亭台相望,凿池为海,疏泉为湖,鹤庄鹿寨,文禽奇兽,孔翠诸棚,蹄尾动以数千;嘉木名花,类聚区别,怪石岩壑,宛若天成。……金兵进入中原,崇福宫所建之盛,付之一炬,化为灰烬。从上面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北宋王朝在嵩山所修造的避暑宫殿规模之大、品位之高、设施之全、布局之巧、做工之精、耗费之巨,“珠宫琳馆,金碧交映,銮舆所至,草木生辉”,乃是历朝历代帝王所望尘莫及的。
崇福宫中的龙王殿前是泛殇亭遗址,当时文人在一方形青石板上刻的九曲石渠,并引来崇福宫北面的太乙泉水入渠,文人骚客围石渠而坐,置酒杯于水上顺曲流动,众人一边赏景,一边饮酒,一边吟诗作画,古称“曲水流殇”盛会。
名人
乔志高,居嵩山崇福宫三十余年,为该宫宗主,弟子甚众,赐栖云虚静真人号。如北魏寇谦之,天宝刘道合、宋朝董道绅,金朝丘处机等,都在道教史上留有盛名,均在崇福宫主持过道场。丘长春在嵩阳崇福宫传全真龙门派。
典故
康有为与崇福宫
康有为与军阀吴佩孚素有交往。1923年10月,吴佩孚为了庆祝自己的五十大寿,大肆铺张。康有为欣然提笔,为吴佩孚撰写了寿联。这年腊月,康有为从关中赶往嵩山,吴佩孚为尽东道主之意,专门派自己的亲信杨圻陪康有为游览嵩山。游完嵩山后,康有为先至嵩阳书院,又到崇福宫。在崇福官,康有为发现院里有一只绿色殿顶脊兽,像是古代遗物,便询问宫里的道士。道士说这脊兽是刘彻修皇帝观时留下来的。康有为对着脊兽好一番端详,爱不释手。他认定脊兽是汉武帝时的遗物,便生了将这脊兽攫为己有之心。在这里,顺便添一段小插曲: 1923年8月17日,康有为到西安市讲学,在游览卧龙寺时,意外地发现这里存有一部《宋碛砂延圣寺刻本藏经》。这部经卷是南宋时期江苏砂镇延圣院的僧人历时九十一年才刊印完成的,共有6362卷。在全国范围内,卧龙寺保存的《碛砂藏》是最完整的一部。康有为看了,顿时就爱不释手。他提出,要以自己的《哈同花园藏》经作为交换条件,将《碛砂藏》带走。寺院中的住持见寺中法物就这样被人带走,心里很是不安,便将此事告知佛教界有关人士。众人对康有为的行为十分不满,便派人索要,康有为却拒而不还。后来,有人便将此事诉诸法院。法院向康有为发出传票,要康有为归还《宋碛砂延圣寺刻本藏经》。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最后康有为不得不交出《碛砂藏》。有了这件令人不愉快的事,康有为却并未接受教训,这次来嵩山,竟又看上了那件脊兽。很快,康有为要离开嵩山了,他对那只绿色脊兽耿耿于怀,便派人去崇福宫把那绿色脊背抬来,小心地放于车内,然后才心满意足地上路了。康有为走后不久,县师校长申阁岑听说了此事,心中便愤愤不平,认为康有为偷走了嵩山宝物,实在是徒有圣人之名。他立即召集学生一百余人,发表了义正词严的讲话。学生们听了校长的讲话,一个个也义愤填,他们一起跑步追赶康有为,一直追到五里堡,才将绿色脊兽追回。
蒋介石与崇福宫
蒋介石在中岳庙、太室阙、中华门、遥参亭、崇圣门、化三门、峻极坊、峻极殿等十多座院漫步游览后,便乘轿去游崇福宫。蒋介石一走进崇福宫的大门,便问毛汝采崇福宫的建筑来历。毛汝采一一细说 : “据史书记载 , 刘彻登嵩山闻有呼‘万岁'声 , 便下令在山上建‘万岁亭’,山下建‘万岁观’。”李治尊天神最高最贵的为太乙,遂改‘太乙观’。至赵恒时,又扩建为祭祀祈福之所,改名‘崇福宫’。当时亭台楼阁,宏伟壮观,并凿池为海,疏泉为湖,山泉自上而下,流经全宫所有房间,常年不绝。过去许多有声誉而不合时势的朝臣学士,如范仲淹、程颐、朱熹等人,都被虚伪空头官衔来到这里闲居。据说,我国有名的著作 \u003c\u003c 资治通鉴 \u003e\u003e 一书,就是司马光住在这里编写的。又如历史上的韩维、吕海、找野、李刚,也在这里任过提举、管勾等职。宫内还建又泛觞亭、奕棋亭樗蒲亭,备作他们娱乐活动的场所。”蒋介石边走边听,当毛汝采讲完崇福宫的建筑来历之后,蒋介石在成吉思汗手诏碑前停了下来,他祥尽地看了碑的内容 (成吉思汗手诏的主要内容,是说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保证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鸡犬不惊,人民群众仍当安居乐业 ) 看后,蒋介石颇有感触地说 : “今天我才知道成吉思汗的军队未来,手诏先到,这种安定人心、争取民众的政治宣传工作,做的真好,真正到家。”蒋介石漫步到崇福宫东边一块巨石前,见石块巨大无比,十分罕见,便问毛汝采:“这块矗立的巨石有何名堂 ? ”毛汝采回答:“这便是相传为夏后启母的所谓化石,人称‘启母石’,这块石头因为高大,几里路远就能望见有史记载,这块石头曾惊动了周穆王、刘彻、李治、武则天许多帝王,都曾走进到启母室。石的南边是启母庙,就是汉武帝见到启母石而勒令建立的。唐高宗时,又重修一次,并由崔融作碑铭纪念。庙前一座石阙就叫启母阙,这是嵩山现存的汉三阙之一。阙文为篆书,是叙述柏治水的事迹,并颂扬汉代的政绩和赞美启母的功德。相传古代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禹受命继父治水,在中岳开凿轘辕关,引洪水归道时,大禹不愿远离,与其妻山氏约好,击鼓送饭。后来,在凿石时,禹变作一只巨熊,力大无比,一次大禹击鼓,山氏闻声赶来送饭,不见大禹,但见巨熊,极感羞愧。回到家来也化作巨石,禹再击鼓,也无人送饭,大禹回家见妻已化为石,异常懊丧。那时涂山氏已经怀孕,禹向其索子,石破北方而生之,所以称作启母,这就是有关启母石的一段神奇传说,从而也反映了人们对大禹治水的怀念。”蒋介石听罢连连点头,心中十分赞叹他眼前这位年轻的县长如此博学多识。
参考资料
崇福宫.百度地图.20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