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胡集书会

胡集书会

胡集书会是兴起并扎根于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的一种曲艺集市盛会。据考究,胡集书会始于宋元、兴于明清,沿袭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胡集书会最早源于曲艺艺人的竞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以联谊为主、具有习俗性质的自发性汉族民间曲艺交流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全国各地的说书艺人从四面八方赶到胡集,登场献艺,说书卖场。20世纪七八十年代,胡集书会发展最为鼎盛。20世纪九十年代后,歌舞表演、演唱晚会等冲击了传统书会,原有的说书形式和内容难以满足群众多元的需求。2007年,胡集镇政府开展“政府买单,送书下乡”活动。即凡是参加胡集书会的艺人,如果在书会结束前仍无单位花钱雇请,则由政府付演出费,请他们到附近村演出。这一模式逐渐使胡集书会恢复了“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可听万卷书”的盛况。

2006年5月20日,山东省惠民县申报的胡集书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胡集书会入选《中国节日志》。

历史源流

胡集书会起源时间,前后有不同说法。据2005年8月惠民县文化局填写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胡集书会有300余年的历史。但在2019年,滨州日报报道文章中,则为800年的历史。

清末民国时胡集书会达于鼎盛,辐射于周边50多公里范围内。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不聊生,胡集书会开始呈现萧条之势,但并未中断。

20世纪50年代初,胡集书会又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期,每年前来赶会的艺人大约维持在300档左右。1958年,受“大跃进”的影响,胡集书会再次陷入低谷。

1961年,中原地区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开始逐步恢复,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从这一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胡集书会又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期。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胡集书会又再次受到严重干扰,但并未中断。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特别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的生产热情被激发出来,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雇请艺人说书的热情亦随之高涨,胡集书会又逐步恢复元气并走向繁荣。

1987年,胡集书会达到“文革”后的顶峰。

2200多年前,今天的山东惠民一带就进入了秦始皇的视野,他“以东南有天子气,乃东巡于此,次舍厌之”。秦始皇在此设置了厌次县,要把这股“天子气”压住。

在胡集书会肇始阶段,从南方来了一伙唱渔鼓的艺人,他们与北边一帮唱落子的艺人互不服气,对垒唱戏,犹如擂台较量。第二年双方又各自约来了更多的同行艺人,再次对唱,如此连续几年,艺人越来越多,观众也越来越踊跃,影响也随之扩大。后来艺人们慢慢意识到,艺术上相互竞赛交流是好事,但不能视同行为冤家,再说都是穷说书的,为了混碗饭吃,更不能互相拆台,应该和解团结。于是大家就约定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来胡集聚会,借说书之便,畅叙友情、交流书目、传授技艺、拜师收徒、各续门户。于是,书会世代相传,繁衍至今。

胡集书会始于宋元,盛于明清,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书会的成因说法不一,兴起的具体年代也无从确定。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是,有一年恰逢春节后胡集第一个大集,从南方来了伙说渔鼓书的,从北方来了帮说大鼓书的,因互不服气双方发生了争执。便相约来年各自邀来更多艺人相争,如此数年,艺人逐年增多。后来,艺人们都觉得大家来此献艺是好事,互相仇视没有好处,于是商定每年正月十二的胡集大集,齐来聚会、畅叙友情、竞技卖艺。这样年年聚会,世代相传,规模逐渐增大,来此说书的艺人有济南市潍坊市淄博市的,后来,河北省河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等省的艺人也赶到这里献艺。

史书记载

史书记载,宋朝时北方地区民间流传着一种音乐与瑞安鼓词相结合的曲艺说浑话,到宋朝末年,又流行起“鼓子词”,而此时,惠民城里每年都有书会,艺人们聚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书目,“福州话”在惠民一带非常盛行。到元初兵乱时期,艺人们把书会迁至惠民城东南七十里的胡集村。胡集历史上商业发达,是方圆百余里最大的集镇,正月十二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大集,周围群众为欢度元宵节,蜂拥前往胡集置办元宵节用品。每年元宵节前后,各地的说书艺人利用这个机会,从四面八方赶到胡集,登场亮艺,说书卖场经年不衰,场面逐年扩大,逐步形成盛大的胡集书会。

曲艺形式

历史上书会上的各种曲艺形式丰富多彩,有西河大鼓、木板大鼓、孟宗竹板书、评书、渤海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渔鼓书等。胡集附近村镇的农民特别爱好听书,一大早便起来,把说书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各村还派出内行人到书会上挑选中意的节目,再邀请艺人到本村演出,一连好几天。

说书卖艺为糊口,艺人们都想卖个好场,书会期间每天早、中、晚三场书,艺人相当劳累。当年来胡集说书的艺人多达四五百档,他们不怕路途遥远赶到胡集划场子,除附近及本省艺人外,还有来自辽宁等地的外地说书艺人在胡集各展声喉,西湖大鼓、梅花大鼓、木板书、孟宗竹板、沧州市木板、相声山东琴书、山东快书、渔鼓等艺术形式应有尽有,观众还可以听到冷门的过窑调、缰大鼓、河间大鼓、东路大鼓、数来宝等,一时间,胡集村每个角落声腔娓婉、鼓板齐奏、琴筝争鸣。艺人们说唱的书目各异,但都是拿手的传统看家戏,细说精唱,争取卖个好价钱。

主要活动

前节

胡集书会由“前节”、“正节”和“偏节”组成。“前节”就是在正月十二大集前,距此较远的说书艺人为了不误书会,常常提前几天带着乐器和被褥,三三两两云集胡集,一些业余的曲艺爱好者随之而到,散住在镇上各客栈中。艺人们来胡集的途中,沿途说书卖艺,并于十一日晚前赶到胡集,借宿在村民家,集体进行“望空”、“报门”等联谊活动,这称为“前节”。

新年至正月十二之前的这段时间统称为“前节”。这期间,鲁北、河北省南部及更远一些地方的说书艺人,为了参加正月十二的卖场演出,便纷纷视与胡家集距离之远近而择日往胡家集赶,并沿途卖场说书。经过某个地方,若有村庄或村民留下艺人说书,便短暂停留表演,然后继续赶路。正月十一,各地艺人纷纷按时赶到胡家集村,投宿于村内旅店或相熟识的村民家中。这天晚上,艺人们聚集于各旅店内,互致问候、畅叙友情并交流技艺。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内容:聚会拜节,畅谈友情;敬拜祖师,长故望空;交流技艺,提前卖场;介绍新徒,师承门户;严守行规,违章必处;睦处挚亲,从尊纠理。

正节

正月十二大早,各路说书人便都来到集上,摆下摊子,扯旗挂牌,各自登场献艺。上午10时,鼓乐四起,鞭炮齐鸣,书会正式开始,由这天一直到正月十六,为“正节”,这是书会的高峰盛期。

“正节”期间有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地民间还有跑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抬芯子、杂耍、武术等中国传统艺术表演,书会达到高潮。书会正节期间,艺人的演出要价最高。胡集附近村镇的农民特别爱好听书,一大早便起来听说书,把说书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各村并派出内行人到书会上挑选中意的节目,选定艺人及节目后,拿走艺人的乐器以表示成交,于是邀请艺人到本村演唱,由本村人付给报酬。从正月十二晚间起,一连几天,各村的白天和晚上都有艺人说唱,若主人挽留,艺人就继续说唱下去,若主人不留,艺人就再赶正月十七的大集书会。

正月十二至正月十六为“正节”,正月十二一大早,艺人纷纷来到胡家集村卖书场地(村南场院洼地)摆场卖书,期间每人均使出浑身解数,说唱自己最拿手的书目小段,以争夺观众、吸引雇主。而周边村庄也纷纷于这天派出自己的代表——请书人,到胡家集考察并雇请艺人回村表演。经过多方考察与比较,请书人发现中意的艺人后便与之讨价还价以商讨雇书事宜。确定之后——艺人称之为“卖下去了”,村落即向艺人支付定金,并拿走艺人的某件乐器以做抵押。通常一个村庄只雇请一档艺人回村表演。另外,方圆数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民也蜂拥至胡家集赶集听书。正月十二下午,卖下场去的艺人偕同搭档赶往自己受雇的村落,人村并安排好说书场地后,十二晚上表演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晚上。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各表演一场,每场约3小时左右,共计四天五晚十三场书。在此期间,艺人食宿均由村落负责。正月十六,表演即将结束时,村落向艺人支付提前讲好的说书报酬,即书价。十六晚上演出结束后,双方雇佣关系即告停止。

偏节

从十七日至二十一日,称为“偏节”,偏节过后,书会才散场。书会期间,艺人们互相拜年,交换书目,切磋技艺,收徒拜师,极富乐群敬业精神。书会散后,艺人们又沿途卖艺归去,翌年正月十二,艺人们又从四面八方来到胡集相聚。

胡集书会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大戏”,艺人们都习惯在胡集村南首的大、小空场和巷尾演出,而最壮观的是,胡集村有一个宽23米、长达130米的干沟洼地,在这个“天然”大舞台中摆场子,艺人们纷纷脱下棉衣,捋起袖子,扯高嗓子,击鼓弹琴,拿出看家本领尽力献艺。这方乡音大舞台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你唱你的,他唱他的,说古道今,演奏着世代相传的乡音大律,尽情地释放和宣泄内心的欢悦和悲苦,真可谓“弦声嘈嘈如风吹竹林,书声朗朗似珠落玉盘”。书场周围上万名观众簇拥倾听,干沟洼地便成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曲艺海洋,那阵势真可谓气壮山河。

正月十七至二十一为“偏节”。正节演出结束后,若村落对艺人表演甚为满意或者说“听上瘾了”,想继续雇请,双方可重新商讨雇书事宜,可再继续表演到正月二十一晚上。而未被续雇的艺人,尤其是那些在胡集周边具有一定名气的书会艺人,则于正月十七这天重新回到胡集大集继续卖书。一些正节时未聘请艺人的村落或遇有喜事的家庭、店铺、单位等,即可前来雇请艺人回去表演,时间或三天或四天不等,而书价亦较正节为低。

传承价值

胡集书会一直是民间艺人自发的活动,书会期间公推德高望重者主持祭奠、授徒等仪式。1985年,政府修建了可容纳八百多人的曲艺厅,平整了场地,对到会艺人进行有效管理和妥善安置,受到欢迎。

胡集书会作为自发形成的单纯曲艺交易活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交流发展曲艺艺术、丰富群众节日娱乐生活起到过积极作用。

胡集书会发展和繁荣了社会文化尤其是农村文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素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旅游开发中,胡集书会成为当地民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展示了地方文化,活跃和丰富了旅游市场。作为中原地区北方纯粹的民间自发形成的说书交易活动,胡集书会也是研究中国民间曲艺发展的一个窗口。此外胡集书会作为自发形成的单纯曲艺交易活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交流发展曲艺艺术、丰富群众节日娱乐生活起到过积极作用。

传承状况

1990年之后,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及电视等新式传媒的普及,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致使书会盛况不再。

保护措施

1985年,惠民县政府修建了可容纳八百多人的曲艺厅,平整了场地,对到会艺人进行有效管理和妥善安置。

2007年,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胡集书会,胡集镇政府开始实施“群众听书,政府买单”举措,并邀请各地艺人前来参会。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惠民县文化馆获得“胡集书会”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09年5月,以胡集书会名义在山东省济南市蟠龙山森林公园进行了一次曲艺专场演出。

2019年2月15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曲艺文化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中原地区胡集元宵节书会”开幕。

2022年2月12日,胡集书会采用“云端”说唱,展现曲艺新气象。以“传承曲艺艺术创新非遗发展”为主题的2022“中国·胡集灯节书会”网络展播活动将持续4天。

“赶黄河大集 品曲艺古韵”2023年胡集书会暨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走进山东惠民专场演出将于2023年2月2日在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精彩启幕。

参考资料

山东:800余年传统曲艺盛会迸发活力.新华社客户端.2024-02-25

惠民胡集书会入选《中国节日志》.海报新闻.2024-02-25

新春走基层|风雪中传来的百年回响——探寻胡集书会的文化韵味.华声在线.2024-02-25

胡集书会:八百年老汤熬成的文化盛宴·历史篇.滨州网.2024-02-25

风雪中传来的百年回响——探寻胡集书会的文化韵味.中国网山东.2024-02-25

胡集书会 _滨州网.滨州网.2022-02-18

胡集书会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非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2-02-18

2019年“中国·胡集灯节书会”将于2月15日举办-半岛网.半岛网.2022-02-18

胡集书会“云端”说唱 展现曲艺新气象.新华社.2022-02-18

听书去!2023年胡集书会将于2月2日精彩启幕.今日头条.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