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安仁
刀安仁(1872—1913)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傣族,出生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新城。他早年曾前往印度和日本考察,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回国后,他在家乡从事革命工作。1906年,他再次前往日本,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结识了孙中山和宋教仁等革命党人。1911年10月27日,他领导了腾越起义。然而,1912年,他遭到袁世凯的陷害并被捕。尽管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的全力营救获释,但他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1913年,他在北京去世,享年41岁。刀安仁在任期间,一方面积极倡导兴办实业,发展地方经济,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反清斗争,组织了多次革命活动。他是傣族爱国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和革命先驱。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抗英记》《游历记》《狱中级事》《傣文诗韵》以及傣剧本《阿銮相》和《陶禾生》等。
个人简介
刀安仁,青年时期多次号召傣、汉、景颇族、僳、阿昌族等族群众与英国侵略军进行斗争。曾到印度、日本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回国后在家乡从事革命工作。1906再次东渡日本与孙中山、宋教仁等革命党人建立联系,成为同盟会早期会员。1907年回国,推行实业计划,改革文化教育和土司制。1908年河口口岸起义失败,以其土司衙门作为革命党人活动据点,准备新的武装起义。和革命党人张文光、刘辅国等在腾冲市建立革命组织自治同志会,并在1911年9月6日发动腾越街道(今腾冲)起义,成立滇西国民军都督府,任滇西国民军都督府第二都督。辛亥革命后,被袁世凯的中华民国政府逮捕。出狱后被任命为陆军部咨议。1913年春在北京病逝。与张文光、刘辅国被世人称为辛亥革命腾越九六起义三杰。
人物生平
刀安仁是盈江干崖宣抚使第23任土司刀盈廷掌印夫人所生的长子,被称为“混相”,即傣语“宝石王子”之意,是法定的土司继承人。刀安仁少年时期其父十分重视他的教育,先后安排了傣族私塾教师刀洛勐和知今鉴古、学问渊博的白族教师蒋桂对刀安仁进行教育,使其知书达理,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期间缅甸国王嫡长孙莽达拉疆括因缅甸被英国殖民军占领,国破家亡抵抗挫败后,退守到盈江干崖刀安仁家进行避难,在与刀安仁接触中交谈了缅甸国家被沦为殖民地的经过后,让年幼的刀安仁懂了国家落后就要被人欺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从而树立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1891年,年仅19岁的刀安仁承袭了土司职成为干崖第24任宣抚使。就在这一年,英帝国主义为扩大殖民统治,入侵了盈江铁壁关地区(今 属缅甸)。眼见国土沦丧,为保卫祖国领土,刀安仁征调四五百名土司兵到盈江铁壁关地区高山榕安营扎寨,采用“七里蜂护窝”战术,痛击入侵英军,取得重大战果,保卫了祖国领土。1893年英国殖民主义者见武力不能达到目的,就以勘界为由,暗地把汉龙关的界碑移到我国境内,企图以“合法手段”达到侵占我国领土的目的。刀安仁随父亲刀盈廷为落实汉龙关界碑的遗址,不辞艰辛,奔走300多里,终于查证确认了汉龙关在瑞丽市正南的位置,为1894年中英续签滇缅条款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1898年英帝国主义加紧策划侵占我国领土,大举入侵我国铁壁关、虎据关地区,刀安仁依托大青树营盘,坚持了八年之久的抗英斗争,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保卫了祖国的领土。但就在这一年,在中英进行滇缅边界会勘中,清朝廷派出昏庸无能的官员刘万胜担任勘界负责人与英方谈判,在英帝国主义者的利诱威胁下,刘万胜卖国求荣,听任洋人摆布,将属于我国领土的铁壁、虎据、天马、汉龙四关大片国土拱手让给英帝国主义者,使刀安仁和各族群众浴血奋战8年的反抗英国侵略者斗争的成果毁于一旦,刀安仁悲愤至极,仰天长叹“小民尚知守土,朝廷却忍辱求荣,如斯沉沦,国将不国!”。
面对腐败透顶的清朝廷,刀安仁日思夜想,寻求救国富民的良策。1905年刀安仁毅然出走,到印度、缅甸考察学习。在缅甸期间,经华商丘仁恩介绍,结识了受革命党人思想影响的《仰光新报》经理庄银安等人,接受了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思想,决心以举兵滇边为已任,回国组织滇西起义。刀安仁回到干崖后,立即创办军国民学校,聚集力量,培养人才。这时革命党人秦力山来到干崖,与刀安共商反清大计。秦力山见刀安仁胸怀宏图大略,赞扬他是难得的革命斗士,力促他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并定了介绍信举荐他到日本与孙中山、黄兴联系。刀安仁把土司职务委托三弟刀安善代办,瞒着重病的老父亲,率领刀安文等十多个傣族青年男女经由缅甸八莫、仰光、香港特别行政区沿途考察,历时近5 个月才到了日本。刀安仁到日本东京后,就立即拿着秦力山的介绍信,找到了孙中山、黄兴,向孙中山、黄兴表明了要求加入同盟会,坚决反对满清朝廷的决心。经孙中山多方审查和考虑,认为刀仁是少数民族傣族人民的领袖,又是抗英英雄,对创立民主共和十分有利,决定吸收他加入同盟会。于公元1906年5月31日,由吕志伊介绍,孙中山主盟,吸收刀安仁和刀安文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当时的“中国同盟会最初三年的会员名册”中,云南省会员有21个,刀安仁兄弟是其中的两个。刀安仁加入同盟会后,更加坚定了反对清朝统治的决心。刀安仁在日本留学期间,除在东京参加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学习外,在孙中山、黄兴的介绍下,刀安仁又结识了吴玉章、居正、宁教仁、胡汉民、李根源等人,并和宋教仁多次专谈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及开展革命起义的问题。按照孙中山等人在东京起草的《革命方略》,提出了要回到干崖筹办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得到了孙中山、黄兴等人的支持,刀安仁通知家中拍买了官租先后筹集了7万多银元,除用于购买起义枪支、生活及留下回家的路费外,全部捐赠给了同盟会作为革命活动经费,于1908年几经辗转,又回到了干崖。
刀安仁回到干崖后,一方面大力举办实业,一方面组织反清斗争。同年5月天渊之别 人杨振鸿一行在新加坡晋见孙中山,拟定了“滇西革命以腾(冲)、永(昌)入手”的策略,并带回《革命方略》。随之中国同盟会仰兴分会决定把干崖作为滇西起义的前线指挥点,建立同盟会干崖支部。继后,刀安仁与张文光、刘辅国决定,建立同盟会外围组织—腾越自治会,刀安仁任组长。与此同时,刀安仁奉命在干崖组织敢死队。敢死队一支由杨振鸿带往保山市,会合匡亚明举行永昌起义。当刀安仁得知起义被人告密后,又立即派出由刀椿庭率领的另一支敢死队前往增援,因军机泄漏起义失败。
永昌起义失败后,刀安仁安排好善后事宜,于1910年再次东渡日本。这次来到日本,一方面与东亚公司交涉举办实业事宜,另一方面找孙中山面策推翻清朝计谋。6月中旬刀安仁晋见孙中山并与之长谈得到孙中山的深刻教诲和面授 机宜,立即回到干崖继续组织武装起义。7月,在干崖新衙门召开会议,腾越张文光、刘辅国参加,决定于农历九月初六发动腾越起义。中国同盟会仰光分会同意起义计划,并派出专人将《革命方略》和“滇西国民军都督府”印鉴送达刀安仁。九月初六日,由刀安仁带领的傣、景颇族、阿昌族、僳僳、德昂、汉等各族人民组成的滇西国民军共计9个营800多人,昼夜兼程赶到腾越街道,打响了云南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滇西腾武装越起义按照原计划获得一举成功,成立了滇西国民军都督府,公推刀安仁、张文光为都督。接着,刀安仁倾其家产,筹措大量军费,支援起义军向纵深发展。
正当革命蓬勃发展之时,刀安仁遭袁世凯暗算,被捕入狱,后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合力营救得以出狱,但身心遭到严重摧残,从此卧病不起,1913年2月在北京病逝,年仅41岁。噩讯传来,孙中山深表痛惜,致挽云:“中华精英,边塞伟男”,北京政府追谥他为上将军衔。刀安仁力主改革土司制度,创办学校,发展傣族文化,引进科学技术、开办种植业、加工业、取得了许多成就。他于1904年从新加坡引种的橡胶树,至今还存活一株,被称为“中国橡胶母树”。
影响与评价
影响
经济影响
刀安仁虽出生于领主家庭,但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和富于改革创新精神的爱国进步者。在担任土司期间,刀安仁组织领导了抗击英帝国主义的入侵斗争、开创了傣族火柴、印刷、丝绸纺织、养蚕、银庄借贷等实业、促成了纯正傣戏的形成。1904年,为寻找富国强兵良策,多次到缅甸、印度和东南亚各国游历考察的刀安仁,从新加坡购买了8000株橡胶树苗、部分桑树苗、少量银桦、皂果种子运回干崖种于凤凰山上,打破了北纬21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论断,成为中国橡胶事业的开拓者。
文化影响
刀安仁致力于推动边疆文化建设,他组织翻译了文言文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白蛇传》《包公案》《杨门女将》等作品。刀安仁还改良傣戏,从腾冲市、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滇戏团中汲取营养,组建了具有现代色彩的傣戏创作组、男女傣戏班,作品在思想上追求进步,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开启民智。这些带着新思想的文化普及推广,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化在边疆的创新交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落地生根注入了新鲜的养分。
军事影响
在八年的抗英作战中,刀安仁带领各族健儿运用原始武器采用“七里蜂护窝战术”(即把军队分成许多班组隐蔽在丛林中,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号令一响,火枪齐鸣,弩箭齐发,长刀挥舞,棍棒扫腿,到处撕杀,以弱胜强)和“天光报信法”(即在干崖地大盈江两岸的山坡上,包括铁壁关大青树营盘和司署驻地的新城凤凰山设了8个点,每个点设置一面大镜子和若干士兵,以镜子的反射光传递信息)传递消息。英军每次入侵,均遭重创而溃退。此外,刀安仁善于总结创新,探索组建新式军队,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抗英斗争经验总结和拳术、武器使用的训练。
政治影响
刀安仁的一生始于反帝,终于反封建。他反帝的行为,以“八年抗英”的事迹最为著名。1891年,19岁的刀安仁继任干崖宣抚使,也正是这一年秋末冬初,英帝国主义悍然入侵干崖的铁壁关地区。铁壁关、虎踞关、天马关、汉龙关等关隘所在地是中国领土,守护好关隘是各土司的政治使命,干崖地界守护铁壁关的斗争持续了近8年,成为刀安仁政治人生的“成年礼”。刀安仁从抗英的胜利与失败中不断成长,觉察到旧的王朝体制已经无能挽回颓势,加上去缅甸、印度考察,跟革命党人结识,去日本留学等见闻增长,他最后坚定了反封建的道路,多次变卖家产支持中国同盟会、支持腾越起义。他叛出了赐予他的家族世代“皇恩”的封建王朝,成长为那个充斥着麻木、迷茫、彷徨时代里清醒而坚定的革命典范。
刀安仁还非常注重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杀敌,他的《抗英记》就从总结历史的高度、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对各民族在抗敌中的表现进行了生动勾勒。他提到敌人的枪口不会有所选择,各民族同胞在帝国主义入侵的现实面前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评价
边塞伟男,辛亥举义冠遇春;中华精英,癸丑同恸悲屈原。(孙中山评)
云南辛亥革命的先锋,著名傣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刀。(中国新闻网评)
刀安仁是辛亥腾越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少数民族中杰出的领导人之一。(走进盈江县评)
刀安仁是近代以来边疆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步入近代后记载的实行实业救国的第一人。(德宏史志学者陈德寿评)
刀安仁开拓创新的思想,保家卫国的思想和追求民主、平等的思想,标志着傣族近代思想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刀承华评)
刀安仁给后人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大爱精神,要把这种大爱思想内化为矢志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建设、建设云南省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桥头堡的力量。(时任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艾罕炳评)
在封建帝制时期的少数民族土司官吏中,像刀安仁这样觉悟早、进步快的并不多见。他团结各族群众抗击侵略者、发展实业救国、创建学校培养人才、团结各族群众抗击侵略,这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他是做到这些的第一人。(时任盈江县新城乡宣传委员李明评)
重要争议
腾越起义的动机争议
刀安仁领导的腾越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其动机和影响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刀安仁领导腾越起义的主要目的是响应全国的革命形势,推动云南省地区的独立与民主改革。然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腾越起义的动机更复杂,涉及地方权力斗争和民族利益,这使得起义的评价带有一定的复杂性。
与孙中山和宋教仁的关系争议
刀安仁在日本加入同盟会,结识了孙中山和宋教仁等革命党人,成为重要的革命骨干。关于他与这些领导人的关系,有些资料强调其密切的合作与信任,认为刀安仁在同盟会内部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另一些资料则指出,他与孙中山和宋教仁的关系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紧密,特别是在革命策略和个人利益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被捕的政治动机争议
1912年,刀安仁遭到袁世凯的陷害并被捕。关于这一事件的经过和背后的政治动机,有不同的解释。部分研究认为,刀安仁因其激进的革命主张和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强烈反对,成为袁世凯镇压对象的主要目标。但也有观点认为,刀安仁在革命内部的派系斗争中也有不小的敌人,他的被捕和遭受摧残可能不仅仅是袁世凯个人的决定。
死因的争议
刀安仁于1913年在北京去世,享年41岁。关于他的死因,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他是因遭受严重摧残后,身体状况恶化而死。另一些资料则暗示,他的死亡可能与政治暗杀有关,尽管缺乏确凿的证据,但这一说法在部分革命党人中广泛流传。
后世纪念
刀安仁墓位于盈江县新城乡凤凰山下,保护范围5.71亩。墓体基本保持刀氏土司嵌顶八字排方传统式样,八字石排方墓志,刻录刀安仁功绩。刀安仁墓1987年列为县级文保单位,盈江县政府拨款维修,1989年列为州级文保单位,199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省政府拨款重造。刀安仁故居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新城乡,始建于清代康熙,为土木建筑结构,分四堂三进。刀安仁故居于2011年修复完成,最大程度地复原了故居的容貌。刀安仁故居是一个坐东朝西的建筑群落,大堂在前,作为审判厅使用;二堂是土司议事厅;三堂是土司贵族及元老的办公地;正堂居后,是土司的办公及住所。每进中间是天井,两边是厢房。
家庭成员
参考资料
中国橡胶始祖——刀安仁的革命情怀.中国新闻网.2024-06-27
刀安仁:民族复兴的百年求索路.今日民族杂志社.2024-06-27
刀安仁:边塞伟男.盈江县人民政府.2024-06-27
民主革命先驱刀安仁:被孙中山誉为“边塞伟男”.中国新闻网.2024-06-27
中国橡胶始祖——刀安仁的革命情怀.中国新闻网.2024-06-27
新城故事第一期:听刀氏后人讲述刀安仁的故事.微信公众平台.2024-06-28
历史文化|刀安仁:近代德宏实业救国第一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6-28
【德宏民族团结月40年】刀安仁故居:发挥阵地作用 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微信公众平台.2024-06-30
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刀安仁墓.德宏网.2021-09-15
云南建筑大观:名人故居忆故人.云南网.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