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英雄广场

英雄广场

托马斯·伯恩哈德不仅是“二战”后德语世界屈指可数的伟大小说家之一,也是独树一帜、声名卓著的戏剧家。他的剧作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尖锐的批判性著称。他一生共创作了18部戏剧。

《英雄广场》选取了其代表性的3部,从中不难想像,他排山倒海又洞烛幽微的语言艺术如何让听者产生共鸣,或者,心生恐惧。

(译者)马文韬 北京大学德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奥地利托马斯·伯恩哈德基金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内容简介

托马斯·伯恩哈德不仅是“二战”后德语世界屈指可数的伟大小说家之一,也是独树一帜、声名卓著的戏剧家。他的剧作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尖锐的批判性著称。他一生共创作了18部戏剧,《英雄广场》选取了其代表性的3部,从中不难想像,他排山倒海又洞烛幽微的语言艺术如何让听者产生共鸣,或者,心生恐惧。

作者简介

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1931-1989),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之一,也是“二战”之后德语文坛风格最独特、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对他有很多称谓:“阿尔卑斯山的贝克特”“敌视人类的作家”“以批判奥地利为职业的作家”“灾难与死亡作家”“夸张艺术家”“故事破坏者”等。作品已被译为45种语言。

特立独行的伯恩哈德,以批判的方式关注人生(生存和生存危机)和社会现实(人道与社会变革)。文字极富音乐性,以犀利的夸张、重复和幽默,将人类境遇中种种愚钝与疾病,痛苦与冷漠,习惯与禁忌推向极端,向纷乱昏暗的世界投掷出一支支光与热的火炬。

(译者)马文韬 北京大学德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奥地利托马斯·伯恩哈德基金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德国巴洛克文学格里美豪森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瑞士德语文学史》等。主要译著有小说《绿蒂在魏玛》、《黑白天使》、《历代大师》、《维特根斯坦的侄子》等;戏剧《毕德曼和纵火犯》(由导演林兆华搬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台)、《骂观众》等;以及诗歌《傅立特诗选》、《特拉克尔诗选》等。

编辑推荐

托马斯·伯恩哈德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作家。——卡尔维诺,I.

最能代表奥地利文学的只有伯恩哈德。——德国文学教皇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

如果伯恩哈德活着,最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他,而不是我。伯恩哈德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是他的财产。——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伯恩哈德的书最让我欣赏的,不是其背景或道德观。而是:我只要在那里,在那些书页里面,欣然接受他那无法遏止的愤怒,并和他一起愤怒,这就足够。文学引得我们像受到爱戴的作家一样暴跳如雷,它就是这样抚慰着我们。……托马斯·伯恩哈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相似之处。在主人公的执迷和激情方面还有弗兰兹·卡夫卡的影子,如他们对绝望和荒谬的反抗。不过,伯恩哈德的世界与贝克特更接近。伯恩哈德塑造的人物拒绝向疾病、失败和不公正低头;他们怀着疯狂的怒火和鲁莽的意志坚持抗争,尽管结局惨烈。但即便这些人最终都失败了,我们看到的,却并非失败或屈服,而是他们执着的争辩和抗争。……伯恩哈德表达出来的残酷抨击和过度憎恨,是我们在生气时都会采取的态度,但是他能继续深入,并将其打造成“优秀艺术”。——费利特·帕慕克

托马斯·伯恩哈德的散文见证了一个“拥有崇高艺术且对道德持严肃态度的欧洲,其重视内心生活和心灵感受的传统,以及那既不可通过任何电子技术强化,也不是由机器可以复制的心灵的探索,具有极高的价值。”——苏珊·桑塔格

伯恩哈德运用艺术夸张强调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阴暗面,把我们奥地利人从舒适和享受中唤醒,推动我们去深入地思考,这正是艺术的重要价值所在。——奥地利前驻华大使博天豪

战后的奥地利逃避了阿道夫·希特勒时代的历史罪责,人民被要求忘记过去,团结一致向前看。托马斯·伯恩哈德的主要作品,如小说《严寒》、《消除》和剧本《英雄广场》,多以奥地利对纳粹历史的集体性沉默与阴谋式的失忆为背景。——《中华读书报

目录

习惯的力量

总统

英雄广场

以极端的夸张去认识和表现世界——代译后记

部分章节

英雄广场

如果您行走在木炭市场大道上

或者漫步在格拉本宽街

或者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沿着辛格尔路向东散步

那么一年里有几回

在这个城市里您也可能找到舒适的感觉

人物

罗伯特·舒斯特教授………… 已故的约瑟夫·舒斯特教授的兄弟

安娜…………………………… 约瑟夫·舒斯特教授的女儿

奥尔嘉………………………… 约瑟夫·舒斯特教授的女儿

卢卡斯………………………… 约瑟夫·舒斯特教授的儿子

黑德维希……………………… 被称为教授夫人,约瑟夫·舒斯特教授的妻子

利比希教授…………………… 一位同事

兰道尔先生…………………… 一位崇拜者

齐特尔女士…………………… 约瑟夫舒斯特教授的管家

赫尔塔………………………… 约瑟夫·舒斯特教授家的女仆

创作背景

《英雄广场》的剧情发生在1988年3月的维也纳托马斯·伯恩哈德选择这一特定的时间,显然是为了唤起维也纳观众对五十年前阿道夫·希特勒出现在英雄广场上时,奥地利民众“必胜”、“致敬”的欢呼声的反思。这一天也是犹太籍教授约瑟夫·舒斯特下葬的日子,这位在二战期间流亡国外,战后才得以返回维也纳的犹太学者,因无法忍受身边潜在的反犹主义,从英雄广场旁的住宅楼上跳窗自杀。他的妻子坐在家里,仿佛听到民众在广场上对希特勒演讲发出的欢呼,因此昏倒身亡。而通过教授的弟弟之口,伯恩哈德对奥地利进行了激烈极端的抨击。

家庭背景

1931年2月9日,托马斯·伯恩哈德生于荷兰海尔伦,是赫塔·伯恩哈德小姐和木匠阿洛伊斯·楚克尔施泰特的私生子。伯恩哈德小姐亦为私生,故虽为作家约翰·弗罗伊姆比希勒之女,却随母姓伯恩哈德·爱因斯坦的木匠生父不仅将母子两人遗弃,更从未认下自己的儿子。伯恩哈德遂在姥爷家中度过童年。

1935年,伯恩哈德的母亲结识剃头匠埃米尔·法比扬,次年成婚,随夫迁居巴伐利亚州。他的生父则另娶,并于1940年在柏林自杀。少年伯恩哈德与母亲同住,但关系紧张,被送入工读学校。二战后,奥地利重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托马斯·伯恩哈德全家人被驱离,回到萨尔茨堡

相关信息

1988年11月4日,托马斯·伯恩哈德生前最后一部剧作《英雄广场》在维也纳城堡剧院上演。

伯恩哈德去世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协会在他的故乡萨尔茨堡成立,在维也纳也建立了托马斯·伯恩哈德私立基金会,他在奥尔斯多夫的故居作为纪念馆对外开放。

丛书信息

伯恩哈德作品 (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历代大师》,《我的文学奖》,《维特根斯坦的侄子

参考资料

托马斯·伯恩哈德:“把自己的巢搞脏的家伙”.中国新闻网.201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