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导弹
核导弹(nuclear 导弹),指的是具有携带核弹头的能力,并能够达成远距离核弹投送任务的导弹,属于核武器。
核导弹具有陆基、海基、空基发射方式,可从战舰、潜艇、飞机等平台上发射。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射程分类的标准各国不尽相同。美俄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规定:中程弹道导弹射程为1100~2700千米,中远程为2700~5500千米,洲际为5500千米以上。核导弹动力为液体或固体推进装置,二级或多级助推火箭,惯性制导系统(并可加装星座导航、卫星导航或末端制导系统),一个或多个载入飞行器,每个载入飞行器各含有一枚弹头。
洲际弹道导弹的主要拥有国为中、美、英、法、俄5个国家,作为核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比其他中、短程弹道导弹更远,速度也更加快,这意味着目标方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应对和防御。在进行过多次更新换代后,洲际弹道导弹开始逐步从多弹头、大当量、大规模部署向提高机动能力、精确打击能力方面转变,在军事战略和国家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定义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弹;按作战使用范围,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按配用的武器,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核武器包括核弹头、弹头运载工具和其他部分。一般说的原子弹、氢弹是指弹头部分。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工具,有导弹、火箭、飞机、火炮、潜艇、鱼雷等。核武器的射程和命中精度与运载工具有关。
核弹,也叫核战斗部、核弹头,是指采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原理放出能量的爆炸装置。核武器,是指配备核战斗部的武器系统,比如核导弹,除了核弹头还有火箭发动机、弹体;核炮弹、核地雷,得有适合发射、掩埋的外壳,以及碰炸、压发引信等。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科学家发现原子核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人们将这种核能释放,并首先用于军事目的,结果促成了核弹的出现。
1941年9月,美国研发第一种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开始之初,部分技术人员已经开始积极考虑研制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武器,发挥出核反应的更大潜力。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科学家恩里科·费米向他的同事爱德华·泰勒提出了一个想法:利用一个小型的裂变弹(原子弹)引爆一个热核聚变弹,从聚变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爆炸能量。1951年,泰勒和同事斯塔尼斯拉夫·乌拉姆合作发表了论文,指出X射线很可能是促成核聚变反应的关键。原子弹爆炸时,首先释放X射线,然后逐步释放冲击波、电磁波、更多类型的射线。因为其军事价值很快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这篇论文是泰勒和乌拉姆就这一课题发表的最后一篇公开论文。这成为了研制氢弹的关键理论基础。核武器主要是作为核战斗部装在战略导弹上,用以摧毁战略目标。在近程夜战、空战和防空中有的导弹也装有核战斗部,用以摧毁地面大面积战术目标,对付飞机群和拦截携核弹的轰炸机等。
装备历程
1958年,美国部署了第1枚携带百万吨级TNT当量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苏联第1枚洲际弹道核导弹是1964年部署的。20世纪60年代(1960~1969)美苏两国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先后服役,其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逐步形成并迅速壮大。20世纪70年代(1970~1979),在完善大威力战略核弹头的同时,美苏还研制了中小型和多弹头化的陆基和潜地战略核导弹,以便提高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20世纪80年代(1980~1989),核导弹进一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主要目标是提高生存、突防和摧毁能力,并研制以定向能为特征的新一代核导弹,为战略防御系统服务。
随着核弹的发展,导弹战斗部从常规的几百千克炸药发展到相当于百万吨、千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核弹头,并且逐步发展了多弹头分导技术,使核导弹成为最具战略威慑力的武器装备。核导弹的射程也从早期的1000km左右发展到中期的3000 km以上,为实现战略威慑,又逐步发展到8000 km至10000 km以上,具有跨越地球洲际的战略打击和大规模杀伤的能力。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作战平台上发射。
基本设计
弹头类型
核导弹最关键的部分是其核战斗部,从60年代至今,尺寸、质量均已大幅度减小,但仍保持了一定的威力。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
原子弹
原子弹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原理制成的一种核武器,核装药一般为-239、-235。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在热中子轰击下,分裂为两个或若干个裂片和若干个中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新产生的中子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如此连续发展下去,核分裂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加,形成链式反应,仅在百分之几秒内就会出现猛烈爆炸,并放出非常大的能量。1公斤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释放出的能量。
原子弹装药分为两块,每块都小于临界质量,因此平时不会发生核反应。当引爆装置点燃普通炸药时,将两块装药推挤到一起,整体质量便大于临界质量,在中子的轰击下,产生原子核裂变链式反应,随即出现核爆炸。如今原子弹的威力可达到几万吨到几百万吨三硝基甲苯当量。
氢弹
氢弹是一种核武器,它利用、等轻核的自持聚变反应,实现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对目标产生毁伤。因此,它也被称为核聚变武器或热核武器。
氢弹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引爆一枚原子弹(裂变弹),产生包括大量中子的强烈辐射。这一辐射照射在主要由氘化锂构成的次级上,产生氚和氦。在这一极端高温的环境下,氚与氢化锂中的氘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毁伤效果。
氢弹的若干种杀伤破坏方式与原子弹几乎相同,但其整体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一般来说,原子弹的威力只有几百到几万吨三硝基甲苯当量,而氢弹则可以大至几千万吨梯恩梯当量。
目前公众已知的氢弹构型有两种:美国的特勒-乌拉姆构型,以及中国的于敏构型。
中子弹
中子弹也是一种利用核材料聚变反应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制成的核武器,因此又被称为特殊的氢弹。由于它是利用轻核聚变时产生的大量高能中子进行杀伤破坏的一种小型核武器,故又被称为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的小型氢弹。
在中子弹中,引爆用的原子弹更小,只有几百吨三硝基甲苯当量。这种原子弹是用钚-239制成的,因其比铀装药能释放更多的中子,可使中子弹小型化。中子弹主要核装药是氘和氚的混合物,而不是氘化锂。因为氘和氚聚变反应所放出的中子比裂变反应所放出的中子多得多,而锂可以吸收大部分中子。
中子弹的外壳一般不用铀-238制作,而是采用铍和铍合金做成,这样高能中子可以自由逸出,同时使放射性污染的范围比较小。中子弹的当量较小,一般威力为1千吨三硝基甲苯当量,要求引爆用的原子弹更小,使其制造难度增大。中子弹的爆炸能由聚变反应产生,并主要以快中子流的形式向四周释放。它的核辐射效应特别大,因此其正确名称应是增强的辐射武器。
射程分类
射程分类的标准各国不尽相同。美俄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规定:中程弹道导弹射程为1100~2700千米,中远程为2700~5500千米,洲际为5500千米以上。
爆破威力
而美国20世纪80(1980~1989)年代初部署的和平卫士洲际核导弹,可携带10个分导式子弹头,每个子弹头质量不到200千克,可其威力达50万吨TNT当量,,同1945年的原子弹相比,其比威力(核弹头的威力与其质量的比值)提高了560倍左右。
弹道核导弹
数量、种类最多,威力最大的是弹道核导弹。其战斗部位于导弹前端部,采用惯性制导的战略核导弹在发射起飞后不久,到达主动飞行段终点,此时核战斗部(弹头)和弹体分离,核弹头沿惯性弹道在外大气层飞行,最后重返大气层,飞向预定目标。 巡航核导弹的战斗部一般位于弹体的中部。
战略核导弹
战略导弹核弹头通常为氢弹头,其威力可达万吨级至千万吨级三硝基甲苯当量,主要用于打击对方战略纵深的目标。战术导弹核弹头有原子弹头,也有氢弹头,还有中子弹头等,其威力通常小于百万吨级TNT当量,主要用于打击对方战役战术纵深的目标。
多弹头核导弹
多弹头核导弹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1950~1959)末,为了突破对方的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有集束式、分导式和机动式等多种。其优点是突防能力强,可攻击一个或多个目标,提高毁伤效果。
由母舱和子弹头组成,均无制导系统,因此毁伤面目标效果好,但不宜打击硬点目标。而分导式多弹头虽然也是由母舱内装3~10个子弹头到高空中释放,但母舱装有末助推控制系统,能按预定程序机动飞行并逐次释放子弹头,使其分别攻击各目标,它不仅能攻击相隔一定距离的数个目标,还可沿不同弹道集中攻击一个目标,故突防能力强、精度高、提高了打击多个硬点目标的能力。
多弹头要属机动式多弹头,其弹头均装有制导和推进系统,能在弹道末段按预定程序自动飞行,较准确攻击目标。.
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核导弹发射的的动力装置,它把化学推进剂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形成高温燃气经喷管高速喷出,产生反作用推力。固体发动机主要由燃烧室、装药、喷管、点火装置等部分组成,根据火箭需要,有些固体发动机还包含推力终止装置、推力向量装置等,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方便、反应快速和可长期贮存等特点,但同时,其能量较低,推力难调,工作时间较短,初温影响大。随着高性能固体推进剂、高强度壳体材料和烧蚀材料及先进装药设计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性能也不断得到提高,功能日臻完善,其在航天运载火箭、固体助推器、导弹/火箭武器及探空火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美国“民兵”III导弹采用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推进,速度为23马赫,射程为9800-13000公里,可以携带三枚核弹头。为地面发射方式,弹头采用了雷达隐身技术。
发射方式
核导弹具有多种发射方式,战术核导弹可从战舰、潜艇、飞机等平台上发射,战略核导弹的发射方式则有固定发射井,车载,潜射,机载等。
陆基
洲际弹道导弹指的是以陆基发射方式,通过地面发射深井式与轨道移动式或专用发射汽车发射,能够在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作用下,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飞行,至关机后,再按照自由抛物线轨迹飞行的洲际导弹。
海基
潜射导弹通常是指由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具有发射平台机动灵活、生存突防能力强等优点。当其射程够远、所带弹头当量够大、打击精度够高、能用于打击战略目标时,就成为潜射战略弹道导弹。潜射战略弹道导弹通常配备核弹头,其巨大毁伤力加上发射的隐蔽性,共同构成了各国二次核打击能力。
空基
空基洲际弹道导弹曾经真实在历史上出现过,1974年,美国利用C-5(银河)战略运输机发射了不带弹头的“民兵-Ⅰ”洲际弹道导弹,但因为洲际弹道导弹重量过大,所以该运输机采用了抛投的方式进行发射。20世纪80年代,美苏都曾设想研制空基洲际弹道导弹,最终均因为技术难度过大而最终放弃。
控制系统
以美国民兵洲际导弹为例,装有指令数据转换系统,可随时更换计算机内储存的目标,使导弹具有更灵活的选择目标的能力。其中,“民兵”III导弹弹头整流罩为钛制,制导与控制技术改用NS一20系统并提高了惯性元件的精度。
服役情况
采用国家
截至2022年,世界上主要有美国、苏联(俄罗斯 )法国、中国装备有核导弹技术。
服役动态
在苏联成功测试自己的第一枚原子弹之后,美国决策层提出需要“保持自身军事优势”,并决定加速发展下一代核武器——热核聚变弹,也就是氢弹。氢弹的威力可以达到传统原子弹的1000倍,一些美国人士认为这可以给予美国相对于苏联的核武器优势。
巡航导弹有着较强的突防能力,令其成为了投送氢弹的较佳手段。美国为“蛇鲨”巡航导弹、“红石”洲际弹道导弹研制了W-13热核战斗部,令氢弹的模块化、通用化发展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但这一弹头的发展因为搭载工具项目取消而终止。
在美国现役武器之中,BGM-109巡航导弹可以携带热核战斗部。
核大国都把战略导弹部队作为国家战略核武库的重要支柱。由于地地导弹具有射程远、覆盖广、反应快、突防能力强、可在国土纵深疏散隐蔽配置等优点,因此世界上一些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地地导弹力量。
俄罗斯轰炸机可携带搭载氢弹的巡航导弹武器,例如图-160轰炸机可以携带12枚Kh-55巡航导弹,或者增程改进型号Kh-55SM。
1996年,英国皇家海军第一艘装备“三叉戟”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前卫”级导弹核潜艇开始执行威慑巡逻任务。英国的战略核威慑力量由 4 艘“前卫”级弹道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构成。每艘“前卫”级导弹核潜艇装备最多 16 枚“UGM-96A弹道导弹Ⅱ D5”型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带有最多8个核弹头。
1998年,法国拆除了所有陆基导弹的核弹头,将战略核力量结构体系由原来的陆海空“三位一体”调整为海空“两位一体”。而在其中,法国海基核力量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占总数的近80%,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2018年7月31日进行的“地方武装Ⅲ”型洲际弹道导弹(ICBM)的试射中发现“异常”,美方中断了实验,并引爆了这枚导弹。
2021年5月5日,当地时间星期三进行的“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失败,原因不明。
2021年8月11日,根据美国《空军杂志》的消息显示,美国试射了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但最终意外发射失败。这次的导弹发射之后其飞行距离大约为4200公里,在对再入飞行器进行了投射之后,导弹本身运载的常规炸药遭到了引爆。采取这样的行动对于美国来讲主要就是希望向其他国家施加压力,只是从情况来看效果显然不是十分理想。
2023年11月,法国成功试射M51洲际弹道导弹。导弹是M51系列洲际导弹的最新型号,针对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强化了突防能力,具备更大的射程和更强的生存能力。
重要事件
导弹发射井控制室火灾
2008年5月23日,美国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的一个民兵Ⅲ发射井发生火灾。由于电池充电器发生故障,引发了发射井控制室的大火。大火燃烧了近两个小时后自行熄灭,火灾并没有蔓延到紧邻的发射井筒内,发射筒内部署的导弹也没有受到波及。但是,由于监视系统未报警,致使事故发生5天后才被发现。
展示核威慑力
自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诞生以来,截至2022年9月,美国军队共进行了300余次试验。美国空军一般会提前3年至5年拟订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时间表,至少提前6个月进入准备阶段。而定期发射的目的,是验证航空武器系统的有效性、战备状态和准确性。
按照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的说法,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的任何试射都不是当前全球性事件的结果。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军接连试射洲际弹道导弹,不排除有向外界展示美国核威慑力的目的。
代表型号
美国
宇宙神(Atlas)是美国第一种服役的洲际弹道导弹,美国军队编号SM-65/CGM-16,于1957首次发射,1959年开始部署,1965年退役。宇宙神A、B和C型号专门用于飞行试验。后来的宇宙神D(PGM-16D/CGM-16D)、宇宙神E(CGM-16E)和宇宙神F(HGM-16F)型号都在战场上服役。
HGM-25A(大力神1)洲际弹道导弹于1956年开始研制,1959年首飞,1962年装备美国部队。1963年,该导弹被LGM-25C(大力神2)弹道导弹取代而退役。
俄罗斯
1998年,俄罗斯开始研制P-39M(SS-N-28)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以装备俄罗斯第四代“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不过最终因多次发射失败而停止。
2015年,出于其安全形势需要,俄罗斯官方宣布重启导弹列车计划,开始研制RS-27(巴尔古津)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同时其新一代战略核导弹公路机动型RS-26( 边界) 和井基RS-28( RS-28弹道导弹) 也开始研制,为满足俄罗斯的未来安全形态,其正在寻求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三元形态。即井基发射形态、公路机动形态、铁路机动形态。
2007年,俄罗斯海军服役了新的R-29RMU(代号“蓝天”,SS-N-23A,使用液体燃料发动机)导弹和R-29RMU2(渡轮)洲际弹道导弹。
2020年12月,采用固体酒精推进的R-30“布拉瓦”(代号为“圆锤”)洲际弹道导弹完成了4枚齐射测试。“布拉瓦”弹道导弹由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研制,是俄最新海基三级固体燃料潜射导弹,平均射程超过8000公里。有专家表示,“布拉瓦”属于高精度武器,它的误差仅在几米之内,其可用于攻击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军事基地指挥部和航空母舰等目标,且很难被反弹道导弹系统阻拦。
中国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弹道导弹发射成功,导弹以超过音速20倍的速度,穿越6个市区,抵达南太平洋海域,精准到达目标位置,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让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在战略打击模块中首次亮相了巨浪-2潜射导弹。西方智库普遍认为最大射程或仍在8000公里以下,若搭载多枚分导核弹头,射程将进一步缩短,仅有5000公里,其战略威慑力依旧不足。
印度
2011年,印度国内就传出研制“烈火”-6洲际导弹的风声,有资料称是一种2米直径的3级固体洲际导弹,可能类似于“烈火”-2到“烈火”-4的技术演进路线,是一种更先进性能更强的大型固体弹道导弹。据印度媒体报道,“烈火”-6导弹发射质量超过55吨,射程8000千米起步,最大可能超过12000千米,能携带最重3吨的大型弹头或是多个分导弹头,是一种综合性能指标接近世界主流水平的核洲际导弹。
朝鲜
2017年7月4日,在美国美国独立日当天,朝鲜实现了“火星”14洲际弹道导弹的成功发射,朝鲜导弹技术实现了突破,具备了洲际打击能力。“火星”14使用了2个源于4D10发动机上的小型游动发动机作为第二级发动机,这使其在有限弹头载荷情况下射程可以达到6000~8000千米,勉强可以威胁到夏威夷和美国太平洋沿岸城市。
2023年的朝鲜阅兵仪式上,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火星”17正式曝光,“火星-17”型洲际弹道导弹(ICBM)射程超过1.5万公里,是全球目前块头最大的ICBM。3月16日,朝鲜于16日试射了洲际弹道导弹“火星-17”。当地时间7月12日上午,朝鲜成功试射了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火星-18”。
防御方式
核弹防御
20世纪50年代,美苏均选择了“用核弹反核弹”的方法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即利用核弹头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电磁脉冲来摧毁敌方洲际导弹,但这种反弹道导弹方式对己方也有影响力,是当时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无奈之举。
战略防御
1983年,美国时任总统里根计划用当时最先进技术建立一套坚不可摧的导弹防御系统,并将其命名为“战略防御倡议”(SDI)计划。该计划分为4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天基侦察卫星、天基反导弹卫星及其携带的航空武器系统组成,用定向武器攻击上升期的洲际弹道导弹;第二道防线由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组成,摧毁穿出大气层的分离弹头;第三道防线由天基定向武器、电磁动能武器、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组成,攻击再入大气层前阶段的核弹头;第四道防线由反导导弹、动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组成,摧毁重返大气层后的“漏网之鱼”。但最终因为耗资过高而放弃。
全球防御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又提出了“全球防御有限打击”(GPALS)计划。全球防御有限打击计划主要由两层拦截系统构成。第一层将部署1000枚天基“智能钻石”拦截弹,设想其在弹道导弹上升飞行阶段、在弹头从假目标上分离出来之前就将弹道导弹击中;第二层就是部署一到两个地基导弹防御系统, 包括750枚地基拦截弹(GBI)。这种用于战略防御的地基系统后来就逐渐演化成了“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弹道导弹攻击,其拦截速度一般在4千米/秒以上。
弹道防御
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卸任,小布什上台,“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S)开始提上日程,其总体架构分为预警探测系统、拦截武器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其拦截方式分为4个步骤,早期预警、探测跟踪、识别分类、杀伤评估。反导系统首先通过地基拦截弹(GBI)对目标进行拦截,第二阶段利用“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拦截,最后再用MIM-104防空导弹拦截。
参考资料
nuclear weapon.britannica.2023-12-02
涨知识!洲际弹道导弹是什么,有哪些特性?.人民号.2023-05-11
弹道导弹为何成为各国梦寐以求的“大杀器”?.光明网.2023-04-05
朝鲜首次成功发射导弹 射程远及美国 联合国秘书长:厚颜无耻.浙江在线时政.2023-04-05
揭秘:枪式原子弹原理与结构.中国军网.2023-12-02
美洲际导弹试射失败引嘲讽.环球时报.2023-11-03
LGM-30 Minuteman III.military.2023-11-02
两弹一星元勋赋 | 朱光亚赋.中国科讯.2023-12-02
《吉林日报》今天刊发整版报道:核武器常识及其防护.环球网.2023-12-02
越大洋的利剑——洲际弹道导弹.全民国防教育网.2023-05-11
人类终极武器——氢弹 .科普中国.2023-04-20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人民网.2023-04-19
氢弹:基本要点.核档案网站.2023-05-04
非国力雄厚而不成:成功造出氢弹需过6大难关.新华网.2023-04-19
潜射弹道导弹:神秘的“水下重剑”.百家号.2023-05-22
射程10000公里的空射导弹,你听说过吗?.今日头条.2023-04-06
美国测试第一枚氢弹.历史频道.2023-04-21
Complete List of All U.S. Nuclear Weapons .核武器档案.2023-04-26
战斧巡航导弹.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2023-04-26
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是美俄两国核力量的战略拳头.人民网.2023-12-02
Kh-55 AS-15.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2023-04-26
法国首射新型潜射洲际导弹,为何全球高度关注.楚天都市报.2023-12-02
美国民兵3洲际导弹试射出现异常 被“安全引爆”.手机环球网.2023-11-02
快讯!美国空军:“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失败 正调查原因.环球网.2021-05-06
凌晨十分,美国再次试射“民兵III”洲际导弹,飞行4200英里后爆炸.今日头条.2021-08-14
美连射洲际弹道导弹意欲何为.人民网.2023-11-03
Atlas (SM-65).Warren ICBM and Heritage Museum.2023-05-12
俄将建造46套“萨尔马特”洲际导弹系统:可打击全球目标 能载15枚核弹头.百家号.2023-04-05
威力最强、射程最远的俄罗斯“萨尔马特”洲际导弹.澎湃.2023-04-06
俄核潜艇成功试射“布拉瓦”弹道导弹.百家号.2023-04-06
技术派|“双头鹰”的利爪:俄“圆锤”导弹渐入佳境(上).百家号.2023-04-06
俄军高官披露“布拉瓦”潜射导弹性能,“任何反导系统都无法拦截”.百家号.2023-04-06
技术派|“双头鹰”的利爪:俄“圆锤”导弹渐入佳境(下).百家号.2023-04-06
潜射弹道导弹:神秘的“水下重剑”.百家号.2023-04-06
42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洲际导弹!.百家号.2023-04-06
中国核力量的大喜事:巨浪3洲际导弹服役,自家门口覆盖北美.今日头条.2023-04-06
观察|印度加紧研制洲际导弹,终极“烈火”可威慑美国.百家号.2023-05-22
朝鲜“火星”14弹道导弹 朝鲜首次具备洲际打击能力.兵器知识杂志.2023-12-02
朝鲜宣布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火星-17”.百家号.2023-05-22
朝鲜阅兵,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曝光!.百家号.2023-05-22
朝鲜宣布成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火星-18”.今日头条.2023-07-13
导弹之盾成长记(二):美苏早期反导系统是怎样“炼成”的.今日头条.2023-04-05
导弹之盾成长记(三):让核导弹失效的“星球大战”计划 .百家号.2023-04-06
导弹之盾成长记(四):逐步没落的“星球大战”计划.光明网.2023-04-06
若数百枚洲际导弹发射,美国能拦住多少,专家:拦多少都没有意义 .百家号.2023-04-06
导弹之盾成长记(五):“全球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投入部署.光明网.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