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鲍尔森
亨利·鲍尔森( Henry “Hank” Merritt Paulson,Jr.),男,1946年3月28日出生于佛罗里达州棕榈海滩。
1970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2006年7月就任美国第74任财政部长。曾担任大型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6年3月28日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
1964年考入美国东部常青藤名校之一达特茅斯学院,获得英语语言学位。
1968年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后获得哈佛大学MBA学位。
从政经历
1970年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后,担任国防部长师爷助理。尼克松总统在任期间,出任总统幕僚助理和白宫内务委员会成员。
1970-1972年供职于五角大楼,担任美国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的助手。
1972-1973年尼克松在位期间,任白宫总统办公室助理。
1974年开始进入高盛公司的芝加哥分部工作。
1982年成为高盛公司的合伙人。
1988年获委任成为高盛芝加哥分部的主管合伙人。
1990年出任高盛公司投资银行部的联合主管。
1993年升任为公司在美国中西部投资银行地区主管合伙人。
1994年晋升为高盛公司总裁兼营运总监,并首次被提名为首席执行官。
1996年被任命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1998年成为高盛公司高级合伙人之一。
1999年高盛上市,鲍尔森成为美国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2004年在美国媒体评选的“华尔街权力排行榜”上,他曾高居榜首,而被冠以“华尔街权力之王”的头衔。
2006年5月30日正式提名鲍尔森出任财政部长,接替当天早些时候宣布辞职的约翰·斯诺。7月就任美国第74任财政部长
2015年2月美国智库“外交关系理事会”(CFR)举行研讨会。美国前财长鲍尔森、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洪博培等美国政界“大咖”出席。
2018年4月9日博论坛新一届理事会决议亨利·鲍尔森离任理事将进入论坛咨询委员会。
政治举措
外交方面
与中原地区
2006年9月就任美国财长以来首次访问中国。
在过去10多年里,鲍尔森访问中国不下70次;他一手带领高盛在中国开创数个“第一”。
2004年是克里斯蒂安·波尔森开拓中国市场的巅峰年。当年12月高盛中国获准组建,此举被舆论称为中国证券界的大突破,鲍尔森成功地“曲线”进入中国证券业。
倾听中国
在出席新加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会议时,鲍尔森就明确表态,此行将认真“倾听”中国的观点,不会寻求人民币汇率进行“快速调整”,也不希望美国各界对他中国之行的收获期望过高。
在访华前夕的一次讲话中,他赞扬了中原地区的经济改革成就,并将中美关系提高到战略高度。他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济关系,美中两国有必要“以世世代代的眼光”来看待双方的关系。
鲍尔森还表示,中国的改革之路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继续改革是中国保持贸易开放的关键,自己作为美国财长,将以中国未来两年内的改革成效作为判断依据。
鲍尔森就任财长后第一次中国行的一大成果是启动双边高层对话机制:每年两次进行中美战略性经济对话,磋商经济全球化和中美双边经济关系。美国前任副国务卿鲍勃·佐利克建立了与中国同行的“高级对话”机制并一直持续至今,但那是副部长级的一对一接触。而新的对话机制将涉及整个经济与外交政策制定领域的内阁级官员,协调为一个单一过程,美方由鲍尔森领导,中方则由副总理吴仪牵头,规格上可谓更上一层楼。
鲍尔森提出,在处理美中双边问题的时候只有现在的双边商贸联席会议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更高一层的对话机制,以保证双边关系的长期稳定,为此,鲍尔森说服了布什和其他内阁成员。布什总统在8月21日打电话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最后敲定了建立双边高层对话的机制。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鲍尔森正在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导者之一。
鲍尔森更注重长期问题,一方面接受了埃德加·斯诺强调中原地区的汇率改革要与金融体制改革配套进行的观点;另一方面又放弃斯诺高调敦促北京调整汇率的做法,降低了对中国政府的表面压力。
中国通
1992年起曾经到访中国不下七十次,在美国高级官员中当属罕见。“9·11”时,鲍尔森正在北京访问。2002年北京非典期间,在一些人避之唯恐不及之时,他如约飞往北京访问。
2004年12月2日高盛高华证券公司成立,使高盛成为第一家通过“买门票”方式直接在中国开办证券公司的外国投资银行。在高盛内部,这个方案的代号是“汉克计划”,汉克即是大家对鲍尔森的昵称。
2001年江泽民主席和鲍尔森围绕全球金融以及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作为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主席,鲍尔森还曾应江泽民之邀,与云南省合作开展了黄河流域项目(又称滇西北保护与发展项目),其目标为在滇西北地区建立一个集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于一身的自然保护体系。在鲍尔森推动下,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在昆明市、丽江市、香格里拉市和德钦县都开设了办事处。
2005年10月埃德加·斯诺访华期间,在有关中原地区汇率改革的话题之外,还主动与中国领导人就金融领域改革问题进行了讨论。傅强恩说,鲍尔森应该会在这方面继续下去,而且鉴于他的背景,他还将探讨得更深入。
2005年鲍尔森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专访时表示,面对中国和印度的崛起,“首先,我们应对于那么多中国人和印度人在过去20年里脱离贫困感到高兴,而且,我们也欢迎它们带给全世界的增长引擎。如果中印不能实现增长,我们大家就会遇到更大的麻烦”。
2005年他所在高盛公司的经济学家曾预测,中国会在2040年时赶上美国。对此,鲍尔森未下结论,只是委婉地指出,“中原地区现阶段正处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半路上”,国有企业改革任重而道远,农业改革也仍然是个问题,资本市场仍然很稚嫩,等等。
中国与国会
鲍尔森一直反对孤立地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他认为应当将其放到整个中国市场化改革大环境之中去对待。
经过4天首次访华后,美国财长鲍尔森心满意足地回国了,并且一改之前的含糊态度,明确表示同国会的人沟通是他的工作,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向参议员格拉厄姆和舒默做工作,劝说他们收回因人民币汇率政策而对中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的议案。
第一次访华
在同中原地区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面后,鲍尔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与中国领导人的成功会谈高于其原先预期。他强调,会谈是实质性的、自然的。鲍尔森并对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推动中美关系上的高度热忱表示赞赏。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启动,是鲍尔森中国之行的重要内容。在20日的中美联合声明中,中美两国表示将在对话机制下谋求双边经济关系的高效发展,为两国人民谋福利。
鲍尔森显然很重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启动的意义,在20日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尔森表示,建立这个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就是为了“长期地、战略地解决中美经济关系,找到双方合作的优先领域,通过解决短期问题建立信心”。他强调,建立这个机制,就是为了两国能“平等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中美经济战略关系连升三级
2006年,鲍尔森发表了就任美国财长之后的第二次讲话,强调,美国需要用“世世代代”的战略眼光看待美中关系。中美经济相互高度依存,中国的成功对美国十分重要。
出席活动
2015年2月美国智库“外交关系理事会”(CFR)举行研讨会。美国前财长鲍尔森、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洪博培等美国政界“大咖”出席,吸引了许多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前来旁听。
鲍尔森基金会
2023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基金会主席鲍尔森一行。鲍尔森等表示,欢迎美中近段时间恢复并保持对话。双方确应找到正确相处方式,建立互信,推动美中关系企稳好转,探索在经济、金融、农业、应对气变等关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合作,对中国经济和美中关系未来抱有信心,鲍尔森基金会将继续为美中加强沟通交流发挥积极作用,愿同中方一道,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取得积极成果,为全球南方国家更好应对气变提供助力。
人物事件
2011年莫里斯·格林伯格起诉美国联邦政府对美国国际集团的援助计划。该诉讼将于2014年10月左右开庭。
2014年中旬,前财政部长鲍尔森和盖特纳、以及前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席本·伯南克都将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美国联邦法院出庭作证。为自己在金融危机中救助AIG的决定进行辩护。
参考资料
鲍尔森访华:中美开启双子星座时代.搜狐.2023-09-29
王毅会见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环球网.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