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寺
古德寺是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的汉传佛寺,位于湖北武汉市汉口黄浦路上滑坡74号。2012年,古德寺被列入武汉市江岸区十大景观。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月,成为AAAAA级宗教文化景区。
古德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隆希创建,初名古德茅蓬,1909年隆希法师传位于昌宏法师,迎来了古德寺发展的全盛时期。1914-1919年间由住持昌宏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并由黎元洪亲自题写匾名。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古德茅蓬所在区域成为阳夏保卫战的主要战场之一。
古德寺采用了传统的三进院落式布局,东西走向。寺庙正西有一宽约10米的小溪,主要建筑有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四面佛、天王殿等。古德寺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是合印度,哥特式、古希腊、伊斯兰、缅甸等多种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教文化的佛教建筑文化群,蕴含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古德寺损失惨重也于1996年被认定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王殿、大雄宝殿,也于1996年被认定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由来
古德寺初名古德茅蓬,1914-1919年间由住持昌宏先后两次进行扩建,1914年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并由黎元洪亲自题写匾名。
建设沿革
清朝始建
清光绪三年 (1877年), 法号隆希的游方僧人相中了一处名为石古墩的高地,左绕长堤,右环驿道,还有潺潺流水,便在这里开始建造古德茅蓬,即古德寺的前身。
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古德寺又得以扩建,于1909年隆希法师传位于昌宏法师,迎来了古德寺发展的全盛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区爆发后,古德茅蓬所在区域成为阳夏保卫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古德茅蓬的住持昌宏和尚率僧众冒着枪林弹雨,对起义军展开了战地救护,并将起义军烈士安葬于寺院后面(估计人数逾千人),成为了当时辛亥革命烈士义冢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1912年,孙中山先生率众到古德茅蓬,向昌宏和尚表达感谢,并在义冢祭奠了革命烈士。
1914年,古德茅蓬获得了时任民国副总统的黎元洪亲笔改名的匾额,“古德寺”由此定名,同时也获得了社会各方面的大量捐助,值得一提的是,黎元洪的匾额为竖题,按旧制为皇家寺院的专用,这也显示了古德寺与民国政府的特殊关系。昌宏法师乘势大宏戒法,寺院规模迅速扩张。
1915年,古德寺进行扩建,此时寺院按传统汉地佛寺规制组织的三进院落伽蓝七堂的格局基本形成,寺后修建了辛亥革命的烈士公基。
1921年,国民政府时期,打破封闭的社会文化经历着西方现代化的强烈冲击,佛教等宗教体系也加强了对外交流,力图革新以适应新文化运动。古德寺迎来了第三次改扩建工程,原有的大雄宝殿也因此改建成了风格迥异的圆通宝殿。顺应时代发展的古德寺充分体现了革命与变革的时代因素。经过多次改扩建,古德寺成为武汉市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民国时期武汉市规模最大的寺院、著名的佛教活动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德寺命运突变。因为寺产多,其住持师傅被错划为地主成分,僧众遣散,寺院改为工厂,辛亥首义烈士义冢也被填平移作他用。社会制度的突变,让古德寺的宗教功能受到限制,建筑特色成为其首要的文化特征。
1954年10月19日上午,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及女儿英迪拉·甘地等人参观了古德寺。古德寺独特的建筑形式也吸引了苏联专家等外国友人。
1966-1976年文革期间,古德寺被关闭,佛像被毁,该寺先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二〇一部队和市公安局翻别管教所进驻。古德寺房舍与土地划拨给武汉市照相机厂使用,庙内的园林被推平,修建了数栋工业厂房。
1996年,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演顺法师进住古德寺。古德寺重新对外开放,但许多建筑仍然没有修复。古德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大雄宝殿、天王殿及部分附属建筑划为古德寺宗教部门管理,天王殿、大雄宝殿,也于1996年被认定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古德寺在武汉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对圆通宝殿进行了全面的整体修复,恢复其原貌,凸显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
2013年,被列为国务院命名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月,发展成为AAAAA级宗教文化景区。
建筑特点
建筑布局
古德寺采用了传统的三进院落式布局,东西走向。寺正西面有一条10多米宽由南向北流动的小溪,被巧妙地用作了寺里的放生池。山门位于溪边的南侧,是单孔三开间的牌楼式建筑。穿过山门后,是云水牌坊,进入第一进院落,包括天王殿、藏经楼、觉幻台、方丈室、观音堂等建筑。第二进院落是寺庙的核心建筑,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其殿基呈正方形,主要采用哥特式建筑设计,内外墙之间有回形柱廊,显得规整而庄严。圆通宝殿位于第二进院落中。在圆通宝殿的背后,是寺庙的第三进院落,院东边直接通向一片菜地,菜地中有一口水井,南边建有隆希祖师的灵塔,北边建有昌宏祖师的灵塔。此外,菜地中还有无名烈士公墓,纪念在“阳夏保卫战”中牺牲的人们。
建筑风格
古德寺被誉为世界唯二,国内汉传佛寺第一奇观,拥有全国唯一仿缅甸阿难陀寺——印度帕纳瓦风格、哥特式、汉传佛教、古希腊、伊斯兰教、缅甸等多种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教文化的佛教建筑文化群,蕴含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
印度和东南亚的帕那瓦建筑风格
圆通宝殿“上塔下殿”的建筑模式属南方印度教神庙特征,从建筑的墙面上可看到一些狮子,白象,孔雀等图案雕刻(图2a),这些装饰风格和印度帕那瓦建筑风格极为相似。
哥特式建筑风格
圆通宝殿的廊柱间的尖形拱门,在视觉上传达给人高耸肃穆感,使整个殿堂呈现浓厚的宗教氛围。而拱门上方的玫瑰花窗更具有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
古希腊建筑风格
圆通宝殿的方形殿身被廊柱包围,柱头为双面螺旋式造型,为爱奥尼风格,属于古希腊神庙三大基础柱式之一。
伊斯兰建筑风格
建筑大门的三叶型拱卷借鉴伊斯兰风格中的花瓣型卷、石材为建筑材料,对称的造型结构,整体色调较为单调,线条简单。
缅甸建筑风格
殿顶九座塔属仿缅甸阿难陀寺风格,塔身呈流线型,竖开的三中塑有法身、报身、应身佛像;主塔象征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外围四座象征四大部洲,中间四座象征佛的四智。
主要景点
民国时期是古德寺的辉煌期,规模为武汉寺院之首。主体建筑群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宝殿)、观音堂,藏经楼等组成。其核心建筑圆通宝殿以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哥特式建筑)为主体,同时释合了多种东西方建筑设计元素和装饰符号。
圆通宝殿
圆通宝殿大殿呈正方形,内空高达16米,殿顶盖有象征五佛四菩萨的9座佛塔,塔周围有96个莲花墩和24尊诸天菩萨像,佛塔顶部还有类似基督教堂的十字架,上下用钢筋混泥土浇灌。 圆通宝殿入口处的建筑式样与缅甸著名的阿难陀寺颇为相似, 前后两层门楣呈波浪形拱状,拱状门楣下方为尖形顶。 门楣两侧由八角六面的立柱支撑,柱头雕琢着旋涡状纹饰,双层门楣的上方递收为锥形屋顶。 屋顶墙面正中是一个圆形花窗,两侧对称分布着尖矢形长窗,均为哥特式建筑的建筑细节。墙面上雕刻着的狮头、迦楼罗、大象、孔雀等纹饰,则是小乘佛教中常见的教义符号。 佛塔的造型则是缅甸式佛塔与中国传统亭阁相结合的形式。 这种融中西多元风格于一炉的建筑风格, 在汉传佛寺中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历史和旅游价值。为非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呈正方形,殿基长宽各27m,殿高23.5m,顶部建九座象征九龙拜圣的佛塔,为钢筋混凝土建筑。
天王殿
天王殿为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呈长方形布局,砖木结构,穿斗式和抬梁式结合的大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屋面铺灰色瓦筒,高挑的防火山墙,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正面为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门罩样式,北立面建有回廊,建筑形制为中国传统佛教制式。
四面佛
四面佛位于两座大殿之间的露天空地处,四面佛有四面、八耳、八臂、八手,四面分别代表慈悲、仁爱、博爱、公正,八手分别持令旗、佛经、白法螺、明轮、权杖、水壶、念珠和手印。据说四面佛法力无边,不能供奉于殿堂,只能与天地相接。这座四面佛颇有来头,1997年秋由香港香满楼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总经理张紫珊女士出资、健民集团药业集团董事长李国进先生于泰国引进,一直供奉于此。
历任住持
隆希法师
清光绪三年(1877年),隆希法师在漫天风雪中,游方到当时的后湖(现今工农兵路)一个名石鼓墩的高地。并决心在此结茅修行,并始建寺院-古德茅蓬。
昌宏法师
昌宏法师: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汉阳归元寺的昌宏法师,仰慕隆希的学识,常抽空到古德茅蓬参学。清宣统元年(1909年),隆希自感年事已高,西归将至,他经过缜密考察,选择昌宏作为接班人,并郑重举行仪式将古德茅蓬的寺产及临济宗衣钵传给昌宏。清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昌宏住持率领僧众,冒着枪林弹雨,对起义军开展了战地救护。因此,民国三年(1914年),黎元洪亲自改名题匾“古德寺”。同年秋天,昌宏住持大弘戒法,住寺僧人倍增。
价值与影响
古德寺在汉传佛寺中属于少有的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的佛寺,作为一座以净土宗为主的禅净双修寺庙,其净土宗佛学影响深远,由此被列入武汉佛教“四大丛林”。2003年武汉市政府强调文化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吹响了“文化强市”的战略口号。古德寺与同在武汉主城区的归元寺、宝通禅寺形成鼎足之势,一同被列入市政府文化建设工程当中,古德寺的宗教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辛亥革命期间古德茅蓬住持昌宏法师携寺内僧众,给予起义军战地医疗援助,将烈士遗体掩埋于寺后的义举受到了国民政府的表彰和资助,孙中山先生专门前往古德茅蓬悼念革命烈士,对寺内僧众的行为进行褒奖,“古德寺”的牌匾也是这一时期黎元洪副总统亲笔所赠。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74年,古德寺土地与房屋都归武汉照相机厂使用。1981年,武汉市政府137号文就曾决定:“要求照相机厂让出所占用的古德寺大雄宝殿、天王殿和其他附属建筑;经整理维修后,陈列历史文物,对外开放。
1996年9月3日,古德寺正式退还给佛教协会,武汉市土地规划局负责人将古德寺土地使用权证交给市佛教协会会长昌明法师,百年名刹终于回归佛教界,圆通宝殿得到了全面的整体修复。
2008年,武汉市汉口区政府完成武汉照相机厂的企业改制工作,将占用土地和部分厂房腾退归还古德寺。
2017年11月,江岸区政府对古德寺以南片区列入“旧改”计划(古德寺片二期),启动了征收拆迁工作,截至2018年5月底已签约400户左右。以古德寺为核心、以街区为单元进行整体性保护开发,加强建筑风貌和街区环境整治,打造古德寺宗教文化区。
保护
1959年,古德寺被市政府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古德寺被列为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古德寺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名列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0月,古德寺因存在重大火灾隐患,被国务院挂牌督办。江岸区出资近600万元对古德寺尼众生活区和文物本体周边按消防要求增加了消火栓、消防水池及火灾报警系统,并完成古德寺圆通殿电器电路安全隐患整改及修缮、保养工作。
相关活动
2021年9月19日,辛亥首义阳夏战争——古德寺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古德寺召开。此次会议由辛亥革命网、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汉口古德寺共同主办,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文化遗产研究专家、辛亥志士后裔代表、古德寺管委会代表20余人出席会议。“辛亥首义阳夏战争——古德寺学术研讨会”对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凝练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形象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古德寺的宗教活动也吸引了大量信众。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是古德寺的香期,寺庙内会举行一系列的宗教活动,如诵经、法会等。这些活动不仅让信众感受到了宗教的信仰力量,也给游客们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重要事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古德茅蓬成了阳夏保卫战的最初战场。古德茅蓬的僧众在昌宏住持的领下,冒着枪林弹雨,自发救护起义军伤员,还在寺后的菜地里集中掩埋烈士遗体。
1912年4月13日,孙中山带随员专程到古德茅蓬,凭吊无名烈士公墓。
1914年,国民政府副总统黎元洪亲自为其改名为“古德寺”并竖题寺名。
1954年,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及其女儿英迪拉·甘地等人到古德寺参观。
2007年,冰岛驻中国大使、法国驻武汉总领事、委内瑞拉驻中国大使馆文化专员等相继来古德寺参观,称古德寺“在中国绝无仅有”。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政法所田祚雄应邀在古德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武汉市社会科学院.2023-10-31
古德寺.中国通.2023-10-31
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2-11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391号提案的答复.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2023-12-11
(岸政〔2017〕49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岸区区域空间发展“十三五”规划及行动计划的通知.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2023-12-11
江岸区人民政府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113号提案会办工作的意见.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2023-12-11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辛亥首义阳夏战争——古德寺学术研讨会在汉召开.湖北新传媒.2023-11-30
古德寺:热度背后的神秘与魅力:热度背后的神秘与魅力.古德寺.2023-11-30
古德寺.记录中国艺术品文化传承.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