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胶寺
茶胶寺(英文:Ta Keo),是中的建筑,位于大吴哥城胜利门以东粒河东岸,是整个古迹中较为雄伟的庙山建筑之一,也是一座国家寺庙。又名达高寺,意为“祖先的水晶塔”。
茶胶寺坐西朝东,正南北向,茶胶寺平面近方形,由庙山建筑、神道、南北池、构成。主体建筑由壕沟环绕,处于整体平面呈长方形壕沟的中央偏西,呈金字塔形庙山式,平面方形,由砂岩和角砾岩石建成。古代柬埔寨工匠使用的是将石材构筑好结构再进行雕刻的方法。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
茶胶寺修建于公元10世纪末、11世纪初。当时作为一座没有完工的建筑,很多地方没有来得及打磨雕刻。2005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茶胶寺作为保护修复与研究对象。2006年,中柬两国政府正式确认茶胶寺为中国援助柬埔寨二期保护项目。2018年,茶胶寺修复完成。茶胶寺建设处于柬埔寨建筑形制的转型时期,新旧建筑元素同时出现,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对于研究高棉文明有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吴哥窟是指的是柬埔寨的一个地区,500多年来这个地区一以是高棉帝国(KhmerEmpire)的政治中心。吴哥地区位于一个广阔的盆地中,南部是洞里萨湖(Tonle Sap Lake),北部是库伦山脉(Kulen Mountains),位于现在的柬埔寨首都金边(Phnom Penh)以北约328千米处。耶跋摩二世开创了吴哥窟建筑的传统,建造了寺庙山式的巴孔寺,这位国王建造了诸要多建筑、桥梁和道路。
茶胶寺是一座建造于10世纪末11世纪初的国家寺庙,供奉湿婆,由阇耶跋摩五世始建,在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一世、阇耶毗罗跋摩、苏耶跋摩一世时期可能一直处于建造的过程。
建设沿革
975年,茶胶寺始建,是阇耶跋摩五世时期开始建造的国寺,但是未能完工。后世学者们推测建造茶胶寺过程中,曾遭遇雷击,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故不再修建。
公元10世纪末、11世纪初,茶胶寺修建。
2005年,伴随着周萨神庙保护修复项目接近尾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选择了柬埔寨另一处古迹茶胶寺作为保护修复与研究对象。2006年,中柬两国政府正式确认茶胶寺为中国援助柬埔寨二期吴哥窟保护项目。2010年,中原地区援柬吴哥古迹茶胶寺修复项目启动。
2018年,茶胶寺修复完成,中国文物工作者为这座古寺倾尽心血。
2022年11月10日,时任中国总理李克强参观了中柬文化遗产交流合作30年成果展,并出席了茶胶寺修复项目的实体移交仪式。
建筑特征
建筑形制
茶胶寺为庙山建筑,庙山建筑外观按照须弥山的模式布局,三层逐级抬高的须弥座上矗立着5座叠涩式的佛塔。台座上立有5座宝塔的布局称为金刚宝座塔式。中央最大的一座宝塔是须弥山,高达65米,位于四隅较小的宝塔则代表四大部洲。
在柬埔寨建筑形制演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首次出现回廊及回廊与角塔结合的建筑形式,经后期演变和发展成为高棉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建筑布局
综述
茶胶寺整体设计是逐层收进的方形须弥坛,共有三层平台整体由庙山建筑、神道、南北池、壕沟构成。外观按照的模式布局,三层逐级抬高的须弥座上矗立着5座叠涩式的佛塔。台座上立有5座宝塔的布局称为金刚宝座塔式。
朝向
茶胶寺坐西朝东,正南北向,茶胶寺平面近方形,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95米,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游廊和过厅将5座宝塔连接起来,呈现出曼陀罗平面。
构成
茶胶寺第一层平台四周绕墙,长120米、宽100米、高2.2米,平台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大屋。
茶胶寺第二层平台长80米、宽75米,高5.5米,平台一圈有回廊,周围都是长方形大屋,其中有两个朝西的藏经阁。
茶胶寺第三层平台上建造了5个塔殿,按花瓣状排列,中央主塔高出地面43.3米,塔高21.43米,其余4个小塔分布于四角。
茶胶寺5座塔殿均按神话中须弥山的意象修建,塔殿均砌筑于须弥座上。中央塔殿与四角塔殿的须弥座差别很大。角处塔殿的须弥座为两层,较小,一般由4层石块叠砌而成,四面踏道两侧均有单层侧跺。中央塔殿的须弥座体量较大,共有3层,形成一个小的须弥坛。在四面踏道的两侧均各有两层侧跺,踏道坡度约为 47 度。这种视觉效果使中央塔殿看起来更高耸威严。
建筑材料
茶胶寺由砂岩和角砾岩石建成。
细部特征
构成茶胶寺的石头像积木一样加以堆砌,没有雕饰,使美归零到只有材料和结构本身,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留白。
环绕寺院的回廊外侧墙壁上的窗户是假窗,内侧墙壁上的窗户是真窗。
建筑特色
茶胶寺整体为石块堆叠,没有精致的装修和雕刻。当初建造的时候,工匠将大小不一的石头堆叠后,再切割打磨成想要的外形,因此石构件都是不规则的形状。石块之间无砂浆或其他黏合剂,仅靠石块之间的结构和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墙壁的表面有没来得及雕刻佛像和花纹。
开发保护
遗址挖掘
2011年至2015年,对茶胶寺开展了庙山基础、北桥、神道、壕沟、南池等区域900余平方米的发掘,采集和出土器物标本657件,采集各类石雕刻67件,拓制线刻图像和碑铭41处,发现神道13级石砌护岸,壕沟护岸16级台阶,壕沟底部发现石英和高岭石混合黏土防渗水层等,并发现了寺庙水利设施和排水系统。
建筑修复
1993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德勤率团出席“国际拯救吴哥窟古迹国际行动”东京会议,中国政府成为吴哥保护国际行动最早的一批发起者和参与者之一,从事吴哥的研究、保护和修复工作,并为此投入了人力和资金,完成了历时十年的周萨神庙保护修复工程。
1996年,中原地区国家文物局派工作组赴吴哥窟考察;1997年,中国国家文物局选定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作为保护修复与研究对象,并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前身)正式组建“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工作队”,着手开展周萨神庙保护修复项目。茶胶寺保护修复工程严格遵循《吴哥宪章》,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在工程中最大限度地采取了“可逆”的工程措施。
2005年,伴随着周萨神庙保护修复项目接近尾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选择了柬埔寨另一处古迹茶胶寺作为保护修复与研究对象。从2007年开始,实质性实施茶胶寺保护修复与考古研究。茶胶寺的原石有一万多块,有的深埋地下,有的碎裂磨损,大的重达4吨,小的仅有5厘米长,工作队需要找到所有的砾石,并照原址用电脑画出图纸,将石块重新排列组合一一填充。
传承保护
在修复茶胶寺的过程中,中国工作队也帮助柬方培养了一支文物保护工程技术团队,提高了当地工匠的就业能力,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整体治理。
中原地区在吴哥窟考古公园设立了茶胶寺管理与展示中心,向游客展现中国队的工作成果与保护理念,深化中柬双方的文化交流。同时设立中国柬埔寨吴哥古迹研究中心,开展长期的古迹调查与研究工作。
社会评价
茶胶寺的建筑格局与建造工艺,在了解吴哥窟建筑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客观、科学、全面地研究吴哥历史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 评)
中国为保护、保存和发展吴哥窟作出积极贡献,还为柬埔寨培养了一批文物修复和保护领域的专家,中国的贡献是历史性的。(吴哥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副局长隆科萨尔 评)
参考资料
Massive unfinished mountain temple.renown-travel.2023-11-19
藏在密林中的文化符号.中国东盟报道.2023-11-19
中国考古学年鉴2017之赴外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3-11-19
千年吴哥 重现风采.中工网.2023-11-19
柬埔寨古老“水晶塔”重放异彩.环球网.2023-11-19
中国“文物医生”在吴哥:八年茶胶寺修复将结项 浓浓热爱难话别.中国一带一路网.2023-11-19
中国与柬埔寨:往来不绝两千年.澎湃新闻.2023-11-19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主席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引发亚洲国家人士热烈反响.新华社.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