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洞
宝珠洞是北京八大处公园的第七处寺院,位于平坡山顶。宝珠洞建於清乾四十六年(1782年),寺院内有正殿及两厢配殿,殿後有岩洞,深广约五米,内砾石胶结,砾石颗粒状若巨珠,故名“宝珠洞”。
简介
从香界寺北旁门角北上,山路陡险,如弓背形,快到翠微山顶时,有一座牌坊,外额上书“欢喜地”,内额上题“坚固林”,有一巨大怪石壁立路旁,上刻御笔诗句。牌坊後面的高耸寺院,就是著名的宝珠洞,它位於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顶,是八大处中山势最高的一处,巍峨峻峭,苍莽雄浑。
入洞黝黑,中间塑有海和尚盘膝坐像,俗称“鬼王菩萨”。洞前有敞亭,名眺望亭,凭栏远眺,滇池镜如盂,永定河碧绿如带,田畴千里,广厦成簇,首都山川景色,山间各处寺院,山下亚洲学生疗养院,历历在目。如天气睛朗,於晨光熹微时候,在这里观*出,但见一轮赤盤,喷薄而起,“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景观极佳。
宝珠洞是清代香界寺住持海岫和尚用十指枢去一粒粒砾石,天长*久枢成的。海岫和尚曾在此洞内修行居住四十多年,并坐化在石洞内,乾隆洞内还供奉过他的肉身像。现洞内犹有他的石刻像。海岫和尚是河北省定县人,幼年出家於保定白衣庵,後来到六处圣感寺(今香界寺)。他德行超卓,深得康熙帝敬重。康熙七次来寺里会见他,并赠诗曰:“悠然老衲净尘缘,台殿叁差起瑞烟。驯鸽檐前应受戒,游鳞花下亦叁禅。”
海岫和尚还有一个别名叫“鬼王菩萨”,这个别号的由来有一段故事。当年乾隆帝的宠妃容妃被太后赐死,乾隆思念成疾,有人疑是香妃鬼魂所为,便请海岫和尚率108名僧人诵经驱之。後来乾隆真的痊愈,一时海岫名震京师,说他能管鬼魂,因此封为“鬼王菩萨”。
海岫和尚在世时笃实持躬,勤劳砥行,瓢布衲,兴建殿宇,广育山林。住世一百四十春安然坐化。他西归之後,乾隆帝念其枚命之恩,前来吊唁,却见他死而如生,双目炯炯。於是敕建牌楼并题其额曰:“欢喜地”,“坚固林”。现在这座华丽的牌楼犹立於宝珠洞寺门前。在牌楼右侧有一块巨石,上刻有乾隆十三年(1748年)御制宝珠洞诗:“极顶何来洞穴课?仙风吹送八琅音。个中疑有天龙护,时作人间六月霖。是处真称迥出凡,天花馥馥落云岩。恰如观象读周易,六位成章索得咸。天半轩斋叫倚楹,初冬风物值晴明。即今一晌拈吟处,何似去年望里情。”
天然景色
该寺高居于平坡山绝顶。出六处北便门,沿石阶小径西攀一里多路便可到达。路边遍植欧黄栌、火炬等林木,春夏青翠欲滴、深秋殷红夺目。
寺前有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内外分镌"坚固林"和"欢喜地",为爱新觉罗·弘历御笔。过牌楼前行,可见一天然巨石赫然路旁,石上约略可见行书《宝珠洞诗》,落款处镌有乾隆御玺印迹。
宝珠洞临崖而建大殿两层,其中"眺望轩"观音殿连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层院落。观音殿后有一石洞,宽广约四米,洞内砾石如珍珠黑白杂陈,晶莹闪烁,固此该洞以"宝珠"命名。相传康熙有一海岫禅师在此梵修,多次受到皇帝召见。据记他能诵经驱鬼,故又得名"鬼王菩萨"。洞内原有他的肉身法像,早经毁坏,现为汉白玉石雕像。宝珠洞项上为接引佛殿。原有额曰"舍轮妙果"右边横额曰"云卧天窥",皆为乾隆御笔。
七处是远眺京城美景,观赏日出的极佳处,故有"京西小泰山"之誉。
山路忽转处,一片疏林掩映着一座红墙灰瓦的卷棚顶古建筑,这便是“老爷庙”。庙堂三开间,前拥抱厦。因高踞于山巅巨岩之上而越显得高峻突出。该殿居中供奉关羽坐像。关云长红颜长,金甲绿袍,威仪凛凛。周仓牵赤兔马在左;关平捉青龙偃月刀在右,都十分威猛。
昔日,此庙明柱上曾垂挂一副怪联:“日 晶 安天下;月朋 定乾坤”。曾几何时,这联语中的几个怪字弄得无数达官显贵、墨客骚人瞠目结舌,如坠云里雾中。
历史传说
传说,某一天,一位自命不凡的“大才子”慕名而至。揣摸半晌,也未能解得几个怪字的奥妙,不禁两颊涨红,低头无语。正值此尴尬之时,庙门忽开,一老僧翩然而至。“才子”不耻请问其详,老僧笑答:“听老辈相传,上联读‘日暖晶华安天下’,下联读‘月朋娑罗定乾坤’,还有横批‘亘古一人’”。言罢,老僧转身而去,时至今日,这副怪联依旧在文人学者中“做怪”。
过关林南行数步,便是一座精致的清式牌楼。此牌楼四柱三间、歇山瓦顶,檐下斗拱纵横交错;丹青彩画富丽明快,额枋嵌汉白玉额两方,外额题“欢喜地”,内额题“坚固林”,金光闪烁,分外醒目。匾额上都钦有朱印“乾隆御笔”。
距牌楼不远,有一巨石被半副抱厦所覆盖。石面已斑驳蚀损,上存依稀行草诗文,落款处犹可辨一枚朱印“乾隆御笔”痕迹。这便是清乾隆十三年初冬,弘历皇帝闲游宝珠洞时留下的三首七言绝句。其中一首是:“极顶何来洞穴深,仙风吹送八琅音。个中疑有天龙护,时作人间六月霖”
宝珠洞规模不大,寺门朝东北,殿宇面东南。有敞亭一座,殿宇两重。院落东南是三开间卷棚顶敞亭,名叫“眺远亭”。灰墙红柱,雕枋画,很显富丽。临崖凭栏远眺,真可一目千里,心胸豁然开朗。悬崖之下是观音大士殿。面阔三间,额题“诸法正观”。殿中所供如意观音像为今人所塑。观音殿后崖之上建有接引佛殿三间,配有两间耳房。殿内旧时曾供泥塑贴金阿弥陀佛坐像,今天已经被三世佛立像所取代。
神秘的“宝珠洞”就在观音殿后;阿弥陀佛殿下。洞高不足六尺,深广一丈有余。洞壁卵石粒粒,黑白相杂、晶莹光润,恰似珍珠粘连闪烁,该洞由此得名。昔日,洞中曾供奉着一尊肉体真身贴金佛像,像前置一牌位,上书“钦命赐紫圣感堂中兴第一代传临济正宗三十三世桂芳岫翁老和尚位”。旁边供案上一玻璃匣中盛装其生前所穿着的缎制黄巾紫履。可惜今已无存,代之者为汉白玉坐像。
桂芳海岫老和尚,祖籍河北省,幼年出家白衣庵。清康熙年间入圣感寺(今香界寺),精研佛理、戒行超众,深得康熙尊重。所以重修圣盛寺后,康熙钦命他为开山第一代住持。桂芳和尚毕生功业尚有《御制圣感寺碑文》和康熙御制诗为证。碑曰:“寺僧海岫,笃实持躬,勤劳砥行,箪瓢布衲,十载经营,重新殿庑。”诗曰:“脩然老衲净尘缘,台殿参差起瑞烟。驯鸽檐前应受戒,游鳞花下亦参禅。”
桂芳海岫和尚还有一个“鬼王菩萨”的封号,北京西山一带至今仍流传着许多“鬼王菩萨”的故事。
据说,乾隆,新疆天山南部准噶尔汗国部霍集占兄弟策动叛乱,爱新觉罗·弘历御驾亲征。扫平叛乱后,乾隆得到了小和卓木部台吉和扎麦的小女儿。因其貌美体香遂被封为容妃。但她入宫后矢志不从,最终被崇庆皇后赐死。乾隆不忘香妃,思念成疾,御医百治不愈。宫中便怀疑是香妃鬼魂作祟。于是有人便奏请恩准桂芳和尚入宫一试。桂芳领旨后,亲率僧徒一百零八名入宫、诵经做法七七四十九天,最终果然奏效。此事一时名震京师。都传说桂芳和尚是能治鬼魂的活佛,于是乾隆便赐封他为“鬼王菩萨”。
又传说是,桂芳和尚圆寂时,是在宝珠洞中坐化的,世寿一百四十岁。乾隆念其救命之恩前来吊唁。但见桂芳虽死犹生,双目直视京城,恐怕有碍清代社稷安危,旋即在宝珠洞前建观音大士殿以遮其目;又在洞顶建接引佛殿以压其气。又赐额“欢喜地”、“坚固林”以示褒奖抚慰。今日看来,这宝珠洞寺院格局也确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
秋高气爽时节,出宝珠洞南角门,登临平坡山顶,确可得“绝顶远眺”的意境。紫禁城楼、永定河水、翠微山脉皆可尽收眼底,万千悠思尽也随云而去。
参考资料
宝珠洞.百度地图.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