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靖波
周靖波,男,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2000年被聘为教授,现系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大戏剧论坛》丛刊、《中国话剧研究》丛刊副主编。社会兼职: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会叙事学分会理事。
人物经历
1977年3月至1982年1月在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编采专业学习,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2月至1984年11月在该院语文部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该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学习,获文学博士学位;1977年8月至1978年2月在江西省鄱阳县芦田公社农科所插队;1984年11月至今在北京广播学院语文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图书馆、文学院担任教学或管理工作,其间,1996年9月至1998年2月在韩国韩国清州大学中语中文学科任外国人专任讲师,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任国内访问学者,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文系、布里斯托尔大学戏剧系任访问学者;2007年4月至2013年6月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馆长;2013年7月至2015年担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
1.中国现代戏剧史2.中外戏剧理论3.当代文学批评
主要贡献
著有《戏剧创作艺术》、《电视剧作艺术》、《电视虚构叙事导论》、《郭沫若》(《郭沫若评传》)等,编有《拓展中的影像空间》、《西方剧论选》 、《中国现代戏剧序跋集》、《中国现代戏剧理论集》等,译有《戏剧理论与戏剧批评》、《当代叙事理论指南》(多人合译)、《世界戏剧史》等。
代表性论文:
《悲剧人生意味浓—评《弥留之际》的舞台演出》,《文艺报》2011 年12月;
《相互拥抱 相互融合-中国人对莎剧的解读》,《中国文化报》2016年8月;
《以我为主的中国大剧院制作》,《中国艺术报》2013年8月;
《由\u003c党的女儿\u003e看国家京剧院的现代精神》,《中国文化报》2016年10月;
《瓦格纳歌剧的“中国制造”,还不够成熟-观歌剧\u003c漂泊的荷兰人\u003e》,《中国艺术报》2012年4月;
《电视剧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团结报》2010年12月;
《世纪之交的跨文化对话──评王宁\u003c多元共生的时代\u003e》,《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12月;
《论电视剧人物的三角关系》,《现代传播》1995年10月;
《论郭沫若的旅游文学创作》,《郭沫若学刊》1994年11月;
《重述与转写——歌剧\u003c原野\u003e叙事片论》《艺苑》2011年1月;
《电视的题材定位》,《上饶师专学报》1994年10月;
《论鲁侍萍角色的功能性》,《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3月;
《荧屏“作寿热”及其他》,《现代传播》1996年6月;
《影视叙事文本特性初探》,《现代传播》2003年6月;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历史剧》,《重庆师院学报》1985年12月;
《激情、个性与精神气质的缺失——新世纪戏剧创作漫评》,《戏剧文学》2007年3月;
《“三突出”述评》,《戏曲艺术》2014年11月;
《“样板戏创作经验”制约下的文革后期戏剧——以黄梅戏\u003c红霞万朵\u003e为例》,《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6月;
《“文革”后期的“改编”剧作》,《新世纪剧坛》2016年10月;
《文本的漩涡——评申丹\u003c叙事、文体与潜文本\u003e》,《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12月;
《“文革”期间对“国防戏剧”的批判》,《新世纪剧坛》2015年6月;
《对当代戏剧的扫描 刘平\u003c新时期戏剧启示录\u003e读后》,《上海戏剧》2011年2月;
《今天如何看待\u003c红灯记\u003e》,《艺术评论》2014年5月;
张天翼研究的新收获—读《张天翼的文学道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11月;
《喜剧性格与悲剧气氛的统一——试论\u003c北京人\u003e》,《青海师专学报》1984年4月;
《\u003c棠棣之花\u003e的创作过程与郭沫若思想和艺术的发展道路》,《黄石师院学校》1984年8月;
《影视叙事文本特性初探》,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32.
《论电视剧叙事者现身问题》,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