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钧
力钧(1855-1925),字轩举,号医隐,福建永福人,清末民初著名中医学家,光绪举人,御医,官至商部保惠司主事。他早年师从刘善曾、陈宗备、张熙皋、朱良仙等名医,深得医学真传。力钧首倡中西医结合,注重临床实践,对推动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教育领域的贡献显著,创办了多所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兴人才。
人物经历
力钧自幼受到医学熏陶,11岁时便开始跟随陈崇备学习医学,后又向张熙皋求学,并从朱良仙处学习《王氏准绳》等医书。
光绪三年(1877年),力钧跟随朱良仙医师学习《王氏准绳》等医书。
24岁考中秀才,从此以教书为业。
光绪七年(1881),他与郭永合著《伤寒论问答》,跟林宇村医师学《热病新论》。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但进京应试未中。此后,力钧自学西医知识,并倡导中西医结合的医学理念。
光绪十六年(1890年),他赴京会试不第,在北京琉璃厂买到明版医书十多种,途经天津市、上海市,又买新版医书回闽。他已出嫁的妹妹病重,渴不思饮,便秘腹胀,力钧用“真武汤”疗治,吐冷痰数碗,病人汗如雨注,回阳而愈。从此,亲朋登门求医者甚多。
光绪十七年(1891年),力钧受新加坡华商吴士奇之邀为吴父治病,药到病除,酬答颇丰,顺路到吉隆、庇能、苏门答拉等地游览,写了《槟榔屿志略》《古基德纪行》,《南游杂录》等书。
光绪十八年(1892年),他又辑《难经今释补》一书。庇能西医普比农给他几种西药,有止痛祛风、杀虫脒解痒、生肌化毒等作用,经过试验,疗效甚好。从此,他开始兼用西药,于是求医者络绎不绝,每日车马塞户。
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返新加坡,开设中西医药研究社。
光绪二十年(1894年)第二次入京应试,期间为京城权贵治病,声名鹊起。除了行医,力钧还投身民族工业与教育事业,与孙葆等人共同创办了银币局和苍霞精舍(后更名苍霞英文学堂,为福建工程学院前身)。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与孙葆瑨共同创办银币局,次年又与陈璧、陈宝琛、孙葆瑨、林纾等创办苍霞精舍(后更名苍霞英文学堂,为福建工程学院前身)。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福州市创办“苍霞英文学堂”。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归国后创立东文学堂(福建师范大学前身)。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他在阳崎创办玉屏女塾。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他在莆田仙游创办“仙游学堂”,传授西学。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编辑《历代医籍存佚考》。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辑《伤寒论》完成。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授商部保惠司郎中,后任主事,移家北京,亦官亦医,皇室贵族争趋延诊。慈禧病,爱新觉罗·奕劻奕匡推荐力钧,召见于乐寿堂诊脉开方,药到病除,加之力钧慈眉善目,甚合太后意,颁赏很多。为方便力钧入宫看病,赏加四品卿衔。不久光绪帝手敕召诊涵元殿,服钧药,病有好转。西太后不满,说他“力能回天,尚能不死?”。钧惧祸,托病在家,内监来视其病真假,他预放血于痰盂中,内监以为是结核病(肺结核),才得瞒过。
宣统二年(1910年),他随公使赴英国祝贺英皇加冕典礼,经历德、法、瑞士、奥、意、俄等国,所到城市,必先参观医院、医校,回国时购买了大量医学图书。
辛亥革命后,他避居天津市,儿子嘉禾、舒东,先后学医。他训诫道:要多进行临床实践,中医理论缺乏系统化,欧美学者都想努力用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学理,你们要中西医兼求并进,不可偏执一方。还嘱嘉禾要把中医书译成外文,供西方学者研究。
民国十四年(1925年)逝世,享年70岁。
人物关系
力钧家族是福州市当地望族,他是闽籍力氏第二十一世传人,其父力渠官(字鼎三)、叔力秋官(字捷三)皆举人出身。力钧的后代中,包括儿子力嘉禾、力舒东,女儿力织云、力伯畏、力伯美、力伯津、力伯常,以及嗣子力树基等,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他的家族成员中,还包括妹妹力玉华、力婉轩,以及侄女黄庐隐(本名黄淑仪),均为社会各界知名人士。
主要作品
著有《庚寅医案》《内经难经今释》《骨学》《辛卯医案》。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