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城镇
邱城镇位于县境南部,东邻馆陶县,南、西与曲周县相连。总面积58.43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常住人口33658人(2017年)。镇政府驻邱城北街村,距县城11.5公里。邱城镇(QiuchengZhen)距县政府11千米。东靠106国道,邱(县)广(平)公路、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过邱城境内。古迹有西汉“斥丘侯唐厉墓”,也是乾嘉时期著名文人刘大观的故里。
邱城镇地理位置优越,邱城名源于平丘山。《山海经》叙:“平丘在三桑东,爱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粗、甘华、百果所生。”《山海经校注》云:“其地望在国之东北方,颛顼葬其近,犹神丘,沃野、乐园之属。”邱县(县治所在邱城时)虽为袖珍小县,然自古被称为“形胜之地”。商周时即位居南北水陆交通要冲。黄河上古有大梁横水,史称巨桥,为中原地区第一桥。
历史沿革
邱城镇历史悠久,始见文字记载可上溯4303年。《尚书·禹贡》载:帝尧七十二年(前2286),禹治水导河至于衡漳(今邱城东南)。黄河历史上两次流经邱境共历时1982年。早在帝尧时,境内即有先民在黄河两岸聚居,渔猎拓荒,繁衍生息。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置平恩侯国,治所在今邱城西,属冀州魏郡。继而更名延平县、平恩县、平恩镇。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立丘县,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筑城,城内方圆5里。清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726.1.29)上谕,为避孔子之讳,加“阝”为邱。先后隶属冀州广平府、武安郡、沼州、山东堂邑、东昌路(府)、临清州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初隶鲁西北,后归冀南区。1944年5月26日,邱县全境解放,8月县治北迁马头后,属抗日县政府领导的一区,1947年属第三区,后改属二区。1953年为邱城乡政府驻地。1958年8月随县并入曲周县,设邱城公社。1962年3月27日分县后,称邱县邱城公社。1984年初改为邱城乡,同年5月改为邱城镇,1996年初大马堡村乡并入。
行政区划
邱城镇下辖32个行政村:北街村、东街村、西街村、南街村、东屯村、西屯村、元东堡村、李家庄村、孙庄村、郭门村、霍庄村、张街村、贾街村、石街村、吕街村、孟固村、前尹庄村、后尹庄村、葛庄村、孟街村、大马堡村、郭桃寨村、赵桃寨村、王桃寨村、石佛寺村、新井头村、后段寨村、中段寨村、前段寨村、南寨村、儒林村、南辛庄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邱城地貌属冲洪积平原地貌形态,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所处大地构造分区位于中朝准地台,二级构造华北断拗,三级构造单元临清市台陷,四级构造单元邱县断凹,邱城全境处在该构造单元之内,鉴于邱县断凹的地质特征,地质学家李四光著文断言“邱城洼地有石油。”解放后,石油勘查队多次到境内开展石油勘查钻探工作。
气候
气候属于北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干旱同期,无霜期长,即春季多风,夏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干少雪,全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其次为北风,东风西风出现较少。年平均日照时数2539.2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506.4焦耳/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地面温度15.9℃。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年平均风速3.1米/秒。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07天。历年平均降水日为70天(日降水量为20.1毫米),其中降雪日数平均8天,年平均降雨量为524.6毫米。
水文
自产水境内多年平均径流深27.04毫米,客水主要来源于老沙河、沙东干渠,进水境内客水量分别为2031.85万立方米/598.29万立方米。地下水主要位于深浅结合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769.52万立方米,深层地下水资源量1445.25万立方米。土质多为褐土性土、潮土,老沙河两岸零星分布褐土化潮土、盐化潮土。寒潮平均每年0.95次。
人口民族
镇内分东、南、西、北四道街。南街、东街全是汉民,北街有几户回族,西街绝大部分是回民,全街1142人,其中回民1000人,占87.5%。
2021年6月18日,根据邱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邱城镇常住人口为24383人。
经济
农业
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1999年底,总耕地面积73,480亩,其中水浇地55,170亩,主产棉花、小麦、杂粮等,林牧业和工商企业发展较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
商业
邱城集由来已久,集市分布于四街中段,农历一、三、六、八为集日,南北大街(现为平恩大街)已发展成较大的集贸市场。2010年实施“一村一企”,引进大中型企业13家,引进资金5060万元;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探索发展林药、林禽,林菌,扩大经济果林种植1000余亩;同时建立了商品流通市场,在第二个“两年计划”中还规划了邱城小商品市场,目前与马固社区一同建设,预计2011年底前可建成。
文化
邱城阻击战
193711月9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179师刘汝明部,在南和区河郭镇与侵华日军一个师团激战三日,给日军以沉痛打击。因无增援和粮食、弹药的补给,12日夜被迫从南和县向东南撤退,沿鸡泽县、平乡县、广宗县退驻邱城(今邱城镇)。此时日军从磁县、大名县、肥乡区、广平县方向向邱城猛扑而来,企图与尾追二十九军之部联合夹击,将二十九军消灭于邱城。为掩护大部队向鲁西南撤退,二十九军决定在邱城内部署1个留守决死营,营长朱文山,率官兵在城外构筑工事,阻击日军。
11月14日下午3时,集结在邱城南5里曲周县王堡村的日军,在开炮前问王堡村群众,“邱城多大?”,群众回答:“八里”。日军认为城的直径八里,实际上是周长八里,就按直径八里数据向里开炮,大部分都落在城北田野里,未落在城内。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留守决死营坚守阵地,一枪不发。日军以为城已被轰破,当他们来到城下,发现炮击未击中目标,摆放了空炮,恼羞成怒,遂下令攻城,结果连城外防线也未突破,就被留守决死营打了回去。夜间,日军又组织兵力偷袭,连续几次都没得逞,而且每次伤亡很大。11月15日早晨,日军集结人马,组成了强大的攻城梯队,在炮火掩护下,像发疯的野兽,列队进逼,在城南攻城。二十九军留守决死营被迫由城外撤到城墙上,利用城墙上掩体,英勇还击,当日军进入我最有效杀伤距离时,留守决死营猛烈还击,打得日军尸横遍野。邱城民众纷纷上前助战,帮助部队搬运弹药,向机关枪、火炮内装子弹、炮弹,热情很高。为了更有效杀伤日军,机枪连携带轻重机枪40挺,随转移潜伏到城西南的一片坟地里(有很多柏树,便于隐蔽),在日军再次发起进攻时,从侧面给予打击,把走在前面的日军,将后面的日军压回王堡村。侵华日军八大头目之一高级将领督战者,也被击毙。上午10时,日军为破除其攻城的最大障碍——城墙,调来大炮100多门,部署在沿东王堡村东北的老沙河一带,把邱县城包围了半个圈。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留守决死营大部撤退,城内只留下一个连的兵力。12时,日军集中炮火向邱城猛烈轰击,首先将城东南城角的魁星楼炸塌。守城官兵失去了屏障。守在那里的一个排长,端着机关枪在那里英勇抗击,打得扑上来的鬼子尸横遍野,这位排长负伤后,战士们劝他下火线,他坚决不肯,誓与邱城共存亡,直至最后壮烈牺牲。接着,日军便乘机从塌陷的城墙豁口处爬上城头。二十九军的一名连长端着机枪英勇抗击,直至生命最后一息,另牺牲士兵2人。下午,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留守决死连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下城墙,13时,从城东北角玄帝庙处退出。
在二十九军留守决死连撤出城外,日军朝城内涌进之际,一些爱国群众在顽强坚持,英勇反击。南街王传玉哥哥王偏头,从阵亡的二十九军烈士身上抓起一支枪,接连向爬上城头的日军射击。长工大回来、二回来(曲周花屯人)兄弟二人,操起财主家的看家枪,在街上大喊:“乡亲们,快拿起家伙跟东洋鬼子拼了。”二人喊着直奔城头,一连打死多名日军,最后一同英勇牺牲。城内一部分群众跳城逃走,大部分群众被日军堵在城里,日军进城后,日军把各户房上木料拆下来,还有门板、大车,用于在城外焚烧火化死亡的日军官兵尸体,其中有日军重伤员,叫唤着,也被焚烧了。嚎声震天,跟杀猪似的,他们喊:“我还能保国”,回答是:“回去吧。”一层木料,一层尸体垒好后,他们就倒上油,点着火,把阴尸烧成灰,再用小口袋装起来。这500多具尸体三日三夜都没烧完,搞得十里八里都能闻到死尸味儿。这次战斗,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共歼日寇500余人。
卢沟桥,来大兵,二十九军显威风。肉搏战,抡大刀,大战鬼子南大皋。砍鬼子,如切葱,鬼子死得数不清。这是长期流传在邱城一带的歌谣,南大皋又称大悲阁,是一处庙宇,在邱城南门外,此处鬼子死伤最多。正是:山河破碎义填,官兵铆劲双眼红。五百倭寇尸横野,邱城代代唱英雄。八百黎庶遭惨死,日寇进城犹邀功。心在滴血立壮志,誓在富国又强兵。
为中华民族再不任人欺凌,端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奋发图强,尽砺中兴,崛起四化伟业。邱县关工委、邱城镇人民政府、东街、西街、南街、北街村委会于1993年11月15日在邱城南街村南门里路西古井边建“邱城惨案纪念碑”。将前事勒于石,以资纪念,教育后人,万古遗恨,国耻不忘。
邱城惨案
1937年11月15日是邱城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日本侵略军占了邱城,在邱城内实行烧、杀、抢、奸,无恶不作,到处是斑斑血迹,火光冲天,屠杀无辜群众800余人,烧毁房屋300余间,制造了侵华史上又一骇人听闻的惨案。
交通
镇区交通便利,邱广(平)公路纵穿南北,邱新(新井头)公路由镇通往东南,接106国道,客货车辆络绎不断。
社会
教育
文教事业有较大发展,除县办第二、第六中学外,有镇办中学2所,小学32所,
美丽乡村建设
邱城镇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环境整治。积极开展以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庭院自己管、村道有人扫、垃圾及时清的常态化农村环境运行模式。
开展春季绿化。发挥苗木基地优势,结合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万亩苗木基地建设,积极打造观光采摘基地。同时,以村庄绿化为重点,在村庄周围、房前屋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发展乡村旅游。把邱城千年历史文化、段寨红色文化和村庄环境融为一体,规划设计乡村农家游精品线路。
加强市场对接。组织开展专题招商活动,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解决镇村资金不足和持续投入的难题,找准美丽乡村建设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实现农民和企业的互利双赢。
卫生
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县医院分院、镇医院各1所,村卫生室32所,镇文化站1处,村文化室32处。
民生
近年来,根据各级领导指示和群众要求,加强公共事业建设,实施情况如下:
1.社区建设,规划建设7个社区,开工建设3个社区(马固漳水园社区、清水湾社区、大马堡社区)。
2.沙河湾风景区建设。依托邱城镇老沙河优势,以邱城蓄水闸为中心,沿老沙河两岸,向东西两个方向,成“H”状开发格局,形成沙河湾风景区。建有毛主席伟人等雕塑像、滨河小路、凉石亭、水果采摘区、玄帝庙,以供观光。
3.建设镇联合村民中心。该项目于2009年6月选址,于2010年9月份竣工。目前联合村民中心的文体活动室、新农民夜校、“三农”信息服务室、信访服务室、法律服务室、村民议事室已投入使用。
4.挖掘民间艺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发展“股份文化”,培树先进典型4个,能够随时参加全县举办的各类文艺演出。。使镇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成为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融文化、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全镇广大干部群众重要的活动场所。
5.成立了镇广播站。邱城镇广播站,于2010年3月开始筹建,并于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日,县宣传部部长董明国同志为其揭牌,并正式开播。广播站现有两名播音员,利用无线寻址广播系统安装了72个喇叭,覆盖了邱城镇32个村,确保各村能够清楚地收听广播内容。
旅游
邱城原来回族居住不多,随着商业的兴起,城镇的繁华,回民做买卖的逐渐从陈村等地迁移而来,至今已有十代人。按照回民来邱城定居的时间和清真寺大殿建筑特点,邱城西街清真寺约始建于清朝中期,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清真寺建成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被毁,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民国13年(1924年)又续修大门3间、二门1间、大殿12间、对厅3间,北讲堂5间,南讲堂4间、水房子4间。重修后的清真寺有大门、二门、三门、全是花草圆门,大门称“五脊六兽”,大门上方悬挂三块木匾,当中一块上书“清真寺”三字,左边一块“至教渊源”,右边一块“性道真泉”。大门里边一块“大道源流”。二门一块“道贯古今”。门的两边放有一对望天狮门墩,二门一间后边两个柱子,门上装有隔山板,上写绿色的“经文”。墙头上道士帽建筑非常美观大方。大殿的建筑形式系筒子式,殿内东西两行八根大柱,正中挂有一块金字大匾,上写阿拉伯语“台思迷”,左边一块“道贯古今”,右边一块“清真雅正”。院内南北讲堂相对,均是明三暗五,西南院内有水房5间、东对厅瓦房内全部是青砖铺地,寺内的整个建筑显得整齐,幽雅、壮观。院中还放有一块青石方桌。1954年对该寺院进行过一次维修。“文革”动乱中除留下一座破烂不堪的大殿外,其它房屋设施均遭毁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到落实。1982年新盖了门楼3间、水房3间。1986年又盖了讲堂3间。并聘请石秀岭为驻寺教长,料理信教群众的宗教事务。
代表人物
白玉珂(1873~1943),字鸣鸾,回族,邱县邱城人。晚清秀才。清末和民初教书,参与创办邱县女子小学并任校长、县救济院院长。“七·七”事变后,任邱县抗日政府参议员,热爱教育事业,有民族气节。乡亲们都尊称他“白老先生”。白玉珂主张民主进步、男女平等,坚持主义,憎恨邪恶,坚决抗日,反对亲敌汉奸。邱城内回族较多,而女孩不能上学。带头创办女子小学,逐家劝说家长破除封建思想,让女儿入学读书。让自已的两个女孩带头入学,高小毕业后做了教员,还支持三女儿到临清简易师范读书。他说:“女子有了文化,学些本事才能自立,受人尊重不受气”。在提倡女子放脚时,白玉珂积极支持。每逢邱城集日,他都组织学生上街宣传放脚好处,并动员妻子和弟媳带头放脚。白玉珂为邱县反封建迷信,提高女子地位、传播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白驰驹(1919~1987),原名白之俊,回族,河北省邯郸市邱县邱城人。1938年到范筑先部当战士,参加过多次对日作战,因作战勇敢被选送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分配到八路军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当参谋。他长期从事军队机关的机要工作,养成了不怕艰难险阻、严谨缜密的作风和品格,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他曾随叶剑英、许光达参加过国共谈判,参加过与守长春市的国民党军谈判。新中国成立后,投身到军事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辛勤耕耘,培养军事人才。病逝前在原国防科委第13研究院工作,享受正军级待遇。
马铁军(1925~1993),邱城西街人。回族,1939年10月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武装部主任、政委、科长、处长、部长、第二炮兵政治部副主任、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等职。马铁军在抗日战争中出生入死,发动组织和带领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在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工作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干部队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呕心沥血做出了重大项献。马铁军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革命战士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德。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
参考资料
邱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公报.邱县人民政府.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