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开发区
广州南沙开发区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周围60公里半径内有14个大中城市。南沙地区是区域性水、陆交通枢纽,水上运输通过珠江水系和珠江口通往国内外各大港口,海上距香港特别行政区70.376公里,距澳门75.932公里。
地理位置
南沙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航空方面,周围有广州市、香港、澳门等国际机场。按照广州城市规划,南沙规划区范围包括番禺区沙湾水道以南的所有地区,总面积约79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575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南沙地区将发展为集物流产业、邻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基地。南沙地区水网密布,湖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北部大多为农田耕地,南部入海口地区大多为围垦填地,自然生态保持完好。
前,南沙地区的投资环境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区内水、电供应充足,饮用水从沙湾水厂引水;区内建有珠江电厂,并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南沙是国家一类口岸,货物聚散快捷便利目,黄阁镇小虎岛东南端建有3万吨级和千吨级石化码头。南伟码头和东发码头2001年货物吞吐量170万吨。南沙地区已建成了十分方便和通畅的公路交通网,区内还设有直抵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速客轮,每天12个班次往返,只需75分钟。而且,南沙地区对投资活动提供支撑性服务的相关性产业也日趋完善,2013年,在南沙的蒲洲高新技术产业园已建成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科学馆、书店等,能提供会议、办公、商业展览以及旅游服务等一系列的服务。
南沙概况
这就是南沙。160多年前,中国近代历史在南沙掀开了第一页。金锁铜关,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南沙抗击外来侵略而谱写的壮丽诗篇。
今天召唤未来。今天的南沙,是广州市实施“南拓”战略的龙头,是珠江三角洲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当世人的目光聚焦到这片有待开发的处女地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珠三角中心地带,竟然还保留着这样“一块宝地” !远见卓识的商家接踵而至,政府的开发建设配套政策应运而生:
1993年7月8日,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这是一个崭新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2年8月,广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实施“南拓”战略, 成立了享有广州市级审批权限的广州南沙开发建设指挥部。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南沙的开发建设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在新千年的宏伟蓝图中,在珠江口的伶仃洋西岸,崛起一座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自然条件
南沙水网密布,湖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资源丰富。南沙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气候较为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摄氏度,平均年降雨量1647.5毫米。
南沙建有全国首个湿地森林公园,这里也被称为“广州之肾”,3000多亩湿地、400多亩红树林、2万多只秋冬季节的候鸟,呈现出“曲水芦苇荡,鸟嬉红树林,万顷荷色美,人鸟乐优游”的醉人景致。
全区总面积527.65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39.5平方公里。
南沙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几何中心,在广州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A”字形空间结构中处于支撑位置,是联结珠江口两岸城市群的枢纽性节点。距广州市中心50公里,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以南沙为中心,在6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14个大中城市,由这些城市组成的珠三角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
南沙水岸线资源丰富,具有建设国际深水大港及发展临港工业的优越条件,是广州乃至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最理想的地域。
交通网络
南沙交通便利,是区域性水、陆交通枢纽。
由南沙港快速路、京珠北高速和黄榄支线、中江高速公路等组成的骨干交通路网,使南沙与广州市中心城区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路网形成快速便捷的联系,充分发挥南沙作为珠三角交通枢纽的优势。
广州地铁4号线从广州科学城,经广州大学城通达南沙新城区,使南沙到广州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董家口港区疏港铁路的建设将为港口物流业和港口工业的腾飞插上强有力的翅膀。
南沙处于珠江出海口的咽喉要地,是广州通往海洋的唯一通道,水运交通非常发达,南沙客运港每天有多个航班直达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3年,南沙深水良港已经初具规模,货运航线范围已覆盖欧洲、美洲、东南亚、中东以及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贸易区。南沙港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后,成为一个依托国际性大港口、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临港工业区的新格局。
南沙周边75公里半径范围内,还分布着广州市、深圳、珠海市、香港、澳门等5个国际机场,直达世界各地。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道路在珠江西岸不断延伸。
创新体制
南沙的开发建设一直以来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多位国家、省、市领导多次亲临南沙考察并提出要求。
2001年11月和2002年4月,广州市和广东省先后在南沙召开推进南沙开发现场会,强调要以建设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滨海新城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开发”的原则,坚持“产业起步、项目带动”的发展思路,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努力把南沙建设成为产业布局合理、经济辐射能力强、基础设施配套、自然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
为了完善南沙的投资环境,南沙加大了对公用事业的投入,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国家还批准南沙成立出口加工区,同时,南沙资讯科技园又是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区,还有保税物流中心。这些园区的批准设立,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南沙开发区的整体功能。
2005年4月获国务院批准的广州市南沙区的设立,使南沙具备了“双重优势”: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继续为投资者提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类优惠政策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南沙对投资者实行“一站式”全程跟踪服务,工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工程施工综合验收的办事审批流程,实行一条龙快捷服务。市政府正式批准南沙为“无费区”,对在南沙注册投资经营的企业,免收行政管理中的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作为行政区,南沙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南沙的经济社会更加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南沙的开发建设翻开了更加辉煌的新一页。
战略布局
在城市发展规划上,南沙延续广州市“山、水、城、田、海”的城市自然空间结构,以规划中的广州新城南部生态廊道为界,沿狮子洋、蕉门水道和洪奇沥水道三条水系向南入海口方向呈带状延伸。空间结构及布局上分为一个中心五大组团:
“一个中心”即城市中心区:以蕉门河两岸、进港大道沿线、虎门大桥—大角山亲水公园等地区建设成为滨海新城的中心区。高标准加快建设和完善与现代化新城区相适应的城市道路、市政配套设施及综合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及各项社会事业,建设若干居住小区,提升综合服务品质,为南沙城市化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五大组团”包括黄阁综合工业组团、南沙群岛南部高新技术产业组团、地区综合服务组团、万顷沙临港工业组团、龙穴岛现代物流综合组团。
2013年,北部为汽车和重型装备工业、中部为高新科技产业、南部为港口物流和临港工业的总体布局已经初步形成;以汽车、钢铁、造船、重型机械装备、石化、高新技术产业及港口物流等七大产业已初具规模。同时,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注重发展产业聚群,使南沙的经济发展驶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生态优先
珠江口密布的水网藻、湿地、大片的绿色植物和农作物使南沙区的自然环境舒适宜人,为了在大开发中做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南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优先”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蓝天”。
南沙是全国首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验区。在发展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建设ISO14000国家示范区,保护南沙的环境质量及生态平衡。在招商引资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控制一般性的加工项目、劳动密集型项目和高能耗、有污染项目进入南沙,积极引进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为主的项目,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南沙的发展蓝图中,区域内的总体绿化率为50%。山体、水质得到了有效保护,园林绿化随着道路的拓展而不断延伸。
今天的南沙,一面是连片有序的现代化工厂企业;另一面是群鸥展翅、鸟语花香的旷野田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滨海新城
作为广州市最年轻的行政区,南沙借鉴国际名城的经验,结合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不断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推进房地产开发,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和教育体系,一个宜商宜居的花园式生态型滨海新城区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蕉门河两岸将矗立起一座现代化城市中心区,行政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商业中心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舒适的消费服务场所;
——广州最先进的城市污水综合处理项目——黄阁污水厂已正式通水运行;
——高起点、高标准新建的南沙第一小学、南沙二中、三甲级的南沙中心医院等学校、医院,有的已经投入使用,有的正在拔地而起;
——广州市最大的亲水公园落户南沙,这里的游艇码头通往珠三角各地;
——可容纳逾万人居住的广汽丰田生活区、可容纳2000多户居民的黄阁麒麟安置区以及广隆安置区已陆续投入使用,这些新的居民生活区都按照现代城市的生活服务设施高标准配套。
一座座星级酒店、度假村相继建成营业,一家家风味独特的餐馆食肆宾客满座,南沙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贾、游客们洽谈生意、度假观光的新热点。一个个引领居住潮流的新概念生活小区已初现雏形,昔日的边陲小镇成为令人向往的滨海生活居住区。
当年,慧眼识珠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商界巨子霍英东先生,看好南沙的发展未来,在这里投下巨资,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今天,南沙这块热土已经众商云集,通用汽车、德国巴斯夫、日本丰田汽车、日本JFE钢板、名幸电子、三菱重工、瑞士龙沙集团股份等著名跨国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东方电气、第二重型机械厂、越秀广纸集团、广钢集团等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骨干企业以及东凌集团有限公司、立白中国化工等省市名牌民营企业,也先后在南沙落户。另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正满怀希望地向南沙走来。
南沙的魅力给了南沙无限的希望,南沙的明天会更美好!
2013年,货物聚散快捷便利,区内已建成南伟码头、东发码头,分别有2个2.5万吨级和1个1万吨级泊位;珠江电厂建有二个4万吨级煤码头。
南沙管辖区
横沥镇
横沥镇组建始于1977年10月,由大岗镇、万顷沙镇分出共12个行政村而成,因境内有上、下横沥两条主要河道得名。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设立南沙区。是年10月,横沥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同时,把原番禺区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庙贝农场划归横沥镇管辖,至此横沥镇下辖14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和1个农场。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26541人,总耕地面积40139亩。
横沥镇地理环境优越,地处广州、深圳市、珠海市几何三角的中心,由“一岛两陆”组成,北距广州市区50公里,东南至深圳80公里,南至珠海75公里,沿水路东南距香港特别行政区28海里,南距澳门25海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粤、港、澳的重要交通枢纽。陆上京广珠高速公路、南部城市快速路、广珠东线公路、西线七号公路横穿镇内,水上有肇庆港、顺德容奇港、梧州市港双体飞翼船途经横沥镇到香港。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广州市实施“南拓”战略以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围绕“教育强镇、工业立镇、旅游兴镇、农业富民”的总体目标,带领全镇人民深入开展“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勤劳、纯朴、厚德的横沥人,在肥沃的土地上建有优质高产的水果、甜玉米、蔬菜种植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使横沥满载“鱼米之乡”的美誉。民俗音乐云“春鲤秋鲤夏三坭,冷热鲈,四季龙利、鳢科吸水,笋壳出世、生鱼无死日,胡子鲇科无出冲”。
横沥镇的工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内到外、内外结合,已形成大元村工业园区、义沙村工业园区、世纪工业园区、台商综合工业区、货架环保工业区和汽配园C区,引进了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尼、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40多家,并有私营企业超过40家,已建立起以食品加工、造纸、排船、电机、磁性材料、五金塑料、精细化工、工业固废处理等多行业的工业体系。这些无不宣示着年青的横沥镇正在腾飞!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9.84%,农业总产值5.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镇财政预算收入8887.63万元,比上年减少15.97%。合同利用外资42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41%,实际利用外资39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8%。经济发展呈平稳增长态势。2002年至今,我镇先后荣获广州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先进集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先进集体、区创建文明镇(街)工作先进集体、发展经济先进镇、发展“三高”农业奖、征兵工作全优单位、计划生育工作模范单位、依法治区工作先进单位、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先进单位等称号。横沥镇女子龙舟名扬中外,多次获得“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冠、亚军。具有横沥独特文化韵味的水乡咸水歌唱出了广东省2004年都市热浪夕阳老年艺术广场展演赛一等奖和广东省首届民间歌会铜奖,大大弘扬了全镇人民的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展望未来,在南沙建成投产后的港口、物流、钢铁、造船、汽车、石化等大型产业的辐射下,横沥镇将快步向“两个适宜”的现代化滨海新城镇目标迈进,横沥镇作为大南沙综合服务区的宏伟蓝图将展现在广州市最南端的这方热土之上。
万顷沙镇
万顷沙镇位于广州的最南端,地处穗、港、澳“金三角”的中心,北距广州市区52公里,东南至深圳市75公里,西南至珠海市69公里,沿水路东南距香港特别行政区23海里,西南距澳门40海里,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一川蕉林绿,十里荷花香,千池鱼跳跃,万顷碧波流”。这是万顷沙真实的写照。万顷沙是海上托出的一块绿洲,是广州“南拓”的一个重要港口、南沙区临港工业、物流产业组团基地,也是广州市第16个省级中心镇。
200多年前,万顷沙一带称乌珠大洋。由于它地处珠江口,来自陆域的东、西、北江河流流和南海勃流的互相作用,使大量泥沙淤积在虎门镇、蕉门、横门、洪奇沥四大出海口,形成丰富的海涂资源。万顷沙镇境内原为浅海滩涂,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年),东莞明伦堂在此围垦,寓意是在汪洋巨浸之中,造成万顷沙良田,万顷沙镇因此而得名。1953年与南沙、龙穴岛、长沙村、大虎山、小虎山一起划属珠海市,为珠海县第四区。1954年,中山市析出的大沙、沥心沙、缸瓦沙等地并入珠海四区。1955年秋改称为万顷沙区。1957年划属中山县,改称万顷沙乡。1958年10月,与珠江农场合并为万顷沙公社。1959年1月,析出珠江农场,黄阁公社并入;4月,析出黄阁改属大岗公社;7月划属番禺区。1961年3月,析出南沙公社。1984年为万顷沙区。1987年为万顷沙镇。2002年3月,原新垦镇并入万顷沙镇。并镇后万顷沙镇下辖15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31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5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4.04万人。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设立南沙区。是年10月,万顷沙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万顷沙成为南沙开发区地域最大的一个镇。2009年1月,珠江管理区撤区设街,龙穴岛地区行政社会事务划归万顷沙镇管理,万顷沙中心社区划归珠江街管辖。由此,万顷沙镇下辖15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为271.7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万人,流动人口约3.5万人。2011年7月,广东省民政厅批复同意龙穴岛从万顷沙镇行政区域划出设立龙穴街道办事处。至此,万顷沙镇行政区域面积为142.85平方公里,2010年底的常住人口为3.95万人。
“水流柴、百家姓”这是****以前万顷沙人的生活写照。滔滔海水,漂流着一些枯枝朽木,或在漩涡里打转,哐在浪头上颠簸,它们身不由已,从一个地方漂到另一个地方,这就是俗话讲的水流柴。****前,万顷沙一带最先由一部分海上渔民挂网投耕,而更多的是东莞市、顺德区和中山市一带最贫苦农民,为求生路,离乡背井流浪到万顷沙做第一代“开荒牛”。他们有的因受日寇施行的“三光”政策之害而逃难到此,有的是被地主财团招集起来进行围垦的流动船民。他们如牛如马,或摇橹撑篙,风里来浪里去,运泥搬石筑堤拍围;或举锄拓荒,耕耘播种。一年四季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生活的苦海里挣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勇敢的万顷沙人以耕沙斗海的不屈精神和勤劳的双手,不但使围垦的土地迅速发展壮大,而且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万顷沙镇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文化教育、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旅游服务业都迅速发展,投资环境日臻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今天的万顷沙人,“面朝大海,心暖花开”,与****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富起来的万顷沙人十分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南沙新区成立以来,特别是万顷沙镇被列为省级中心镇后,万顷沙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以沙田镇水乡文化为切入点,着力挖掘深厚的沙田水乡文化内涵,打造沙田品牌产业,以此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加快中心镇的建设。水乡咸水歌、水乡赛龙艇、赛龙舟、饮食等将成为一种特色的文化,在今天得到弘扬。
万顷沙除了有独特的沙田水乡文化底蕴外,由于围垦而成,镇境地势平坦,沃土万顷,水网纵横有序,土地深厚肥沃,空气清新怡人,是广州市市首个省级生态环保示范镇。走进万顷沙,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水乡田园画卷里。蔗基渔塘、蕉林掩映,荷香万顷,拥有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被誉为“当代桃园”、都市绿洲。水产资源十分充足,由于三面环海,地处咸淡水交界,海产丰富。主要海产品有风蟮(鳗)、龙利、糠虾、虾、锯缘青蟹、四大家鱼等。2013年年,万顷沙镇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绿色食品综合基地,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宜发展“优质、高值、环保”的绿色食品及其加工业。万顷沙镇的土特产“新垦莲藕”、“万顷沙香蕉”已取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中心绿色食品认证,闻名海内外,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等地。此外,万顷沙还盛产水果型木瓜粉、芒果、荔枝、龙眼等岭南佳果。全镇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约8万亩,其中香蕉种植面积4万亩,莲藕种植面积1.2万亩,水果型木瓜、龙眼、柑橘属等岭南佳果种植面积约4千多亩。优质水果现已成为万顷沙乃至广州地区知名的品牌产业。
展望未来,特别是大南沙开发的港口、物流、钢铁、造船、石化等大型产业在万顷沙建成投产后,万顷沙在飞速发展,快步向“两个适宜”的现代化滨海城镇目标迈进时,万顷沙人耕沙斗海、勤劳勇敢的人文精神,万顷沙悠远流传的沙田水乡文化必将成为永恒的亮点,闪烁在广州最南端的这方热土。
参考资料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