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忏华
黄忏华,1890—1977,字璨华,号凤兮,广东顺德人,我国近代著名佛学理论家。
个人经历概述
1. 自幼客居南京,曾从江西省桂伯华学佛【桂伯华於光绪三十年(一九○四年)举家迁往日本】。
2. 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宜黄县大师欧阳渐(欧阳渐)在南京金陵刻经处设立研究部,招收学员,讲授佛学。忏华曾列门墙,从大师学唯识,颇有心得。
3. 五四时期,曾由著名美学家宗白华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该会由李大钊等发起,黄在后来留学日本时主动退出】。
4. 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具体是哪一所“帝国大学”待考】。
5.早年由柳亚子介绍在立法院就职,为柳亚子南社社员。
6.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夏,忏华结识释太虚,自此追随大师,为中国佛教事业之改革而努力。忏华之见太虚大师,见《大师年谱》民国十五(一九二六)年之记载:“是夏,黄忏华初谒大师於上海市之某分院,晤对音仪,一翻过去之误会,誓志追随。”
所谓“过去之误会”,约指大师之武昌佛学院与欧阳渐之支那内学院,两者之间时有法义之诤。忏华出自欧阳姓大师门下,人皆以其为内学院系。他追随太虚大师后,人又以他为太虚大师系。其实,忏华纯为学人,他从欧阳大师学唯识,是为了求知;中年追随释太虚,是景仰大师的学识与理想,期望中国佛教在大师领导下,有所改革与进步。他并无傍依任何派系之企图。
7.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太虚大师组织中国佛学会,大师当选会长,周仲良当选副会长,忏华与谢健(铸陈)、释仁山、释台源等均当选执行委员。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四月,忏华与谢健等以中国佛学会名义,会同江浙佛教诸山长老,召集十七省代表,於上海市举行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国佛教会,拟定章程,呈请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内政部备案。
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三月,获内政部批准。中国佛教会之能获准成立,上赖释太虚之领导,护法居士王一亭长者之奔走,而忏华对这件事亦尽了相当的心力。
8. 自日本返国后,曾任上海《新时报》与《学术周刊》编辑,并在此两刊上补白、短评与白话诗。这些著作后合为一书,名《学术丛话》,民国十八年八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9. 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中国佛教会改组,忏华仍当选常务理事。是年,他所著的《佛教各宗大意》脱稿,考试院长戴季陶及太虚大师均为之作序。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年,释太虚在厦门大学讲“法相唯识学概论”,由虞德元笔记,事后出版,忏华与梅光义、王恩洋、唐大圆等均写了序文。
10. 抗日战争期间,任教於厦门大学。课余从事佛学著作,写出大量佛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佛教各宗大意》再版,他写了一篇再版自序。时当内战时期。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参加斯里兰卡(今斯里兰卡)英文《佛教百科全书》部分条目之编写。
1961年被周建人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参与过《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及《辞海》有关佛教部分的编辑工作。
12. 1977年8月28日因心肌梗死在杭州市去世,安葬在杭州钱江陵园。
相关人物
参考资料
著作与评价
先生学习过梵语与藏语,曾师从近代中国唯识学泰山北斗,因此对唯实学及印度哲学、藏传佛教皆有研究,对西方哲学等也有研究,一生著作颇丰:
其中《中国佛教史》被誉为“现代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系统的中国(汉传)佛教通史”,亦是我国学术界以西洋学术着作方式撰写佛书的先驱,被众多佛教院校作为教材使用。
先生还著有《佛教各宗大意》、《佛学概论》、《唯识学轮廓》、《华严根本教义》、《金刚顶菩提心论浅释》等书。
介绍哲学的著述有《近代美术思潮》、《西方哲学史》、《美学略史》、《近代文学思潮》、《哲学纲要》、《美术概论》、《西洋哲学史纲》、《弱水》、《政治学萃要》、《近代美学思潮》、《现代哲学概观》、《印度哲学史纲》等。
参考资料
他的《中国佛教史》被众多佛学院列为必修课书.杭州文史网.2024-07-26
王恩洋教授.中国佛学院.202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