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趵突泉街道

趵突泉街道

趵突泉公园街道办事处位于济南市市区中心地带,因闻名遐迩的趵突泉得名。辖区东至南门大街、朝山街、青年东路、舜耕路、西至趵突泉公园、南新街、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济南南郊宾馆西侧;南至市委党校;北至南护城河、趵突泉公园。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下辖趵突泉、朝山街、泺文路、青年东路、文化西路、舜耕路6个社区居委会及5个家委会,居民14592户,5.3万人。2016年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6亿元。年内,辖区文化西路社区被评为“全省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趵突泉街道党工委被授予“济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行政区划

基层单位

朝山街社区居委会、趵突泉公园社区居委会、青年东路社区居委会

泺文路社区居委会、文化西路社区居委会、舜耕路社区居委会

历史沿革

1949年3月,设趵突泉、真觉寺两个街政府。

1952年7月,成立趵突泉、正觉寺两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1954年12月分别改称为趵突泉、正觉寺街道。

1955年9月,称泺源区趵突泉街道、正觉寺街道。

1956年7月,趵突泉正觉寺两个街道划归历下区

1990年7月,历下区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原趵突泉街道和正觉寺街道,重新组建趵突泉街道。

经济

2016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6747亿元,地税10.8020亿元,国税6.8727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579亿元,重点服务业增加值1.6257亿元,招商引资5.35亿元,限额以上社会零售总额43.103亿元,软件产业营业收入1.6155亿元。

文化

趵突泉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人文资源荟萃,历史积淀深厚。趵突泉公园为古泺水之源,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商代,距今有3500多年。古称“泺”,宋代已称“趵突泉”。亦有“娥英水”“温泉”“槛泉”“瀑流泉”“三股水”的别称或俗称。趵突泉公园始建于1956年,今面积已达10.5公顷,是以泉水为主的文化公园。园内名泉众多,尤以趵突泉闻名遐迩,俗说“游济南市不游趵突泉不成游”。趵突泉与其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无忧泉等20多处名泉组成趵突泉群,是济南四大泉群之首。园内有泺源堂、娥英祠、尚志堂、白雪楼、观澜亭、来鹤桥、蓬山旧址坊、李清照纪念堂、易安旧居、万竹园、沧园及诸多名泉碑刻等,是济南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2009年,济南市初步完成了泉城特色标志区(明府城)泉水环境保护规划,规划范围北至明湖路,东、西、南到护城河,其中包括王府池—曲水亭—百花洲—芙蓉街的重点保护区域,规划以泉水为主线,老街、古巷、民居为纽带,维护好现有的泉池,恢复部分泉池河渠,展现“家家泉水”“清泉石上流”的景观,并制定规划与保障措施

旅游

万竹园

坐落于趵突泉公园西临,始建于元代,因园中多竹而得名“万竹园”。明隆庆四年(1570年),礼部尚书殷士儋归隐于此修建“川上精舍”,并易名“通乐园”。清康熙济南市诗人王苹在园内筑书室,易名为“二十四泉草堂”。清末民初山东省督军张怀芝修此园为私宅,故又名张家花园。1980年以后,经全面整修,恢复改建了西花园,启用原名“万竹园”,成为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万竹园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是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济南四合院建筑特点合而成的古建筑群。该园有3套院落,13个庭院,186间房屋,还有5桥4亭1花园及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名泉。园内建筑玲珑雅致,古朴清幽,颇具“清、幽、静、雅”的隐士之风。曲廊环绕,院院相通,楼台亭阁,参差错落,溪流、池泉与院落建筑动静相映,形成庭院深深,流水洄之景观。石栏、门墩、门楣、墙面等处,分别有石雕木雕砖雕,雕刻细腻逼真,为万竹园之“三绝”。园内植有木瓜、石榴、玉兰、修竹、翠柏芭蕉等多种花木。198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集》。

老舍故居

位于南新街58号。老舍济南市居住四年半,在济南有四处故居,这是仅存的一处,也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1930年7月,老舍应聘到齐鲁大学任文学院教授和国语研究所文学主任,兼《齐大月刊》编辑。1931年暑假回北平市胡絜青结婚,开学后两人回到济南,在南新街58号住了3年,生下大女儿舒济。院内原有一砖头土坯垒建的茅草房,1950年代被拆建,今地基和院内老井尚存。当年老舍在这里创作了《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小说和散文《济南的冬天》《济南的春天》等,如今读来仍脍炙人口。大女儿舒济的名字,与济南市有关。

广智院

位于山东大学附属医院东临,始建于1904年,由英国传教士怀恩光创办,是济南首座博物馆。1952年由山东省自然科学研究所接收,后成为山东博物馆的东馆和自然陈列室。1992年,广智院被定为第二批省级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广智院是一所综合性博物馆,陈列品包括生物、天文、地理、艺术、历史等13个门类,2000余组,展品万余件。广智院建筑群从外形上看,既像中原地区庙宇,又像西方的古城堡,设计者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精华。门楼坐南朝北,造型别具一格,是中西结合的拱形门。门楼顶是独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山字形卷棚小瓦顶,大门则是半圆形拱门,拱券上雕有折枝花卉,拱券下面的半圆形门额上,有一扇形匾,上写着“广广智院智院”三个大字,大门两边,各有一个3米多高的六棱体石柱。广智院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二层小楼,一层正面突出,顶部为中国古代庙宇建筑中常用的卷棚式结构,这种独特造型避免了天沟漏雨现象。建筑规模是当时济南市所有建筑中最大的。

参考资料

历下区志(1986—2005)page519.历下区人民政府.2018-10-08

历下年鉴2017 page361.历下区人民政府.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