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徐思靖

徐思靖

徐思靖(字哲次,号鹤沙)是清代一位中科举的官吏,江南常州府荆溪县人。他长于诗文,曾任内廷教习。乾隆九年(1744),他被委任为古浪县知县。在短短三年的任期内,他深入了解民情,整顿吏治,为古浪人民兴利除弊,办了4件硬棒棒的大好事。这些举措获得了古浪人民的拥戴,成为他在古浪的一番作为。

人物生平

徐思靖,字哲次,号鹤沙,江南常州府荆溪县人。雍正十三(1735)年乙卯科举人,长于诗文。中举后,任内廷教习。乾隆九(1744)年委任古浪县知县。他在古浪任所的短短三年中,深入山川,了解民情,整顿吏治,很有一番作为。他为古浪人民兴利除弊,办了4件硬棒棒的大好事,获得了古浪人民的拥戴。

人物影响

其一,增设义学,兴办教育。义学,又名义塾,是由私人集资或用地方公共资金筹办的免费供学童求学的学校。当时古浪县只有1所义学,设在"邑之东北郭"(即今县城城关小学东边铁路通过处)。它是靠因土地纠纷,诉讼不公便捐为"学田"的收入为学资的,"岁入不多,供一学而未足也。"古浪县虽小,但地域辽阔,他在深入村寨视察中发现文盲充斥,特别是儿童"不能受其教化","余览而心动焉",深深地触动了他。他以为童年接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错过了这个难得的机遇,将是莫大的遗憾。他说:"过时后学,则勤苦难成。"于是他召集各坝绅士和保甲人等,商讨兴办义学的事。他慷慨陈词:"仅邑之一所义学,择其勤业者益以膏火,而四乡之士,如黑松、安远则去邑或三四十里,或六七十里;如土门,大靖则相距并七八十里,更百有五六十里,如是而欲其以总角之年,担负,以从事邑城渭河平原难矣!"因此,他大声疾呼:"学不可以不广也。"于是他带头在俸禄中,"每年捐粮四石(折合1600斤),各就本仓领取。"在他的带动下,各坝绅士和富户也都纷纷捐助。就这样在土门、大靖镇安远县、黑松等集镇建起义学4所,并聘请有学识有德行的人为师,一所义学,一名师傅。他倡导义学所遵循的办学宗旨是:"其事洒扫应对,其业礼乐诗书,其行孝友睦姻任恤。""盖养之于童稚之年,雕琢其天良。"同时"尝于课桑视稼之余,单车简从",到各学校去教导学童,"示以礼让,诹以课程",讲解论说,"授以读书亲师之旨"。他主张各学校之间,要互相观摩、切磋、交流教学和学习经验,取长补短,"独学无友,则寡闻孤陋",是不可能造就有用人才的。他以为边陲僻地的兴盛,全在于人才,而人才又在于办好学校,只有这样才能"士风则盛,雅化之成,未必不基于此也。"这是何等有见地的主张!

其二,倡捐社仓,为民解忧。社仓,又叫义仓,是用众人所集之粮,解决众人所遇困苦的一种民间借贷解困义举。对于这件利民便民解忧的大好事,在徐思靖之前的几任知县官,都曾倡导过,然而收效甚微,"累年仅得谷二石(折合800斤)"。徐思靖到任后,对此调查访问,吸取教训,"以身先之捐麦七十余石(折合2.8万斤)。"而后深入各坝乡村,宣传动员人民,"随心捐纳,听其自愿;丰年捐,欠年停。……且听其就近藏贮。"旱涝有备,春借秋还,为民解决春缺籽种、夏短口粮的苦难。同时还制定社仓"五家相保之法,一家贷而不归,则四家并偿,其有终不克偿者,自后不得复贷。"对于社仓的负责人,也作出了具体规定:"社长,拣一二老成殷实者董之,或一岁或二岁而更,其交相代也,与有司授受等。"并广为宣传。如此以来,"士民辐,有捐至二十余石或十余石并数石者,即减至升斗,亦听其输纳,无苛求勒取之患。"在不长时间内,就在全县建立起社仓21个,集粮"为数约至三千石有零(折合120多万斤),散到四乡,总其出纳。"

其三,禁革"老人制",铲除"官"、"民贼"。"老人制"是一个沿袭已久的介于官府与百姓两个层面中间的一个所谓"和事老人"制度。凡官府的采买、人夫、车马差役等,都由"老人"操办,包揽支应。徐思靖到任后,在百姓中了解了"老人制"的弊端,认为这既败坏了官府形象,又盘剥渔肉了老百姓。如凡县衙所需之人夫、车马差役,不论时日,不论多少,均由"老人""按田公派"。耕种12个水(一个水是一个时辰,即2小时)的农户,就要充当一年的差役,少出或出不了人夫车马差役者,以钱资助之。同时,又在各坝农民中,一一收取挽输差役费用,从中渔利。"一坝之地,共出钱三十余贯,古邑二十余坝,则出钱将六七百贯矣,弹丸小邑,何以堪诸?"遇到官府的采买事宜,老人"则领官银若干,屡屡克扣侵吞,饱入私囊",却又向老百姓摊派,"辄私收以果其腹,官事大沮"。因此,他认为这是"官蠹",也是"民贼",毅然决然革除,并勒石竖碑,以示永禁。

其四,聘士修志,歌颂山川。徐思靖崇尚文化,在他任职后的第三年,就聘请土门堡人,雍正帝丙午(1726)科举人,前阆中市县知县赵璘编修第一部《古浪县志》,越年成,遂于乾隆十四(1749)年刻印刊行,深得人民称颂。同时,还以诗文咏颂了古浪县的山川风物,名胜古迹,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篇章。如:他将古浪名胜景点咏成《古浪十景诗》:天梯雪霁、鸳鸯水色、雷峰兴雨、危岩坠险、香林晨钟、石峡涛声、河桥夜月、柏台春暮、漪泉流饮、孤山晚照,使古浪始有十景之说。

另外,还有两件事值得称道。一件是种桑养蚕,一件是劝在古浪峡采金的农民,不要为摸得一粒半片沙金,而徒劳心,放松了对庄稼的作务。乾隆十一(1746)年他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倡导在土门、大靖两 地试种桑养蚕,并亲自指导,取得成功。乾隆十二(1747)年当他离任时还留言:"邑之试养蚕者,既无殊于江左,后来者其继之。"同时还题《饲蚕行》一诗:

谁家遗来种一筐,煦而饲之如公桑。

民间有叶不知卖,劝他朝供蚕粮。

蚕当起初细于针,一眠再眠看长成。

缫得盆丝上新轴,挑出花纹夸缎。

耐得蚕娘致劳悴,看取开缄衣满。

他对采金问题的看法是:"采金不如力穑"。从他写的《采金篇》一诗中,也可窥见一斑。他写道:

谁言古浪生黄金,黄金沙边水淋淋。

携囊裹粮通夜掘,不可一得徒劳心。

土人摸金如粒粟,五日不饥十日谷。

若叫猛获大于拳,夜夜开筵唱丝竹。

我今额手拜土母,不愿多金愿多黍。

苦心粒食无鲜民,省穑用康吾祭汝。

一个封建官吏,能在自己 的心目中,有老百姓的位置,在任期内兴利除弊,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人民称快的好事,真是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