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
马飞,为一常见人名。比较知名的有:潮剧导演、作曲家,吉林大学总会计师,辽宁大学中国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等。
个人简介
潮剧名教戏(作曲兼编剧)。中国
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曾任广东潮剧院艺术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马飞学生出身,1935年在老一枝香班当童伶习旦行(青衣)。天资聪颖,因在学生时期演过白话
剧和演唱歌曲,有良好文化音乐基础,很快掌握潮剧表演程式和演唱技巧,入班不过三年便开始担任教戏。19
38年起先后在老玉梨春、老赛宝丰班任教。1950年在潮汕文联潮剧改进会编导组任副组长。1952年在粤东潮剧团、源正潮剧团当导演。1958年任广东潮剧院艺术室编导兼作曲。1970年任汕头地区文化局戏改组组长兼地区潮剧团作曲。1978年广东潮剧院恢复建制,任潮剧院艺术室音乐组长。
1952年随团参加中南戏曲会演。1959年随广东潮剧院一团到北京市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1965年被邀到中央歌舞剧院协助歌剧《南海长城》作曲。1981年随中国广东潮剧团到泰国、新加坡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演出。1983年随广东潮剧院一团到上海市、杭州市等地演出。
编导编写的作品
编导作曲的剧目有《珠宫血泪》、《西施》、《文素臣》等。合作整理改编并作曲剧目有古装戏戏《生死恨》、《红娘仔》、《玉面狼》、《翠娘盗今》、《卓文君》、《南冠草》、《桃花过渡》、《宝莲灯》、《告亲夫》、《搜楼》等,现代戏《小二黑结婚》、《白毛女》《小女婿》、《志愿军的未婚妻》、《南海长城》、《党重给我光明》、《东海最前线》等。导演、作曲剧目有《赵宠写状》、《金花女》、《墙头马上》、《老少配》、《许阿梅铁山起义》、《姑娘心里不平静》等。作曲的剧目有《井边会》、《磨房会》、《回书》、《金山战鼓》、《刘明珠》、《活捉孙富》、《香罗帕》、《六月雪》、《琼花》、《欢迎你入社》、《摇钱树》、《中秋之夜》、《万山红》、《迎风山》、《妇女代表》、《杜鹃山》、《沙家浜》、《龙江颂》、《海港》等。
参加编写的剧本《党重给我光明》在《剧本》月刊发表、剧本《告亲夫》出版单行本。参加创作并拍摄成潮剧艺术影片的有《告亲夫》、《刘明珠》和《闹开封》。灌制成唱片和卡式带的有《告亲夫》、《刘明珠》、《六月雪》、《香罗帕》、《换偶记》、《金花女》、《井边会》、《回书》、《磨房会》、《宝莲灯》、《赵宠写状》、《金山战鼓》、《姑娘心里不平静》等。录像出版发行的有《六月雪》、《井边会》、《回书》、《赵宠写状》、《金花女》、《香罗帕》、《换偶记》等。
成就
马飞集演员、编剧、导演、作曲兼司鼓于一身。尤以作曲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谱曲的剧目旋律流畅,舞台动作性强,结构严谨,充分发挥音乐唱腔塑造人物形象和推进戏剧高潮的功能。具有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
个人生平
马飞,男,潮剧导演、作曲家。原名马余辉,生于广东省文光街道和平镇的一个普通家庭。
12岁时,由于酷爱戏剧,自愿投身潮剧老一技香班当童伶。因其声质清丽,“戏性”聪颖而扮演“乌衫”行当,善唱“活五”曲,受到观众的青睐。15岁,应聘到潮剧老玉梨春班负起“教戏”重任,被人们称为“奴仔”先生而初露头角。1949年转入潮剧老赛宝丰班,曾把电影《文素臣》改编移植为潮剧,风靡一时。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服务于粤东潮剧团与源正潮剧团。1959年广东潮剧院成立后,一直继续从事编剧、作曲与导演工作,为潮剧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留下了一批音乐形象鲜明,韵味无穷的保留剧目,如古装戏《闹开封》、《告亲夫》、《刘明珠》、《芦林会》等。上述诸剧同时又被搬上银幕,誉满海内外,为潮剧史谱下新篇。
在旧社会,从事潮剧“教戏”工作的先生们,既能为剧本谱曲,也能司鼓,“教戏”时,既能一字一句为演员示范唱念,又能够为演员示范表演动作(俗称“行戏”),而他除了有上述才能外,同时,由于孩提时曾于家乡小学读过几年书,才思敏捷,还当上了编剧先生,是一位能演、能编、能导,又能作曲、司鼓、操琴拉弦的潮剧艺术家,多才多艺,受到潮剧界同仁所器重。
他才华洋溢,是一位性格开朗,平易近人的戏剧家。人们既称他为“老艺人”,又称他为“新文艺工作者”。所谓老艺人,不仅是因为他出身童伶,同时也因为他满腹经纶,有着丰富的潮剧传统艺术,其作品如古装戏《西施》、《珠宫血泪》、《卓文君》,以及根据潮州歌册《玉麒麟》改编的《玉面狼》等。都带有浓郁的剧种特色,古朴文雅,耐人寻味。他尤其善于运用潮剧传统曲牌,潮州市民俗音乐的优美旋律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抒发人物情感,如古装戏《六月雪》的窦娥,《金花女》的金花,《井边会》的李三娘等,其缠绵悲切,婉转低回的曲句,令不少观众凄然泪落;所谓新文艺工作者,不仅是因为他曾经进过“孔子门”,读过册,也因为他曾于1950年兼任潮剧改进会编导组副组长,1970年兼任汕头地区文化局戏改组组长,先后参与领导潮剧工作,具有一定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正因为这样,剧团艺人均把他当成良师益友,亲密无间。
振兴潮剧贵在行动,在源正潮剧团期间,刚好是封建“童伶制”已被废除的时候。为了“推陈出新”,他响应号召,扶持“大小生”(成年演员)担纲主演,并为“大小生”的唱腔进行多方研究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为了提高青年演员的艺术素质,数年如一日,不论酷暑寒冬,每天清晨他总是带领全体女演员上台练习跑圆场,行碎步,甩水袖,挂腿拉腔等基本功;晚间则以小剧目为教材,培养新生力量,确保演员队伍后继有人。
难能可贵的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他坚持不懈地积极创作(包括改编或与人合作)和执导(或作曲)潮剧现代戏如《春生和小青》、《小二黑结婚》、《白毛女》、《妇女代表》、《志愿军的未婚妻》、《东海最前线》、《姑娘心里不平静》、《欢迎你入社》、《中秋之夜》、《摇钱树》、《万山红》、《迎风山》、《琼花》、《南海长城》等20多出,是热心耕耘潮剧现代戏的佼佼者,因而才名远播,梨园益香。1965年,中央歌舞剧院为了排演歌剧《南海长城》、慕其才华,特派员专程来汕,请他上京协助作曲与排练,传为佳语。
马飞原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广东潮剧院艺术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他的生平已被列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1996年出版)。
出生:1923年2月21日,农历癸亥年正月初六日
逝世:1989年5月28日,农历己巳年四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