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
杏花村位于中国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是国家4A级景区,有“一路二水三区”的空间布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公元845年,时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诗人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写下了《清明》一诗,从此杏花村名扬天下。清康熙,杏花村人郎遂编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村志,使杏花村名垂千古,杏花村因此也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村”。
池州杏花村的说法最早见于清代贵池县(今贵池区)人郎遂所写的《贵池县杏花村志》而后《广舆记》《江南通志》等书有所收录,而贵池杏花村明代时就由曾出任池州的顾元镜所建。顾元镜有五律《杏花村》云:“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红杏添新色,黄垆忆旧时”,同样可为见证。
历史沿革
”曾在明代天启末年任池州市大守、崇祯末年翟池太兵备道,两度出守池州的顾元镜(字韵秽)赋五律〈杏花村〉云:“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红杏添新色,黄垆忆旧时。远山层作画,好鸟解吹箎(古乐器)。偷得余闲在,官钱换酒(古盛酒器皿)。”山西蒲州张邦教,明嘉清四年(1525)引由进士出任池阳郡同知(郡丞),后官至陕西省按察使。他在池州任职期间,“留意山水,赏表杜牧遗迹,因自号曰。‘惜花人’”(见《杏花村志》卷四),并在杏花村教前立亭,撰联曰:“胜地已无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他是明《嘉靖池州府志》记载的第一个建设贵池杏花村的山西人。上述史实证明,杜牧笔下的“牧童遥指处”,就是池州贵池杏花村!“白锡壶腰中出咀,黄铜锁腹内生须”,“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典故就出自这里。这铜锁,还有杜牧喝酒的酒壶,都保存在杏花村村志馆里。
清代人郎遂(1654—约1739,字赵客,号西樵子,一号杏花村)贵池杏花村人,清代文学家诗人。出生于清顺治帝十一年(1654),少年由诸生入太学,以诗文名于时。他虽才华出众,但不乐仕途,清康熙间携儿辈读书杏花村,出于对乡土的热爱,他自康熙十三年(1674年)春月起稿,至康熙二十四年夏授梓成书,先后历经11年。编辑《杏花村志》十二卷传世。在我国志苑中,自古有通志、府志、县志、山志,而为村立志者可谓凤毛麟角,被搜入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的村志,恐怕唯有贵池《杏花村志》(见《四库全书》总目七十七·史部三十三·地理类存目六·《贵池先哲遗书》第二十五种《杏花村志十二卷》)。清代翰林院检讨侗(字展成,号悔庵)《题杏花村志》诗曰:“从来未有花村志,好事今推郎上元。我欲移家武陵住,也编仙史记桃源。”(引自《杏花村志》卷五)清代名士、贵池棠溪乡曹村人曹文慧(字智珠)为郎遂《杏花村志》赋诗曰:“著出名书村愈名,依稀小杜是前生,斯人宁止一丘壑,还情如纪太平。”(引自《杏花村志》卷一)清代诗人、贵池清溪人朱之梅(字素公)作《杏花村》诗曰:“相传杜牧刺池州市,村酒村花两共幽。”(引自《杏花村志》卷七)由此可见,杏花村自杜牧《清明》诗后,历代名士接踵而至,慕其名者热衷修建这一名村。
晚唐诗人杜牧,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吟处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吟处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参观游览六朝长廊、怀杜轩、郎遂故居、鱼龙桥、古戏台、青莲馆、民俗村、鱼歌埠、望华亭、昭明堂、醉仙湖、窥园等著名景点,感受千年诗村特有的诗/酒文化,体验农耕文化和古老技艺,免费品尝手工酿制的黄公酒,并观看了解手工酿酒工艺。杏花村景区风格朴素、典雅,园内广植花草、杏树成林,仿唐建筑错落有致,淡淡的酒香不时迎面扑来...
自古以来,酒与诗好像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白居易句),在唐朝许多诗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乐,就是有诗与酒的享受。杏花村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古时杏花村,杏花遍野,村里酒垆如肆,尤以“黄公酒垆”著名。清《杏花村志》记之:“酒垆茅舍,坐落于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桕梢头,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酒垆院里有一口‘黄公井’,水似香泉,汲之不竭,用此水酿出的酒,为时人所争饮。
唐会昌四至六年(公元844-846年),时任池州市刺史的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杏花村,在黄公酒垆畅饮美酒后,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绝唱《清明》诗。
“黄公酒”的创始人名叫黄广润,是天宝有名的酿酒师傅。他以千年黄公井的井水酿造出的美酒,醇香馥郁,一时享誉江南。这口“香泉似酒,汲之不竭”的千年古井,现保存在我们的一期古井文化区内,系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庄复建
1999年10月中旬,旅欧华侨詹晓荣先生应邀来池州考察,同月与贵池市政府商谈复建杏花村、开发西大门项目。
2000年1月18日,詹晓荣先生与贵池市政府签订《贵池市西大门开发及杏花村古井遗址复建工程合同书》,4月22日又签订了补充合同,承建杏花村古井遗址和西大门整体改造工程。
2000年1月底,邀请中科院外籍院士加州伯克莱大学士木系教授林同炎和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名誉校长李国豪公司担当杏花村工程项目的设计。
2000年3月安徽省欧华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从事西大门旧城改造和开发经营。
2000年5月19日,杏花村复建工程破土动工。
2000年7月29日,安徽省黄公酒垆文化娱乐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12月,詹晓荣先生出任池州市外商联谊会首任会长。
2001年5月28日,安徽省黄公酒垆文化娱乐有限公司正式申请杏花村旅行服务商标,并于2002年6月21日获得公告。
2001年7月1日黄公酒垆开业,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完全仿唐建筑,再现唐风古韵。
2002年5月14日,安徽省欧华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参加省政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召开的招商会议,与池州市政府签订杏花村复建工程建设合同。
2002年7月29日,池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池外发[2002]55号文件同意安徽省黄公酒垆餐饮娱乐有限公司更名为“安徽省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杏花村古井遗址园动工。
2002年12月18日,池州市政府召开杏花村景区总体规划评审会。
2003年9月27日,杏花村古井文化园正式开园。
2003年11月24日,池州市团市委、贵池区团区委在古井文化园举行揭牌活动,古井文化园成为“池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贵池区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5年5月3日,安徽省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颁发证书,成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
2005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颁发注册证,自2005年05月14日使用“牧童遥指”注册商标。
2005年6月8日上午,池州市杏花村复建二期工程——杏花村文化园正式奠基。
2006年9月13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布第02795号《杏花村及图商标异议裁定书》,就山西杏花村对对公司的注册商标提出异议案,国家商标局予以裁定如下:异议人所提异议理由不成立,安徽省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杏花村及图”的予以核准注册。
2007年12月4日,安徽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以皖旅质评〔2007〕8号文件批准杏花村古井文化园为国家3A级旅游区。
2008年2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院副秘书长项兆伦、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副省长文海英及我市领导童怀伟、方西屏、孙晓福、张曙光、张夏林、刘国庆等陪同下来到杏花村古井园视察。在视察中,吴总理高度评价了杏花村古井园的文化内涵。
2008年4月,安徽省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同贵池区文联签约,自2008年4月始,共同主办《杏花村》文学杂志。
2009年7月,安徽省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国中央电视台1——10频道发布“清明时节雨纷纷,池州市杏花村”品牌广告。
2009年8月30日至31日,安徽省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组织了国内150家旅行社同行,开展“百家旅行社游杏花村”活动,推介杏花村旅游区,签订旅游营销合同。
2009年9月26日,由池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首届国际·中国池州杏花村旅游文化节暨开园庆典活动拉开帷幕,杏花村旅游区正式开放。
2009年10月15日,国家旅游局15日以旅办发〔2009〕173号文件公告,池州杏花村旅游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被正式批准为国家4A旅游景区。
2009年11月1日,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派以尹子辉为组长、王毅为副组长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验收组,抵达池州杏花村检查验收杏花村旅游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情况。验收组认为:杏花村旅游区依托池州市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精心打造,环境优美,景致独特,内涵丰富,功能齐全。在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中,起点高,力度大,工作到位,成效显著,达到了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AAAA级标准,国家旅游局将适时公告,颁发牌匾。
史实
记载一
关于“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在池州”的相关史实
2.自古在我国志苑中,有通志、府志、县志、乃至山志,而为村立志者,只有池州杏花村,并收入了《四库全书*总目录七十七*史部三十三*地理类存目六*贵池先哲遗书第二十五种*杏花村十二卷》。之后,于清末民初,池州人胡子正编纂《杏花村志续集》传世。
3.1979年版《辞海》中记载:“杏花村,在安徽贵池市西。向以产酒著名。《江南通志》载:唐诗人杜牧任池州市刺史时,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即指此。”
4.由崔乃夫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第五卷记载:“杏花村:在贵池市西郊。因村中十里杏林中,春来杏花盈村,故名。隋唐间又以黄公井水酿酒醇香,而以杏花酒肆闻名。1985年始广植杏树,现已一片杏花胜景。”
5.《嘉靖池州府志》中《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池州府志〉》记载:“杏花村在城西里许``````”
6.《贵池县志》五中记载“杏花村府志在秀山门外里许``````”
7.贵池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贵池县志》记载:“杏花村位于贵池城西郊``````”
8.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缪钺著的《杜牧传》中记载:“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九月,杜牧由黄州府迁池州市任刺史,这一年他四十二岁``````”
9.中国历代诗人选集16中周锡复选注的《杜牧诗选》
10.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马春阳编著的《巧联趣话》中记载“杜牧赠联酒家女”、“杜牧池州试孟迟”
11. 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皖政[1989]34号“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杏花村古井属唐代古井。
12.2002年3月12日,“人民日报”第十五版报道了“天下第一诗村”,其中阐述了“位于池州城西的杏花村``````”
13.2002年3月1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公报》以一整版刊载《春风醉雨杏花村》一文和古今池州市的彩色图片,向世界隆重推介了安徽池州市杏花村!
14.2002年4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春风醉雨杏花村”的文章。
15.2002年4月12日,“人民日报”第十五版刊载了题为“最忆小杜‘杏花村’的文章。
记载二
16.2002年4月25日,“人民日报”第五版(海外版)报道了作者子牛的“情牵杏花村”,其中写出了海外华侨华人詹晓荣先生如何从一位商人成为一名杏花村的“村民”。
17.2003.3月《中国地方志》(总第134期)刊登作者郎永清的“‘杏花村’地望之争辨析”写到:“应该说,杜牧《清明》诗所吟,当属安徽省贵池市西郊之杏花村。”
18.2003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b2版“市场旅游”栏目报道了“贵池区再现杏花村”,其中说道:“晚唐诗人杜牧所描写的情景,十一期间在安徽贵池杏花村古井文化园里再现,吸引了大批游人。”
19.2003年10月26日,“经济日报”第三版县域采风板块刊登“贵池又见杏花村”,其中写道:“9月27日,安徽贵池杏花村复建工程在经过2年多的建设之后,终于正式开园了。”
20.原载20世纪80年代初《山西日报》“星期天”专栏第二期,刊登了作者刘纬毅的“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在池州市”文章,其中写道:“这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是杜牧在堂弟会昌四年至六年任池州刺史时写的”
21.2005年6月11日,新浪网〉新闻中心〉国内新闻中载有作者曹海峰的“数亿巨资复建‘第一诗村’文章”报道了2005年6月10日池州“杏花村”复建工程举行开工仪式的时事报道。
22.2003年11月14日,新华社网〉新华社新闻〉亚太专线转载“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古韵在安徽池州复现”文章。
23.2004年6月14日,网上发布“安徽日报”记者潘峰文章“古杏花村复建工程动工”。
24.日本杏花村之旅——杏纪行第38歌集
25.2006年9月13日,国家工商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裁定:山西汾酒所提出的该公司商标“杏花村”与贵池杏花村商标“杏花村及图”二者内容一致,并损害其合法权益的理由不成立,第1960307号“杏花村及图”商标予以核准注册。
26.2010年10月15日,备受关注的“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案,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驳回汾酒集团的上诉,维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至此,争执了近十年的“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最终“花落”池州市。
27.2009年11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依法审理后,作出商评字(2009)第32351号商标异议复审裁定书,对安徽省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申请的第1960307号“杏花村”商标予以核准注册。
28.2010年元旦前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裁定书:“杏花村”一分为二,“酒”在山西省,“玩”在安徽。随后,汾酒集团通过行政诉讼起诉国家工商总局,池州杏花村景区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同年6月28日和10月8日,北京市中院、高级人民法院先后公开进行一审、终审,判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文化
特产
菜刀
铁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凭手中一把小小的铁锤,和一个煅烧铁坯的火炉,就能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杏花村保留着这一传统手艺,铁匠师傅现场为您表演锻造工艺,让您在零落的锤声里忘却尘市的喧嚣。杏花村铁匠师傅用传统工艺锻打菜刀,他们运用火炉、风箱、砧子、锤子、凿子、剪刀、磨石等工具,经过将熟铁打成毛坯——开槽夹钢——熟火——开片——剪毛边——粗开刃——火——水磨刃——上把等多道工序,打出的菜刀刀身轻快、刀口锋利、不卷不崩、经久耐用,成为当地一绝。
菜籽油
榨油坊的历史到底有多久只有历史学家才能考证,但杏花村民榨油的历史至少延续了几百年。现存的杏花村油坊的榨油设备主要由木器组成:榨鼓子全长3米有余,圆形饼槽1点5米,油饼就上在这圆槽里,四周用木桩牢固。与榨鼓相对应的是梢(大圆木),梢是榨的配套设施,有一丈多长,像支大木棒,前头粗大,镶有钢撞头,末端细小,中间作为支点悬吊在半空。每年开榨时,榨油师傅们都很庄重地叩头、烧香,然而鼓足劲撞响第一榨,说是撞得越响油就越多,“轰——轰——”木榨的声音沉闷有力,伴着伙计们哼出的号子声,散发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内涵。
“出村四五里,还闻榨油香”,说的就是榨油坊飘出的香气。这种榨油方法是依靠机械纯物理挤压,不含任何化学溶剂,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油品的营养成份和原汁原味,“绿色、天然、营养”,已逐渐成为追求健康的人们主要的生活食用油。
交通
池州杏花村公交线路
1、市内坐2路/6路/8路/15路公交车可到达。
池州杏花村自驾线路
1、安庆市—湖心中路—济南—广州高速公路—朝大渡口镇/池州市/芜湖市/上海市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上海-重庆高速公路—池州市—杏花村。
2、池州火车站—永明路出发—长江南路—G318—景区。
旅游
景点
西湘桥
又名圣母桥。《杏花村志》记载:“圣母,系朱元璋敕封镇泗州水道之神。”始创于唐朝,桥下为杏花溪。于此桥可观杏花村十二景之一---西湘烟雨。
十里桥
十里桥地处杏花村十里岗,是南梁梁代南陵郡府所在地。
问酒驿
古时此处有一驿站,是供官府中人休息、换马的地方。唐会昌年间,池州刺史、著名诗人杜牧行春至此,路遇牧童而问酒,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后人称此驿为问酒驿。
窥园
窥园,村中旧名。歙县著名学者董子修,于明代万历年间修建,以纪念先祖、汉代大儒董仲舒。
明清村落
主要建设明清古村落和“杏花诗林”景点,展现明清时期古村落风貌和杏花村的幽美诗境。
梅洲晓雪
梅洲晓雪也是古杏花村十二景之一。主要展现杏花村志中雪梅似玉、风光无限的美景,并打造葡萄酒庄、墨兰梅轩等景点。这里可以采摘,可以感受浓厚乡村气息,体会回归自然的生活情趣。
杏花酒坊
“酒文化”是杏花村经典元素之一,杏花酒坊以古杏花村十二景之一的“黄公酒垆”为内涵和载体,是一处文化休闲等多功能复合的乡村休闲基地。
游玩须知
①开放时间:8:30-17:00。
②特殊人群:A.免费政策: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
③优惠政策:6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证或有效证件购票68元,其他优惠暂无,70周岁以上老人免票。
商标之争
2010年10月,安徽省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山西汾酒的9年“杏花村”的商标权之争尘埃落定,“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终落池州市。
1999年,旅欧华人詹晓荣来到池州,经池州市政府批准启动“杏花村”复建项目。2001年5月28日申请注册“杏花村”旅游服务类注册商标。2001年5月28日,安徽省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请“杏花村”旅游服务类注册商标,遭到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的争议。
从2001年开始,双方就“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归属权屡次对簿公堂。国家商标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委及北京人民法院先后受理此案,并分别作出安徽杏花村旅游公司享有该商标使用权的裁定和判决。2010年8月,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10月8日,北京高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并于2010年10月15日作出终审判决,认为山西杏花村公司的上诉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判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至此,“杏花村”旅游服务商标终落安徽池州。
参考资料
“杏花村”印象.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02-20
花开安徽 向春出发丨风吹池州,诗意摇曳杏花村.中国旅游新闻网.2024-02-20
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2024-02-20
央视频连续两场直播聚焦贵池杏花村.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