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寺
历史沿革
广福寺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事件是杨坚敕建舍利塔法事活动。由《广弘明集》卷17《舍利感应记》和出 自寺内的《舍利塔下铭》石刻可知,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下令在青州等30个州的30座寺院中同时兴建舍利塔,掀起了中原地区性大规模崇佛热潮。这年十月十五日,在文帝敕使大德僧智能、羽骑尉李德谌主持下,青州长史邢祖俊、司马李信则、录事参军丘文安、司功参军李浩率领僧俗信众,云集广福寺,“奉安舍利,敬造灵塔”,虔诚地表达了文帝祈愿“一切法界幽显生灵,……生生世世,值佛闻法,永离苦空,同升妙果”的美好愿望。法事场面隆重盛大,深为时人瞩目。
广福寺能引起隋朝开国皇帝扬坚的重视而有幸分得舍利建塔,一方面说明此寺当时绝非一般性寺院;另一方面,据《法苑珠林》卷40《舍利篇》载:文帝诏令塔址必须选在“高爽清静”之处。广福寺地理环境正合这一要求,因而被选中。由《重修广福寺记》碑知,作为这次建塔法事历史见证的《舍利塔下铭》石刻至迟在明代成化年间即已被人们从地宫中取出。然而,文帝钦赐的佛教圣物——舍利却在当时不知作何处理,下落不明了。
明代以前广福寺内建筑除杨坚敕建的舍利塔外,均不可考。如所周知,北朝隋时寺院多呈前塔后殿格局,广福寺主体布局理应如此,但因其自身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也不排除例外的可能。该寺在历史上曾多次重修,尤以明天顺、成化年间住持瑛翠庵重修力度为大。这次修建的如来殿是寺中最主要建筑物,“高爽宏丽,重檐叠拱”,殿内“塑主如来宝相,环以十八大阿罗汉,其后为观音大士,涌现云海间”。如来佛、十八罗汉均系塑像,云海中的观世音菩萨则是壁画形式。此外还建造有天王殿、方丈室、僧堂、钟楼、东西两廊庑、斋庖房等等。作为寺院的基本设施,可说是一应俱全了。邢宽在《重修广福寺记》碑中禁不住称赞道:“诚一郡兰若之甲者也!”可知广福寺在明代已有青州市首刹的地位。
广福寺东、西各有一处石塔林。东塔林即《重修广福寺记》碑所载“普同之塔”,今存石塔6座,塔基4处;西塔林存石塔4座。在两塔林中分别见有明正统九年(1444年)青州僧纲司副都纲闻绝学和尚、正德九年(1514年)兴古峰和尚和嘉靖三年(1524年)果香林和尚三件塔铭。东塔林内有一座修建时代不迟于北宋的地宫,地宫分为前、后两室,门楣上浮雕着金翅鸟和普贤菩萨像。东塔林山崖下开凿两间平面方形石室,内有禅床。两石室外崖面上,凿有密布成行的小方。中国著名佛教考古专家温玉成先生推测,这两间石室是北朝遗留的禅堂,室外小方龛则是寺院存放僧人骨灰之所。另外,广福寺南山崖上还有一处隋唐小型石窟,惜造像业已残毁。颇值一提的是,《重修广福寺记》碑阴刻有该寺历代开山高僧法名,字迹虽近摩灭,但仍可辨识若干,这为研究广福寺僧人传承情况提供了珍贵历史信息。
天下名山僧占多!广福寺与其附近的驼山寺、大云寺共同组成了青州市城南山区大型佛教寺院聚落群,乃古代青州佛教文化的繁兴地域。这里不仅是青州佛教信徒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官宦士夫与寻常百姓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
《青州舍利塔下铭》,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立,隶书,十二行,行十二字,铭额十二字,左有题名二列,列四行。原在山东益都广福寺。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此铭隶书系承受北齐隶法传统,笔划多有楷意,用笔顿挫,颇具姿致。隋朝隶书多属北朝隶书风格,与汉隶异趣,封唐隶有一定影响。
寺院住持
本悟法师,俗姓王,浙江宁波人。自幼受儒、释、道传统文化熏陶,早年接触佛教,对禅、净、律均有涉猎。一九九七年起专修台宗,随天台宗大德“四明二老”张秉全老师、沈仁岩老师 学习天台教观,是天台宗 第四十六世嫡传法子。
2002年在天台山万年寺依上允下观律师披剃出家,后于宁波阿育王寺,依上广下修老和尚座下得授三坛大戒,期间一直在天台山佛学院深造,天台宗硕士研究生毕业。
2004年在天台山杭州佛学院(万年寺)任僧值、佛学院正科班班主任。同年承宁波观宗讲寺益行长老授记付法,传持天台教观第四十六世,受嘱永续法焰,莫作最后断佛种人。
2005年在天台山佛学院(万年寺)请书记,任大知客兼僧值、佛学院正科班班主任。
2006年请堂主、任大知客兼僧值;任佛学院教导兼班主任。
2007年正月,奉青岛湛山寺明哲大和尚命,在山东湛山佛学院授备师资研究班,辅助明公长老广演天台教法,并在山东佛学院(湛山寺),请堂主、任山东佛学院副教务长、招生办主任。同年五月,受山东青州市民宗局、佛教协会请,全面主持广福寺的规划、设计、修复、建设与管理工作。
2010年当选为山东省潍坊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政协青州市第十二届委员。
2012年当选为山东省潍坊市政协委员。
2013年当选为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2014年9月27升座为青州广福寺方丈。
寺庙碑刻
山东青州博物馆收藏有杨坚仁寿元年(601年)《舍利塔下铭》石刻一方。该石刻青石质,长、宽均83厘米,厚18厘米,通体完好,镌工细腻。铭面以纤细阴线区分为横、竖各13行的方格网,上刻字径2寸的阴文隶书12行,满行12字,正文共计107字。孟弼书丹。僧、官结衔题名以字径8分的小字附属在正文之后。现将《舍利塔下铭》石刻全文标点断句,考证鉴定于下。
舍利塔下铭
维大隋仁寿元季岁次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日乙丑。皇帝普为一切法界幽显生灵,谨於青州山县胜福寺奉安舍利,敬造灵塔。愿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皇帝、皇后、皇太子、诸王、子孙等,并内外群官,爰及民庶、六道三涂、人非人等,生生世世,值佛闻法,永离苦空,同升妙果。敕使大德僧智能、侍者昙辩、侍者善才,敕使羽骑尉李德谌。长使邢祖俊、司马李信则、录事参军丘文安、司功参军李。孟弼书”。
青州逄山县:隋朝青州治益都县(今青州市)。逄山县为今山东临朐县古名。据《隋书》卷三十《地理志(中)》载:“北海郡,旧置青州……统县十……(治)益都……。临朐,旧曰昌国。开皇六年(586年)改为逢(逄)山,……大业(605—617年)初改曰临朐”。
胜福寺:亦名广福寺、兴福寺。在隋属今临朐县,现属青州市,位于青州城南十里云峡河乡后寺村西。又因坐落在劈山东麓,故俗呼劈山寺。关于此寺沿革情况,光绪《益都县图志》卷一三《营建志(上)》有载:“(广福寺)创始无考,寺有(东魏)武定二年(544年)造像,则亦北魏建矣。隋曰‘胜福’,唐以后始易今名。金皇统八年(1148年)重修,明永乐以后迭次修,国朝 康熙帝间渐次颓。后遂废,神像皆露处。光绪十三年(1887年),知县张承为葺数以庇之,又易其名曰‘兴福’云”。
舍利:佛教名词。意为身骨或死尸。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舍利”条云:“佛之身骨也,又总名死尸”。相传是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僧人死后烧剩的骨头。
灵塔:即舍利塔,又名佛塔、神塔。如仁寿二年(602年)邓州舍利塔下铭题曰“大隋皇帝舍利宝塔下铭”,正文云:“奉安舍利,崇建神塔”(1);仁寿元年(601年)歧州、雍州舍利塔下铭均称“奉安舍利,敬造灵塔”(2); 《续高僧传》卷二《释彦琮传》谓:“仁寿初年(601年),敕令送舍利于荆州……置宝塔……仁寿末岁(604年),又敕送舍利于复州……置灵塔”(3)。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杨坚的父亲杨忠和母亲吕氏。 《隋书》卷一《高祖纪(上)》载:“(开皇元年——581年)乙丑,追尊皇考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为元明皇后”。
皇帝、皇后:隋文帝杨坚与独孤伽罗贞懿皇后。独孤皇后系洛阳市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女,年十四嫁杨坚。杨坚、独孤氏的长女为北周宣武帝皇后。及宇文赟卒,杨坚居禁中,总百,独孤氏使人谓杨坚曰:“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4)。杨坚代周称帝后,独孤氏被立为皇后。
广福寺碑刻
皇太子:即后来隋炀帝。按刘恒有两太子,先为杨勇,后为杨广。据《隋书 》卷二《高祖纪(下)》载:“开皇二十年(600年)皇太子勇及诸子并废为庶人”,“以晋王广为皇太子”。因为《舍利塔下铭》石刻刊刻于仁寿元年(601年),故塔铭所称皇太子应为杨广。
六道三涂:佛教名词。六道亦名六趣。佛教把众生世界分为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类,众生按各自所作的善恶行为不同,死后于此六道中轮回转生。三涂,为凶险悲惨之地。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三涂”条云:“涂者,途之义。一火途,地狱趣猛火所烧之处。二血途,畜生趣互相食之处。三刀途,饿鬼趣以刀剑杖逼迫之处”。
通观塔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敕令青州建造舍利塔的发愿诏书,它虔诚地表达了杨坚以佛治国,祈得“妙果”的美好愿望。
寺庙法会
《法华偈》 :
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义广含藏
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润口内醍醐滴滴凉
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
青州市广福寺打“法华七”,日期从07年阳历9月1日至9月7日,由天台宗的本悟法师主持,食宿免费。
《法华经》 ( 《妙法莲华经》 )是“众经之王”。若能亲自参加,乃至劝别人参加法会的人,都有巨大的不可思议功德。佛教中素有“开悟在《楞严》 ,成佛在 《法华》”之说。
“又、弥勒佛!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舆,及乘天宫。
“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王所坐之处。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喑哑。
“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呙斜,不厚不大,亦不黑,无诸可恶,鼻不匾□,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
“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
诗词
题广福寺轩
年代:宋作者:陈睍
小轩架寒溜,激激鸣水苍。
老僧不靳惜,借与一榻凉。
枕流暂憩息,清袭衣裳。
蝉声亦多思,牵引昼梦长。
俗虑顿消处,栩栩无何乡。
翻嫌市中,吏隐殊相妨。
未赋渊明归,益袁君狂。
平生不勇决,恋恋粟一囊。
何如水西头,飞云共徜徉。
日寻方外游,煮茗烧妙香。
此致渺未遂,啸歌空自伤。
坐待山月明,拿舟泛沧浪。
游广福寺
作者:胡志康
年代:宋朝
诗文:
兰若幽深与世违,酒 兰重觅未斜晖。
篮舆绕入花边路,布衲趋迎竹下扉。
清籁敲风和梵奏,独槐笼榻涨烟霏。
吟栏倚遍诗成处,不觉金莲映月辉。
参考资料
天台心钥:教观纲宗贯注(圣严法师).显密文库.2015-06-25
三坛大戒的意义.佛教网.201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