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港
威海港,位于东北亚中日韩的中心地带,是华东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地处中国山东半岛东端,纬度毗邻江苏省,所以也被叫做准南方港口,东邻日、韩、朝鲜,是山东半岛通往朝鲜、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便捷的出海口;北望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南边毗邻江苏省,是中国韩国日本北京上海的中心地带,威海港位于太平洋黄海海域外海的威海市东部,这里也是甲午海战也就是被国际上称为黄海海战的发生地,虽然威海全域位于太平洋黄海海域,但却扼守着海路进入渤海的要冲,是进出渤海和东北各港口的必经之地。港口分为两个区(老港区、新港区),老港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2°07′23″,北纬37°30′21″。北起东山咀,南至金钱顶灯塔,连一线向西至码头岸壁,前临刘公岛作为天然屏障。新港区位于威海湾东南沿海龙王岩附近,距老港区8海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2°12′06″,北纬37°27′06″。东南有东炮台咀和龙王岩遮挡,南和西向有陆地掩护,北有刘公岛为屏障。
位置境域
威海港位于市区东部,赵北嘴和北山嘴两角之间,西岸即威海市区所在地,故称威海湾。海岸近似半圆形,三面环山,刘公岛横列于东,为天然屏障。威海商港位于海湾北部。冬季湾内很少结冰,航道可常年通行。从南岸赵北嘴到北岸北山嘴,海岸线长30余公里,海湾口阔7公里。刘公岛将其分为南北两口:从刘公岛贝草嘴至牙石岛为北口,口阔1,600米,最深处34.5米,无暗礁,万吨轮可畅通无阻,是威海港的主要航道,来往船只多从北口航行;刘公岛东端至南岸赵北嘴为南口,口阔4,500米,最深处19.8米,也可通行万吨轮船。
威海港位于北纬37゜29′,东经122゜10′。因受太平洋暖流影响,气温温和,冬不结冰,为我国北方著名良港,可泊大小轮船数百艘。
港区分内港和外港。内港,北自东山嘴,南至金线顶旗杆嘴灯塔以西。外港,由北岸江古嘴向南,延伸至刘公岛贝草嘴、大泓、日岛、旗杆嘴。刘公岛偏北横列于海面,将海口市分为南北两口。北口,自江古嘴到刘公岛北端,口阔约1,600米,水深6至28米,无暗礁,为主航道,方位向东90゜,向西270゜,长约2,350米,宽60米,水深负6.5米。进出港船只多从此经过,万吨轮畅通无阻。南口,自刘公岛南端至赵北嘴,口阔4,500米,分北水道和南水道,水深均为负5至15米。北水道长约9,250米,宽1,388米,泥及软泥底。南水道,长约10,000米,宽1,850米,泥底,系养殖区,禁止货船通行。
港口设施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建成刘公岛铁码头。该码头用厚铁板钉成方柱,中灌水泥,凝结如石,直入海底。码头长205米,宽6.9米。英国租借威海卫后,于1915年重修。1935年因码头锈蚀,无法使用,威海卫管理公署会同中国海军、地方绅士和英国皇家海军成立刘公岛铁码头工程委员会,招标修复。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将码头全部拆除换成新钢材,1971年建成突堤“T”字形引桥结构,涨潮时可停靠万吨级船舶。
1918年威海卫商界德昌、仁盛利、益胜、德新等8家商号,为抵制外国垄断码头,合资兴建新码头,定名德胜码头,又称1号码头或坞口码头。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栈桥式木质板面,水面柱高4.8米,长153米,宽6米,可停靠30吨以下驳船和木帆船。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将1号码头木质板面拆除,换成水泥制件。1959年扩建堆物岸壁20米。1966年改建成重力式钢筋混凝土管柱码头,长184.65米,宽18米,可停靠500吨级船舶2艘,1000吨级船舶1艘。扩建货物仓库面积512平方米,货物堆积场地7.7万平方米。1978年由山东省交通厅工程大队施工,建成圆柱栈桥式码头1座,长235米,宽21米,可同时靠泊5000吨级船舶2艘;扩建货物仓库面积499平方米;建油库1座。1980年扩建水泥面货物堆集场地面积7611平方米。
威海港另有舢板驳岸1处,始建于1961年,长100米,可停靠50吨级渔船数艘。
到1985年底,威海港全部码头岸线长418.5米,靠船泊位5个。其中500吨级泊位2个,1000吨级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2个。候船室1处,货物仓库面积1012平方米,货物堆积场面积8.8万平方米。
1990年9月15日17时中外合资的威东航运有限公司“金桥号”5000吨客货滚装船由南朝鲜仁川港起航,16日上午8时抵达威海港。威海--仁川海上客货运输线正式开通。11月30日威海港万吨级码头投产。
装卸设备
新中国成立初期,港口货物装卸全靠肩扛人抬。1960年始设固定式吊车3台,少先吊1台,皮带输送机12台,工班效率9.5吨,其后逐年有所增加。1975年全港装卸机械发展到38台(架),其中固定式吊车1台,轨道式起重机3台,汽车吊2台,少先吊5台,皮带输送机14台,内燃机铲车6台,内燃机拖车7台。装卸机械化程度达69%,工班效率21.5吨。1985年增加大型机械,总数调整为31台(架),其中轮胎式起重机8台,门座起重机2台,叉车8架,装载机6架,皮带输送机7台。机械化程度达75.7%,工时产量8.5吨。
航运量
1930年,威海港货物吞吐量0.8万吨,1937年4万吨,1942年0.7万吨,其他年度无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旅客发送量0.43万人次,货物吞吐量6.4万吨。经30余年建设,1985年旅客发送量增至6.35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112.93万吨。
威海海港客运建国初期,有民船客货兼营,往来于上海市、大连市、青岛市。60年代青岛海运局开辟威海至青岛、石岛、烟台市客运航线,年客流量为8700人。1980年辟有威海至大连客运班轮,隔日有航班。1982年石岛港辟有大连、青岛航线。1985年12月威海至大连班轮换成大型客轮,客流量增加,1988年威海港旅客进出人数达25.5万人次。1990年开通中韩第一条国际客货轮威海至仁川海上航线。至1993年,全市拥有海上运输船舶78艘,客运量62.7万人次,其中威海至仁川航线金桥轮完成客运量7.4万人次。
威海威东航运有限公司位于威海市海滨北路海联大厦内。系中韩双方八家股东共同投资兴办的合资企业,隶属于威海市交通委员会。公司成立于1990年8月,同年9月15日开通中韩第一条国际客货轮威海至仁川(210海里)海上航线,1993年9月17日投入了万吨级豪华型滚装“新金桥”轮,替代原来五千吨级“金桥”轮。公司下设威海本社、汉城、仁川事务所、青岛分公司,共有职员56人,拥有万吨级、5千吨级滚装船2艘。1993年运送中外旅客7.4万人次,收入1835万元外汇人民币。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外商投资高利税先进企业”称号。
威海市海上旅游联合运输公司位于威海市海滨路旅游码头院内。1985年前,往返刘公岛船只属分散经营,1986年由原威海市旅游局牵头将6个单位7条船组成了海上旅游联合公司,实行统一调度。1988年4月公司归属威海市交通委员会。至1993年底,有职工33人,固定资产128万元,旅游船21艘。年行驶里程为1638海里,营业收入2440万元,利润148万元。
1936年进出口船舶7368只,1949年出入口船只857艘次,且多为帆船,轮船仅占五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本港海关一度撤销,对外闭关。1986年6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威海港重新对外开放。1987年5月11日正式开关,进出港船只逐年增多,1992年8088艘次,进出港船员和旅客79546人次。
清代,威海卫至高丽、日本、琉球王国、辽东、天津市等地,均有航线和船舶往来。英租期间,有太古、怡和洋行两轮船公司的船只往来威海至天津、烟台市、青岛市、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5条航线,日商和华商的客货轮往来威海至大连市、烟台、仁川、丹东市。直达欧洲的万吨轮也不时来港,卸下洋货,回航装花生仁出口,也有空载回驶的大轮。威海卫收回后,主要是招商局的4艘轮船定期往来上海、烟台、天津、大连。新中国成立初期,北洋区海运局威海运输站的200吨客轮1艘,往来威海大连之间;1962年开辟威海经俚岛、石岛至青岛和烟台的客运航线;1982年货运航线有至烟台、大连、青岛、龙口市、上海、丹东、张家埠、石岛等11条航线,总吨位在5000吨至12000吨之间;1987年12月,大连市海运分局3000吨级客轮往来威海大连之间,两日1班,1988年1月起大连轮船公司的“天2号”5000吨级客轮往返威海与大连。1991年9月16日,威海至仁川航线开通。中外合资的威东航运有限公司5000吨级客货两用轮“金桥1号”,往返两港之间,每周2个航班。
历史沿革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刘公岛、三官港、庙前口均为泊船之所。明末每年泊船“动辄数百艘”。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刘公岛修筑铁码头和“海军提督署”,威海港成为军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英国将威海卫辟为自由贸易港。威海港分内外港区。旗杆咀与东山咀联线以西为内港,水域面积0.9平方海里;北山咀港、刘公岛、背齐咀与大红礁、口岛、旗杆咀联线以内为外港,水域5.5平方海里。1887年,先后兴筑渔、商兼用码头7座。除东大楼码头拆除外,其余6座仍维修沿用。由于码头设施较差,因而客货上下都靠驳船。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码头7座,1979年,港区内有新旧码头13座,其中工、商、渔用8座。1989年5月4日,威海港万吨级泊位破土动工,1991年11月30日竣工投产,可泊1.6万吨级轮船,年增加吞吐量60万吨,年吞吐能力150万吨。1988年有仓库4座4707平方米,货场面积46823平方米。
威海港自元代海运业兴起,即为过往船舶的停泊锚地。1887年,清代曾在威海湾内刘公岛建铁码头l座,专供北洋水师驻泊及补给。1901年英国强占威海卫,将威海港辟为自由贸易港。1918年,威海商绅合资兴建栈桥式“胜德"码头。1930年,我国收回威海卫。1985年1月,威海港由原青岛海运局威海港更名为山东省威海港务管理局。1985年4月威海港对外开放,开始与日本、原苏联、朝鲜、新加坡、西欧等国家和地区通航。1990年,威海港在全国率先开通了至韩国的班轮航线,并发展成为全国对韩运输最便捷、航班最密集的港口之一。1993年9月,威海港由省属下放到威海市管理,更名为威海市港务管理局。2001年12月,企业实行改制,由原威海市港务管理局联合大连港务局、山东创业投资发展公司、北京金诚信投资有限公司及12位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了山东威海港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7月,在原威海市港务管理局基础上,成立了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
港口交通
威海港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内,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水路距烟台港47海里,大连港93海里,龙口港123海里,青岛港200海里,距韩国仁川港136海里;威连(威海至大连市)客货滚装班轮和威韩(威海至韩国仁川)客货滚装班轮业务不断扩大。威海港老港区位于市区中心,新港区距威海市区陆上13公里,疏港直接利用烟威、青威、荣乌、同三等威海市公路网。其陆路距文登区42公里,荣成市84公里,烟台市90公里,蓬莱区171公里,青岛市280公里。集疏港铁路于200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铁路的开通,进一步延伸了威海港的经济腹地,壮大了港口的集疏运能力,使威海港的经济腹地在原来的荣成、文登、乳山市、牟平区等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延伸到莱阳市、潍坊市、淄博、烟台,以及河南、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各省。
客运航线
客运有至大连港和韩国仁川港、平泽港的定期客货班轮航线。国际豪华邮轮“中华泰山”邮轮驶至日本。
威海港至大连港:生生二号轮、葫芦岛市轮、普陀岛轮
威海港至大连湾港:中华富强号轮
威海港至韩国仁川港:新金桥二号轮
威海港至韩国平泽港:大龙船运
威海港至福冈县港:中华泰山游轮游轮
口岸开放
威海港于1985年4月对外实行一类口岸开放。
气象条件
根据威海市气象台1959-1980年实测资料统计:
【气温】年平均气温12.I~C,最热月为8月,月平均气温24.6~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4~C(1972年6月10日)。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一1.5~C,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一13.8~C(1970年1月4日)。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793.4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占年降水总量的49%。日降水量i\u003e25.0毫米降水目数年平均8.2天。日降水量I\u003e50.0毫米降水日数年平均3.0天。
年最多降水量1192.7毫米(1965年),年最少降水量450.5毫米(1968年)。
【风况】常风向为西北和西北偏北,频率都是11%。强风向为西北偏北和西南向。年平均风速4.1米/秒,最大风速22米/秒。多年平均,全年i\u003e8级大风日数41.5天。根据1959-1985年统计,35年中有台风影响38次,年平均1.08次,台风影响最多一年3次(1959年),无台风影响有9年。
【雾】年平均雾日数为16.0N,最多年份30(1978年),最少年份7天(1965年)。多发生在3-7月。
【冰况】威海港为不冻港。
水文状况
【潮汐】威海港潮汐性质属不规则半日潮。根据威海湾验潮站1959-1981年实测资料统计:
最高高潮位2.90米。
最低低潮位一0.76米。
平均高潮位1.90米。
平均低潮位0.55米。
外贸货物主要由原苏联进口原木,向朝鲜、日本等地出口盐、粮食、饮料、饲料等。
自然条件
威海港地处中纬度季风气候区域,由于受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温度适中。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冬季不冷,夏季不暑。年平均气温为12°C,是冬季不结冰,四季通航的天然良港。由于季风气候,冬夏经常受到不同性质的气团控制,产生明显的季风。最大风速在春季,最小风速在夏季。但秋冬季风风速接近春季,比内陆明显偏大。累年平均风速为4.4米/秒,强风向为南南西,最大风速为30米/秒。常风向为西北和西北偏北,频率约为11%。威海港主要波向为东北,频率为25.86%,西北为13.28%,西南偏西向为11.30%。潮汐属于不规则半日潮,最高潮位+2.90米,最低潮位-0.76米,平均高潮位+1.80米,平均低潮位+0.50米,港区平均海面+1.30米,平均潮差+1.35米,平均高潮间隙10时42分,平均低潮间隙04时41分,大潮升+2.1米,小潮升+1.9米。涨潮流为北偏西,流速约在高潮前4小时最强,平均流速为0.75—1.25节,落潮流为南偏东,流速在高潮后2小时最强,平均流速约1.0节,最大流速可大于1.7节。最多年雾日为42天,主要集中在2—7月,月平均雾日为2—3.8天,以7月为最多,10月不出现雾日,9、11、1月也常出现雾日。
新港区建设
威海港地处山东半岛北部东端的威海湾内。威海市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以荣成-乌海高速公路、青威高速及荣成—兰州公路为主干的公路运输网络、新建的桃威铁路使威海港的发展方向是:为威海市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临海工业、旅游业服务;为发展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客货滚装运输服务;为发展山东省对东北亚地区经济、商贸、客运往来服务,是山东省沿海的重要港口。位于市中心的老港区已经整体搬迁至新港区,新港区以大宗散杂货、集装箱和客滚运输为三大主业。威海湾南岸白杨家湾到羊龙湾约7公里岸线水深条件良好,是威海市今后发展深水泊位的理想港址,威海港集团投资兴建的新港区三、四期工程和国际客运中心工程已经竣工投产,包括2个5万吨级、2个7万吨级、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以及4个2万吨级-3万吨客滚泊位,已经全部投产,并通过对外开放验收。
总体布局规划
据1992年5月《威海港总体布局规划》,威海港的主要功能是供应威海市区和邻县的工业与生活用煤;为天津市、上海市提供建筑用砂;为大连市、青岛市提供玻璃用砂;水运中转工业用盐。件杂货和外贸比重很小,是以散货为主的综合性海港。
威海港将发展成为以能源(煤炭)、矿建材料、盐及非金属矿、粮油中转为主、兼有地区性件杂货、集装箱外贸和客货轮渡、内外贸相结合的综合性海港。威海港规划港区分为客货区、件杂货区、煤炭区、干散货区、液体散货区、港作船舶基地和远景发展区。客货区即威海港现港区,包括目前已有的6个泊位及将于1994年建成的客运泊位和轮渡泊位。其余作业区的泊位均拟建于威海港新港区。
(2010版威海港总体规划已获得山东省政府批复,现正在对该版总体规划进行调整)
新港区
1港区位置及交通
威海港新港区位于黄海威海湾南岸赵北嘴以西,城子村以东。距老港区约4.5海里,
地理坐标:东经122。12'06",北纬37~27’06”。
通向港区的疏港公路将与国家二级公路并网,并与威海市的公路形成公路运输网络。
已经批准建设的桃威铁路将由蒿泊引线进入港区。
其他参见14.1。
2自然条件
【波浪】据一航院1989年3月至1990年2月在东炮台北约500米的测波资料。常浪向、强浪向均为西北偏北,频率10.35%。
【地质】威海港新港区在地质构造上为鲁东隆起区胶北台凸威海腹背斜东部倾没端的北侧,港区地层由上至下可分为淤泥、淤泥质粉细砂、粘土、淤泥质亚粘土、中细砂、含粉土粉砂、轻亚粘土及黑云母片麻岩层。
【地震】威海港新港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平均潮差1.35米
以上潮位基准面为理论深度基准面(也是验潮水尺零点,在1956年黄海平均海平面下1.02米)。
【潮流】威海湾的北口及南口日岛的西北侧和东南侧海域的潮流性质属不规则半日潮流.金线顶一日岛南侧一龙王岩以内海域为规则半日潮流,潮流的运动形式主要是旋转流,只在北口和金线顶附近小范围海域内属于往复流,南口的涨潮流主流向基本为偏西
向,落潮流主流向为偏东向。最大涨潮流速为0.50米/秒,最大落潮流速为0.43米/秒。
【波浪】据旗杆嘴金线顶1973年6月至1974年5月波浪观测,该区常浪向为东北向,频率28%,次常浪向为西北向,频率10%。强浪向为东北向,最大波高1.2米,次强浪向为西北、西北偏北和北向,波高均为1.0米。威海港主要受东北向外海波浪的影响。每年因波浪影响不能作业天数约20天。
3地质及地震
【地质】威海港区在地质构造上为鲁东地盾胶东半岛隆起区的北部。水域地层由上至下大致可分为砂层、淤泥层、亚砂土层、粘性土和砂性土混合层、砂夹砾石层、风化层。
【地震】威海港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4建筑自然条件评价
威海湾岸线稳定,泥沙来源有限。湾口的刘公岛可以部分的掩护东北方向的较大波浪,但大风时港内的泊稳条件仍然不太好。现港区陆域受两侧和市区建筑所限制,发展余地不大。南部自杨家湾至羊龙湾有可利用岸线约7公里,一5米等深线平均距岸100~500
米,一10米等深线平均距岸300~500米,一般水深6~12米。该水域水深条件较好,进港航道短,陆域可开山填海造地,宜建1万~5万吨级深水泊位,但波浪影响较大,需修建防波堤。
5经济腹地
威海港目前的经济腹地为威海市。远期随桃威铁路及港口自身能力的提高,腹地有可能进一步向内地延伸。1996年末威海市土地面积5436平方公里(市区7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万公顷(市区1.6万公顷)。1996末威海市人口244.万人(市区46.20万
人),生产总值40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03.84亿元;第二产业188.04亿元;第三产业115.24亿元。工业有电力、船舶修造、橡胶、塑料、玻璃、轻纺、服装、工艺美术等。矿藏有金、磷、石墨、蛇纹岩、海砂等。
威海港主要进口货物为煤炭、钢材、矿石、机电、车辆、油品等;主要出口货物为矿建材料、机电产品、水产品、农副产品及源自广东省、义务等南方地区的小电器、工艺品等。
内贸货物中,由秦皇岛港、锦州港、营口港等输入电煤较多;外贸货物中,向韩国、日本、东南亚等以集装箱运输方式较多。特别是在2006年,威海港与青岛港合资成立青威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开通威海港至青岛港的集装箱外贸内支线,将威海港腹地内出口货物通过该支线运至青岛港,再从青岛港直接转运至世界各地。
助航信息
航道:
老港区航道长2800米,宽80米,水深9.5米,乘潮水深11米,进出航向为270°/090°;
新港区航道长4800米,宽550米,水深9.3米,乘潮水深10.50米,进出航向为228°/048°。
锚地:过驳锚地,水深19米,面积162.65万平方米,可同时停泊2万吨级船舶2艘。
(新港区10万吨级航道正在疏浚作业,预计2016年上半年可全部完工。)
参考资料
威海港.中国港口.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