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芳路
位于石狮市,为南北走向,北起与大北环路(北环路)及石泉二路交接处、南至与南环路在曾坑的交接处,全长4.5公里、宽38米。途经龟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赛特医院、长福环岛、德辉酒店、曾坑村等。规划图上名称为南北二路,该路在1992年曾命名为东环城路(狮政[1992]综070)。
名称的来源或含义
为纪念李子芳烈士为国捐躯,以“子芳”命名,让烈士精神永存。
李子芳烈士
李子芳(1910-1942),晋江永宁(现属石狮永宁镇岑兜村)人,菲律宾归侨。1932年在漳州市参加红军。1933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长征中,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组织干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卓有成效地协助军团领导做好军中各项繁重复杂的政治组织工作。由于他对革命的耿耿忠心和战斗中表现出来的突出才干,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的1936年,被晋升为红一军团组织部长,并随部参加东征战役。同年5月,回师陕北。复随部出师秦陇,参加巩固和扩大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推动西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和迎接红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北上回师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1937年10月,调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参与新四军的组建事宜。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同志关心爱护、知人善任。为人持重,处事严谨,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在皖南期间,组织部对加强军队中党的建设、提高军队的军政素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1年1月,中国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危急之时,军部要求李子芳等患病的同志先过江。但是,李子芳等人坚决与部队共患难。在战斗中,带病从容指挥政治部机关随军作战。战斗到最后关头,组织部队突围。然而,李子芳却因身体虚弱,不幸落入敌手。
李子芳被捕后,关押在上饶集中营。他利用各种时机,对难友进行革命气节教育,开展狱中斗争。1941年7月,被转押到石底监狱。李子芳与黄诚等人成立秘密党支部,并被推选为支部书记,领导狱中斗争,组织越狱。在李子芳的领导和影响下,后来,王传馥、陈子谷等人组织“茅家岭暴动”,王聿先参加“赤石暴动”。
1942年5月,日军进攻浙赣线。中国国民党将集中营迁往福建省,撤退前,敌人将李子芳、黄诚、廖振文、胡崇德等四人残忍杀害。李子芳牺牲时,年仅32岁。
李子芳烈士故居位于石狮市永宁镇岑兜村,始建于清末。由条石砌筑而成,面积约为67平方米。李子芳的父亲李兹螺以晒盐为生,因为堪忍受盐税兵丁的压迫,随村民往菲律宾谋生,与友人合开一家杂货店。经省吃俭用,在家乡建筑了这座简朴的房子。1910年5月,李子芳就出生在这座房里,父亲欣喜之余,特地为他取了喜气的乳名叫“清心仔”。
然而,李子芳的童年却充满坎坷,故乡的这座老房子也见证了他的艰难困苦。当李子方5岁时,母亲不辛染病去世。第二年,从菲律宾回国照顾子女的李兹螺也因病去世。在困境中,少年时代的李子芳表现出坚强的个性。尽管要上山拾柴草、下海捡鱼虾来帮家过日,李子芳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4岁那年,李子芳在父亲生前好友的带领下,往菲律宾谋生。从此,故乡的这座老房子成为李子芳心中无尽的牵挂和深切的怀念。
1927年,李子芳回国。故乡的这座老房子张开双臂迎接远道而来的天涯游子,在这里,李子芳找到了家的感觉,也开始萌发追求新生活的革命理想。1931年,李子芳回家乡从事地下革命斗争,故乡的这座老房子见证了一位贫苦少年成长为一名年轻革命者的不凡经历。1932年,李子芳在漳州市参加红军,从此离开故乡,走上一条充满艰辛却波澜壮阔的斗争道路。故乡的这座老房子再次在每一个日出日落的日子里望着李子芳的归来,然而,这一等待却成为永恒……
1988年,石狮市建市后,多次拨款对烈士故居进行维修。1991年11月,石狮市人民政府公布将其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开辟“李子芳烈士史迹陈列室”。以生动丰富的实物和图片资料,展现了李子芳从一位农家少年成为一名华侨将军的人生历程。作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乡的这座老房子将伴随着李子芳烈士的革命精神永远地留在后人的记忆中。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