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山
九峰山位于宜黄县梨溪镇九车村梨水西岸,因拟九老而得名,海拔295米,岩峻岭,气势磅礴,茂林修竹,巍为壮观。其峰远望如卧狮,故又名狮子峰。
详细信息
相传隋唐时,山顶建有道观。明嘉靖,梨溪黄姓买得此山,遂于顶峰下东面狮子口内建寺庙,初时规模较小。时有广定禅师,俗姓袁,本县潭坊人,幼失父母,24岁出家,从师军峰山僧仁敬、富贵山僧仁亮,赐名广定,道号无用。“幼未读书,但凡诸经典,入耳即悟,出口成偈”。万历辛卯(1591年)应请入主九峰寺,“常静住一室,或独卧柱木,若达摩之面壁。”一时信佛者、皈依者倍增。寺中凡有营建,众信徒皆竭力相助,庙宇“岿然即成丛林”。大雄宝殿、观音堂、藏经阁等环山傍崖,居高临下,别具风格。香客游人不断,时临川区刑部尚书舒化侍之以师,崇仁县宰相吴道南赠“大光明藏”匾额,九峰更绰绰有名。后广定禅师游历于彭山、晋净、白土诸寺之间,天启二年(1622年)再返九峰,不久圆寂。塔建于寺前半山路侧,现尚保存。记载广定生平的《九峰和尚行实记》碑刻亦保存完好。
九峰山寺虽几经兴废,但高僧名衲,登临不断。1966年,近代佛学大师,时称“江西省佛学三杰”之一的里人欧阳渐,为守母丧,禅居九峰经年。1908年,欧阳大师与另一“杰”李证刚又上九峰经营农业,并讲学说法,慕名而来的学者、信徒络绎不绝,为九峰山寺又一隆盛时期。
民国后期,九峰山寺逐渐衰落。1966年“文革”中,寺庙全部拆除,但基址犹存,础石井然,,四周胜景遗迹,仍具诱人的魅力。寺址旁灵星井,实为矿泉,甘甜清冽,有治病功效。相传“千人千有水,十人水不满”,终年涓流不息。泉旁一方岩石,由山壁伸出,如鲤鱼跳龙门;岩山复立一石,形似观音,中间仅一块小石相托,称为“观音坐莲台”。曾有联曰:“座上莲花占尽西湖三月景,岩下鲤鱼跳出南海一展春。”寺前芭蕉丛中有两旺清水,被誉为“两潭印月”;正对殿前的三根紫竹,不砍不多,砍一根翌年再长一根,永远保持三根,称为“三炷清香”。此外尚有曲折怪离的“取经路”,足印鲜明的“升天岩”。山南辟有一广场,为一山头被削平而成,宽及数百平方米,四周砌以石,相传为谭纶练兵之处。
1994年,僧侣在旧基上建有殿堂一栋,维持香火,后信众游者日增,重建九峰,众望所归,经数年筹集,其大雄宝殿等建筑已一一规划就绪。一九九七年列为开放寺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