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萼绣球
全文
蝶萼绣球(学名:绣球属 kawakamii Hay.),属于绣球科绣球属的一种灌木。
形态特征
蝶萼绣球是一种灌木,具有攀援状的茎。小枝呈现圆柱形状,颜色为暗灰褐色,幼时与叶柄、花序密被黄褐色短柔毛,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毛逐渐消失。叶子质地为纸质,形态多样,包括长卵形和椭圆形,尺寸范围广泛,长9-21厘米,宽4.5-10厘米。叶尖可能呈现出急尖或短渐尖的形状,基部可能是圆形或阔楔形。叶边带有密集且不规则的小齿,接近复裂的状态。叶子表面疏被糙伏毛,脉上的毛较为稠密,背面则密被微弯曲的短柔毛。侧脉数量为6-7对,呈弧形,下方突出,小脉构成网状,略微凸起。叶柄长度在2-9厘米之间,覆盖着毛。伞房状聚伞花序直径约为10-14厘米,顶端平坦或微微拱起,分支分散,间距较大。不育花萼片的数量为3-4片,近似圆形,大小相近,长宽比大约为1-2厘米,有时长略大于宽。边缘除了基部和顶端之外,都带有尖齿,脉纹显著,最初被毛覆盖。孕性花萼筒呈杯状,长约1.5毫米,靠近底部的部分被少量柔毛覆盖,萼齿宽阔,呈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瓣形状为长卵形,长约2毫米,起初连合成帽状,随后分开。雄蕊共有10枚,长短不一,最长的大约5毫米,花药近似圆形,长约0.5毫米。子房位于下方,花柱数量为2,有时为3,结果时长约1.5毫米,向外弯曲。蒴果呈半球形,顶端平整,不连同花柱的长度为2-3毫米,宽度为3-4毫米,拥有10条棱线。种子形状类似纺锤,两端带有翅膀,纵向脉纹清晰可见,脉纹之间有细横纹连接形成的网格状图案。花期在7月份,果实成熟期在10月至11月。
分布范围
蝶萼绣球原产于中国台湾地区,分布区域涵盖台湾北部、中部和东部。模式标本采集自台湾玉山。
生长环境
蝶萼绣球偏好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理想的生长温度介于18-28℃之间,冬季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花芽分化需要在5-7℃的环境下持续6-8周,20℃的温度有助于促进开花。为了延长观花期,建议在花开后维持16℃的温度。需要注意的是,高温可能会导致花朵的颜色退化。土壤的pH值会影响花色的表现,酸性土壤会使花色偏蓝,而碱性土壤则会让花色偏向红色。蝶萼绣球是一种短日照植物,不太耐寒。夏季炎热时应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以免叶子变得枯黄。它不喜欢过度干燥的环境,喜欢富含腐殖质、湿润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枝叶在经历霜冻后容易萎缩枯萎,露天栽培的情况下,冬季地上部分会枯死,但在第二年春天,新的枝条会从根状茎处再次萌发。如果是在温室中盆栽过冬,能够保持常青状态。
繁殖方法
分株
最佳时机是在早春萌芽之前进行。将已经生根的枝条与母株分离,可以直接盆栽,不过在最初的阶段,浇水应该适度,放在半阴的地方养护,等到新芽萌发之后,再转移到正常的养护环境中。
压条
这种方法可以在芽开始活动的时候进行,大约30天后就能看到新芽生长,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就可以把它们与母株断开,带着泥土移植,当年就能够开花。通常情况下,春季3-4月进行高压操作,6-7月就能生根,当年就可以剪下来另行栽种。
扦插
扦插的最佳时期是在梅雨季节。选取顶端的嫩枝,长度大约20厘米,去掉下部的叶子,扦插的适宜温度为13-18℃,插后大约15天就能生根。
栽培技术
土壤
蝶萼绣球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通常使用腐叶土、园土和有机肥按照4:4:2的比例混合配置,大规模生产时,可以选择草炭、珍珠岩和有机肥按照6:2:2的比例混合,使用前务必彻底消毒。花色受到土壤酸碱度的影响,酸性土壤的花色偏蓝,碱性土壤的花色偏红。为了加深蓝色,可以在花蕾形成期间施用硫酸铝。为了保持粉红色,可以在土壤中添加生石灰。如果要在花园里种植,可以根据植物根系的大小挖掘坑穴,坑穴的深度应该比根系的长度更深60厘米。
浇水
由于叶片的蒸腾作用强烈,所以必须及时浇水,即使是短暂的缺水也会导致叶缘干枯,花朵坏死。盆土应该保持湿润,但是浇水不应该过多,特别是在雨季,需要注意排水,避免因积水而导致烂根。冬季室内的盆栽以稍微干燥为佳。过度湿润会导致叶片腐烂。盆土应该经常保持湿润,但也要避免雨后积水,以防绣球的肉质根因水分过多而腐烂。
光照
蝶萼绣球是一种短日照植物,平时栽培时应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以60%-70%的遮荫最为理想。夏季光照过强时,适当的遮荫可以延长观花期。夏季和秋季应放置在半阴处或帘棚下,防止烈日直晒,避免叶片泛黄焦灼。夏季光照过强时,适当的遮荫可以延长观花期。入冬后,露天栽培的植株需要堆土保温,使其安全越冬;盆栽的植株可以放在朝南向阳、没有寒风侵袭的温暖地方。虽然冬季落叶,但根枝仍然存活,第二年春天就会有新叶萌发。
施肥
蝶萼绣球喜肥,一般每半个月追施一次有机肥。生长前期氮肥需求较多,花芽分化和花蕾形成期间,磷钾肥的需求增加,也可以通过叶面喷施0.1%至0.2%的磷酸二氢钾2至3次,直到花蕾显露出颜色为止。翻盆换土时,要等待植株恢复生长后,可以施用一两次以氮肥为主的稀薄液肥,这有利于促进枝叶的萌发。肥水要充足,每月施肥1次。花前花后各施一两次追肥,以促进叶绿花繁。此外,还可以加入适量的腐熟饼肥作为基肥。
修剪
蝶萼绣球生长旺盛,耐修剪。对于刚刚种植的较小的植株,最好不要立即修剪,因为花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来说,可以从幼苗成活后,长到10-15厘米高的时候开始进行摘心处理,这样可以使下部的腋芽萌发。选择萌发出的好几个中上部新枝,将下部的腋芽全部摘除。新枝长到8-10厘米时,再进行第二次摘心。当发现新生枝条长出来后,在距离新生枝基部约1厘米的位置截去老枝。去除残花或者摘掉花朵,可以促进植株开出更多的花。在两年生的健壮枝条上开花后,应将老枝剪短,保留2-3个芽,以便限制植株的高度,并促进新梢的生长。秋天过后,剪去新梢的顶部,让枝条停止生长,有利于越冬。经过这样的修剪,植株的株型会更加美观,极大地增强了观赏价值。
病虫防治
灰霉病
症状:露地栽培的植株,易发生在密集的球形花丛中,导致水渍状腐烂。温室栽培时,容易发生芽变黑并枯萎的情况。
防治方法:
1. 减少感染源。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
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温室储存期间,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苯来特1000倍液。
叶斑病
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叶片受感染后,初始为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点,逐渐扩展至1-3毫米,最大可达15毫米左右。后期病斑变为暗褐色,中央部分变为灰白色,边缘部分呈紫褐色,略有隆起。病部会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1. 彻底清除病残体,焚烧或深耕土地,减少感染源。
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77%可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
黄化病
症状:绣球对缺铁非常敏感。由于铁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当盆栽或地栽绣球科缺铁时,表现为植株顶端的新梢、嫩叶之间的叶脉间首先开始失绿,由叶尖逐渐向叶基变黄,而叶脉仍保持绿色,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如果不及时通过外部补充可被利用的铁元素,严重时整片新叶都会变成黄色,叶脉也逐渐变黄,最终几乎变成白色,植株生长显得特别缓慢。一旦缺铁非常严重,中、下部的老叶也会表现出叶脉间的黄化症状,叶缘或叶尖会出现枯焦及坏死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叶片会脱落,植株生长停滞直至死亡。夏季高温、多雨季节,一些生长旺盛的花卉种类嫩梢,也常出现暂时性的缺铁症。
防治方法:缺铁症一旦发生,防治起来比较困难,一般应以预防为主,具体措施如下:
1. 改良土壤,纠正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中铁的有效性和植株根系对铁的吸收能力。如通过增施酸性有机肥、在有机肥中添加硫、平衡施肥等方式调整土壤酸度及养分供应。
2. 调节施肥比例及肥料品种。如在碱性土壤上施用酸性肥料。
3. 采用叶面喷施、埋根等处理。叶面喷施选用络合态铁(如尿素铁等),浓度为0.5%,在傍晚时喷施。埋根的方法是找到植株根新梢,用0.5%的络合态铁装入瓶子或塑料袋中,将根新梢放入溶液中。
虫害
虫害主要包括蚜虫和盲蝽科,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杀。
主要价值
蝶萼绣球的花伞房状,聚伞花序,姿态婀娜迷人。枝叶茂密展开,根部肉质,适应能力强,既适合地栽于家庭院落、天井的一角,也适合盆栽,用于美化阳台和窗户,增添色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因此最适合栽植在阳光不足的小型庭院中。建筑物入口处对植两株、沿着建筑物排列成行、丛植于庭院一角,都非常合适。更适合用来种植花篱、花境。
参考资料
蝶萼绣球.植物智.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