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头山

马头山

马头山,古称蒙抵黎崖山,呈南北走向,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县城南11.2千米的易峨古驿道上,海拔2364米,是易门“古八景”之一“马头山色”之所在。

在易门有“不上马头山,不算到易门”之说,足见马头山在易门人心中的地位。

景点特色

• 马头山印象

易门古有八景,即“龟山夕照、烟寺晚钟、龙口市泉香、屏山霁雪、玉洞晴云、寒潭夜月、马头山色、江岸飞虹”。

其中,“马头山色”,雄伟磅礴,十分壮观,远眺形似马头,故得名,并在《易门县志》有记载:“黎崖山层岩峭壁,巍然独峙,前昂后俯,俨同天马,耸拔特出,势压众山。

苍翠之色可望而不可即。远望昆池,光浮如镜,绝顶有泉一泓,不盈不涸。”“天马行空忽不前,化为巨石压山巅。凭谁画取权奇骨,终古常悬绝塞边。”这一切说的就是马头山,读罢给人以无尽的幻想。

记者从易门县城出发,沿易峨高公路到浦贝乡,站在李忠碗窑遗址上方,放眼远望,辨识度极高、神气十足的马头山就出现在视线里,让人为之惊叹,看着看着,山似乎跳动起来了,如马一般在奋力奔腾。之后,身旁的人向记者讲起了马头山的传说和故事。

• 仲牟由的传说

易门县流传着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滔天,仙人指彝族始祖仲牟由种葫芦,然后藏身葫芦内躲避洪水,一路漂到马头山得生,与织女结婚生六祖,彝族因此才得以繁衍。

记者在众多文史资料中看到有马头山的记述,《蛮书》:“在州(晋宁州)南一百五十里,昔乌蛮酋仲牟由男所居之地,元初立源千户所,至元中改易门县”;《易门县志·建置沿革》记载:“易门在昆阳州之西,治市坪村,为乌蛮仲磨酋男所居。”

同时,在《指路经》中,有昆明市、石碑山、易门城、马头山、望水、绿汁江等彝族先民迁徙的路线。马头山现还有旧窝居古文化遗址、龙井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交替遗址、祭天蜡烛峰和白石供桌仲牟由祭天处等十多处古遗址……由此人们断定,马头山与彝族有很深的渊源。

马头山还有着关于马的传说,说的是“西马”。据闻西马体形小,马头大,颈高昂,毛丰长,是西南山区的重要运输力量,当然如今已经绝迹。在《新云南通志》也有西马的记载:“在易门县西南三十里,下有平谷区,宜畜牧,异马多产于此,盖称西马云。”

马头山,是易峨古驿道的必经之地。如今还有关于宝藏的传说。相传清代云南省一富商委派亲信押运金银珠宝到昆明市,到了马头山下,天色已晚便投宿于客栈

当晚,马头山一伙强人便下山来抢劫这笔财物,富商亲信便将财宝运出村外埋藏,然后骑马逃走。后来,富商和亲信回来寻找财宝怎么也找不到,富商因此抑郁而死。再后来其子来到此地,在驿道旁刻下宋朝理学家朱熹所作的《观书有感》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并放出消息凡挖到财宝者可与主人对半分成,却始终没有找到藏宝地点。说来也奇了,在1984年和1904年小马山村民挖到过几十公斤铜钱。

• 因“仙人”闻名

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了解,马头山也因“仙”而闻名。在马头山的山坡上有一个洞,民间因洞内有众多“仙人”造型而将其称为仙人洞,后改名元武洞。

据《元武洞碑记》记载:“山之阴有,洞元留窅,容可千人。厥中溜虚,仰见星斗,窍英结乳,如云如绮,如龙如狮,奇未可名状。

且水时液而凄清,石悬击而响寄,城南徼一美观也。”又据《续修易门县志》记载:“元武洞,在县南黎崖山后,天然一窍,入数步,别有天光,石上溜纹有如幢、如节、如将军者,士人增饰为关帝像,生气凛然……”另外,在马头山东北面悬崖下的山坡上还有一洞,叫黎崖洞,俗称“地河坝”。

1998年,易门县两次组织人员入洞考察,按河、溪、潭、瀑、洞、湖、钟乳石等自然景点分类,初步探明“龙风牌坊”“隔崖观火”“谁主沉浮”“龙女迎客”等12处主要景观。

在马头山还有很多关于仙人的传说,其中以“马头神人”耳哈儿母不噜的传说最叫人津津乐道。耳哈儿母不噜相传为小马村一个寡妇与黑龙潭龙王所生的儿子,因他用乌梢蛇神剑打败强盗,天上的神仙非常赏识他,准备让他当皇帝,并在马头山仙人洞内为他点化三石三斗数量的“芝麻兵”,一石二斗“直翅亚目豆”数量的马,还点化了各路将帅,配备了军旗、战鼓。

要他做完三百六十件好事,并在七七四十九天后到仙人洞,在太阳刚刚升起时将桌案上的三支箭射出。一箭射皇帝、一箭射左丞、一箭射右相。

但由于哈儿母不噜性急,只等到四十八天便将箭射出,三只神箭只射中龙椅和龙柱,三石三斗“芝麻兵”已经会眨眼睛,但还未变成兵,一石二斗“蚂蚱豆”已经长脚了,但还未变成战马,那些将帅、军旗、战鼓也都还是石头样,耳哈儿母不噜追悔莫及,最后逃走。

• 斩马山的来历

马头山还曾书写下壮丽的历史篇章。最著名的就是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养甸沐氏庄户李向阳率领七千多彝族民众起义,反抗沐氏勋庄压迫剥削,易门土县丞王一心、土巡检王行道和武定土知府凤继祖也起兵声援。

起义波及易门县、安宁、晋宁区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双柏县等地,声势浩大,他们以马头山为据点,坚持了八年的斗争,明嘉靖四十四年被镇压。

明万历二年,荞甸彝族民众再次起义,云南巡抚邹应龙残酷镇压了起义后,“斩马誓蛮”于马头山上,改马头山为“斩马山”,并在马头山正东崖上刻下巨大的“斩马山”三字。

每字宽约两米、高约三米,面积约三十平方米,用笔苍劲有力,是目前玉溪市境内已知的最大规模的单体摩崖石刻。

如今,马头山已成为了易门彝族人民的精神寄托,其位置已无可替代。尤其是每年的火把节彝族人民在此点燃圣火,把朴素的情感与马头山联系在一起。

参考资料

马头山:孕育彝族传说与易门历史的名山.玉溪网.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