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桥夜蛾

桥夜蛾

桥夜蛾在黄岩区1年发生6代,以美国白灯蛾和蛹越冬。各代卵发生高峰期分别出现在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桥夜蛾幼虫的寄主有薅田莓、高粱藨和野板栗。桥夜蛾对柑橘的为害通常不大。

基本信息

中文名:桥夜蛾

拉丁学名:Anomis mesogonaWalker

天敌类别:寄生性天敌

危害作物:成虫除为害柑橘深实外,还可为害苹果醋栗葡萄杧果、梨、桃、杏、李等植物的果实。

地理分布

分布于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山西省山东省、安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17毫米,翅展35~38毫米,触角丝状。体及前翅黄褐色,后翅灰褐色。前翅翅尖稍下垂,外缘中部外突成尖角。两翅合并时上有呈拱桥形花纹,每翅上各有3个黑点。卵淡黄色,扁球形,顶端突起,底面平坦,直径约0.6毫米,卵壳上有纵向条纹。美国白灯蛾末龄幼虫青绿色,体长约37毫米,腹足4对,第一对最小,第二对稍小,第三、四对发达。蛹棕褐色,长约18毫米。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消长规律

桥夜蛾在黄岩区1年发生6代,以幼虫和蛹越冬。各代卵发生高峰期分别出现在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桥夜蛾幼虫的寄主有薅田莓、高粱藨和野板栗。通常幼虫和蛹的成活率较高,而卵则较低,卵的孵化率在不同世代间又有显著差异,其中第一代最高,为82.3%,第五代最低,仅为11.1%。卵孵化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被寄生蜂大量寄生,特别是7~9月间虽然卵的数量很多,但由于寄生蜂寄生率高,能孵化出的美国白灯蛾则不多。故桥夜蛾对柑橘的为害通常不大。

防治方法

桥夜蛾的防治应以生态调节和物理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1)合理规划果园。山区和半山区发展柑橘时应成片大面积 栽植,并尽量避免混栽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或多种果树。

(2)铲除幼虫寄主。在5~6月份用除草剂镇甲剂1号涂茎(木防己)或用镇甲剂2号喷雾,彻底铲除柑橘园内及周围1千米范围内的木防己和粉防己

(3)灯光诱杀。可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

(4)拒避。每树用5~l0张吸水纸,每张滴香茅油1毫升,傍晚时挂于树冠周围;或用塑料薄膜包住丸,上刺小孔数个,每株树挂4~5粒。

(5)果实套袋。早熟薄皮品种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用纸袋包果,包果前应做好锈蜘蛛的防治。

(6)生物防治。在7月份前后大量繁殖赤眼蜂,在柑橘园周围释放,寄生吸果夜蛾卵粒。

(7)药剂防治。开始为害时喷洒5.7%氟氯氰菊酯乳油或2.5%功夫乳油2 000~3 000倍液。此外,用香蕉或橘果浸药(敌百虫20倍液)诱杀或夜间人工捕杀成虫也有一定效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