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中国熊猫第一县西北部,地处秦岭中段南坡,是1978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熊猫秦岭亚种分布的中心地带,面积29240公顷。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独特,保护区内具有典型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5种,其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属、羚牛等一级保护动物8种;熊瞎子、金鸡等二级保护动物38种。有维管植物1769种,其中红豆杉、独叶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4种。大熊猫的分布密度居全国之首,野外遇见率最高,世界唯一的棕色大熊猫在这里发现。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生物学家称为“生物资源的宝库,野生动物的天堂,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2004年,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获世界旅游组织“绿色环球21”认证,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理事会批准为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在中国近2000个自然保护区中,属由中央部门直管的三个保护区之一;2005年,荣中国“首届梁希科普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中国熊猫第一县西北部,地处秦岭中段南坡,东经107°40"~107°55"、北纬33°33"~33°46"。东西长24.8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9240公顷。保护区距离西安市200公里、汉中市158公里。
气候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洋界和古北界的交汇地带,属暖温带山地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效积温大于3000小时,年降雨量约900mm~1200mm,多集中在6~9月。
地形地貌
佛坪自然保护区在陕西省地貌区划中,属于秦岭山地区、秦岭南坡中山亚区。区内地貌类型比较复杂,中、小型地貌甚为发育。保护区主要是华阳岩体的一部分,区内出露着大面积的花岗石,仅在局部地段有变质岩出露。保护区内的地貌正是在此基础之上,经内、外营力的长期作用而形成的。目前,处于山体的缓慢抬升与流水强烈侵蚀综合作用阶段。
保护区内西北高而东南低,平均海拔一般在1000-2500m之间,地表起伏大。所以,该区是一种侵蚀剥蚀中起伏──大起伏中山地貌。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坡,其北缘是秦岭主峰太白山以南的又一条近东西向横列的分水岭。正因如此,佛坪保护区内较大河流的流向多近南北向,它们是秦岭南坡的顺成河与先成河。区内最大的河流有三条,即西河、东河与大城壕沟,以它们为主干均形成树枝状水系。在这三条干流之间的分水岭多呈西北—东南向或东北—西南向。地质构造格局控制着水系的发育。
地质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该褶皱带是秦岭褶皱系的五个二级构造单元之一。秦岭褶皱系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褶皱系,演化过程复杂。佛坪保护区北临秦岭主脊,区内遍布印支期花岗石,古生界偶有出露,地质构造比较简单。
从地层分区来说,该保护区的主体部分是巴颜喀拉—秦岭地层区南秦岭地层分区同德—武都地层小区的一部分。由于印支期地质活动强烈,因而保护区内酸性侵入岩广泛出露,而仅在局部地段残留着奥陶纪和中泥盆世这两个时期的部分地层。这些地层零星出露,绝大部分已经变质。
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出露的大面积花岗岩,主要是宁陕县岩体群中的华阳岩体组成部分,为印支期酸性侵入岩。华阳岩体又称华阳岩基,主要由花岗石类岩石组成。保护区境内以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出露面积最大,主要出露在保护区的西部和北部;另外,在有些地区还分布着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等。黑云母花岗岩多呈灰-灰白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及黑云母,另外常含有磁铁矿等暗色矿物。
水文
保护区所在佛坪县境内的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年平均径流总量7.325亿立方米,占总水资源的91.12%。其中,金水河年平均径流总量2,535亿立方米;椒溪河年平均径流总量2.665亿立方米;蒲河年平均径流总量2.125亿立方米。地下水主要属基岩裂隙水或层间承压水,地下天然储藏量年平均为32亿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保护区内分布着有脊椎动物共29目82科227属338种(亚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种7种,Ⅱ级保护种39种;已鉴定的昆虫24目165科1353种,Ⅱ级保护种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5种,包含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属、羚牛等一级保护动物8种;熊瞎子、金鸡等二级保护动物38种。
佛坪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是“大熊猫秦岭亚种”亚种分布的中心区域。经过多次大熊猫普查,佛坪保护区内平均2.5平方公里就分布有1只大熊猫,核心区内高达1.5平方公里/只,是全国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2003年以来,科研人员在野外多次拍摄到大熊猫聚群交配繁殖的过程,在三官庙一带2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12处大熊猫居住、产仔巢穴。
经过科研人员对以佛坪保护区为分布中心的秦岭大熊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秦岭大熊猫被确定为独立亚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普查,作为独立亚种的大熊猫秦岭亚种,整个种群只有273只,其中仅佛坪保护区分布就有90只(含幼体),占秦岭大熊猫亚种总量的三分之一,是整个秦岭大熊猫分布区的核心和精华所在。佛坪保护区还是棕色大熊猫唯一的发现地。其中在大古坪抢救成活的一只棕色大熊猫在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生活了多年。
植物
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种类丰富,调查结果显示,54个样地共容纳物种467种,隶属于113科283属,其中蕨类植物门6科7属,种子植物107科276属。并且具体的科内属、属内种的差异很大,反映出种子植物种的多样性特征。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分布类型有23个,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42.01%),同时东亚特有(14.87%)和中国特有(4.09%)占很大比例,表现了属的地理分布类型多样性和特有现象并存的特征。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3个层次: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生活型谱则以高位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为主。
佛坪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有17种(不包括国家Ⅲ级保护植物),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1种,即独叶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6种,秦岭红杉、银杏、秦岭冷杉、星叶科、红豆杉、列当、马蹄香、桃儿七属、连香树、杜仲、野大豆、厚朴、水青树、水曲柳、香果树、样树、山白树。
菌类
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224种,隶属2门7纲18目54科116属,其中子囊菌门4纲5目8科11属15种,担子菌门3纲13目46科105属209种。本区大型真菌的优势科有16科,含68属150种,分别占本区大型真菌的总科数的29.6%、总属数的58.6%、总种数的67.0%;优势属(含4种以上的属)有11属,含60种,分别占本区总属数的9.5%,总种数的26.8%。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种的丰富度、多度和物种的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海拔在1300m以下的地段大型真菌种类最少,海拔在2500m以上的地段大型真菌种类较多,而在1300m~2500m的海拔地段分布有大量的大型真菌种类,大型真菌的这种分布状况除了与海拔有密切关系之外,还可能与过度的人为干扰有关。随着大型真菌的经济价值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开始了就近取材,不断采摘,使得低海拔的大型真菌种类逐渐减少。对于高海拔地区的大型真菌种类不是最多的现象,可能受到气候、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影响。中海拔地区兼备大型真菌生长的各类有利条件,从而出现种类最多的现象。
历史沿革
古代
天宝,在保护区紧邻的华阳镇设县,《汉中府志》记载:“鸟兽有熊、豹、豺、狼……”“似熊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这就是现在的大熊猫。爱新觉罗·旻宁五年,在现今周至县老县城村设佛坪厅。佛坪县地区人口剧增,人类的生产活动对森林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使原生型森林类型演变为次生型森林类型。光绪二十六年,因自然灾害导致境内大批居民相继离去,到解放前夕仅有数百人。
现代
1958年—1959年西北大学科研人员曾多次在宁陕县、中国熊猫第一县发现大熊猫在雪地上留下的生存痕迹,并采集到了粪便;1962年北京师范大学实习队在佛坪县今保护区境内的三官庙、岳坝地区收集到大熊猫皮及一些不完整的颅骨标本;1964年郑光美正式报道了大熊猫在秦岭分布;1973年张纪叔等在佛坪县境内收集到大熊猫皮8张、头骨2具,进一步证实了秦岭是我国另一个大熊猫集中分布区;1974年原陕西省生物资源考察队对佛坪、洋县、周至县、宁陕、太白县5县的大熊猫、羚牛和川金丝猴的数量进行了调查,进一步确定佛坪是大熊猫秦岭亚种分布的中心地区,建议在佛坪建立保护区。
1976年陕西省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建立佛坪自然保护区的请示报告》;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佛坪自然保护区并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区,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佛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80年1月,保护区正式成立;1988年,更名为“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4年,保护区加入人与生物圈网络(MAB),保护区还被列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陕西师范大学野外教学实验基地等,并与多个研究单位开展合作;2014年,保护区被陕西省林业厅列为“青少年科普探秘线路”,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环境教育活动。
主要景点
大熊猫抢救繁育中心及散养场
大熊猫抢救繁育中心及散养场位于三官庙,人们可以通过大熊猫抢救繁育中心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观看科研人员如何对病重的大熊猫进行诊断治疗和饲养、护理甚至大熊猫分娩的过程。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长假,大熊猫佳佳为游客们现场表演了一个“自挂东南枝”,倒挂树杈上好久最后居然起不来。
黑龙潭
黑龙潭位于海拔1600米处,水从山涧飞泻而下,直入龙潭,其面积约600平方米。三面环山,四周竹林环抱,左右两侧山体垂直峭立,峭壁上古松林立,气势雄浑景色壮观。
天板桥瀑布群
位于天板桥和南天门之间,仅一公里的距离落差就达500米,是一处罕见的瀑布群。
娘娘潭
位于天板桥上行一公里处。该潭位于一数十米高的瀑布中心,潭周岩石构成一朵莲花,河水注入莲花中心再溢出花瓣,直下形成两级瀑布。传说娘娘潭是当地人求子继嗣的地方。
老君潭
位于娘娘潭上约一公里,水潭形似圆筒状,直径约3米,深不可测。传说老君潭是人们求雨的地方。
擎天柱
位于黑龙潭以下,海拔1500米。在一平整的坡面上突起一石,直插云端犹如擎天巨柱,所以名为“擎天柱”。
观猴台
位于草坪西北两公里处,有一块巨大平整光滑的岩石,面积约100平方米。因其四周经常有金丝猴属群出没,故称“观猴台”。这块宽大的岩石,为旅途辛劳的游人提供了小憩和观猴的天然看台。
大树王
位于草坪街遗址,是两棵古老的大果青扦,树龄已有200多年,其直径分别达1.5米,所以称为大树王。
地主老宅遗址
在岳坝保护站附近,有一座砖木结构的清代古宅,被誉为“花房子”。其建筑形式是一院两厅,厢房四排,经正门四重方可进入后院。前门为石门,旧有石狮两尊居于两侧,对研究古代民居建筑很有价值。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78年12月,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并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区;2020年,投资2850万元建设秦岭大熊猫佛坪繁育研究基地,基地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秦岭区域野生大熊猫的救护、隔离、野化驯养及放归、人工繁育和科学研究
保护
佛坪县当地政府将保护区的发展融入“中国熊猫第一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展规划;并积极投入和争取资金用于秦岭生态保护;以“爱鸟周”“5.12林草生物灾害防控”“6.5世界环境日”“12.4宪法日”为契机,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不断提高群众保护秦岭生态的意识,营造秦岭生态保护宣教氛围;配合中国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拍摄以“秦岭四宝”、林(山)长制和秦岭生态保护为主题的纪录片,多方位展示全县良好的生态本底与保护成效。
建成佛坪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及观音山自然学校,强化大熊猫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和宣教;严格执行林(山)长制,常态化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编制应急预案,加强水源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巡查管理,定期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主要河流断面水质。
2023年,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5家自然教育机构合作,接待国内各地中小学生600余人次入区开展自然教育,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感知学习,开展走访互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认知,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相关文化
2019年4月,曹庆生态散文集《我在秦岭之央》首发仪式暨文艺创作座谈会在文旅局会议室召开,该书是集生态科普,自然和人文之美融为一体的纪实散文。作者记录了参加工作的28年间,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一群自然保护工作者的日常生活场景及所见所闻,讲述了在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身边成长、生存的普通佛坪县老百姓的故事。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中国科普网.2023-10-02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佛坪县政府.2023-10-02
概况.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10-02
关于首届梁希科普奖入围集体和个人的公示.中国林学会.2023-10-02
地质地貌.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10-02
水资源.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10-02
倒挂金熊!大熊猫放假表演自挂东南枝.北京头条.2023-10-02
秦岭大熊猫佛坪繁育研究基地项目 初步设计评审圆满完成.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2023-10-02
佛坪:“五大举措”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佛坪县人民政府.2023-10-02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23年自然教育工作圆满收官.陕西佛坪保护区官网.2023-10-02
【文化】曹庆生态散文集《我在秦岭之央》首发仪式暨文艺创作座谈会成功举行.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2
佛坪:“熊猫之乡”走出护山养水富民路.潇湘晨报百家号.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