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宁陕县

宁陕县

宁陕县(英文名:Ningshan county),是中国陕西省安康市下辖县,位于中国陕西省南部,秦岭中段南麓,安康市的西北部,东连柞水县镇安县,南接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西与佛坪县接壤,北与周至县鄠邑区长安区为邻,经纬度范围在东经108°2′33″—108°56′48″、北纬33°7′11″—33°50′38″之间,总面积3678.53平方千米,下辖11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宁陕县县城关镇长安东街1号。截至2023年末,宁陕县常住人口58947人,居住着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当地方言以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为主。

宁陕县大地构造位置属于秦岭准地槽——褶皱系中段,地貌类型可分为高山、中山、低山河谷3种,境内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地带,四季分明,日照短缺。宁陕县境内5平方千米以上流域面积的河流共120条,分为子午河旬河池河三个分水系。春秋战国时期,今宁陕县境北属秦。东汉时,北属司隶校尉部鄂县,西南属城固安阳县(今洋县东北)。隋时,宁陕县北属京兆郡长安、始平(今周至东北)二县,南属西城郡石泉县。元末明初,因禁流民,今县境内绝少居民。明正德十六年(1521),在今县境内置柴家关、五郎坝巡检司。民国时期,改厅为县,隶属汉中市道。2000年,安康撤地设市,宁陕县隶属安康市。宁陕县境内有种子植物136科、591属、1178种,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5.1%;野生动物资源有20目、59科、177种,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属羚羊华南虎等。

宁陕县主导产业为生态旅游、农林产业和包装饮用水,宁陕香菇、蜂蜜、核桃等系列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2年,宁陕县全年生产总值(GDP)完成26.55亿元,同比增长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7亿元,同比增长3.1 %;第二产业增加值6.93亿元,同比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3.05亿元,同比增长4.4%;三产业结构占比为24.7:26.1:49.2。人均生产总值44798元,比上年40793元增加4005元。宁陕县境内210国道134千米,西汉高速公路公路84千米,纵贯县境南北。融入西安市汉中市、安康、咸阳市等中等城市半日经济圈,有“西安后花园”之称。

宁陕县自古是中国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有各类文物古迹近百处,古遗址、古墓葬、古战场、古建筑、古栈道、摩崖石刻等遍及各地。宁陕县本地特色美食有宁陕豆腐干、宁陕蛋饺、宁陕娃娃鱼等,境内主要景点有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上坝河国森林公园、金鸭浮舟城隍庙等。2024年2月,宁陕县获得“2023年安康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名称由来

嘉庆五年(1800年),仁宗准在五郎厅之五郎关口筑城建镇(即今宁陕新城),并赐名“宁陕镇”,意为镇守五郎关口,确保陕西安宁。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今宁陕县境北属秦,南属楚,丹阳战后全都属秦。

秦汉至南北朝

秦时,宁陕县北属中央直辖地——内史杜县,南属汉中郡南郑。西汉时,北属右扶风盩厔,及京兆尹杜陵,南属益州刺史部汉中郡西城(今安康)、旬阳市二县。东汉时,北属司隶校尉部鄂县,西南属城固安阳县(今洋县东北)。三国时期,魏时北属扶风郡杜县,南属汉中郡。 司马曜太元七年(382年),北属司隶校尉部长安县,南属梁州汉中郡及魏兴郡(今安康)。 

刘宋大明八年(464年),北属北魏武威郡,南属梁州晋昌郡(今石泉西南);齐建武四年(497年),北属北魏雍州盩厔县,南属安康郡安康县(今石泉南);梁中大同元年(546年)北属北魏雍州长安县,南属东粱州安康郡;北朝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北属恒州周南郡,南属洋州傥城郡及直州安康郡。

隋唐至宋元

隋(581年~618年)大业八年(612年),宁陕县北属京兆郡长安、始平(今周至东北)二县,南属西城郡石泉县。唐(618年~907年)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北属京畿道盩厔、鄂县,南属山南东道金州石泉县及山南西道洋州黄金县。五代十国(907年~979年),争战频繁,统属复杂。至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北属京兆府,南属金州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北属永兴军路鄂县,南属京西南路金州石泉县,西属洋州真符县。南宋嘉定元年(1208),北属金京兆府路鄂县,南属利州石泉县。元末明初,因禁流民,今县境内绝少居民。

明清时期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今县境内置柴家关、五郎坝巡检司。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析长安盩厔县洋县石泉县镇安县5县地置五郎厅,直隶于省,厅署暂设焦家堡(今老城城北)。四十九年(1784年),厅治迁老城。嘉庆五年(1800年),五郎厅改名宁陕厅。先隶省,再属汉中府,后属兴安府爱新觉罗·颙琰十一年(1806年),宁陕兵变,厅署被毁。十三年(1808年),厅署迁驻宁陕营总兵署内(今关口新城)。十八年(1813年),修筑厅署城垣,工程告竣,厅治迁回老城。爱新觉罗·旻宁八年(1828年),全县辖东、南、西、北、中5路,17个保,205甲(东路2保17甲、西路6保76甲、南路4保41甲、北路1保17甲,中路4保54甲)。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先隶汉中市道,二十二年(1933)撤道,直隶于省。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从鄂豫皖西征北上来到陕南山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灾难深重的宁陕人民从黑暗中看到光明,看到希望。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26日,红二十五军从镇安县出发,经安康王家坪进入宁陕火镰砭,攻占太山庙区公所。红二十五军曾两次转战宁陕,途经宁陕县的龙王、新矿、贾营、关口、老城、五龙、四亩地、柴家关、新场、钢铁、沙坪、江口、沙沟等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全县辖11个联保共53个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联保制改为乡保制。全县设8个乡、40个保、791甲。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以后,隶陕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解放战争时期,宁陕县又是豫鄂陕根据地的一部分。1946年9月下旬,豫鄂陕边区第五分区成立,10月五分区部队开赴东江口地区,10月17日成立了“中共东江口中心县委”,以东江口为中心建立根据地,东江口中心县委撤离东江口后,五分区部队分散在宁陕及周边县继续开展游击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5日,宁陕县解放,属陕南行政公署安康分区。1950年4月,宁陕县小秦岭以北的荞麦地、干沟、鸡窝子、喂子坪等处720平方公里划归长安县管辖。1950年5月属安康专区。1950年11月27日,宁陕县小秦岭以北的荞麦地、干沟、鸡窝子、喂子坪等处720平方千米划归长安县。1956年5月20日,镇安县的后池乡和栗柞乡的第四村划归宁陕县。同年6月,汉阴县铁炉、龙王乡划归宁陕县。1958年9月10日,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1958年12月撤销宁陕县建制,并入石泉县,宁陕设置为协作区。1961年9月,恢复宁陕县建制。

1969年,安康专区改称地区,宁陕县隶安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64年撤销关口公社,设置城关镇,增设老城公社(县直属)。全县共为4区、1镇、27个公社。1967年,本县40%的公社更换名称,大队则70%以上更名。1972年仍恢复“文化大革命”前名称,仅保留红旗、东风2公社名称,并将红卫公社改称武农公社。根据中共中央(1983)1号文件和安康市行政公署(1983)13号文件,宁陕县分别于1983年7、8月和1984年9、10月进行农村体制改革,政社分设,建立乡政权。全县改5区、2镇、26乡,144村、553组。区乡名称与原区社相同。全县划分为辖城关区工委、江口、蒲河、两河、太山庙5个区,城关、旬阳坝镇2镇,老城、华严、汤坪、狮子坝、贾营、五龙、筒车湾、油坊坳、梅子、四亩地、柴家关、钢铁、皇冠、新场、新矿、新建、龙王、铁炉坝、江口(回族乡)、沙坪、广货街镇、丰富、沙洛、小川、黄金、竹山县26乡(其中5个县直属乡),共有144个村民委员会、553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地关口,北距省城西安市131公里(公路里程188公里),东南距安康市行政公署96公里(公路里程186公里)。2000年,安康撤地设市,宁陕县隶属安康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宁陕县位于中国陕西省南部,秦岭中段南麓,安康市的西北部,经纬度范围在东经108°2′33″—108°56′48″、北纬33°7′11″—33°50′38″之间,总面积3678.53平方千米,南北长80千米,东西宽84千米,北高南低,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地区。东连柞水县镇安县,南接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西与佛坪县接壤,北与周至县鄠邑区长安区为邻。

气候

宁陕县地处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地带,四季分明,日照短缺。降雨量各季节分布不均匀,一般年份降雨量多集中在5月至10月份,占全年79.6%,7月降雨量最大,占全年20.4%。春季少雨,冷暖变化频繁,前期干燥后期潮湿。气温回升快,日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量较冬季明显增多;夏季各月平均气温20℃左右,其中7月23℃左右,无酷暑,降雨集中在7、8月份,暴雨容易造成洪涝危害;秋季天气凉爽,气候变化明显,适年会出现连阴雨;冬季气温较稳定,温冷无严寒,降雨量少,积雪时间短,风向以北风为主。

气温

1988年至2007年,全县年均气温12.2℃。其中最高为2006年,平均气温为13.3℃,比常年偏高1.1℃;最低为1989年,平均气温为11.8℃,比常年偏低0.4℃。气温的月季变化明显,一年之中7月份最热(个别年份为6月或8月),1月份最冷(个别年份为12月或2月)。极端最高气温37.4℃(1995年7月12日);极端最低气温-16.4℃(1991年12月28日)。

降雨

1988年至2007年,全县年均降雨量873.2毫米。其中最多年份为2003年,1298.3毫米;最少年份为2001年,575.4毫米。大多数年份在800—1000毫米之间。降雨量年内分布是1月至7月递增,7月达最高值,8月始逐渐减少。个别年份降雨量分布较为特殊,如2003年8月29日,当天降304.5毫米。

日照

1988年至2007年,全县每年太阳可照时数4440.6小时,年均实照时数1540.9小时,日照率34.7%。年日照最多为2002年,1805.7小时,日照率40.6%;日照时数最少为1989年,1258.5小时,日照率28.3%。

蒸发

1988年至2007年,全县年均蒸发量1260.3毫米。最大蒸发量为1995年,1424.2毫米;最小蒸发量为1989年,1009.3毫米。

气压

1988年至2007年,全县年均气压924.6百帕,年际间变化大,在922.4—932.4百帕。每年冬季受强冷空气影响,气压较高;夏季受热带低压影响,气压较低。极端最高气压为1993年12月17日,947.6百帕;极端最低气压为2003年3月30日,905.2百帕。

宁陕县受秦岭山区和森林下垫面影响,全年中静风出现频率最高,西南风次之。全年平均风速不大,年平均风速0.9米/秒,最大风速12.3米/秒,风向SSW(2001年7月24日),冬季、春季遇冷空气南下形成大风,风力5—6级偏多,夏季强对流天气,偶尔出现大于8级大风。

1988年至2007年,宁陕县年均无霜日210天,最多为215天(2006年)。最早初霜日期出现在1988年10月24日;最迟终霜日期出现在1996年4月22日。

1988年至2007年,宁陕县年均降雪日数19天,最多降雪日数33天(1989年),最少降雪日数5天(1999年)。最大积雪深度12厘米(1998年3月20日)。

宁陕县结冰一般始于每年的11月,结束于次年2月。各年结冰日数差别很大,无明显规律。1992年全年结冰日数达104天,2007年仅56天。

地质

地质构造

宁陕县大地构造位置属于秦岭准地槽——褶皱系中段,境内地质构造具有多期次、多级别发育特点,褶皱轴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断裂展布则有多方向性,其走向分三组:近东西向一组纵断层一般规模较大,北东向斜断层和北东向横断层次之。

黄草坪——广货街镇以北边缘地带,卷入褶皱的地层为前奥陶系秦岭群(Anoan)。县境仅见其南部边缘部分。根据秦岭群片麻岩层内大理石夹层产海百合纲茎等下古生界常见化石,将褶皱回返期定为加里东期。

黄草坪——广货街以南至花石崖——小川以北地带,是以震旦系——奥陶系为基底,以泥盆系褶皱为主体的构造带。泥盆系总体属向北倾的大型单斜层,倾角一般在50度以上,许多地段岩层产状近乎直立。

境内花石崖——小川以南,基底和构造层内部次级褶皱比北带更发育,形态保留更完整。自北而南,有沙坪复向斜、朝阳庙——黄金复背斜柴家关——懒板凳复背斜、华严寺——长坪复背斜、狮子坝——龙王街复向斜等等。除上述三大褶皱带外,尚有一系列断裂构造形成。断裂构造方向分为东西、北东和北向三组,以前一组和后一组较重要。

东西向断裂。有黄草坪——广货街镇断裂、花石崖——小川断裂、华严寺——太山庙断裂三条。

黄草坪——广货街断裂。作为北秦岭与南秦岭的天然分界,是一条规模大、切割较深的区域性大断裂。沿断裂带有印支期二长花岗崖体侵入,说明其切割较深。

花石崖——小川断裂。是北部海西褶皱带与中南部印支褶皱带的分界线,对泥盆系的沉积岩相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裂以北,泥盆系以碎屑沉积为主,岩石化学成分以相对富硅富铝为特征;断裂以南,泥盆系以碎屑——碳酸盐沉积为主,岩石化学成分相对富钙。

华严寺——太山庙断裂。断裂破碎带宽达40—50米,沿此断裂带及其南侧,平行断裂和分支断裂甚为发育,总体控制了梅子坡——太山庙一带的花岗伟晶岩墙群的分布,该断裂规模较大,切割也较深,具有基底断裂性质。宁陕县境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岩体出露面积约占全县面积二分之一。北带为黄草坪岩体和江口复式岩体;南带为城关复式岩体、金家山岩体和手扒崖岩体。在南北两大岩浆岩带之间及其外侧,尚有一系列规模不大的岩脉分布,在梅子坡——狮子坝——太山庙一带,花岗伟晶岩墙成群分布,显示为宽度近10千米的花岗伟晶岩体。以梅子坡一带的岩墙规模较大,分异性也较好,为县境内云母和长石矿产的含矿母岩

地层特征

宁陕县的地层区划,在全省地层表上的位置属于秦岭区,跨及北秦岭分区和南秦岭分区,境内出露地层自震旦系至白垩系均有。其中,震旦系零星出露于江口的冷水沟及旬阳坝镇附近。白垩系仅在北部皇冠镇的黄草坪有出露。古生界地层,在全县境内广泛出露。

地形地貌

宁陕县山岭纵横、沟壑交错,地形复杂。秦岭主脊横亘于北境,平河梁横贯境中,这两大主要山脉,构成了该县地形地貌的主要骨架。总的地形北高南低。地势高差2425米,垂直差异很大。宁陕县可分为高山、中山、低山河谷3种地貌类型。

高山区

宁陕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主脊山脉和平河梁山脉的上中部地带,面积2184.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9.4%。

中山区

宁陕县海拔820—10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是长安河、汶水河、蒲河、旬河和池河的上游地带。

低山河谷区

宁陕县海拔820米以下地区,位于本县南部,分布在长安河、蒲河、汶水河、旬河、池河的下游河谷地带。含城关、汤坪、四亩地、龙王、金川、梅子7个乡镇。

主要山脉

宁陕县属秦岭南麓山脉,境内主要山脉分布,可分为秦岭主脊山脉、平河梁山脉和南部山脉三个类型。

秦岭山脉主脊的一段东西横贯县境北部。东起黄花岭与柞水交界,由此向西经沙沟岭、秦岭东梁、草垭子、光头山等高峰,西至天华山与佛坪县接壤。是本县与长安、周至、鄠邑区等邻县(区)的自然分界线。

平河梁为第二大山脉,横贯于县境中部偏东。整个山梁由北向南延伸,山势逐渐低缓。皇冠、旬阳坝镇、太山庙、城关等乡镇的部分村组,分别分布在平河梁四周腹地。

南部山脉分布在县境南端,主要有:

火烧寨位于龙王镇与石泉县交界处,山顶海拔1862米。

三星寨位于龙王镇、汤坪镇与石泉县交界处,山顶海拔1863米。

老鹰寨位于筒车湾镇与石泉县交界处,山顶海拔1450米。

云雾山位于汤坪镇和龙王镇与石泉县交界处,最高海拔2008米,是县境南部最高山。

水文水利

水文

截至2024年1月,宁陕县县境内5平方千米以上流域面积的河流共120条,其中5—10平方千米的23条、11—50平方千米的75条、51—100平方千米的11条、101—500平方千米的8条、501—1000平方千米的2条、1000平方千米以上1条,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县境内又划为子午河旬河、池河三个分水系:子午河水系流域面积1971.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3.6%。其中流域面积在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沟有53条,主要支流有蒲河、汶水河、长安河。旬河水系流域面积1187.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2.3%。其中流域面积在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沟有41条,主要支流有江河、冷水沟、竹山沟等。池河水系流域面积586平方千米,境内流域面积519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4.15%。其中流域面积在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沟26条,主要支流有东河、油房沟、龙王沟、北沟等。

大汶河

汶水河源于秦岭东梁南麓,主要由金鸡河、西河、两河、五龙河、东峪河、张家沟、朝阳沟、长坪沟等30多条小河沟汇集而成。流经新场、皇冠、筒车湾、梅子等乡镇,在西湾与蒲河汇合、在三河口与椒溪河交汇后,汇入子午河,在梅子乡瓦房村的烂柴湾流入石泉县境。平均径流深370毫米,径流总量41050万立方米,平均流量13立方米/秒,分别比1987年前减少20毫米、2252万立方米和0.7立方米/秒。5月至10月为汛期,12月至2月为枯水期,最小流量1.44立方米/秒。天然林禁伐后,流域内植被恢复较好。2002年至2007年,因西汉高速公路沿汶水河修建68千米,局部水土流失较重,平均年输沙量为17.50万吨,比1987年上升了5.62万吨/年,占全县总输沙量的12%。

旬河

旬河源于秦岭中段沙沟岭南麓长安区喂子坪乡大坪村一带,主要支流有蒿沟、江河、冷水沟、月河等。流经广货街、江口,至金川镇的彭家湾流入镇安县境。县境内流域面积875.5平方千米。整个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上游陡急,下游平缓,多形成河谷地带,平均径流深386毫米,径流总量29915万立方米,平均流量9.69立方米/秒,分别比1987前减少了1641万立方米和0.5立方米/秒。6月至10月为汛期,比1987年前提前一个月,其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的70%。12月至2月为枯水期,最小流量为2.06立方米/秒。流域内植被较差。1998年始,该流域内因大量采矿,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泥沙输入量大,年平均输沙量为92.5万吨,较1987年上升31.57%,占全县总输沙量的60%。

池河

池河源于太山庙乡平河梁主峰古桑墩,流经太山庙乡、龙王镇,在龙王镇磨石湾流入石泉县境。主要支流东河发源于镇安县的木王,在太山庙乡东河口汇入池河。整个流域由东河、龙王沟、北沟、妯娌沟、曾溪沟等24条河沟汇集而成。县境内流域面积648平方千米,河道总长58.3千米,平均径流深332毫米,径流总量17220万立方米,平均流量5.99立方米/秒,分别比1987年减少18毫米、945万立方米和0.33立方米/秒。7月至9月为汛期,其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的70%,12月至2月为枯水期,最小流量为0.38立方米/秒。流域内植被良好,泥沙流失量小,年平均输沙量22.47万吨,比1987年前上升了8%,占全县总输沙量的15%。

宁陕县地下水可分两大含水岩组,即碳酸盐岩类为主的低、中山岩溶水区和中山基岩裂隙水区。其中碳酸盐岩为主的低、中山岩溶水区,分布在新建以西龙潭子南麓及梅子乡一带,此区地下水埋深不一,变化较大,矿化度小于1克/升。按泉流划分为含水岩组富水性,天然泉流一般在20~30升/秒。中山基岩裂隙水区,分布在秦岭南麓至平河梁北麓一带。地下水为裂隙潜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子午河流域泉流小于0.5吨/时,为极弱水性。蒲河柴家关等乡多在0.5~2.5吨/时。

水利

宁陕县48座小水电站,均系引水式,无调节的径流电站。其中100千瓦以上的有土地梁、红星、汤坪电站3座,容量为1410千瓦。55~75千瓦的有关口、蔡家垭、沙沟、旬阳坝镇、四亩地、筒车湾、老城、关垭、渔湾、烧坊坪、高桥、新建、天保、朱家嘴、筒车、柴家关、寨沟、新场电站18座,容量为1110千瓦。55千瓦以下的有27座,容量为550千瓦。

土壤

宁陕县境内有4个土壤类型,10个亚类,22个土属,65个土种。4个土类是潮土、水稻土、黄棕壤、棕壤。其分布有两个特点:

垂直分布

土壤随海拔的不同而变化,在河道两岸一级阶地上为潮土,在海拔820米以下为普通黄褐土亚类和粗骨黄褐土亚类;在海拔820—1300米之间为普通黄棕壤和粗骨黄棕壤两个亚类;在海拔1300米以上为棕壤类,分类有棕壤和粗骨棕壤。

区域性分布

主要是由中小地形水文地质与人工修田造地形成。土壤带域分布由于沟谷的发育,水系多呈树枝形伸展,形成土壤枝形组合。土壤微域分布多缘人为的活动,如部分黄土坡地修成水利梯田、水平梯地或围河滩造地。

潮土面积0.4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21%,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滩地上。

水稻土是在长期淹水状态下,经水耕熟化而形成的特殊农业土壤,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间谷地,在有水源的山坡人工修筑也有一定面积分布,全县有1.9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58%。

黄棕壤是县内主要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下的广阔地区,全县有164.7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8.03%,植被为常绿针阔混交林,土质黏重,心土黄棕色,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土壤。

棕壤是暖温带湿润阔叶林和针阔混交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温凉湿润地区,在森林覆盖下表层为枯枝落叶,下层为腐殖质,心土呈鲜棕色,土体疏松,为宜林土壤。全县175.8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1.27%。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宁陕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宁陕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一)耕地3698.02公顷(55470.30亩);(二)园地758.47公顷(11377.05亩);(三)林地354904.89公顷(5323573.35亩);(四)草地351.40公顷(5271.00亩);(五)湿地517.09公顷(7756.35亩);(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41.48公顷(24622.20亩);(七)交通运输用地1310.52公顷(19657.80亩);(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471.22公顷(37068.30亩)。

水资源

宁陕县水能理论蕴藏量42.74万千瓦,人均5.87千瓦。水面面积6.76万亩。县境内径流分布规律和降水量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全县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379毫米,披地域不同在350~435毫米之间。县境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39389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37.90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1.95万立方米,居全地区之首。县境内径流具有明显地域性,子午水系为3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旬河水系为3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池河水系为3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径流量年内各月变化也大,汶水河、蒲河7、8、9三个月占52.4%,12、1、2、3、4五个月仅占8.3%;旬河7、8、9三个月占45.2%,冬季三个月仅占7.3%;池河7、8、9三个月占53.6%,冬季三个月仅占8.5%。

宁陕县地下水补给模数为6.4259万米3/平方公里,按径流模数进行估算,本县地下水总量为23634.46万米3/年,占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的16.96%。可开采模数0.8万米3/平方公里,年可开采量2942.40万米3/年,占估算总量的12.45%。

矿产资源

宁陕县境内已发现的金属矿产有铁、铅、锌、钼、铜、钒、铀、金等8个矿种,计有矿床、矿点、矿化点32处。其中铁矿产地17处,铜矿产地5处,铅锌矿产地5处,钼矿产地3处,钒铀矿产地2处。非金属矿产主要有滑石、硫铁矿、雄黄等。 其中东平沟滑石矿床位于新矿乡胭脂坝村东平沟一带,月—太公路横穿矿区西部,北距月太路口22公里。区内主要滑石矿体有3个。雄黄矿床位于宁陕、镇安县、安康3县交界的宁陕县凤凰沟内。西起蒸笼板沟,东至凤凰沟脑,北至段家湾,南至五家湾,面积2.3平方公里。东沟硫铁矿床位于新场乡大桥村东沟内,矿区内共圈出硫铁矿体2个,硫铁矿化体4个,矿体以似层状或透镜状赋存在池沟组D2C21—V层上部。

生物资源

宁陕县地处于北亚热带边缘,适于竹类生长,有阔叶箬竹、秦岭箬竹、桦桔竹等种类,其中篌竹栽培较普遍。人工栽培的用材林,有杉木林、马尾松林、油松林、华山松林、落叶松林(主要是华北落叶松)等。

宁陕县经济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纤维类植物有山杨榔榆构树等;淀粉及糖类植物有蕨、银杏、板栗、茅栗、铁橡、荞麦、莲弄岗报春苣苔等;油脂类植物有油松化香树胡桃属红茴香杜仲、桃、蚕豆等;芳香油类植物有马尾松桧柏、细辛、石竹等;橡胶及硬橡胶类植物有猫屎瓜、蜡莲、琼花、杜仲、卫矛、杠柳等9种;药用类植物有木贼、贯仲、银杏、异叶、冷水花百蕊草等。

宁陕县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种类主要有牛、羊、猪等。其中县境内耕牛大部分系巴山黄牛,少量为秦巴杂交改良牛及水牛。县境内山羊系陕南白山羊品种,分为有角和无角两个类型,有角羊约占四分之三。无角羊约占四分之一。宁陕县境内猪以四川荣昌、内江品种为主,均系肉脂兼用型。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宁陕县地处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山脉两大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是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和横断山脉3个植物区系的交汇点。植物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并含有许多特有种属和特有的单种属。境内有种子植物136科、591属、1178种(含种以下等级),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5.1%,总属数的19.9%,总种数的4.7%。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24种,其中一级1种、二级7种、三级1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水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杜仲连香树、银杏、太白红杉、鹅掌、大果青扦水青树

动物资源

宁陕县境内动物地理区位属东洋界动物区系的北部边缘,野生动物资源有20目、59科、177种,境内鸟类有13目、36科、120种;兽类有7目、23科、57种。有珍贵动物21种,其中兽类15种,鸟类5种,两栖爬行纲1种。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属、羚羊、华南虎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小猫熊、毛冠麂、红腹角雉大鲵属等。

自然保护区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

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东、南同省宁西林业局接壤,西邻中国熊猫第一县,北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秦岭主脊为界。保护区东西宽约17.3km,南北长约24.5km。保护区总面积25485公顷。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52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9种,其中Ⅰ级保护1种,Ⅱ级保护8种;列入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14种;野生脊椎动物22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28种,其中Ⅰ级保护6种,Ⅱ级保护22种;已知昆虫2788种。天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原生植被地带性垂直梯度分布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秦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秦岭亚种六大种群分布区之一、天华山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在大熊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然灾害

宁陕县处于华西秋雨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较大,各季降水分配不均,形成冬春季干旱少雨,夏秋季节雨涝频繁的气候特征,自然灾害以涝灾和旱灾为主,此外,低温连阴雨也是该县的严重灾害之一。1983年秋连续40天连阴雨,造成全县水稻平均亩产仅136公斤,为历史最低水平。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7月,宁陕县下辖11个镇。县政府驻宁陕县城关镇长安东街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8947人,比上年增加9848人。其中,男性37166人,女性31781人。出生人口354人,出生率为5.13‰,死亡人口492人,死亡率为7.14‰。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26495户。

民族

宁陕县以汉族为主,有回、满、蒙古、苗、藏、瑶、土家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分布较集中,回族主要分布在江口区的江口、竹山、沙坪3乡,又以江口乡为最多。其中宁陕县江口回族镇是全省三个回族镇之一,有回族人口2800余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1%。

语言

宁陕县地处陕南,县境北部一直是关中地区长安属地。行政区划属西北,但语言却属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宁陕县方言内部也有一些差别。东北部与柞水,镇安县等县相邻的沙洛、丰富、小川、黄金等乡,其居民祖籍多在安徽西南部、湖北东南部长江流域一带,他们仍说着“江南话”,这个区的主要特点是声母与i行韵母相拼时,往往变读为K、K、X。如“家”读KA,“间”读,“掐”读k'A,“下”读XA。另外有一些字的读音也与本县其他方言区的差异甚大。宁陕县东南部与汉阴县等县相邻的铁炉、龙王、新矿、新建等乡一带受汉阴等县的方言影响,f、X相混。另外,在县境北部的广货街、江口回族乡一带,还有一些小小的方言岛如高桥村等。这些方言岛的人大多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关中大旱灾时迁徙来此,他们仍说着地道的关中话。

宗教信仰

宁陕县内汉族无正式宗教信仰。民国九年(1920年)十月,石泉天主教堂曾派神甫白慕理(意大利人)来宁陕发展教徒29人,一年后自行解散。一般民众只有与中国传统信仰有关的习俗。解放后提倡无神论,带有迷信色彩的信仰被革除。县内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教民们都严格遵守教规,其生活习俗与教规相一致。

经济

综述

宁陕县主导产业为生态旅游、农林产业和包装饮用水,该县围绕“菌药果畜”建基地、育主体、延链条、塑品牌,宁陕香菇、蜂蜜、核桃等系列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宁陕县布局建成“宁陕山珍”专营店10家,招引7个包装饮用水项目。

2022年,宁陕县全年生产总值(GDP)完成26.55亿元,同比增长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7亿元,同比增长3.1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7 %;第二产业增加值6.93亿元,同比增长12.7%,占比26.1%;第三产业增加值13.05亿元,同比增长4.4%,占比49.2%;三产业结构占比为24.7:26.1:49.2。人均生产总值44798元,比上年40793元增加4005元。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9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2%,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均含自产自用)20524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86元,增长6.7%。

第一产业

宁陕县围绕大黄、猪苓、天麻等特色中药材种植,中蜂、林麝梅花鹿等特色养殖,通过建设生产基地,扶持了龙头企业加工研发医药产品,而且融合了宁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大大拓宽了市场。

2022年,宁陕县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8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农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3.1%;林业增加值0.49亿元,增长7.8%;牧业增加值0.91亿元,增长0.1%;渔业增加值 0.74 亿元,增长3.3%。全年粮食产量12459吨,下降0.2%,其中,夏粮2125吨,增长0.9 %;秋粮 10334 吨,下降 0.4%。蔬菜面积37314亩,增长5.1%。药材面积31332亩,增长6.3%。全年谷物产量 9386 吨,下降1.2%,其中,稻谷产量3211吨,增长5.2 %;玉蜀黍属产量6175 吨,下降3.1%。油料产量409吨,增长3.8%。蔬菜产量43347吨,增长0.9%;食用菌产量1144吨,增长46.9%。全年肉类总产量2202.1吨,下降 6.5%。禽蛋产量659.6 吨,增长2.4%。养蜂38683箱,蜂蜜产量236.7吨,增长16.8%。年末生猪存栏12604头,比上年末增长5.0%;牛存栏 2230头,增长 0.9%;羊存栏 12545只,下降 2.8%;家禽存栏 12.91万只,增长 0.2%。全县森林覆盖率96.2%,全年营造林面积6.2万亩,义务植树21万株。林地保有量532.22万亩,湿地公园总面积46654.4亩,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18.56万亩。宁陕县全年水产品产量1104吨,增长5.7%。

第二产业

宁陕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了众多食品加工企业。食用菌、板栗、魔芋、核桃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不仅推动了宁陕县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24年,宁陕县做大包装饮用水产业,开展全县包装饮用水资源普查,支持子午玉露等骨干企业稳产增产,确保陕西天力、秦岭祖脉源、秦岭锌泉等5个已签约包装饮用水项目尽快开工,力促江口回族镇冷水沟包装饮用水、城关镇青龙村山泉水和筒车湾镇泗水沟包装饮用水3个意向项目签约落地。

2022年,宁陕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89亿元,同比增长1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3.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 78.7%。按照安康六大支柱及特色工业增加值分类看:清洁能源同比下降42.5%;富硒食品同比下降16.6%;新型材料同比增长17.2%;装备制造同比增长33.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7.3%。从国民经济行业大类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0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9.2%;食品制造业下降27.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22.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2.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64.6%。

2022年,宁陕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10家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1亿元,增长47.6%;全年签订合同额6.14亿元,增长24.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07万平方米,增长21.0%。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62亿元,比上年下降3.6%;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6.0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期房销售)面积18598平方米,无待售商品房。

第三产业

2023年,宁陕县按照“一城一山两带三区四环”的空间布局,健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建成一批富有秦岭特色的高品质生态旅游产品“,秦岭之心、绿都宁陕”旅游品牌全国知名,形成百亿级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到2026年,旅游产业将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支柱产业,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比全县GDP20%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比总就业人数25%以上,全年过夜游客规模不少于25万人次,将宁陕建成全国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2022年,宁陕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3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6.70亿元,增长17.3%。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零售额6.74亿元,增长8.1%;乡村市场3.98亿元,增长9.0%。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8.96亿元,增长8.7%;餐饮收入1.76亿元,增长7.4%。全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单位)实现网上零售390元,比上年下降9.4%。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3.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4.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4.9%,中西药品类增长42.7 %,饮料类增长22.2%,家具类增长34.2%,日用品类增长 42.4%,烟酒类增长 21.3%,粮油、食品类下降 7.9%。全县接待国内游客3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92亿元,接待人次及旅游收入比上年下降。无旅游外汇收入。

2022年,宁陕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59万元,增长18.9%,其中快递业务量108718件。电信业务总量2.17亿元,增长7.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670户;移动电话用户84984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46344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33587户。实现智慧乡村(光网)村村通。

2022年,宁陕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比年初增加5.4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40.47亿元,增长15.6%,比年初增加5.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比年初增加1.57亿元。全年保险市场保费收入6268.7 万元,比上年下降0.1%,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4100.0万元,比上年下降3.4%;财产险保费收入2168.7万元,增长6.7%。财产险赔付1849.3万元;人身险公司理赔支付330万元(不含满期给付)。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末,宁陕县共有学校27所,其中普通中学5所(高中阶段1所;初中阶段4所,含蒲河九年制学校),小学22所(未含小学教学点4个)。22 所小学在校学生4035人;普通中学在校生2677人(其中初中1772人、高中905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100%。全县共有教职工人数883人,其中专任教师741人(小学362人、普通中学230人)。全县共有幼儿园22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1所,占95.45%。在园幼儿(含附设幼儿班)1610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宁陕县拥有卫生健康机构84个,其中,医院2家,卫生院14家,村卫生室65家。全县共有床位400张,其中,医院病床250张,卫生院病床150张。共有卫生人员57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85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08人,注册护士205人。

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末,宁陕县全年无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7项,均为技术服务合同,合同成交总额 3625.16万元。全年专利申请量14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全年专利授权量13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宁陕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1个,县级文化馆1个,镇级图书馆、文化站11个,无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全县共有电影院1个。有广播电视台1座。全县拥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87个全宗,馆藏资料2万册、馆藏档案48853卷、39828件。

体育

截至2022年末,宁陕县共有体育健身场所112个,其中:村级体育健身工程68个,体育部门体育设施2个,乡镇健身设施11个,社区体育健身设施3个,学校体育设施28个。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5场次,新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名。全县体育彩票销售网点5个,专营店4个,占销售网点80.0%。全年销售金额共406.41万元,比上年392.78万元增长3.5%。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宁陕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623人(含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035人(含企业离退休人员)。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0682人。全年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503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441人。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65723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065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658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4652人。全县新增城镇就业673人,登记失业277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7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0人。

2022年,宁陕县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有8个,其中,公办民营的老年公寓1个,现有敬老院7个,共有床位1248张。城镇居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165户258人,农村居民低保对象2190 户4250人。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员(五保户)1128人,城镇特困救助供养人员34人。全年城乡临时救助5806人次,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64人次。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2231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1707人。全县共有孤残儿童1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3名,农村留守儿童236人,困境儿童492人。福利彩票销售915.5万元。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末,宁陕县全县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363天,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20 微克/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县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安全生产

截至2022年末,宁陕县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比上年减少2起。两年来生产安全事故均无直接经济损失,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平安建设

截至2022年末,宁陕县省级平安建设满意度99.87%,市级平安建设满意度97.45%。

交通

民国年间,陕西省计划修建西安市至石泉公路,勘测和编制了工程预算计划,但没有实施。1956年4月19日,宁陕县开始修建第一条公路——石(泉)宁(陕)路。1958年5月1日,石宁路正式通车,全程71公里。1958年为了发展山区经济,沟通陕南关中的交通,陕西省交通局决定修建西万公路。1959年10月,西万公路通车。在西万公路带动下,1958~1965年期间,宁陕县先后修建了关贾(关口至贾营)、沙黄(沙坪至黄金)、华狮(华严至狮子坝)等架子车路。为支援“三线”建设,1970年6月29日动工修建关口至上坝河新矿林场的公路共20公里。1971年以后,又先后修建了关(口)铁(炉坝)公路、黄(花岭)丰(富)公路。

 1976年3月以后,宁陕县修建汤油、沙小、筒五、四柴、华狮、船竹等公路,到了1979年实现了社社通公路。通公路的大队91个,占全县大队总数的63%。通公路的生产队297个,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53%。到1985年底,宁陕县已有公路33条,总里程702.452公里。其中干线公路2条147.2公里,地方公路11条257.93公里,林区专线公路10条217.30公里,村、组简易公路10条80公里。

宁陕县境内210国道134千米,西汉高速公路84千米,纵贯县境南北。融入西安市汉中市、安康、咸阳市等中等城市半日经济圈,有“西安后花园”之称。

截至2022年末,宁陕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595.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01.4千米,普通国省干线公路228千米,县乡村道1222.5千米。宁陕县民用车辆拥有量1651辆(不包括外县牌号),其中,载客汽车33辆,卡车92辆。普通摩托车5348辆,轻便摩托车是542辆。截至2022年末,宁陕县共有7路公交车路,实有公共营运车辆13辆。2022年,宁陕县全县公路运输总周转量比上年增长2.1%。

人文

宁陕县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有各类文物古迹近百处,古遗址、古墓葬、古战场、古建筑、古栈道、摩崖石刻等遍及各地。唐、宋时期,当地寺院林立,唐朝著名的禅师怀让到此传经。唐初宁陕是秦王府李世民避暑山庄,境内至今有射猎、游览的地界及范围的摩崖刻字。宁陕县本地特色美食有宁陕豆腐干、宁陕蛋饺、宁陕娃娃鱼等。

饮食

宁陕县主食除食用大米、面条比较普遍外,也常食用苞谷米饭、洋芋馍、洋芋糍巴等。副食品种繁多,有鸡、鱼、肉、蛋等上等食品;也有常备豆制品、豆腐干腌菜酸菜、香菇、木耳、黄花;也有应季时间长的洋芋、南瓜、菜豆等。

宁陕豆腐干

宁陕豆腐干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特产。宁陕豆腐干,色泽呈淡黄色或赤褐色,质地细腻,有筋丝和弹性,晶体发亮,带油润,气醇郁,咸度适宜,营养丰富,清香可口,有健脾胃、增食欲的功效。

宁陕炒腊肉

宁陕炒腊肉是宁陕一道风味独特的农家菜,口味咸鲜,色泽美观,柔韧耐嚼,香味浓郁。在宁陕主要拿它和当地的特色农家菜搭配,如干萝卜卷、皮豇豆、洋芋粑粑等等。

洋芋粑粑

宁陕人做洋芋粑粑是先将洋芋去皮,搽成末状。加鸡蛋一个,放适量的葱花,食盐在放淀粉和面粉搅匀像做煎饼的糊,用平底锅把洋芋糊糊摊成像煎饼厚薄的饼,切成小块可以直接上桌,还可以和韭菜炒,也可以用腊肉炒洋芋粑粑。

血粑粑

血粑粑是宁陕县秦巴农村过年必备的一道年夜菜,也是秦巴人民招待贵客的一道传统农家菜猪血、豆腐、猪肉、调味料的完美融合,是乡味,是割不断的乡愁。

习俗

花朝节

二月初二花朝节当天,宁陕县当地人一是给大姑娘穿耳朵;二是炒玉蜀黍花,别跳蚤(别是爆的意思,虼蚤即跳蚤)。妇女用锅子炒苞谷花,边炒边自问自答地念:“别啥子?别虼蚤,别死了没有?别死了”。据说,这天经这一别,家里就没有跳蚤了。

四月八日佛祖会

四月八日佛祖会当天,宁陕县家家嫁毛虫。用红纸裁成小条,长约五寸,交叉贴在墙上或柱子上。纸条上写着:“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青山外,永世不回家”。写字前,要到山上取青草上的露水来磨墨,据说这样写出来的字,嫁毛虫才灵验。还有的是这样写法:“佛生四月中,老君上天空,玉帝赐宝剑,斩杀五毒虫”。有的人开玩笑,愚弄不识字的人,写道:“佛生四月九,毛虫嫁不走,出去一点点,进来一大斗。”主人一旦明白,便跑到书者家中,“臭骂”一顿。

地方特产

宁陕天麻

宁陕天麻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特产,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宁陕县是道地天麻生产区,种植历史悠久,主栽品种为红杆天麻,在全县11个镇68个行政村均有分布,尤以城关、梅果、金川、江口、新场、广货街等中高山镇村居多,呈长椭圆形,略扁,皱缩而弯曲;上端带有枯干的杆茎,下端呈凹陷圆盘圈状根痕,带数枚膜质鞘;外表呈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常有浅色片状的外皮残留,多纵皱,可见数行不明显的须根痕组成横向环纹;气味为土腥味加马尿味;口感淡甜,涩辣味。

宁陕猪苓

宁陕猪苓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宁陕县是陕西省猪苓主产区,宁陕猪苓主栽品种为当地野生猪屎苓,生长期为4年。其个体肥大,色泽乌亮无夹砂。菌核呈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部分有分枝,表面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白色或浅黄色、浅黄褐色。无臭,味甘淡。

宁陕香菇

宁陕香菇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至今已有50多年成名史。宁陕地处秦岭腹地,林木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发展强劲。上世纪90年代,宁陕县汤坪镇即为陕南最大的食用菌批发集散地,产品长期出口日韩和东南亚。表面菱色、浅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鳞片,而边缘往往鳞片色浅至污白色,有毛状物或絮状物,菌肉白色,稍厚或厚,细密,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常弯曲,长3-8cm,粗0.5-1.5cm,菌环以下有纤毛状鳞片,内实,纤维质,菌环易消失,白色。有香菇独特的气味,无异味。

风景名胜

金鸭浮舟城隍庙

金鸭浮舟城隍庙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庙宇,位于210国道183公里处,宁陕县城北5公里,长安河中的沙洲上,始建于乾隆50年,即1786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陕南唯一一座保存完好、设计独特的庙宇。相传城隍庙底有一对金鸭栖身地下,水涨浮起,水落卧下,一直护佑着这块河心孤舟安然无恙,还有名家在此做诗云:“金鸭浮舟马蹄声,翠峰紫烟花弄影!”其实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实际是修建庙宇者充分考察了当地的地形特点,长安河水流到这里后,与左边山沟的小河水相撞,河水就分成两条,形成孤舟。城隍庙的基座是由巨石砌成,高出河面一米五左右。地形为南北两头逐渐缩尖,中断开阔而伸长,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33.5米,占地约10亩。

宁陕秦岭漂流

宁陕秦岭漂流位于宁陕县广货街镇铁桥(西万公路即210国道1020km)处,漂流河段起点铁桥(海拔1019m),终点向坪,全长约9Km;落差150m;平均比降1.5%。,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漂流点;河床最窄处宽20m,最宽处180m;河谷主要为“V”字型,两岸高山相峙,村落民舍较少,具有“险、幽、野、静、秀”等特点。宁陕漂流是陕西省首家采用蓄水漂流的项目,蓄水漂流坝选择在锁桥下约100m峡谷入口处,该处河道宽40m,其上200m内河道宽50-80m,能形成30000m3的库容。起点码头及管理服务设施选择在铁桥对岸,建桥梁一座,办公服务用房500平方米。游客在此停车、更衣、淋浴和下河漂流。

秦岭朝阳沟

秦岭朝阳沟位于宁陕县境内的秦岭山中,山岭海拔大约1300米左右,南面朝阳一侧地势陡峭,针叶、阔叶、灌木、草丛等植被自上而下梯次密集分布,很多树木都被藤蔓缠绕。一条溪水从大山深处流经沟底。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中段南麓腹地,宁陕县城东北部,距省会西安市148公里,距汉中市193公里,距安康190公里。公园占地面积201平方公里,南北环线118公里,森林覆盖率98%,是中国中西部最为典型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森林公园分为大沙坝、焦阳沟、胭脂坝、三缸河、平河梁、旬阳坝镇等各具特色的六大景区,有猿人谷、三炷香、千尺潭、天梯石、千年溶洞、万亩草甸等90多个景点。主景区即大沙坝林场上坝河原始林区。

宁陕南梦溪

宁陕南梦溪宁陕县江口镇沙坪村,距西安114公里(210国道1047公里处),距西汉高速公路出口45千米,溪长8公里,总面积1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9.9%,有山峰128座,大小溪水48条,瀑布86处,有140种哺乳动物和320种鸟纲在这生息繁衍,有3700种植物在这生长。

著名人物

所获荣誉

2013年10月,宁陕县入选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2013年10月,宁陕县入选陕西省教育强县。

2017年,宁陕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

2019年,宁陕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第一批)。

2020年6月,宁陕县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20年7月,宁陕县被重新确认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宁陕县入选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宁陕县入选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拟保持称号地区。

2024年2月,宁陕县获得“2023年安康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宁陕县金盆沟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万方数据.2024-07-12

自然地理.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10-01

宁陕县情简介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查询.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2024-07-12

行政区划.宁陕县人民政府.2021-10-22

2023 年宁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10-01

宁陕县县志.宁陕县县志.2024-10-01

2022 年宁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10-01

“花溪慢谷”上坝河.安康市人民政府.2024-07-12

金鸭浮舟城隍庙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秦岭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宁陕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宁陕人口.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历史沿革 .档案史志局.2024-07-12

宁陕打造生态经济强县成效显著.西部法制报.2024-07-12

秦风悠韵耀古今——宁陕县人文史迹写真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安康宁陕县8大推荐美食,这些宁陕县的地方美食值得你的品尝.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喜报!宁陕县荣获“2023 年安康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宁陕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宁陕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05-17

查询-宁陕县.国家统计局.2024-07-12

领导之窗.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陕西省统一战线 - 基层统战.陕西省委统战部.2024-07-12

宁陕县:建立产业链链长制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安康市人民政府.2024-07-12

宁陕:种下山珍果 筑巢引凤来.宁陕县住建局.2024-07-12

宁陕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宁陕县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宁陕天麻 .全国地理标志产品查询.2024-07-12

宁陕天麻猪苓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农业部专家评审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宁陕猪苓 .全国地理标志产品查询.2024-07-12

宁陕香菇.全国地理农产品标志查询.2024-07-12

去宁陕挑战“秦岭大峡谷”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宁陕“花果山”:朝阳沟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秘境南梦溪(阮杰/文图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秦岭风景中的奇葩 探秘终南山神密之地南梦溪.华商网.2024-07-12

唐洪滨同志逝世.人民网.2024-07-12

宁陕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安康市人民政府.2024-07-12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太白县宁陕县为省教育强县的通知 .宁陕县.2024-07-12

宁陕县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厉害了!安康这八个县跻身国家首批革命片区分县名单…… .网易.2024-07-12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结果的通知 .疾病预防控制局.2024-07-12

全国爱卫会关于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通报 .规划发展与信息司.2024-07-12

宁陕县等17家单位荣获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奖牌 .宁陕县人民政府.2024-07-12

宁陕通过“中国天然氧吧”复审.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