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隧道
珠江隧道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于1990年10月14日动工,1993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总投资6亿人民币,主要由广州珠江隧道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兴建。全长1238.5米,河中段全长475米,呈南北走向,隧道北端出入口位于荔湾区黄沙,连接内环路、六二三路,南端出入口位于上芳村,连接花地大道是穿越珠江的一条过江隧道,是我国大陆首次采用沉管法设计施工的大型水下隧道。
构造布局
隧道共有三条管道分三个孔,西侧两孔为双车道汽车管道,东侧一管道设计时为地铁一号线的双轨管道,由北岸黄沙段,河中段及南岸芳村段三部分组成,本打算在地铁建设前作自行车隧道用,但隧道建成时地铁就立即开始建设,南端出入口设有收费广场,由于广州市已实行汽车年票制度,本市的汽车并不须票停车缴费,因此收费广场基本已被废弃。
施工方法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承担隧道水中段部分,长达320米,采用沉管法施工,分5节预制和沉放,沉管首尾相连,最后与岸上对接,整个隧道就可以贯通了,工期18个月。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根据该工程特点,采用在船上预制的方案,即是被行内称为“移动干坞”的方法。具体来说是在一艘名为“重任1601”驳船上预制管节,完成后用拖轮拖抵隧道位置上进行沉放安装平台。
“移动干坞”技术是隧道施工比较先进的技术,该技术可以使隧道的埋深较浅,工程占地少,节约工程投资。解决了传统方案的局限性,如造价高、场地限制等。
它是全国第一座运用先进的沉管技术建设的三孔隧道(两孔为车行隧道,另一孔为地铁通道),也是目前广州市第一座穿越珠江的车行隧道。隧道全长1380米,宽33.4米,沉管段长457米,高8.15米,总投资为6.8亿元。
管节的浮运沉放工程要在平潮时进行,避免大流速的影响。工程采用大型吊船沉放法,其安装沉管的主要步骤如下:
1.将预制管节从干坞浮出,然后拖航到沉放位置。
2.注水于管内压载舱,以抵消江水浮力,令管节沉入已挖好的河床沟槽内预定的位置,(从黄沙岸向芳村岸依次第1-4个管节的负浮力为200-300吨,第5个管节的负浮力为50吨。)
3.将管节与前段已就位的管节拉合,使GINA橡胶垫在两个管节间,形成有效的初始水密圈。
4.抽走两管节端封间的水分,形成真空状态,因而四周江水紧压GINA橡胶垫,使接头达到所须的强大水密圈。
5.拆除接头两侧的端封,在接头内侧安装Omega密封圈,作为第二道止水防线。
6.注水1400-1500吨于压载舱,并利用四个垂直千斤顶调节。使管底与基槽间空隙为600mm。
7.以砂流法灌填中粗砂,进行管底基础处理,使隧道结构均匀地支承于一个基础平面上。
8.折除垂直千斤顶,留下四根支杆。
最后沉管上再铺上一层碎石,以保护管道。
该沉管段的关键是橡胶垫。橡胶垫是从荷兰引进的GINA橡胶垫,原本有230mm厚的,经过水压对接后,被压至只有90mm厚,形成极强大的水密圈,从而保证了过江隧道的密封安全。
交通便利
珠江隧道通车后,芳村区的对外交通不需要再依赖珠江大桥,甚至取代珠江大桥成为通往佛山市、南海等地的主要交通干道。由于珠江隧道成为通往佛山、南海区等地的主要交通干道,每天都有许多车辆使用,车流量由原来的每天5.5万辆激增至每天10万辆,远远超出了珠江隧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导致该隧道每天的交通极为繁忙,所以政府正研究兴建洲头咀隧道、如意坊隧道,缓珠江隧道的交通压力。
参考资料
广州珠江隧道.隧道网.2023-12-18
昔过江如过海 今跨海似跨江.新浪财经.2023-12-18
昔过江如过海 今跨海似跨江.新浪网.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