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城镇
元城镇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地处华池县西北部,总土地面积201.6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半家半牧区。该镇辖6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1581户,总人口11049人。该镇辖区内有秦直道、菩萨山,得胜寨等名胜古迹,本地特色产品有糜儿酒、荞麦面、羊肉等。元城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发达,集市贸易繁荣,是华池县西部乡镇乃至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及交流中心。
基本介绍
元城镇是宋代乃至解放战争时期兵家必争之地,地处华池县西
北部,东北地区与陕西省的长官庙、庙沟两乡接壤,西南与县内的白马乡、怀安乡毗,光热充足,年平均降雨量300-500毫米,年平均年平均气温7-9℃,无霜期150天左右,是典型的半家半牧区。该镇总土地面积20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603亩,人均占有耕地11.4。共辖6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1581户,总人口11049人,其中农业人中1113户5311人,有行政企、事业单位28个,镇区居民496户5740人。改镇辖区内有秦直道、菩萨山,得胜寨等名胜古迹,本地特色的糜儿酒、荞麦面、羊肉久负盛名。悦乐公路穿境而过,每天客运、货运等运输车辆达80多辆,集市贸易繁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发达,是本县西部乡镇乃至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及交流中心。
行政区划
基础建设
华池县元城镇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紧紧围绕“抓建设、夯基础,抓管理、促规范,抓文明、树新风”的总体思路,采取“依托项目、盘活资源、市场开发、部门帮助、工队垫支”的办法,建起了多功能党建活动室和高标准档案室,整体搬迁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个,维修改建1个,使镇村党建活动阵地全部实现达标,有力地促进了该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元城镇党委、政府就根据各村实际,本着“实际、实用、适当”的原则,制定了适合镇情、村情的建设方案,长远规划、稳步实施。吕沟咀村是元城镇唯一一所村校分离的村,按照村部整体达标要求,镇政府没有对其大拆大建,而是以改善办公条件、营造文化氛围、健全各项制度、提高服务水平为主,结合“六有”标准着重对旧房屋进行了维修改造,并增添了部分建设项目。元城镇仅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一项就投入资金78万多元。聚合资金,逐步使办公场地实现固定化,民主管理实现规范化,组织活动实现制度化,社区活动实现经常化,档案管理实现标准化,文化娱乐实现电教化。
元城镇组织农户在村镇道路两边栽植绿化树木,对人流相对集中的村组道路进行平整、铺砂,做到畅通整洁,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对于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抓好了“两清三改四化五通”工作。“两清”即:组织农民对庄前屋后的垃圾、污水进行定期清理掩埋,彻底杜绝了农村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现象;组织农户对柴草垛进行清理,杜绝沿路临街乱堆乱放柴草、挤占公用场地的行为。“三改”即:动员农民建标准化棚圈,推行舍饲圈养,使养殖区与人居区分离;改厕,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村组推行水冲式厕所;改厨,鼓励农户使用甲烷、煤气等洁净能源。“四化”即: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该镇还以悦乔公路元城段道路卫生整治为重点,对乡村道路实行定期清理,广泛开展清理土堆、石堆、农作物秸秆堆、粪堆,杜绝在公路上打场晒粮、放养牲畜、排放污水、乱停车辆、设置路障等阻碍交通的行为,对公路排水沟进行了彻底清理。
经济状况
2005年,该镇工农业总产量值达到11941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4680,人均产粮1746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43元,财政收入达到191万元,居民储畜存款余额达886万元。固定电话装机数量达486部,移动电话拥有数量达3290部。道路入户率、农电入户率均达到100%,电视覆盖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22%,有线电视入户率达28%。街道有综合型商场2处,个体工商户346户,流动人中达到1640人。
石油资源
元城镇境内石油资源丰富,是长庆油田在华池县的主产区之一。驻有元城作业区、油气大队、修井队等石油单位4个,月油水井168口,各类输油管线146条,总长260.69公里;油水井数量和输油管线长度均占到全县井线数量的九分之一。
乡镇发展
元城镇党委、政府按照“面向市场定项目,因地制宜抓落实,依
靠科技要效益,加快步伐搞建设,引导农民奔小康”的总体思路,立足镇情、民情,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从强化一个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两个关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康生态家园建设)、营造三个环境(干事创业、投资和建设三个环境),突出四个重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带动战略、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培育四大产业(草畜、薯豆、杏果、小杂粮)入手,大力实施小城镇建设,着力加快小康社会进程。该镇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品位显著提升,流动人口和个体工商户、小商贩等日益增加,使元城一举成为华池县西部乡镇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
文化氛围
在地处深山的华池县元城镇元城社区,有一支由农民、个体户组 织起来的社区文化宣传队。从最初的七八个人簇在一起自娱自乐、锻炼身体到队伍越来越庞大,直到现在这支队伍已经拥有了100多号队员,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只有5岁,农闲时节,他们总能在早晨或者傍晚聚集在社区的老戏院子里、采油二厂元城作业区的灯光球场,自编自演节目,与干部、群众、油田职工一起载歌载舞,欢乐山乡。
2007年,在元城镇政府、元城社区的帮助支持下,元城社区文化宣传队正式成立,引领着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他们被当地群众和乡镇干部形象地称为“和谐使者”——他们的存在既活跃了山乡文化,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拉近了干部和群众、企业和地方之间的关系,还通过宣传政策、荣辱观等使山村文明之风更加强劲。
2006年11月13日,是元城镇政府主办、采油二厂元城作业区协办的社区文化交流促进会暨文化体育广场落成的大喜日子,也是元城社区这支农民文化宣传队第一次群体性、正式登台亮相。在新落成的广场上,他们或歌或舞,或弹或奏,或说或演,以独具特色的民间群众文化征服了广大观众。陇东学院音乐系副教授马登峰观看节目后激动地说:“虽是一支农民组织起来的宣传队,但他们排演的一些节目完全能够走出大山,登上大雅之堂。”
特色产业
元城镇优质绒山羊养殖示范基地是华池县利用省科技扶贫资金和启动民资建成的一处集优质绒山羊繁育、改良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位于华池县元城镇高沟门村城湾组,基地占地9338平方米。2004年以来,共投资110万元,建成标准化羊舍8幢48间、592平方米,饲草料库房6间,配种室、消毒室、采精室、治疗室等工作用房4间,修建青贮饲料氨化窖(池)2处,钢架大棚1处、400平方米,承包土地种植牧草500亩。元城镇绒山羊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种羊和羊绒的优质优价上。优质高产种羊价格稳定,饲养效益稳中有升,羊绒价格也因其细度好、柔韧性强、净绒率高而一路攀升,在舍饲条件下,每公斤羊绒按照市场保守价170元计算,每只羊的羊绒可收入272元以上,当年每只羊产两只羔羊,每只按1000元计算,共计可收入2272元。
元城镇高沟门村是绒山羊养殖专业村,勤劳的高沟门村农民依托元城绒山羊繁育基地,坚持龙头带农户,产业求规模,积极筹措资金,自发购买养殖,户均饲养辽宁省辽宁绒山羊11只、种植多年生牧草20亩、先后涌现出李得武、李得文、李彦峰等养殖大户。由于高沟门村的示范带动,元城全村226户,新增专业养殖户158户,尤其是城湾组,该组共有22户110人,群众、高桥两村的部分群众已积极投身到绒山羊养殖行列。元城镇积极争取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支持和合作,镇党委、政府计划在绒山羊养殖基地的基础上投资75万元,加强小区公益设施建设,新建小型电力提灌站一座,用于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新修砂石路5公里,用于解决运输难的问题,努力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真正把绒山羊舍饲养殖逐步做成华池县及庆阳市最大的集散地。
乡镇公益事业
华池县元城镇坚持以“活力元城·新农村风貌为主题”,积极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旨在培养农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2006年,元城镇投资128万元建成了占地3342平方米,集休闲、健身、文化、集会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文化广场一处,还对活动场所全部进行了硬化,配置各类活动器材18件,并成立了元城镇体育工作站,建成活动用房9间、180平方米,内设乒乓球、台球等活动室。为提高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元城镇政府全体职工带头晨练,参加爬山、跑步等活动。该镇还不断加强村组群众体育活动健身场所建设,为全乡新农村建设点的文化体育广场都购置了乒乓球台、象棋桌等活动器材,为农民农闲时提供了好去处。同时,该镇每年都要举行由各村群众和镇直机关单位职工参加的群众运动会,与驻地石油企业不定期开展企地篮球联谊赛、机关乒乓球比赛等活动。该镇被甘肃省体育局、省农牧局、省农民体育联合会授予“2003—2007年度全省农村体育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