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乃宁寺

乃宁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全称乃宁曲德寺。位于日喀则市康马县南尼乡吐蕃时期,由古印度僧人、莲花生弟子阿羌甲?强拜桑布创建。原属宁玛派,10世纪改噶当派,15世纪改宗格鲁派。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建筑大体可分为吐蕃时期、宗喀巴时期、19世纪时期、土登嘉措时期。1904年6月25日,英军攻打乃宁寺,当地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爆发了乃宁寺大血战。

建筑布局

吐蕃时期建筑

乃宁寺位于日喀则地区康马县南尼乡,主要建筑包括围墙、佛堂、佛塔、欧子札仓、吉察札仓、曲康札仓、丁吉札仓、额古夏札仓、那布札仓等,均为夯土建筑。围墙南北长384米,东西宽170米,高5米,厚2米。东北角为一楼,仅存墙体。墙内建筑分南北两部分。

①南部。有佛堂、欧子札仓及3座灵塔等建筑。佛堂坐西朝东,长26米,宽17米。佛堂西部为佛殿,东部为经堂。欧子札仓位于佛堂北部,坐西朝东,长30米,宽24米,其建筑尚存。佛堂与欧子札仓间为3座灵塔。佛堂南侧为该寺创始人阿羌甲?强拜桑布的墓地,原建有小型护法神殿,现存墙基。

②北部。有吉察札仓、丁吉札仓、曲康札仓、额古夏札仓、那布札仓和佛塔。5座札仓以佛塔为中心,佛塔在建筑群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其建筑风格与古印度寺院相一致。佛塔其结构为坛城状。塔座方形,长、宽各10米,高1米。塔身为圆盘状,直径9米,高1.5米。塔心长、宽各3米,高1.5米,上部已残缺。佛塔东部为曲康札仓,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现为废墟。佛塔西部为额古夏札仓、那布札仓。额古夏札仓坐北朝南,是进深3间,面阔3间,高三层的夯土楼;那布札仓已成废墟。佛塔南部为吉察札仓,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 400平方米,有4座建筑物,其中2座建筑为进深4间,面阔4间,高三层的夯土楼。札仓内一面墙上残存有释迦牟尼坐像壁画。佛塔北部为丁吉札仓,坐北朝南,高三层,面积180平方米。

宗喀巴时期建筑

宗喀巴曾在该寺生活、讲学,该时期建筑主要包括1座佛殿和2座札仓。佛殿坐西朝东,长17米,宽15米。札仓位于佛殿北侧,坐西朝东,长25米,宽19米,进深2间,开5间,夯土筑成,共三层。20世纪70年代初期,佛殿和札仓被拆毁,仅留遗址。

色拉札仓,为拉萨色拉寺设在该寺的下属札仓,位于吐蕃时期的佛殿南侧。札仓为石砌建筑,坐西朝东,南北长43米,东西宽15米,高二层,内有大小20余间房。

19世纪建筑

主要包括1座佛殿和7座札仓,由拉萨下密院堪布雄奴奥所建。佛殿和札仓原作为康马县所建色丁寺僧众往返拉萨市等地,途中住宿念经之地,故称“江如色丁”。佛殿坐西朝东,长35米,宽18米,占地面积630平方米。札仓中面积最大为450平方米,最小为126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被拆毁,已成废墟。

十三世达赖时期建筑

位于吐蕃时期佛殿东部。清光绪三十年(1904)江孜保卫战后,十三世达赖为表彰寺内喇嘛做出的巨大贡献,主持建成乃宁寺的大昭寺。大昭寺坐北朝南,由经堂、佛殿、僧房等组成。门廊4柱,东西走向,长7米,宽5米,其四周墙壁彩绘四大天王像。门廊后部正中为经堂,东西长28米,南北宽24米,内有18根方柱,经堂四壁彩绘释迦、度母、金刚等壁画。经堂后为佛殿,东西长8米,南北宽5米,正中为泥塑释迦结像,高2米,其两侧各有一尊泥塑弟子立像,高2米。佛殿东侧为喇嘛拉康,占地面积25平方米,殿南部设有神,内供一幅高2.5米、宽1.3米的“大明皇帝御制檀像”,拉康四壁绘释迦、菩萨、度母、金刚等壁画。佛殿西侧为道具房,存有跳神和祭祀用具。

英雄故事

乃宁寺被后世敬仰,除了因为她是藏传佛教著名寺庙、是八大藏戏之一的《朗萨雯波》的发祥地外,还因为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乃宁大血战”。乃宁寺门廊入口处,一段文字诉说着当年的惨烈:

1904年6月,英军入侵西藏江孜,乃宁寺地处英军的军需供应要道。英军为夺取乃宁寺,与藏军及寺庙喇嘛在乃宁寺乌孜大殿前发生激战。乃宁寺的喇嘛、寺管会副主任平措日桑带领记者来到当年发生血战的乌孜大殿。平措日桑说,乃宁僧民协同前来保卫乃宁寺的800多名藏军于6月25日开始,几天时间内同以荣赫鹏为首的18600名英军发生了两次激战。英勇的藏族军民手拿藏枪土刀并肩奋战,抵抗手握洋枪大炮的侵略军。战役中,英军屡次受到惨重打击。

平措日桑介绍了当年战斗的细节:由于乃宁寺围墙坚固,上下两层楼有许多射击孔,加之藏兵把守大门,不易攻入,布置在两山头的藏军,居高临下,夹击敌人,侵略军死伤惨重。随后,英军又从东、南两方向乃宁寺发起炮击,紧接着集中兵力又一次猛攻乃宁寺。这次敌人调来步兵80余人,绕道爬上乃宁寺后山,守卫乃宁寺后山的羌塘高原“那仓六部”14名藏兵挥刀冲向山头敌人,在奋勇杀伤数十名敌人后,全部壮烈牺牲。敌人在后山头以密集的炮火掩护,工兵用炸药把寺院围墙炸开了一个缺口,大批英军涌入寺内。

“聚集在大殿中的藏军官兵奋勇冲杀,在乌孜大殿前与敌人展开肉搏,民兵首领阿达尼玛扎巴举刀一挥,将英军将领则娜•色赫劈成两断,大挫英军锐气。”流传在西藏自治区的一首民俗音乐唱道:“阿达工布(民兵首领)兵到了,英军倒下去了,乃宁寺院里面,成了血的海洋。”民歌所记述的就是这一次的血战。

战斗的结局是这样的:乃宁寺僧民虽奋勇抵抗,重挫敌军,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全部阵亡。史料记载,英军攻占乃宁寺后,进行了大屠杀,并将寺内文物洗劫一空,纵火焚烧了寺院。

大血战虽发生在百年之前,但侵略者的罪证至今清晰。平措日桑指着乌孜大殿木门上的三四个弹孔说,“这些弹孔就是当年侵略军留下的”。弹孔很深,犹如斧凿一般,不难想象当年英军的子弹重重打击的情景。

作为对这段历史的纪念,乃宁寺山门外矗立的一座巨石碑上,用鲜红的色彩书写着“乃宁寺大血战英烈纪念碑”,用以悼念当年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烈士们。

保护

寺内文物主要有题款为“大明永乐十年四月十四”的绢画大明皇帝御制旃檀佛像、题款为“大明成化年制”的霁红瓷杯、“佛传故事”木雕等文物。乃宁寺是后藏地区一座古寺,其遗留下的各个时期的建筑遗址对于研究西藏自治区各时期寺庙建筑的风格、布局、用材都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1996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如今的乃宁寺是一处著名寺庙,还是西藏自治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西藏自治区发改委的介绍,该寺庙现已申报第七批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加强乃宁寺的保护管理,199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将乃宁寺列为第三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与200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将乃宁寺保护维修工程列入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向国家申报,2007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项目方案》,批准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

2010年9月29日,经中国政府拨款,西藏自治区在乃宁寺启动乃宁寺保护维修工程,一期工程计划用一年时间维修这座历经血战损毁和岁月侵蚀的古老寺庙。日喀则市行署副专员普布桑珠在此间开工仪式上说,乃宁寺“彰显了西藏各族儿女抵御外侮、维护祖国统一的铮铮豪情”。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