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利铭泽

利铭泽

利铭泽,1905年在中国香港出生,新会区双水区加乡人,祖籍开平赤水镇沙洲水井坑村。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学士及硕士学位,曾获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香港知名人士利希慎的长子,利氏家族第三代成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利铭泽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海南岛大队队长,从事后方抗战救援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回港从商。历任香港税务检讨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还曾担任多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李泽明热心家乡公益,曾于70年代多次访问,商谈经济贸易,足迹遍及十余省。多次回中国大陆进行多项经济投资和赞助,截止1983年,利铭泽计捐款建设广东华侨中学校舍、双水区侨联大厦、加寮桥梁以及新会人民医院等共计近700万元港元。1983年7月6日,利铭泽因心脏病发逝世,当时的中国领导人纷纷致唁电哀悼。

利铭泽曾于1940年获女王陛下政府授予大英帝国勋章勋衔,于1963年获英女王授予C.B.E勋衔。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利铭泽,1905年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生,是香港知名人士利希慎的长子,新会区双水区加寮乡人,祖籍开平赤水镇沙洲水井坑村。儿童时代在澳门度过,入读陈子褒开办的灌根学堂。早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

1917年,12岁的利铭泽赴英国求学,成为数学高材生。1927年,利铭泽毕业于牛津大学工程系,获学士及硕士学位。他留英期间,曾任中国留英学生总会会长。1928年回到香港,在柯伦治工程行实习三年,后担任中国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副会长等职务。抗日战争前曾在广州市人民政府任秘书。

抗战时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利铭泽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海南岛大队队长,从事后方抗战救援工作。此时,虽然家族采取了持盈保泰的策略,不再开展生意,但已经转到广州市政府工作的利铭泽仍然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行动中。凭借他在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他参与修建公路和水利设施,为抗日战斗做出了贡献。

返港从商

1945年,抗战胜利后,利铭泽返回中国香港从商。随后,他在中国香港英治时期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被任命为“太平绅士”(太平绅士是殖民地时期的一种爵位)。自1950年起,他还担任了中国香港税务检讨委员会委员、反贪污委员会主席、香港市政局议员、立法局议员、行政局议员、公务员任用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大学董事会董事、中华总商会名誉理事、中国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副会长、四邑工商总会永远会长等社会职务。此外,他还曾担任多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包括利希慎兴业有限公司、九龙的有限公司、源和有限公司、联合地产有限公司、合利地产有限公司、民乐有限公司、华利贸易有限公司、国光企业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以及美都酒店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公司。自1955年至1960年,他出任香港市政局议员。他曾出席第四、五届亚洲及远东经济会议,率领香港特别行政区贸易代表团访问西非各国。

在20世纪60年代,维多利亚港筑建跨海大桥或隧道被提上议程,利铭泽当时担任“两局”议员,由于他本身是注册工程师,深谙投资潜力,因此成为推动这一计划的重要人物之一。为了实现这个愿景,他与其他企业家合作,包括英资会德丰有限公司船务的马登(后被船王包玉刚收购)、和记集团的祈德尊(后被香港首富李嘉诚收购)以及中华电力的嘉道理(Lawrence Kadoorie),共同创立了维多利亚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兴建海底隧道。1965年,计划获得批准,政府授予了他们30年的专营权。于是,利铭泽等人成立了跨海隧道有限公司,开始着手建设工程。到了1972年2月,整个工程基本完成,隧道贯通了九龙半岛和香港岛,经过检验后投入使用。从那时起,这条隧道成为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使全港居民都能够自由畅行。

致力侨务工作

1964年,利铭泽获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78年至1983年任暨南大学第一届董事会董事。虽然长期定居香港特别行政区,利铭泽不忘关心家乡公益。他曾于70年代多次访问,商谈经济贸易,足迹遍及十余省。自20世纪80年代起,他配合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廖承志致力于侨务工作,多次回中国大陆进行多项经济投资和赞助,支持祖国的经济建设。1980年,廖承志、利铭泽两人发起兴建广州花园酒店。1983年,利铭泽与美国财团合资组成加华石油公司,投资开发南海油田。到1983年止,利铭泽计捐款建设广东华侨中学校舍、双水区侨联大厦、加寮桥梁以及新会人民医院等共计近700万元港元

逝世

利铭泽于1983年7月6日离世,享年78岁。丧礼在中国香港殡仪馆举行,参加的人数达千余人,包括来自中国香港各界、国内政要等。在灵堂内,摆放着众多国家领导人以及广东省领导人等送的花圈。北京《人民日报》在1983年7月13日,以“利铭泽先生丧礼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为标题,刊登了这一则利铭泽逝世的消息。

个人生活

利希慎长子

利铭泽是中国香港知名人士利希慎的长子,是利氏家族第三代成员。利希慎作为利氏家族第二代,在继承父业后,曾涉足鸦片贸易,并投资房地产,被誉为港澳的“公烟(鸦片)大王”。利氏家族在香港享有卓越声望,财富代代传承,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

家族成员

以上信息来源:

喜欢科技的实干家

利铭泽是一位热爱科技的实际行动者。早在1961年,他就在自家的天台上自己动手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这并非为了省电费,而是满足了他对个人科技兴趣的愿望。利铭泽从小就对科学技术充满兴趣,在中学时期就是数学方面的高材生之一。他回顾了中学时代,表示数学一直是他最喜欢和最擅长的科目,不论数学难度多大,他都会全力解决,因此对于取得的胜利感到十分满足。

荣誉奖项

以上信息来源:

人物事件

关心国家建设

利铭泽一直关心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他在任职香港加华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期间曾积极参与石油勘探开采项目,与中国政府石油部和广东省领导商讨南海石油资源的勘探开采以及中国香港天然气的供需问题。1982年,利铭泽会晤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并为上海的经济建设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利铭泽的爱国之情从留学英国时便开始,对祖国的前途深感担忧,尤其是在中国政局动荡不安、受列强欺凌的时期,他和其他留学生一同呼吁爱国救国。70年代后期,他多次回到祖国进行访问,深切感受到新中国取得的巨大进步。他认为,当年的理想已经实现,新中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

此外,利铭泽也积极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往来,特别关注中国大陆对中国香港的能源供应和粮食供应,认为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影响不能忽略。

热心公益事业

利铭泽积极参与家乡社会公益事业。自1979年至1981年,他相继资助兴建了新会华侨中学校舍和双水侨联大厦。他还在五邑大学建校初期慷慨捐赠100万港元,支持五色大学的发展。1983年,他与旅港乡亲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实业家黄球等人共同倡议兴建新的新会人民医院,以利希慎家族名义捐资了190万元港元。此后,他持续资助兴建了开平县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楼、第二人民医院医技楼、开平县赤水区和沙洲侨联大厦、开平县第五中学和赤水镇中心小学教学大楼,兴建了赤水自来水厂和扩建赤水坪中山桥,还捐资兴建了水井坑村利群大厦。除此之外,他还为新会县双水区的多项福利事业做出了贡献。

人物争议

利瓦仔认亲事件

2002年,一名叫利瓦仔的男子自称是已故利铭泽的儿子,声称利铭泽在法律上是他的父亲,入禀香港高等法院要求确认这一身份。利瓦仔是一名理发师,当时67岁,声称利铭泽曾经离开香港特别行政区从军,将妻子和他留在开平市,然后失去了联系。利瓦仔声称是通过巧合才得知自己是利铭泽的儿子,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他试图确认这一身份,还找到了一位名叫利祥的同乡来作证。然而,利祥在后来澄清,称自己当时只有7岁,根本没有出席利铭泽和他母亲的婚礼。此外,有人指责利瓦仔伪造文件。整个利氏家族也对他提出了指控。后来,利瓦仔被诊断患有肝癌,对于家族的指控和证据,他在病榻上表示无奈。

人物评价

由于利铭泽在中、英、美等名牌大学取得骄人学历,在企业管理、业务发展,乃至如何与竞争对手及政府等往来交手上,实在游刃有余,不用假手外人,令他们的才能与识见,比当时的社会精英有过之而无不及。——(家族企业杂志评)

由于拥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局兼立法局议员这个官衔和地位,所以六十年代的利铭泽,既是香港著名工商界人物之一,又是香港官场中的著名人物之一,也就是香港社会上的一位VIP,即要人或大人物。——(张若玲、李盛平评)

利铭泽生前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事业,致力香港繁荣,关心国家建设和祖国统一事业。——(人民日报评)

他虽在英国接受教育,但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薰陶,立场亲中,被誉为早期的爱国商人。——(南方网评)

参考资料

利希慎家族:铜锣湾的地王.南方网.2023-09-13

新会区人民政府.新会区人民政府.2023-09-13

“鸦片大王”利希慎家族兴衰史.界面新闻.2023-09-13

..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