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鲁继曾

鲁继曾

鲁继曾,字省三,1892年9月16日生于阆中市县,1977年8月29日卒于北京。前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鲁平之父。鲁继曾长期任教大夏大学,担任教育学院院长、教务长,抗战时期,为大夏沪校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海解放后,去香港光夏书院(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之一)任教。鲁继曾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在担任繁重的校务、教务工作期间他仍然坚持教学和学术译著工作。

正文

鲁继曾自幼丧父,寡母孤儿依靠典当为生。后来,其母因贫困所迫而改嫁,后父脾气暴躁,动辄对他拳脚交加。他忍无可忍,在一次遭到后父狂殴后,终于离家出走。在亲戚的帮助下,只身徒步去成都市,在一所教会学校里半工半读,时仅十岁有余。中学毕业后,由教会保送去杭州之江大学就读。

毕业后,适逢欧战爆发,中国作为协约国的参战国之一,派了大批工兵去欧洲战场当苦力,鲁继曾作为翻译应征前往法国。由于待遇较丰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积蓄了相当一笔钱,遂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教育心理学,得硕士学位后回到上海市。在上海遇杨进美,两人不顾家庭的反对,由自由恋爱而结为夫妇。杨的家庭为典型的封建家庭,妇女在家里毫无地位,自由恋爱在当时被视为大逆不道。为此,婚后,杨父与杨进美断绝父女关系,老死不相往来。

鲁继曾先在母校之江大学任教,后任职于上海市教育局,曾一度代理过局长之职。大夏大学成立后,应留美同学之邀,在该校担任教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贵阳,他临危受命留守上海,学校迁至租界继续上课。当时条件十分艰苦,政治上也经常受到日伪的威胁。其同事注册主任就经不住敌伪的利诱,下海出任伪浙江省省长。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拉拢,鲁继曾不为所动,坚决与日伪划清界线,因而激怒了敌人。未几,因一再收到敌伪寄来的附有枪弹的恐吓信,从而不得不报警,由租界的巡捕出动装甲车日夜在其住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得秘密离沪,经香港特别行政区越南辗转去与贵阳大夏的同事会合。两年后,因上海市大夏群龙无首,他又以秘书长兼教务长的身份被派回上海主持校务,直至抗战胜利,贵阳大夏迁回上海。

抗战胜利后,为了解教育界在上海沦陷期间各人的表现,当局成立了一个“大学教授甄审委员会”,鲁继曾和马叙伦等人被任命为委员。在担任大夏教务长的同时,他还兼任过暨南大学、圣约翰大学、国立音专等大专院校的教授。上海解放后,大夏大学被军管,领导班子重新调整,鲁继曾不再担任职务,有的课程也被停开,他遂赋闲在家。1950年鲁继曾应友人之邀,去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他原来的学生所办的光夏书院任教。光夏书院后与其他书院合并为联合书院,即现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

鲁继曾1958年退休回北京与子孙团聚。文化大革命中,他虽经受了批斗和遣送下乡,但他仍坚持学习毛主席语录并作了大量笔记。直至“四人帮”下台后,他才被允许从农村回京居住,但不久即患脑出血去世。

鲁继曾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可谓桃李满天下。在担任繁重的校务、教务工作期间他仍然坚持教学和学术译著工作。他的严谨教学风格为学生们所称道。

鲁继曾著有《中学教学实际问题》等书,并翻译了较大量的西方教育名著,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彼得斯著《教育社会学原论》(商务1935年版,1938年重版)、彼得斯著《公民教育详解》(商务1939年版,1966年重版)、威尔斯著《生路》(商务1937年版)、布鲁克斯著《瑞士公民教育》(商务1938年版)等书,有的译著如克莱夫·刘易斯(C.S.Lewis)的《痛苦的奥秘》直到1994年还由文艺出版社重版发行。在教育学、心理学的中外学术交流方面做了许多奠基性工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