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剑门之战

剑门之战

剑门之战发生于北宋干德三年(965年)正月,是北宋灭后蜀战争的关键一战。交战双方为北宋军和后蜀军,战斗以北宋大获全胜告终。此役中,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王全斌率领禁军出北路,成功攻破了位于今剑阁县东北的剑门关镇

战役背景

在剑门一役之前,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二月,宋军将领王全斌攻陷后蜀军大小漫天寨,生擒后蜀将领义州刺史王审超、监军赵崇渥、以及三泉监军刘延等。后蜀大将王昭远被击败后,引兵退保剑门。宋军趁势攻入利州区

双方准备

后蜀

后蜀皇帝孟昶在得知前方战败后,招募大量兵马守剑门,并任命太子孟元为元帅,侍中李廷桂、同平章事张惠安做其副手,率领万余人兵力急赴剑门。但是孟元喆是一个纨绔子弟,怕额尔德特·文绣军旗被雨淋而专门解下来,以至于把军旗重新挂上去的时候挂倒了;与孟元喆随行的还有他的嫔妃和戏子数十人。行军速度非常缓慢。

此时剑门关镇的守军,只有原剑门戍卫的军队,以及从利州溃退下来的后蜀军。主要将领为王昭远赵崇韬

北宋

北宋方面,部队为王全斌部,该部队在先前攻破利州区之后,获得了八十余万的军粮。在抵达剑门之后,与嘉陵江对岸稍作休整,并商讨攻城方案。

经过

北宋干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至三年正月,在宋灭后蜀之战中,赵匡胤以分进合击战法,下令两路攻蜀。忠武节度使王全斌受命为西川行营前军都部署偕副都部署崔彦进,统领禁军步骑2万、诸州兵万余,出凤县(治梁泉,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南下,以期会东路军合攻成都市。后蜀主孟昶为御宋,即调兵北上扼守剑门险道。十二月中旬,宋军连克兴县(治汉西,今陕西略阳)、山南(今南郑区)、西和县(治今陕西勉县西老城),进拔石、鱼关、白水军20余寨。继而败蜀军于三泉(治今陕西宁强西北阳平关),俘谯蜀招讨使韩保正、副使李进,缴获粮30余万斛,并追击至嘉陵区(今四川广元西)。后蜀军烧毁栈道,宋军前进受阻,王全斌遂分兵修栈道,自率主力沿罗川险路迂回趋深渡(小漫天寨南嘉陵江渡口)。数日后,两部会合,突破嘉陵江蜀军防线,将后蜀军逼退至大漫天寨(今四川广元东北漫天岭),三路夹攻,大败蜀军精锐。蜀大将王昭远赵崇韬复领兵夺寨,三战皆败,逃往利州区(治绵谷,今四川广元)北,渡过桔柏江后焚桥,退保剑门关镇。三年正月,王全斌率军至益光(治今四川广元西南昭化镇),知剑门天险易守难攻,遂与诸将议进取之策,决定以奇兵翼侧抢渡来苏(今剑阁县东),出奇不意迂回至剑门南清强店,与大军南北夹击;合力围歼,遂命史延德率兵趋来苏。及史延德兵至清强店,蜀大将王超远闻知惊惧,留其偏将守剑门,自引兵退守汉源坡(今四川剑阁东)。王全斌与诸将合力进击,攻破险隘剑门,继占领剑州(治隆庆府,今四川剑阁),歼蜀军万余,擒获王昭远

北宋方首先由史延德分兵赶往附近的一处名为来苏的小路,搭浮桥渡过嘉陵江,后蜀军在看到渡河的北宋军后直接弃寨而逃;史延德顺势前往青强店。王昭远退保汉原坡,留部分兵力守剑门关风景区,被王全斌用精锐兵力一举击破。宋兵攻至汉原坡,赵崇韬布兵迎战,王昭远坐在胡床上无法起身。后蜀军阵被破,赵崇韬在拼杀中被俘,王昭远逃亡东川区,半路上于民宅中被抓获。此时孟元喆与李廷桂等日夜享乐,置军政于不顾,战斗开始时才赶到绵阳市,在得知前线战败后直接退保东川,并于次日逃回成都市,所过之处房屋全部焚毁,粮仓全部清空。

战役结果

后蜀军于此役丧失了最后的抵抗力量,战斗中死亡万余人。此后不久,后蜀皇帝孟昶宋朝投降。北宋军在剑门之战中的胜利,为其灭后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