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果峨马杜鹃
短果峨马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ochraceum var. brevicarpum)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下的一个变种。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1.5-4.0米。树皮为灰褐色。粗壮,老枝灰褐色,幼枝略带红褐色。宽卵形,先端钝圆,深红褐色,外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多集生于枝端,叶柄粗壮,长1-3厘米,叶片长椭圆形,长倒卵形,基部近圆形,先端钝圆,边缘无齿,略反卷,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有少量淡褐色棉毛;长8-15厘米,宽5-8厘米。
伞房状花序,有花5-15朵,与叶同时开放,花萼小,5裂,三角状卵形,有柔毛,花冠宽钟形, 黄白色,直径2.5-4.0厘米,花冠裂片5,不等大,有一片较大,内有淡绿褐色的花斑,边缘呈皱折状; 雄蕊10枚,不等长,花药黄色,顶孔开裂;雌蕊子房狭圆锥形,有褐色绒毛,花柱无毛。 蒴果,圆柱形,长1.0-1.7厘米,直径0.5-0.6厘米, 5裂。 花期6-7月。 果期8-9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日本及朝鲜;在中国分布于吉林省长白山安图县(高山冰场)、抚松县及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撂荒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栽培。
生长环境
喜光但也耐阴,耐寒,喜生于亚高山带1200-1800米的针叶林下。喜荫湿肥沃的偏酸性土壤 ,耐寒而不耐旱。
短果杜鹬在中国生长于长白山针叶混交林下,常成片生于沟谷、河边苔藓植物层较厚的岩石、腐朽的倒木边及台地上。根串生、横走于地表浅层,萌蘖而生新株,种子繁殖较困难。伴生植物有花楸(花楸属 dacica Borbá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 (Trautv.) Maxim.)、辽东木(桤木属 hirsuta Turcz.)、紫花槭(宏碁 pseudosieboldianum (Pax) Kom.)、北极花(Linnaea borealis Linn.)、单侧花(Orthilia secunda (Linn.) House)、红花鹿蹄草(鹿蹄草属 incarnata Fisch. ex DC.)、舞鹤草(Maianthemum bifolium (Linn.) F. W. Schmidt)、七筋姑(Clintonia udensis Trautv. et Mey.)、七瓣莲(Trientalis europaea Linn.)、山酢浆草(酢浆草属 griffithii Edgeworth et Hook. f.)。蕨类植物有欧洲羽节蕨(Gymnocarpium dryopteris (L.) Newman)、假冷蕨(Pseudocystopteris spinulosa (Maxim.) Ching)、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藓类层比较发育,厚10厘米,主要有大拟垂枝藓(Rhytidiadelphus triquetrus (Hedw.) Warnst.)、赤茎藓(Pleurozium schreberi (Brid.) Mitt.)及塔藓(Hylocomium splendens (Hedw.) Schimp.)等,地衣石蕊属、鹿蕊属的一些种类。
短果杜鹃在中国长白山区日平均温度通过0℃的年均积温在1954.5-2237.1℃,≥10℃的活动积温在1426.6-1722.1℃,年平均气温-1.11至0.29℃。1月份气温为-20.2至-19.5℃,7月份气温为15.9-17.6℃,极端最高气温29.1-31.31℃,极端最低气温-43.1至-42.3℃。无霜期为97.2-103.2天。年降水802.9-900.9毫米,水热同季,1月份降水量8.4-92毫米,7月份降水量185.9-215.5毫米。年相对湿度73.3%。
繁殖方法
材料类别
新萌发嫩芽。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①芽诱导培养基:MS+6-BA4.0毫克/升+IBA0.5毫克/升+3%蔗糖:②继代增殖培养基:MS+6-BA3.5毫克/升+IBA0.4毫克/升+3%蔗糖;③壮苗生根培养基:1/4MS+IBA0.05毫克/升+KT0.1毫克/升+活性炭0.40克/升+2%蔗糖。上述各培养基均加0.85%琼脂,pH6.2。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25微摩尔/平方米/秒,光照时间14小时/天。
芽的诱导培养
7月上旬,取短果杜鹃的新生嫩芽,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乙醇涮洗3分钟,再用5%青霉素溶液浸泡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10次,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切除被杀菌消毒剂损伤部分,然后将其接种到培养基①中进行嫩芽基部直接再分化培养。35天后嫩芽基部出现锥形突起,继续培养至55天,嫩芽基部锥形突起直接再生芽。培养至70天,苗可长到1.0厘米,且再生苗壮而整齐,形态及长势均很好。
继代增殖培养
再生苗长至2.0厘米以上时,将其切割成一叶一段,转接到培养基②中,培养35天,茎段基部形成丛生芽团。当再生苗长至3.0厘米时,一部分切下接入培养基③中进行生根培养,另一部分再生苗再切割(一叶一段)转入培养基②中进行继代增殖培养,可达到30天为一个继代增殖周期,增殖倍数平均达50以上。
壮苗及生根
将生长健壮的丛生苗切下,然后将其移入培养基③中。培养18天开始生根,35天时,幼苗的主干长出5-7条不定根,生根率达95%以上。苗高可达4-5厘米以上。
炼苗和移栽
壮苗生根后,从培养瓶中取出试管苗,在含有20毫克/升杀毒矾溶液中洗去苗上残留的琼脂,然后植入经300倍多菌灵消毒过的腐烂松针和细河砂(4:1)混合的基质中,用透性好的薄膜覆盖以保湿、保温,湿度保持在80%,温度控制在(18±2)℃,自然光照6小时/天,3天后通风换气,10天后揭薄膜,每天适时喷洒清水3次,成活率达90%以上。
主要价值
短果杜鹃对研究长白植物区系的形成、演变以及同亚热带华北植物区系的密切联系有重要研究价值。该种又是观赏花卉,可栽植庭院供绿化观赏;也是香料化工的重要原料,花可提取香精。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列入《中国第二批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种群现状:它在中国分布范围狭窄,截止2006年,数量不足200株,是濒危种。短果杜鹃属于亚热带华北植物区系成份。由于长白山区在地史上曾有过潮湿的亚热带气候,又受近代海洋影响、夏季温湿季风的作用,使其保存下来。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