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玮

高玮

高玮(1937年11月15日-2012年11月10日),男,辽宁省新民县人,鸟类学家,中原地区鸟类生态学奠基人之一,东北地区鸟类生态学研究的开拓者。曾任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简介

1957年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学习,1962年毕业。1962年师从著名鸟类学家傅桐生教授,作动物界专业研究生,主要攻读鸟类分类及生态学。在三年研究生学习中,不但学习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还学到了导师的严谨治学态度和为科学勤奋及求新精神,更从导师那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使我终生受益!三年研究生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概括起来是:“做人;辩证;多思;科学;刻苦;方法”。从思维和专业知识都有新的提高,并为以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5年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动物园工作,在北京动物园五年工作中,从事动物饲养和繁殖研究,更加丰富了专业知识和感性认识。从 1970年至1978年从事农业的教学和科研8年,使我开阔了眼界和丰富了专业知识。1978年调回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作傅桐生教授的助手并作教学及科研工作。4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教学方面,为本科和研究生开设了动物界;动物生态学;鸟类学和动物学专题;动物生态学原理;鸟类学;鸟类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原理及方法;行为生态学课。科研方面,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135多篇论文;出版学术专著28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项。并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人才培养方面,自1985年以来培养生态学硕士生31名;博士生11名。

学习工作经历

1957年7月-1962年7月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本科

1962年7月-1965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 动物界专业研究生

1965年7月-1970年9月北京动物园 技术员

1970年9月-1978年9月吉林省通化农学院 农学系副系主任

1993年8月-1994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系主任

1994年3月-1997年8月东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1978年9月-现在 东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吉林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东北林业大学兼职教授。野生动物杂志编委。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专家。

教学工作

本科教学:

动物界;动物生态学;鸟类学。获校级教学优秀奖二次。

研究生教学:

动物学专题;动物生态学原理;鸟类学;鸟类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原理及方法;行为生态学。

学术研究

科研方向

动物生态学;鸟类生态学。

科研项目

一。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项如下:

1.中国动物志,鸟纲,中国动物志编委会,主编之一(本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之一,(1994—1998)

2.《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山地次生林试验示范,国家“七五”攻关项目,(1985—1990),负责动物部分,通过鉴定

3.东北地区松鸡科及其濒危种类的研究(1984.1—1987.1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88年3月已通过鉴定,主持人

4.国家环保局,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分册,1986.9—1987.9,参加编写

5.长白山经济动植物及其蕴藏量,1985—1987,吉林省计委项目,主持人

6.东北主要几种猛禽的研究,1989.1—199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87035,1992年3 月通过鉴定,主持人

7.东北地区几种大型猛禽的研究,1992.12—199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9170120,1995年3 月通过鉴定,主持人

8.花尾榛鸡人工驯化和饲养繁殖,1992.1—1996.6,吉林省科委项目,主持人

9.中华秋沙鸭人工驯化、饲养繁殖,1992.1——1995.12,省科委项目,主持人之一

10.吉林省陆生脊椎动物调查,1995.11——1998.12,林业部项目,为吉林省林业厅总顾问

11.中国珍稀鸟类栗斑腹鹀的繁殖与分布,1999.1—20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9870117,主持人。

12.东北地区动、植物标本馆建设,1999—2000,国家科技部,批号 国科发财字(1999)476号文件,主持人

13.松鸡类专项调查,2003—2005,国家林业局,批号(2002)120,主持人

14.大鸨繁殖及保护生物学研究,2002~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0170141,主持人。

15.中国形目鸟类生态学,2003-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0224002主持人。

16.栗斑腹的岛状分布成因及进化机制的研究,2004-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0370183,主持人。

17.生物标本整理,整合及共享。教育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编号505013。2005年1月-2007年12月。

18.教学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标本数据库建设专题。“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教学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试点。科技部。项目编号200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1403。2006年-2008年。

19.山地次生林鸟类群落组织结构形成中"关键类群"的作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批号20050200009。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主持人。

20.大山雀子代性比率和对栖息地忠实性的研究,2007年1月-2009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0670293。主持人。

21.两种洞巢鸟巢址选择中对公共信息的利用,2009年1月-2011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0870318。主持人。

科研成果

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1,高玮. 黑头鳾 的繁殖及其食性的研究. 动物学报, 1978, 24(3):260~268(SCI)

2,高玮. 普通鳾 的繁殖及其食性的研究. 动物学杂志, 1980,4:25~29

3,高玮, 李方满, 王魁颐. 淡脚柳莺的繁殖和种群密度的研究. 动物学研究, 1981,2(4):307~316

4,高玮. 长白山北坡冬季鸟类群落的丰富度及其群落的演替. 动物学研究(增刊), 1982(3):336~341

5,高玮等. 长白山北坡沼泽草甸中两种鸟的种群生态的比较研究. 动物学研究, 1983,4(2):157~165

6,高玮, 李方满. 红胁蓝尾鸲繁殖生态的观察. 动物学杂志, 1983,3:7~10

7,高玮, 宋榆钧, 李方满. 树繁殖生态习性的观察. 动物学杂志, 1984,2:8~9

8,高玮, 相桂权。大兴安岭北部夏季鸟类生态分布. 动物学研究, 1987,8(2):142~143

9,高玮, 张克勤 短翅树莺的繁殖习性. 动物学报, 1985, 31(2):162~169(SCI)

10,高玮, 相桂权. 中国繁殖鸟类新记录及生态观察. 动物学杂志, 1987,4:22~24

11,高玮, 相桂权, 张凤岭等. 黑嘴松鸡的繁殖习性. 动物学报, 1988, 34(2):194~195

12,高玮等. 人工落叶松林中冬季鸟类混合群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动物学杂志, 1991,26(4):9~13

13,高玮等. 东北地区山地次生林鸟类多样性的研究. 生态学杂志, 1991(5):35~42

14,高玮等. 长耳号鸟  的繁殖习性. 动物学报, 1991,38(2):223~226

15,高玮等. 山地次生林冬季鸟类集群的初步研究. 动物学报, 1993,39(4):385~391

16,高玮等. 东北山地次生林鸟类集团结构及其集团关系的研究. 见:数学生态学进展. 成都市: 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4.242~249

17,高玮, 冯贺林等. 次生阔叶林中大山雀沼泽山雀取食行为的研究. 生态学杂志, 1996,12(5):1~5

18,金伟, 盛连喜, 高玮. 松嫩平原淡黄虻种群日吸血活动的时空动态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1,12(4):532~534

19,邓文洪, 高玮. 破碎化次生林斑块面积及斑块隔离对大山雀繁殖成功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1,12(4):527~531

20,邓文洪, 高玮. 山地次生林长耳号鸟 对喜鹊巢地的利用. 生态学报, 2002,22(1):62~67

21,万冬梅, 高玮. 生境破碎化对丹顶鹤巢位选择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2,13(5):581~584

22,王海涛, 高玮. 次级洞巢鸟对次生林天然树洞的利用. 动物学研究, 2002,23(2):136~140

23,万冬梅, 高玮等. 大鸨的巢位选择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11):1445-1448.

24,佟富春, 高玮等. 吉林省白城地区干草原栗斑腹鹀的繁殖生态,生态学报,2002,第22卷,第9期,1485-1490.

25,高玮, 王海涛等. 栗斑腹鹀的栖息地和巢址选择,生态学报,2003,第23卷,第4期,665-672.

26,邓文洪、赵匠、高玮. 2003 破碎化次生林斑块面积及栖息地质量对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生态学报. 第23卷第6期1087-1094.

27,Wen-Hong Deng, Guang-mei Zheng, and Wei Gao. Nesting success of the 草甸 Bunting along 栖息地 edg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J.Field Ornithol. 74(1):37-44, 2003.(SCI)

28,DENG WEN-HONG, GAO WEI, ZHENG GUANG-MEI. NEST AND ROOST HABITAT CHARACTERSTICS OF THE GREY-FACED BUZZARD IN NORTHEASTERN CHINA. J. Raptor Res. 37(3):228-235. (SCI)

29,王海涛,高玮,万冬梅,刘多,邓文洪 利用天然树洞繁殖的五种鸟的巢位特征及繁殖成功率. 生态学报。第23卷7期.1376-1385. 2003.(英文)。

30,赵匠,高玮,万冬梅,王海涛。大鸨繁殖期活动时间预算和日节律。应用生态学报,第14卷10期.1705-1709 .2003.

31,邓文洪,高玮,王海涛。影响灰脸鵟鹰巢址选择的主要生态因素。生态学报. 第23卷11期.2246-2252. 2003.

32,WEN-HONG DENG , WEI GAO , JIANG ZHAO .BREEDING BIOLOGY OF THE GREY-FACED BUZZARD(BUTASTUR INDICUS)IN NORTHEASTERN CHINA.J.Raptor Res.38(3):263-269,2004.(SCI)

33,万冬梅, 赵匠, 高玮, 王海涛, 程瑾瑞. 大鸨求偶场的选择。生态学报。第24卷11期.2597-2601. 2004.

34,邓文洪、高玮。温带次生林的岛屿化对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密度的影响。生物多样性。2005,13(3):204-212

35,Deng Wenhong, Gao Wei. Edge effects on nesting success of cavity-nesting birds in fragmented forest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Volume 126, Issue 3, December 2005, Page 363-370(SCI). 1,

36,赵匠,万冬梅,王海涛,高玮。大鸨繁殖期觅食地选择.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6(3):501-504.

37.高玮、王海涛、方林、张卓、杨志杰。吉林省鸟类多样性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5,37(1):80-94.

38.姜云垒、高玮、王海涛、相桂权、宫亮、王绍先。长白山北坡鸟类多样性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6,38(2):105-108。

39.邓秋香、高玮、杨彦龙、周彤。喜鹊在山地次生林中鸟类群落组织结构形成的作用。东北师大学报,2006,38(3):101-104。

40.邓秋香、周彤、高玮。落叶阔叶林中初级洞巢鸟在群落组织结构形成中的作用。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6 34(6):58-60。

41.赵匠、易国栋、万冬梅、王海涛、高玮。大鸨窝卵数及营巢成功率。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6  34(6):61-62,76。

42.姜云垒、高玮、王海涛、相桂权、宫亮、姚纪元. 长白山北坡鸟类多样性研究Ⅱ鸟类群落组成随海拔梯度变化.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8 (3): 265-271

43.王海涛、于国海、杨兵兵、雷富民、王拓、高纬 白鹤在莫莫格停歇地对人为干扰的反应. 中国鹤类研究. 2005, 118-123

44.邓秋香、周彤、高玮。东北山地灌丛鸟类多样性。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35(1)41-43

45.高玮、张克勤、姜云垒、王海涛、邓秋香、周彤。次生阔叶林中四种啄木鸟科冬季取食行为的比较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28(3):17-20.

46.周彤 曹长雷 邓秋香 王海涛 苏循瑞 高 玮* 人工巢箱条件下大山雀(Parus Major)最佳窝卵数。自然科学进展 2007 17(12):1616-1621

47.姜云垒、李时、王海涛、高玮。AFLP分子标记在鹀属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初探。吉林大学学报,2007.45(4):686-690.

48. P., Olsson, U., Lei, F., Wang, H-t., Gao, W., Sundberg, P., Phylogen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Old World Emberizini (鸟纲, Passeriformes),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47(2008) 960-973.(SCI)(SCI,收录)

49.Yun-Lei Jiang, Wei Gao , Fu-Min Lei, Dong-mei Wan, Jiang Zhao, Hai-Tao Wang. Nesting biology and 种群 动力学 of endangered Jankowski’s Bunting Emberiza jankowskii in Western Jilin, China. 鸟纲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2008,18(2) ( SCI ,已接收)

50.曹长雷、高玮* 温带次生林破碎化对白眉姬鶲繁殖的影响。四川动物 第27卷 第2期 183-188。

51 Yuyan You a, Jiang Feng a, Haitao Wang b, Jilong Wang b, Chao Dong b, Xunrui Su b, Hanmei Sun b, Wei Gao b ** Variation in egg size and nestling growth rate in relation to the clutch size and laying sequence in great tits Parus major,(SCI)

52 张卓 高玮* 东北地区三种鸟的繁殖特征与蛋壳微量元素的关系。光谱学与光谱分析(SCI)2008

53、孙寒梅 高玮 宫亮 杨彦龙 王海涛 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及其多样性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第40卷第一期 100-110。

出版或参编专著

1. 高玮等.鸟.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2. 高玮等.怎样识别和观察鸟类.吉林林业科技编辑部出版,1981

3. 傅桐生, 高玮, 宋榆钧著.长白山鸟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4. 傅桐生, 高玮, 宋榆钧.鸟类分类及生态学.高教社,1988

5 高玮 主审.动物界(下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统编教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006。

6 高玮 主编.中国鸟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1

7 高玮 编著。鸟类分类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8. 高玮 编著。鸟类生态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9. 高玮 参编著。中国珍稀濒危鸟类――雉科, 松鸡科鸟类生活史与保育。中台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0 高玮等 主编。长白山经济动植物及其利用.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1. 高玮 编著。鸟类生态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2. 高玮(主编著之一).中国动物志 鸟纲 雀形目 文鸟科 雀科. 科学出版社,1998

13. 高玮等 主编。中国珍稀动物。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14. 具诚,高玮等 主编。吉林省生物种类和分布.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5. 高玮 副主编。中国脊椎动物大全.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16. 高玮等 著。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生态学.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

17. 高玮 编著。中国隼形目鸟类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2

18. 高玮, 盛连喜 主编。中国长白山动物.延边人民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19 高玮等 著。东北地区洞巢鸟类生态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0 高玮 著。东北地区鸟类及其生态学研究,科学出版社. 2006。

21 冯江 高玮 盛连喜 主编 动物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2005

22 高玮等 著 长白山生物种类与分布(动物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学术贡献

1.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135多篇论文,发表专著28部。被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专著引用2000多次。成为编写中国动物志 鸟纲 的主要参考文献. 其科研成果水平,在我国区域性鸟类生态学研究中实为罕见.

2.构建了东北地区温带和寒温带森林鸟类群落结构和山地次生林鸟类集团结构的框架及模式。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东北地区鸟类地理区划和区系组成, 并具体分析了东北地区鸟类区系组成的动态变化,不仅掌握了鸟类的种类﹑分布和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区域性研究提供了范例的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将为今后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环境变迁的分析提供了生态学的佐证。并首次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东北地区鸟类为456种及51亚种,属于21目73科 208属.

3.在松鸡类,猛禽,大鸨和栗斑腹鵐等珍稀濒危鸟类研究成果,为我国鸟类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我国该类群的研究开辟了先河.

4.揭示了东北地区57种珍稀濒危鸟类的分布和数量、鸟种多样性、繁殖生物学、栖息地和巢位选择以及濒危机制和保护对策、群落结构等规律和特点。

5.根据多年研究证实,柳雷鸟镰翅鸡两种鸟在我国已绝迹。首次发现黑嘴松鸡指名亚种黑琴鸡求偶行为为正面型,都有较固定的求偶场。雄鸟求偶时具有多态型,不仅有曾报道的“跑圈型”,还发现有“跑直线型”,且以“跑直线型”为主。大鸨求偶行为为正面型、集群式求偶、巢址选择为松散群巢。中华秋沙鸭为2年性成熟。

6.在种群层次上开展177种鸟类繁殖和巢址选择的研究,极大的充实和丰富了我国鸟类生态学的研究成果,缩小了与国际的研究差距,特别是在濒危种类和破碎化生境的研究,并提出的“最小有效面积”新理论,是继“岛屿理论”、“最小存活理论”之后对保护生物学理论的一个新发展,对推动玛他种群 (Metapopulation)的研究具有极积的推动作用。

7.决定鸟类群落共存三个基本要素的提出,揭示了鸟类群落结构形成的机理,尤其是“关键鸟类类群”的发现及其功能机制的研究,对认识鸟类群落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力以及演替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并发现,猛禽侵入次生林中繁殖,其巢址选择也具有适应性变化,并对次生林鸟类群落组织结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8.揭示了温带鸟类对资源的分割与温带季节性资源波动相适应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森林主要鸟类类群的取食行为和集群行为模式。繁殖行为研究的多数种类都是国内首次报道。鸟类繁殖行为、侯鸟迁徙规律及年周期活动规律的研究,丰富了我国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正确分析人-禽之间可能存在的某些生态联系的基础。

9. 在4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鸟类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鸟类生态学研究的开拓者,也是我国鸟类学研究重要基地之一。

获奖信息

1、《长白山鸟类研究》,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2、《大兴安岭鸟类研究》,19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3、199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4、1992年获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吉林英才奖章”.

5、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6、1993年《鸟类分类学》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吉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1992年度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三等奖.

7、《中国长白山动物》,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吉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2002年度吉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8、《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生态学》,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吉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2002年度吉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9、《东北地区珍稀鸟类保护生物学研究》,2003年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名)。

10、东北地区鸟类群落生态学和种群行为生态学的研究》 2003年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名)。

11 2006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禁猎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