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mental test)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能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人格特点。

定义

心理测验是根据心理学原理,设计程序,对心理因素进行测量。心理测验一般测量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心理测验类似问卷,不同之处是心理测验要求被试最好的完成测验,而问卷则只要求被试平常发挥就行。一个实用的心理测验必须要具备信度和效度。

被试在测验中被测量的问题应该相同,并且答案也应该一视同仁。例如:一个数学测试要求被试回答:在一场足球比赛中,有两个选手得了红牌,剩多少人在场比赛?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了解足球规则,这是一场不标准的比赛。

阐释

心理测试就是通过心理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反映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据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量化分析,并给以相应的科学指导。

尽管心理测试是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手段,在实际的生活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要注意的是,心理测试只是提供一定的参考。人是发展成长和变化的,心理测试仅仅提供个人在进行测试的那个时间点的状况特点,因此过分夸大心理测评的效果也是不对的。

在此特别提醒各位的是,心理测试只能提供一个专业的心理学方面的参考,并不能为一个人下终生的论断。无论任何人,在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不要把心理测试结果当成是“终生的标签”。

类似的心理测试很多,但测试的结果仅供参考,心理测试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测试细节应由专家再分析;因为心理测试是以心理健康社会常模为标准测试,心理测试的常模标准是动态的,比如国外的测试常模和过去的测试常模不一定符合当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当事人在心理测试的时候是一种心态,测试以后可能又是一种心态;还有心理测试题是否恰当、是否有暗示性、当事人对心理测试的态度、测试答案怎么分析都是影响心理测试的因素,心理测试在专业领域叫心理测量,网络上的心理测试多是娱乐游戏性质。

常见的心理测试按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能力测验:包括智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前者主要测量人的智力水平,后者多用于升学、职业指导服务(如绘画、音乐、手工技巧、文书才能、空间知觉能力等等)。

2.人格测验:主要测量人的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个性特征和各种病理个性特征。

3.记忆测验:包括短时间记忆测验和长时间记忆测验,主要用于外伤引起的记忆损害和老年人记忆减退。

4.适应行为评定:评估人们社会适应技能,包括智慧、情感、动机、社交、运动等因素。

5.职业咨询测验: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心理测验,由于许多年轻人希望在未来竞争中既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气质,又能适应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在择业前往往求助心理学家。

两个含义

一是对心理变量如智力、记忆、才能等的测量。由于人的心理特性是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而且还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但任何一种心理特性总会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心理测验就是让人们在测验时产生某些行为,即个体对测验题目的反应,并根据这些行为反应来推论其相应的心理特性。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讲,心理测验指的是一种具体的测量心理特质的方法和活动。 

第二层含义指的是测量这些心理变量或心理特质的工具。比如:能力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测验工具。为了更加明确地说明这两层含义的区别,前者可以称为心理测查(psychological test),后者称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心理测查是指在标准情况下取出个人心理变量如智力、记忆、等样本进行分析和描述。所谓标准情况是指取样本的方法统一,受测者心理变量处于通常的而不是特殊的情况下,心理变量的样本不是这样本的全部,所以样本要能代表大多数。分析和描述是指将所测心理变量数量化、分出等级、类别或范畴,以便解释。

区别名词

⑴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measurement),是指将心理变量的数量化,它与心理测验含义无本质区别,有时通用。 

⑵心理计量(psychometrics)有两种涵义:一是和心理测量相同;二是指心理测验技术,特别是设计测量工作的技术,此时可称为心理计量学。 

⑶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assessment)它比测验或测量的意义范围大,不仅用测验对个人的心理变量数量化,而且还采用其他手段(如交谈,调查或实验等)对过去、此时甚至对将来做更全面的而系统的估计。

先驱

首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优生学创始人、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爵士(Francis Galton)。他在研究遗传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有必要测量那些有亲缘关系和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们的特性,以确定其相似程度。他设计了许多简单的测验,如判断线条长短与物体轻重等,企图由各种感觉辨别力的测量结果来推估个人智力的高低。高尔顿还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以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

在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上,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l)占据了一个特别突出的位置。卡特尔早年留学于德国,从师威廉·冯特(W.Wundt)。188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期间,与高尔顿过从甚密,深受其影响。回美后,编制测验几十个,包括测量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痛感受性、视听敏度、重量辨别力、反应时、记忆力以及类似的一些项目。他于1890年发表的《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创建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著名美国学者波林(E.G.Boring)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阿尔弗雷德(A.Binet)的10年。”

比奈,1857年生于尼斯市。1904年,法国教育部组织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公立学校中低能班的管理方法,比奈亦是委员之一。他极力主张用测验法去辨别有心理缺陷的儿童,经过细心研究,次年与其助手西蒙(T.Simon)发表一篇论文,题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介绍的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

1905年的量表有30个由易到难排列的项目,可用来测量判断、理解、推理,亦即比奈·阿尔弗雷德所谓智力的基本组成部分。虽然这些测验也包括了感知觉的内容,但其中言语部分所占的比例远较同时代的其他测验为大。1908年对该量表做了修订,采用智力年龄的方法计算成绩,并建立了常模,这是心理测验史上的一个创新。1911年做了第二次修订,就在这一年比奈不幸谢世。

世界上的智力测验为数众多,其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都是由比奈奠定的,在心理测量的发展史上,比奈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种类

心理测验是判定个别差异的工具,个别差异包括很多方面,并可在不同的目的与不同的情境下去研究,这就使测验具有了不同的类别和功用。

功能分类

1.能力测验

能力一词,其含义颇为笼统。从心理测验的观点看,可将其分为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实际能力是指个人当前“所能为者”,即代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或训练的结果。潜在能力是指个人将来“可能为者”,是在给予一定的学习机会时,某种行为可能达到的水平。有人把测量潜在能力的测验称作能力倾向测验(亦称性向测验)。实际上二者很难分清。能力测验又可进一步分为普通能力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前者即通常说的智力测验,后者多用于测量个人在音乐、美术、体育、机械、飞行等方面的特殊才能。

2.成就测验

主要用于测量个人?或团体 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因为所测得的主要是学习成就,所以称做成就测验,最常见的是学校中的学科测验。无论成就测验还是能力测验?包括能力倾向测验,所测得的都是个人在其先天条件下经由学习的结果。不过成就测验多是测量有计划的或比较确定的情境(如学校)中学习的结果,而能力测验,特别是能力倾向测验则是测量较少控制的或不大确定的情境中学得的结果,也就是在个人生活中经验累积的结果。

3.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亦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

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个别测验每次仅以一位被试为对象,通常是由一位主试与一位被试在面对面的情形下进行。此类测验的优点在于主试对被试的行为反应有较多的观察与控制机会,尤其对某些人(如幼儿及文盲)不能使用文字而只能由主试记录其反应时,就非采用面对面的个别测验不可。个别测验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在短时间内经由测验收集到大量的资料,而且个别测验手续复杂,主试需要较高的训练与素养,一般人不易掌握。

2.团体测验

团体测验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必要时可配几名助手对多数人施测。此类测验的优点主要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资料,因此在教育上被广泛采用。团体测验的缺点是被试的行为不易控制,容易产生测量误差

方式分类

1.纸擦笔测验

测验所用的是文字或图形材料,实施方便,团体测验多采用此种方式编制。文字材料易受被试文化程度的影响,因而对不同教育背景下的人使用时,其有效性将降低,甚至无法使用。

2.操作测验

操作测验项目多属于对图片、实物、工具、模型的辨认和操作,无需使用文字作答,所以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此种测验的缺点是大多不宜团体实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3.口头测验

测验项目为言语材料。主试口头提问,被试口头作答。以上几种分类都是相对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同一个测验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

过程分类

1.标准化测验

当测验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编制时,所得的测验是一种标准化测验。标准化测验一般由素养较高的心理学专业人员编制,程序较规范、完整,所花的代价较高,因此,标准化测验的科学性与价值也较高。标准化心理测验通常也称为心理量表,它不仅在编制程序上要标准化,而且在测验施测、分数评定、结果解释方面也要标准化。

2.非标准化测验

与标准化测验相对的是教师自编的非标准化测验。这类测验不能准确地在一个分数量尺上鉴定被试的心理水平,它只能粗略地用于对人的心理个别差异进行分类或分等。

基本要求

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

信度

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如果一个测验的可靠性程度高,那么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验时,就应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绩。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因此,信度可以视为测试结果受随机误差影响的程度。系统误差产生恒定效应,不影响信度。

效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出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即测量工具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鉴别效度须明确测量的目的与范围﹐考虑所要测量的内容并分析其性质与特征﹐检查测量的内容是否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进而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反映了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

3.心理测试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注意对测试者的隐私加以保护。在未征得应聘者同意之前,不能公布测试者的心理测试结果。

②要有严格的程序。从心理测试准备,到心理测试实施,以至最后心理测试结果的评判,都要遵循严格的程序。

③心理测试的结果不能作为单独评定的依据。应结合多种方法,做出客观评价,不能将心理测试作为绝对的评定依据。

测验选择

测验的选择是使用测验的前提之一。选择测验必须注意两个方面:

适合测量

测验是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工具,测验的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我们使用测验的目的。由于每一个测验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和使用范围,所以测验使用者首先要对各种测验的功用及特长、优缺点有一个了解。例如,为了给入学新生分班,就可以给学生施测普通的智力测验;在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应当对学生施测各学科的学绩测验,以了解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掌握;如果学生的学习有特殊的困难,这时就可以给学生施测专门的学习障碍诊断测验;在学生行将毕业,面临升学或就业选择时,对他们进行各种职业性向和兴趣测验,以此发现学生的才能和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专业及职业;如果要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可施测有关的人格测验,并据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辅导。不但不同的目的要选用不同的测验,而且不能只是根据测验名称盲目地选择测验。必须了解该测验的真正适用范围和功效,否则就会造成测验使用不得当。

测量

选测验不能仅根据测验目的,还应考虑该测验是否经过了标准化,它的信度、效度如何,常模样本是否符合你的测试对象,常模资料是否太久而失效等等。

所谓信度,是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的结果要保持一致,否则便不可信。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效度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一个测验测量什么特性?它对所要测量的特性测得有多准?

何谓常模?在心理测验中,通常根据一个人在所比较的团体内的相对等级来报告他的成绩,这里用来做比较的参考团体叫常模团体,常模团体的分数分布就叫常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将一些通俗读物或报刊杂志上的测验当作正式的心理测验来使用,实际上这些测验大多不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信度不大,仅是供娱乐消遣之用,但许多人却十分信服。即使是真正的心理测验,倘由个人自行施测,不懂得分数如何解释,也会产生不良后果。例如,有人通过一些书籍上的测验自行对照,判断自己是神经官能症,因而终日惶恐不安。因此,不具备心理测验知识的个人最好不要自己盲目选择测验及自行施测、解释,而应由在专门的心理测验机构中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操作。

在选择测验这一环节上,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许多人常使用没有重新标准化的经典测验。标准化测验必须经常修订,使测验内容、常模样本、分数解释更符合变化了的时代。目前就连许多专业人员使用的测验也大多是许多年前的老版本。更有甚者,有人还将国外的测验直接译过来使用,而不考虑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施测评分

准备

测验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测试顺利进行和测验实施标准化的必要环节。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告测验

事先应当通知受测者,保证受测者确切知道测验的时间、地点、内容范围、试题的类型等,使受测者对测验有所准备,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心理测验一般不搞突然袭击。当然,根据需要有时可以不告知真实目的。

2.施测者自身的准备

施测者首先要熟悉测验指导语并能流利地用口语说出来,这是对心理测验实施的最基本的要求。熟悉指导语会使测验进行得顺利,否则,测验的效果会受到一些影响。

其次,施测者还必须熟悉测试的具体程序。测验的实施并不仅仅是分发、收集试卷,对于某些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来说,测验的实施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来完成。例如,韦氏智力量表包括言语、操作两大部分,操作部分的测试涉及到物体如何摆放、如何示范等具体程序;而针对聋哑儿童使用的希内学习能力测验更为复杂,甚至包括手势语的应用;某些团体施测还涉及幻灯显示的问题。施测者的训练,通常包括讲解或阅读测验手册、观察演示和操作练习等。这种训练根据测验的种类及施测者的条件,时间长短可以不同。

最后,施测者必须做好应付突发事件及受测者提问的心理准备。例如,智力测验过程中,学生由于过分紧张而晕倒或夏季中暑,精神病人突然发作,有人作弊或突然停电,等等。这些都需要施测者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并有一些应急措施。

3.测验材料的准备

测验材料包括测验题目、答卷纸、记分键、指导书、纸、笔及计时表等必需材料、工具。同时,施测者还应当详细地模拟一遍测验,以观察材料是否准备齐全。

4.测验环境的准备

心理测验对环境的要求很高。许多研究表明,测验环境会对测验的结果造成影响。例如,一个人在酷暑和正常天气下所做的智力测验的结果会有差别。因此,施测者必须对测验时的光线、通风、温度及噪音水平等物理条件做好安排,统一布置。测验房门上最好有牌子,示意测验正在进行,不许随便进入。

施测

选择好测验并做好充分准备后,就可以施测了。实施标准化测验的基本原则是努力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结果的影响。对于标准化的测验,施测者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施测,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有些人在使用测验时,由于不了解测验标准化的意义及方法,因此往往任意变更施测的程序,忽视测验实施的各种要求(例如指导语、记分方法等),而导致结果的误差。

1.指导语

指导语一般是指对测验的说明和解释,有时包括对特殊情况发生时应如何处理的指示。在实施测验时,必须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指导语通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受测者的指导语,另一部分是对施测者的指导语。

纸擦笔测验中,对受测者的指导语一般印在测验的开头部分,由受测者自己阅读或施测者统一宣读。指导语应力求清晰、简明扼要且有礼貌。一般由以下内容组成:

⑴如何选择反应形式(画、口答、书写等);

⑵如何记录这些反应(答卷纸、录音、录像等);

⑶时间限制;

⑷如果不能确定正确反应,应如何去做(是否允许猜测等);

⑸例题(当测验采用陌生形式时,例题是必要的);

⑹有时告知测验目的。

施测者念完指导语后,应再次询问受测者有无疑问。回答时应当严格遵守指导语,不应对测验作出额外的解释,因为施测者的暗示会对受测者产生影响。对受测者的指导语应简短,不能占用太长的时间,以免引起受测者的焦急及反感情绪。

对施测者的指导语主要是对测试细节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在测验中途发生意外情况(如停电、迟到、生病、作弊等)如何处理等。这部分指导语往往印在测验指导书中,对施测者的一言一行都作了严格要求。

总之,指导语对受测者的反应态度、反应方式及施测者的行为方式、说话方式作了严格的规定。

2.时限

时限也是测验标准化的一项内容。施测者应事先告诉受测者该测验具体的时间限制。对于有分测验的测验,施测者应根据有关时限的操作语执行。例如在速度测验中,尤其要注意时间限制,不得随意延长或缩短。

记分

记分的标准化关键是使评分的方法尽量客观化,使得不同评分者对同一测验反应(答案)赋予相近的分数。许多测验采用选择题等客观题型,无疑使记分更简便、客观。一些标准化测验配有记分键,即标有标准答案及正确反应的模板,或者采用光电阅读机记分,对于论文式作答的测验则给予记分要点。标准化的记分方法应力求客观、准确、经济、实用。

施测者在实施过程中,记分应当做到下面几点。

⑴对受测者的反应给予及时而清楚、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口试和操作测验,此点尤其重要,必要时可录音和录像。对于测验的环境及测验时的一些突发事件,施测者也应给予详细记录,以供解释时参考。

⑵施测者应当熟练掌握记分键,特别是非客观题目的记分要求,不得随意记分。标准化测验在手册中都有关于记分原则和方法的说明。例如,在韦氏智力测验中,对于什么样的反应得1分、2分、3分都有详细解释,并举了一些例子。作为施测者,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严格依据记分键或评分标准记分。

⑶在施测的过程中,对于受测者的反应,施测者不应做出点头、皱眉、摇头等暗示性的反应,这会影响受测者后面的测试。施测者应时刻保持和蔼、微笑的态度。另外,在个别施测时,施测者不应让受测者看见记分,可用纸板等物品挡着。这样做一是避免影响受测者的测验情绪,二是避免分散受测者的注意力。

解释报告

施测者对测验结果可依据常模或其他参照标准作出解释。一般在测验手册中对于各种分数的意义都作了详细的说明。

分数转化

施测之后,将受测者的反应与答案作比较即可得到每个人在测验上的分数。这种直接从测验上得到的分数叫做原始分数。原始分数本身没有多大意义。譬如,某位学生成绩单上写着数学85分、语文80分,由此并不能看出他成绩的好坏,也不能看出他哪一门学得更好。为了使原始分数有意义,同时为了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可作比较,必须把它们转换成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上的数值。通过统计方法由原始分数转化到量表上的分数叫做导出分数。有了导出分数,才可以对测验结果做出有意义的解释。

根据解释分数时的参照标准不同,可以将导出分数分为常模参照分数与标准参照分数两大类。

1.常模参照分数

常模参照分数是把受试者的成绩与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有关团体作比较,即根据一个人在常模团体内的相对位置来报告他的成绩。制定常模需要三步:确定有关的常模团体;获得该团体成员的测验分数;把原始分数转化为量表,该量表能把个人分数表示成在团体内的相对位置。

常用的常模参照分数有以下几种。

⑴发展量表

发展量表分为年龄量表和年级当量。一个学生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代表他的心理年龄。例如,一个孩子的智龄为5岁,表示他的智力达到5岁孩子的水平。所谓年级当量,是把学生的测验成绩与各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比较,看他相当于几年级的水平。

商数

1916年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奈量表中采用了智商的概念。智商(IQ)被定义为智龄(MA)与实际年龄(CA)之比。为避免小数,将商数乘以100。与智商类似的还有教育商数(EQ)和成就商数(AQ)等。

⑶百分等级

一个分数的百分等级可定义为在常模团体中低于该分数的人数百分比。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地位越差。

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差距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标准分数分为两类: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和常态化的标准分数。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是将某人的原始分数减去常模团体的平均分,其差数再除以标准差即得。常态化的标准分数,先把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然后从正态曲线面积表中查得对应的标准分数。根据正态曲线面积表得到的标准分数是个理论值,它与线性转换得到的标准分数有区别。原始分数越接近正态,常态化标准分数与线性导出分数就越接近。

2.标准参照分数

一种标准是对测验所包括的材料熟悉或掌握的程度,将分数与此种标准比较可以搞清一个人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因为涉及的主要是测验的内容,所以把这种分数叫做内容参照分数。另一个比较标准是用预期的效标成绩来解释测验分数,因为涉及的是后来的结果,所以把这种分数叫做结果参照分数。

分数解释

解释分数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函数,这三个方面对测验成绩都有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把测验分数看成是对受测者状况的测量,至于他是如何达到这一状况的,则受许多因素影响。为了能对分数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必须将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或背景因素考虑在内。例如,一个学生可能因为身体不适、情绪不好、不懂施测者的说明或意外干扰而得到较低的分数,也可能因为某些偶然情况而得到意外的好分数。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找出造成分数反常的原因,而不要单纯根据分数武断地下结论。

为了对测验分数做出确切的解释,只有常模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效度资料。没有效度证据的常模资料,只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一个常模团体中的相对等级,不能作预测或更多的解释。在解释分数时,人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仅根据测验的标题和常模数据去推论测验分数的意义,而忽略效度的不足或缺乏。假若一个测验的名称是内向量表,并有可利用的常模资料,那么就很容易把得高分的人说成是内向性格,即把它当做有效度资料那样来解释。即使是有效度资料,在对测验分数做解释时也要十分谨慎,因为测验效度的概化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常模团体和不同的施测条件,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解释分数时,一定要依据从最相匹配的团体和最相近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由于测验不是完全可靠(信度不足),应该永远把测验分数视为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些确定的点,也就是要对测验分数提供带形的解释,即指出真实分数落在某个区间的可能性有多大。倘若使用确切的分数,应说明这些分数不是精确的指标,而是我们对某人真实分数的最佳估计。

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即使两个测验名称相同,由于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同(因而所测量的特质不完全相同),建立标准化样本的组成不同,量表的单位(如标准差)不同,其分数也不具备可比性。如来自两个成就测验的分数,在没有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判断孰高孰低。为了使不同测验分数可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量表上。当两种测验取样的范围相同时,人们常用等值百分位法将两种测验分数等值化。具体做法是:将两个测验都对同一个样本进行施测,并把两种测验的原始分数都转换成百分等级,然后用该百分等级作为中介,就可以做出一个等价的原始分数表。如果在测验A中原始分数55是90百分等级,而在测验B中原始分数36也是90百分等级,那么测验A的55分就与测验B的36分等值。另一种方法是不用相同的百分等级作为中介,而用相同的标准分数作等值的基础,此种方法叫线性等值。

结果报告

为了使受测者本人以及与受测者有关的人,如家长、教师、雇主等,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报告分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使用当事人所理解的语言。测验像其他特殊领域一样,具有自己的专业词汇,因此你所理解的词并不意味着当事人也一定理解。例如,你懂得标准差和标准分数,然而当事人可能不懂。因此,你必须用非专业性的用语来解释标准分数,可以把它解释成相对位置(即百分等级)。必要时,可以问问当事人是否听懂了,让他说说你的解释是什么意思。

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什么或预测什么。这里并不需要作详细的技术性解释。例如,你并不需要向当事人解释职业兴趣调查表的编制过程,但应该让他知道,职业兴趣量表是把他的兴趣和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加以比较。如果在某一方面得了高分,就意味着如果他参加这个工作会长期干下去。但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简单,只告诉当事人某个量表的标题或测量什么是不够的,这在具有情绪色彩的人格特征方面特别重要。例如,对人格测验中的男性化、女性化量表就要加以解释,以免被试误解。

如果分数是以常模为参照的,要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例如,同一个百分等级对于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意义是不同的。

要使当事人认识到分数只是一个“最好”的估计。由于测验的信度、效度不足,分数可能有误差,而且对于一个团体总体来说,有效的测验不一定对每个人都同样有效,但也不能让被试感到分数是毫不足信的。

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当测验用于人员选择和安置问题时,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要向当事人讲清,测验分数在作决定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是完全由分数决定取舍,还是只把分数作为参考;有没有规定最低分数线;测验上的低分数能否由其他方面补偿,等等。

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心理影响。由于对分数的解释会影响受测者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从而会影响他的行为,所以在解释分数时一方面要十分慎重。另一方面又要做必要的思想工作,防止被试因分数低而悲观失望或因分数高而骄傲自满。

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毕竟分数是他的不是你的,作出的决定会影响他的生活而不是你的生活,因此在解释分数的各个阶段,你都应观察他的反应,鼓励他提出问题。虽然测验分数的信息有限,但考虑到分数能够引起一连串的事件,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因此,你必须保证他完全了解分数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除非当事人积极地参与这个过程,否则你无法了解他对于自己的分数有了多大程度的理解。

心理测验是一种辅助工具,受测者的表现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影响,因此不能过于夸大心理测验的作用。

正确使用

工作程序

⒈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

⒉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⒊测量结束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使用要求

①、说明测量选用的测量手段

②、求助者表示同意

③、选择适当的测验项目

④、测量结果与观察结论一致

恰当项目

⒈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SAS、SDS

⒉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EPQ、南京地铁16号线PF

⒊为寻找早期原因,可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可以查找两年以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或是否有应激的叠加效应发生等等。SCL-90、LEF

⒋为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MMPI、智力量表

注意事项

①、不能随意使用

②、不能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给出诊断

③、不能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

④、不能大量使用

⑤、必须按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

注意事项中:

一勿乱用测验:

1、目的不明、依据不足;

2、片面诊断、矫治;

3、未明效度、信度及常模时限即临床使用;

4、诊断目的以外使用;

5、不按程序和操作规程实施;

6、超出心测功能,对数据和结果解释;

7、使用盗版软件;

8、将直接翻译未经修订测验工具用于临床。

二不使用“地毯式轰炸”

1、不理解各种心测功能,

临床表现未形成印象,抛弃谈话法、调查法、观察法

2、为经济效益而使用大量的、目的性不强的心理测验,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学校应用

心理测验主要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信息与服务,它侧重于描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状况,了解在咨询、辅导、教育之后学生心理发展出现的变化与改善。此外,心理测验可为实际的学校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心理档案

中小学生处在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真实记录他们的心理特征及变化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们了解自己、发现和把握自己,能根据自身情况适时调整学习状态,从而学会学习和生活,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积极向上,健康成长。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测验,可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加强跟踪辅导。比如通过测量,发现学生适应不良的原因和学习困难之所在,搞清是缺乏某种特殊能力,还是某方面的知识没有掌握,抑或是性格不良,以便采取必要的帮助及补救措施。

各种学业、能力、兴趣、性格测验既可服务于升学、就业指导,又可考察学生的情绪困扰和性格障碍。从学生的个性档案材料中,一般可以找出以下一些问题:智力是否正常?意志是否坚强?兴趣是否广泛而稳定?性格是否受人欢迎?是否对未来丧失信心?是否喜欢学习?是否善于与人交往?是否有焦虑、恐怖症、抑郁症等情况?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及时跟踪。着重对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疏导,使全体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除采用个别教育方法外,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知识,能剖析自己的心态,有效地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时要注意一些问题,以便使学生心理档案客观有效,避免产生不良的副作用。首先,心理测验的结果只是衡量学生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充分条件,学生心理档案在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才选拔中只能起辅助作用。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某一方面,切不可以偏概全。其次,学生的心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常随其年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要从过去的心理档案材料中提取有用的部分,切不可对学生产生偏见和成见。再次,严格的心理测验是客观的,但由于教育管理人员知识能力的不同,在施测、评分、解释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所以,建立心理档案要努力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吸纳多方面的意见,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与智能品质,切不可武断下结论。此外,在学生心理档案中,涉及到学生隐私等方面的内容,要严格保密。建立心理档案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管理人员不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为咨询者严守个人隐私,而把它作为曝光台,随意传播,就会把好事办砸,甚至给学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咨询服务

很多学校都设立了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心理测量在这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而言,他的成长历程始终伴随着心理活动,常常表现为喜怒哀乐的情绪和日常的语言行为,而某些心理活动发生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偶然性。然而,即使这样,仍然可以对学生进行种种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一种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标准化测定的技术。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使用心理测验的目的是为心理辅导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资料。首先是诊断,对于智力落后者的鉴别是促进心理测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如今,在临床上对各种智能缺陷、精神疾病和脑功能障碍的诊断仍是心理测验的主要应用和发展方向。然而,测验的诊断功能不仅限于临床,还可用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可鉴定来访同学的智力、人格、心身疾病等状况。其次是评价,测验可以评价学生在学习和能力上的差异、人格特点以及相对的长处和弱点,评价学生已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特点。

有了测验的结果作参照,心理辅导和咨询就变得有据可依,辅导人员不再以主观的臆想去分析、以简单的经验作判断,而是科学地进行心理疏导,因材施教。例如,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就要引导他们学会看事物的本质,用积极的进取态度来看待不足,驱除自我暗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有一个乐观、进取、充实的奋斗的目标。对于上课精力分散的学生,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用眼睛去看黑板,用手去记笔记,用耳朵去听讲课,用口去默念老师的讲话,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处于兴奋紧张状态。引导学生学会回避、幽默、补偿、升华、宣泄、转移等心理自救的方法,使他们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

管理服务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把握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把握教育规律科学育人,为学校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可以使学校的整个管理流程更具现代意识,更具人性化和科学化,使教学辅助手段得到更高层次的丰富。

学校的心理指导机构担负着调查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普及心理知识,开展心理咨询、讲座的任务。它从宏观上进行运作,并协助教师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家庭、教师和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学校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进行学生心理测评,掌握学生的情况,并及时将资料处理结果通报给班主任,为班主任实施教育提供第一手的资料。班主任和有关任课教师则将教育的结果和学生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质的问题反馈给心理指导机构,或请求提供服务和指导。同时,心理指导机构也对班主任进行知识与实务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巧和质量。另外,在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中,始终不偏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以学生的真实心理记录材料为依据,有助于作好科学的个案分析,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及时提供第一手的科研素材,也可以使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对学生进行学习评定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个学期对学生都要进行若干测试。我们国家近年来把测量理论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在大规模的考试工作中推行标准化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应当考虑到一切重要的教学目标,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测试,否则,就有可能促使学生去追求那些测试的目标,偏离其他同样重要但未测试的目标。就学生而言,有对认知和理解方面的要求,有对技能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也有对学生态度和兴趣等心理方面的要求,因此,应将各种测试同评定结合起来,以便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