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涛
王孝涛(1928年6月-2024年3月16日),浙江平阳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原中药炮制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老师。
王孝涛1951年毕业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科(现浙江大学医学院药学院),毕业后在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所工作。1954年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1962年王孝涛担任中药炮制室负责人和室主任。1963年,王孝涛负责编出版《中药炮制经验集成》。1978年培养出中国第一个中药炮制学科的硕士研究生。1981年编著出版了《中药饮片炮制述要》,同年赴日本作短期讲学。1983年,王孝涛受组织的委托,编订《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92年发表《关于对中药炮制历史沿革研究的看法》。1998年先后出版《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部分)》《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现代部分)》。2007年,其获评为国家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王孝涛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出版《王孝涛中药学论文选集》。2017年到2020年,王孝涛发表了《我国炮制用辅料标准现状研究及工作建议》《岭南中药炮制特色探析》等文章。2024年3月16日,王孝涛同志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王孝涛生平曾获得部局级奖6项,院级奖7项。编撰出版中药炮制专著9部,其中获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奖1部、院级奖2部、全国首届优秀医史文献图书银奖1部。发表专业论文110多篇。其主持或参加的毒性中药半夏、独角莲、东北南星、商陆、芫花、马兜铃等炮制研究的国家和部局级课题获部局级奖9项,院级奖11项。编撰出版中药炮制专著,获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奖1项,院级奖2项,全国首届优秀医史文献图书银奖1项。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8年,王孝涛出生于平阳南湖乡鹿角山村的一个中医世家。王家世代务农,到了他祖父一辈时,祖父向邻村一位姓吴的乡郎中学会了眼科技术,在村里开了个小药铺,后来祖父将手艺传给了王孝涛的父亲。受家庭的耳濡目染,幼时的王孝涛知晓了许多与医药有关的民俗,了解了不少中医药知识。
1951年,王孝涛毕业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科(现浙江大学医学院药学院),毕业后在叶三多、楼之岑等教授的指导下工作,同时系统学习中医药理论和本草学。而后在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所工作。1954年,王孝涛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后在中药研究所工作,曾任中药炮制研究室主任。
研制经历
1962年,中药研究所成立中药炮制室,王孝涛先后担任科室负责人和室主任。从此,他的研究领域逐渐转向中药炮制学,开始了他的炮制科研生涯,并一直从事该学科的继承和研究工作。
1963年,王孝涛负责编纂出版了《中药炮制经验集成》,这是中药炮制历史学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全国性总结,曾荣获卫生部1978年医药卫生科技大会成果奖。此后又组织有关同道系统查阅汉代至清代160余部主要医药文献中记载的炮制资料,辑录成《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1973年内部铅印本)。该书是一部研究中药炮制历史沿革的必备参考书。1966年以来他下厂实习炮制操作收集各地中药饮片炮制厂生产传统技术资料,并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文献,在1981年编著出版了《中药饮片炮制述要》。该书首次记载了中药饮片的拉丁名称,为统一中药炮制的质量标准作了基础性工作。
1978年,王孝涛培养了中国第一个中药炮制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并多次为朝鲜、越南、泰国等国的进修生、留学生和国内中药炮制师资班、西学中班等讲授中药和中药炮制课程。1981年,其曾赴日本作短期讲学,受到日本同行的好评。
1983年,王孝涛受组织的委托,组织全国各地有关专家学者,编订了《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此书堪称中国第一部全国性的中药饮生产和质量的规范标准,对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和完善质量管理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专家鉴定,该书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1990年度科研成果一等奖。王孝涛还在以往资料基础上,组织力量编写了《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该书具有使用方便、资料全面等优点,是中药炮制研究者的常用工具书。1991年该书获得全国首届优秀医史文献图书及医学工具书银奖。此外,其还先后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各版有关中药炮制内容的起草与修订工作。
1991年,王孝涛当选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以师带徒方式,培养中药炮制的高层次科研人才。1992年,王孝涛在中国中药杂志上刊登了《关于对中药炮制历史沿革研究的看法》。为表彰王孝涛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所做出的贡献,1994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其颁发了荣誉证书。1995年,王孝涛同吴连英一起编写《白附子炮制研究进展》,并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上刊登。1998年,其与曹晖一起编写《促进饮片工业现代化提高中药质量》,并选择在时珍国医国药上刊登,同年王孝涛先后出版《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部分)》《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现代部分)》。
2004年,王孝涛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刊物上发表《实现中药现代化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2006年,中药炮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孝涛等人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其获评为国家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王孝涛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王孝涛作为第三作者在《现代药物与临床》上发布《中国中药产业管理体制的变迁及中药材按照药品管理的思考》文章。 2013年,王孝涛传承工作室在北京康仁堂揭牌成立。2014年王孝涛个人出版《王孝涛中药学论文选集》。
2017年,王孝涛在《中国中药杂志》发表文章《我国炮制用辅料标准现状研究及工作建议》,而后陆续发表《岭南中药炮制特色探析》《岭南中药业史略探》等文章。2021年7月24日,在2021中药药事共建暨赴药材基地考察活动中,王孝涛传承工作室张志杰主任表示,王孝涛老师一直认为,中药是为中医临床服务,中医与中药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是中国中医药发展的基础。2024年3月16日,王孝涛同志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人物生活
个人情况
王孝涛学习医学时曾师从中国著名本草学家赵橘黄教授。其妻子为蒙光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蒙光容曾在采访中谈到王孝涛个人生活情况,平时王孝涛整天就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当思考问题时,就坐那儿一动不动。有时候妻子问其什么事,或要商量什么的,王孝涛因为专注做事而没有听见。
社会关系
研究方向
王孝涛从事中药饮片炮制和道地药材质量科研工作期间,进行炮制沿革、原理、工艺及饮片质量标准等系统研究,完成毒性中药半夏、独角莲、东北南星、商陆、芫花等国家和部局级课题。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王孝涛首次澄清了国产当归、甘草的品种等问题,为开展道地药材品种、生产、质量的规范化研究积累科学资料。国产当归、甘草的品种学名被自1963年后的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
在较全面继承整理中药炮制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王孝涛开展了毒性中药炮制的科学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天南星科的常用中药半夏、白附子、天南星等进行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工艺、炮制化学、炮制药理学以及临床验证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优选制订了清半夏、法半夏、制独角莲、制天南星等炮制新工艺和其饮片的质量标准。
中药炮制技术是中原地区古代医药工作者和劳动人民创造的,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各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炮制特色,各种饮片为了不同的治疗需求也有不同的炮制方法,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孝涛和同事们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根据中医理论和用药特色,提出以“并同存异”的原则进行综合整理,汇编成《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一书。
科研项目
中药饮片炮制和道地药材质量科研。王孝涛一贯主张中医药科研工作应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指导,在全面继承中医药理论及中药制药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用药的特点,运用传统和现代科研方法对中药制药的传统工艺和道地药材的品种质量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阐明其科学基本原理,改进传统制药工艺技术及其没备,促使中药的传统制药技术向工业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从而又丰富和提高了中药和中药炮制等学科的学术水平。
学术思想
王孝涛曾提出“中药采制控制论”和“中药炮制制(解)毒增效论”,认为中医药科研工作应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指导,在继承中医药理论和中药传统生产、制药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用药特点,运用传统和现代的科学方法,对道地药材的品种质量和中药制药传统工艺等进行系统多学科综合研究,阐明其基本科学原理,改进传统制药工艺和设备,推进中药传统制药技术向工业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从而提高和丰富了中药和中药制药技术等科学的学术水平,为中药炮制科研起到了导向作用。
王孝涛曾提出“中药采制控制论”和“中药炮制制(解)毒增效论”,认为中医药科研工作应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指导,在继承中医药理论和中药传统生产、制药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用药特点,运用传统和现代的科学方法,对道地药材的品种质量和中药制药传统工艺等进行系统多学科综合研究,阐明其基本科学原理,改进传统制药工艺和设备,推进中药传统制药技术向工业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从而提高和丰富了中药和中药制药技术等科学的学术水平,为中药炮制科研起到了导向作用。
学术成果
王孝涛从事中药饮片炮制和道地药材质量科研工作多年,进行炮制沿革、原理、工艺及饮片质量标准等系统研究,完成毒性中药半夏、独角莲、东北南星、美洲商陆、芫花等国家和部局级课题。王孝涛生平曾获得部局级奖6项,院级奖7项;编撰出版中药炮制专著9部,其中获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奖1部、院级奖2部、全国首届优秀医史文献图书银奖1部;发表专业论文110多篇等成果。
人才培养
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2名,师承继承人1名。多次为“中药炮制师资班”“西药学习中药班”“中医中药班”及国际进修生讲授中药炮制学。
主要论著
出版著作
参考资料:
主要论文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社会活动
1983年开始,王孝涛连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1984年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王孝涛牵头提出了由国家组织编纂“中华新本草”的提案。很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这项提案列为重大科研课题,并立即动手组 织全中国60多所高等医药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500多人开始编写。王孝涛任副总编兼中药炮制部分编委会主任。1999年,集中华医药大成的《中华本草》问世,共30卷,计2800多万字,收录中药8980味,配置插 图8942幅。截至2002年,在历次全国政协会上,王孝涛共递交了70多件提案和10多篇大会发言稿,包括依法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依法管药造福于民、医药结合振兴中医中药、保护修复和利 用本草古籍、依法治理规范中医药专业市场、修订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开发民族药和道地中药材。
人物轶事
王孝涛家在北京,每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他总在报到第一天就入住驻地,认真准备提案。由于右眼失明,他几乎是脸贴着桌面认真工整地誊写提案。全国政协会议上,王孝涛都至少要准备两个提案,争取一次大会发言。王孝涛表示,提案不是仅仅提问题, 而是替国家想办法,要找到解决的方法,给党和国家各级机构建言献策。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科研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他是中药炮制学科的奠基人,为创建和完善中药炮制学科和实现传统炮制技术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中药炮炙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历代炮制法汇典》等是将近400年来师徒间世代口传心授传承的炮制技术经验总结为文字资料,为炮制技术传承和科研打下了基础。(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评)
王孝涛传承人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张志杰说:“王老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他的一只眼睛因为过劳已经失明,他幽默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王一目,暗喻‘了然’之意,还刻过一个‘一目翁’的印章与我分享。他在85岁左右学会了发短信,在换了智能手机后,又很快学会了用微信。2016年启动《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的修订时,我去向老爷子汇报时说,此次修订,会借助电脑软件来编校,在修订书稿的同时,形成相关数据库。老爷子一听,特别高兴,当即表示完全赞同,并在之后不久,专门找我半天时间跟我讨论:要与时俱进呀,请你们年轻人给我讲解一下,什么是大数据,什么是云平台等。”(王孝涛传承人之一张志杰 评)
参考资料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3-20
资深研究员和荣誉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2024-03-19
【讣告】沉痛悼念王孝涛研究员.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9
为继承和发展传统制药技术而奋斗的王孝涛研究员.中国知网.2024-03-20
王孝涛.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03-20
王孝涛.中国知网.2024-11-09
张洪春委员:传统炮制技艺亟待挖掘、传承和创新.今日头条.2024-03-21
2021中药药事共建暨赴药材基地考察活动走进新疆:以匠人之心 传承岐黄之术.今日头条.2024-03-21
95岁国家级非遗“中药炮制技术”传承人王孝涛突发心脏病逝世.澎湃新闻.2024-03-20
王孝涛采访.央视网.2024-03-20
岐黄护苗 培根铸魂 | 大德路总院药学团队用中药标本打开学生兴趣之门.搜狐.2024-03-20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2024-03-20
70件提案,一部参政史 全国政协委员王孝涛的故事.新浪网.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