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星路

红星路

红星路是锦江区内一条重要的城市干道,范围由南至北贯穿城中腹地,是贯穿城市南北交通的一条重要主动脉。红星路干道北起驷马桥街道路同八里庄路交点,南至北京二环路南一、南二段交点。红星路分4段。红星路大桥往南至新华大道为一段,新华大道至东风路为二段,东风路至东大街为三段,东大街至新南门大桥为四段。

在1960年以前,红星路所在的位置还分别是北打金街、南打金街等几条街道。1954年,三槐树街至玉皇观街之间的山城巷被命名为练功星巷,红星路开始渐渐延伸。1981年成都市进行地名普查时,又把红星路的起止范围限定于从红星路大桥到新南门站大桥,并从北向南分为四段。2015年10月13日,红星路作为成都市南北方向主干道,开始启动改造工程。

截至2023年,在红星路修建过程中,保留下来的街巷有南打金街、丝绵街、四维街、建国北街、书院正街、塘坝街等等。可以说,红星路是锦江区甚至是整个成都市的文脉高地。

名称由来

1950年,位于今三槐树街至玉皇观街之间的“山城巷”被更名为“红星巷”,是为红星路之始。到1954年,红星巷向北延伸至府河,命名为红星街。1964年,红星街继续向南延伸,直到新南门站大桥,成为了一条南北主干道,从此更名为“红星路”。

历史沿革

在1960年以前,红星路所在的位置还分别是北打金街、南打金街等几条街道。当时,红星路是由北打金街、南打金街、丝绵街和四维街四条街道组成的。再往北是北打金街,自北向南分为上、中、下三段,总长度不超过700米。

1950年,位于今三槐树街至玉皇观街之间的“山城巷”被更名为“红星巷”,是为红星路之始。1954年,三槐树街至玉皇观街之间的天灯巷被命名为练功星巷,红星路开始渐渐延伸。1964年,红星街继续向南延伸,直到新南门站大桥,成为了一条南北主干道,从此更名为“红星路”。1966年,红星路迎来了最长的一次变化:北至八里庄,南至磨子桥镇。其中,从八里庄到红星路大桥为“红星北路”,从红星路大桥至新南门大桥为“红星中路”,从新南门大桥到磨子桥为“红星南路”。不过,由于红星中路太长,到1981年成都市进行地名普查时,又把红星路的起止范围限定于从红星路大桥到新南门站大桥,并从北向南分为四段。根据新的命名,原来的“红星北路”变成了“府青路”,原来的“红星南路”变成了“新南路”。而红星路也正式有了“一段、二段、三段、四段”。其中红星路四段正是由当年的南打金街、丝绵街、四维街和建国北街四条街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2002年,成都市政府决定对红星路进行改造,2002年6月红星路下穿隧道方案通过,同年年底改造工程开工,5个月之后,红星路跨线桥和下穿隧道正式通车,红星路一改往日模样,一度成为成都南北干道中最畅通的道路。2003年,红星路步行街建成。2012年6月11日,成都市中心城区缓堵保畅“两快两射两环”中的“两射”项目——成温路、红星路改造工程已正式启动招标工作。红星路的此次改造起于北京二环路,止于北京三环路,全线长2.5公里,预计投资约2.6亿元,涉及快速路系统(BRT高架桥)、下穿隧道、道排、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土建部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土建部分)等工程。2013年7月31日,与春熙路步行街相连的红星路步行街正式开放。

2015年10月13日,红星路作为成都市南北方向主干道,开始启动改造工程。

截至2023年,在红星路修建过程中,保留下来的街巷有南打金街、丝绵街、四维街、建国北街、书院正街、塘坝街等等。可以说,红星路是锦江区甚至是整个成都市的文脉高地,这可以从红星路周边的道路看出:明朝时期,这里就曾设有大益书院,书院街由此得名。华兴街,曾经的布政使司所在地,也是这场讲座的举办地阿来书房所在地。川剧在华兴街起步,成都的饮食文化符号盘飧市在这里扎根。红星路的文脉昌盛,更与这里的文学气质和文化名人息息相关,比如李劼人出生在华兴东街,作家琼瑶出生在红星路旁边的二医院,还有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流沙河沙汀艾芜周克芹等,在布后街建立了中国西部文学高地,其中布后街2号,这里曾是《星星》诗刊创建地。

位置范围

红星路作为锦江区内一条重要的城市干道,由南至北贯穿城中腹地,红星路干道北起驷马桥街道路同八里庄路交点,南至二环路南一、南二段交点。红星路分4段。红星路大桥往南至新华大道为一段,新华大道至东风路为二段,东风路至东大街为三段,东大街至新南门大桥为四段。现在云集各大网红商业体的红星路步行街,就是红星路三段。

红星路一段

老成都有一条与三槐树街垂直相会的街道,因街上有一盏高高挂起的路灯,成都人把那条街叫做天灯巷。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让市民从侧面也能感受到新中国的新气象,市政府将天灯改为了红星,天灯巷就成了红星巷。1954年,此巷被拓宽,并且向北延伸开辟了一条新路直达府河南岸。新路建好后,红星巷连同向北延伸的新路被定名为红星街,这便是红星路一段。

红星路二段

红星路二段在城区东部,为成都市传媒特色街区。1964年拆除了书院正街、塘坝街新建此街。1966年,改名红星中路二段,1981年地名普查时按序命名为红星路二段,南起大慈寺,总府路交会处,接红星路三段;北至三槐树路,玉沙路交会处,接红星路一段。

红星路三段

红星路三段北连红星路二段,南至东大街与城守东大街交会口,这段路是在上北打金、中北打金、下北打金三条街的基础上扩建的,所以至今老人们还称这里叫打金街。其西侧有湖广馆街、大小科甲巷、良医巷、联升巷;东侧有金玉街、江南馆、锦江街等。

红星路四段

红星路四段正是由南打金街、丝绵街、四维街和建国北街四条街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特色与价值

东大街

东大街在清代是金融中心,不仅商号云集,各类银行、钱庄山西票号、当铺多扎根于此。东大街的富庶,李劼人在他的小说中有详尽的描写。除此之外,科甲巷也很有名。这里曾经客栈林立,是各州县读书人来省城应试暂居的地方,科甲、联升这些街名便包含着对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们的祝福。不过科甲巷也有过血腥一幕,那便是太平天国石达开被俘后在此遭凌迟处决。

马镇街

红星路一段有一条老街叫马镇街。宋代成都市设茶马交易管理之专门机构,此街为“马政”管理机构所在地;明代又称“马务街”;清代之马政司官衙即设在原蓥华寺西侧,故名“马镇街”。清朝八旗军进驻成都后,八旗骑兵驻少城,汉营马队和往来公文传递的驿站马队,集中在城东的城墙内侧(如东较场、华阳县城隍庙、马镇街),管理马队的衙门。马镇街出名,正是因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建立于此。

东锦江街

锦江街,为了与城西锦江街区别,此锦江街被叫作东锦江街。街口有一双眼井,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凿,又名诸葛井,传说该井与锦江连通。此事在宋人祝穆的《方舆胜览》中有记载。明朝时还有人在这条街上建诸葛井祠。这街也有了锦江街和诸葛井街两个名字。

督院街

督院街是古代四川省的政治中心。从明朝开始便在这里设置巡抚督察院,清代是四川总督府所在,北洋军阀统治时又是四川督军府、省长公署,中国国民党溃败大陆前的四川省政府亦在此。1949年后至今,这里先后是川西和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方正街

在红星路一段的西侧,有一条方正东街,在方正东街的西边则是方正街。东起福德街、石马巷交会处的方正东街,西止帘官公所街、狮子巷交会处连兴禅寺街,长约200米,两侧多平房,居民住宅区。街西头曾有成都中药材批发部。方正街名是为了纪念大儒方孝孺

玉皇观街

玉皇观街得名于道家建筑玉皇观,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旧地在早期的国营成都市灯具一厂区域内。这里原来有一座道家庙宇,供奉有一尊铁铸的玉皇大帝雕像,占地宽阔。估计建立于清代中期。何以证明呢?2002年,从玉皇观街挖出了一块“宝贝”。石匾长约1.5米,宽约0.8米,在石匾的正面,可见“玉皇观”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布后街

布后街东起爵版街北口与干槐树街相交,西止梓潼桥正街、双栅子街交会口接慈惠堂街,横跨红星路二段,长510米,此街位于清乾隆初所建布政使司署之后,故名。布后街2号为四川省文联、作协办公处,在清代是孙家花园,民国时期成为熊克武公馆“息庐”。黑漆推光的双扇大门后有院落七个,宅院坐北朝南,共40余间瓦檐砖木结构的中西合璧式平房,精致典雅。门前一片大空坝,对面即是古色古香的志诚法政学堂。玄关壁上浮雕贴金麒麟,五蝠绕门。院内遍植花木果树。

江南馆街

江南馆街东起中纱帽街,西止红星路三段(对大科甲巷),北侧跨兴业里,虽然仅长200来米,但它的故事却多之又多。昔日多为平房建筑,有不少汽车配件商店,成都市服装鞋帽工业用品公司及北糠市街小学也在此。清代江苏省江西省、安徽等省长江以南旅居成都的人士联合在此修建江南会馆,街以此得名。

参考资料

“科华路”在温江?“红星路”在新都?原来是因为…….澎湃新闻.2023-10-30

解读红星路的“前世今生”,揭开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人民网-四川频道.2023-10-30

明年春节前 红星路更畅通更靓丽.四川频道.2023-11-01

初心红星记录中国①|名人辈出的红星路 他们在中国人文史上刻下印迹.川观新闻.2023-10-30

从小巷到主干道 红星路的前世今生(图).网易新闻.2023-10-30

成都红星路改造进展顺利 双向“八车道”已现雏形.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10-30

周东解读红星路的“前世今生”:这里是成都的文脉高地.封面新闻.2023-10-30

红星路变“快”明年全线取消红绿灯.新浪新闻.2023-11-01

人文地理老成都:红星路的历史演变.凯风成都.2023-10-30

公交站牌开讲“街道史”.新浪网.2023-11-01

半城风流红星路.网易新闻.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