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由中国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君璧的作品。
画作简介
《万里长城》的尺寸为:187×92cm。画作上的印为:“黄君璧、君翁日利长年、白云堂、刘太希印”。作者落下的款识是:未知。题识:1.丁丑(1937年)冬曾作居庸关之游,途中所望万里长城,得有草稿。今偶检画,见而作此。庚申中秋节前二日并记于白云堂,八十三叟黄君璧。2.(刘太希题)长城饮马草离离,海色残阳影断霓。俯仰千秋供一笑,六王如梦祖龙非。刘太希题。
创作背景
1936年冬、1937年春之交,黄君璧与高燕如北游明十三陵,越居庸关,登八达岭长城,一路写生。是次首登万里长城,一览北国风光,地形山貌,铭记于心,而尽入画囊。现今能见到黄君璧最早以长城入画的作品是1937年春所作,题“丁丑春游南口长城所得之稿”,翌年由徐悲鸿题跋其上。其次,1938年春于重庆市再画,此时抗战军兴,遂有“今后不知何日方得复登”之感慨,而这也成为他一个未了之心愿。后岁月荏苒,黄君璧辗转迁移,长城写生画稿亦常随身,时检画箧,而有新作。他去台湾省后,于1963年间检拾行箧,见长城画稿,遂作《饮马长城》,长城已成为黄君璧山水画中一种特殊的题材。本幅为1980年所作,为所见此一画题中作画时间最晚、尺幅最大的一幅。
作品欣赏
展幅即见长城像一条巨龙盘蜒在崇山峻岭之上,巍峨雄伟的气势扑面而来,笔力千钧,精气弥漫,构图规整紧 凑。底部绘平坦的山谷,溪流淙淙,中部坚硬的山体,盘曲稳固,上部峭岭如脊,城墙牢固矗立,雄伟壮观,俯瞰烟云杳杳,涤荡山涧,有“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城县万里压幽并”之慨。时隔四十三载,昔日游览之景象,早已模糊远去,长城体貌也只是印记,再次绘作长城,应是“笔自纵横意自闲,写山随意似游山”,当是黄君璧心中的长城,故而有“舟满山光秋满林,天涯游倦促归心。离乡几度寒和暑,恼煞鹃啼意不禁”的幽情。整幅精气充溢,气韵生动,境界豁然大度,是气势与情怀的完美结合。
1936年秋黄君璧写成《国画与写生》一文,中间写道:“吾国绘事固以‘不着迹象’为高,然必先从规矩入手,而循至于不落迹象,如王安节所云‘有法之极归于无法’,故不求表面之酷似,唯骋心游目于物象之外,是为‘抽象写生’,显出画面上超脱与缥缈之极致。”此幅与1937年春所作《长城》构图极似,当是对临写生稿所作。从“抽象写生”概念来看,他不求对长城的真实描绘,只求游心在所描绘的长城之中,以笔墨规矩写所目所游之物象,写出他想象的境界。以此证之,《万里长城》即是“抽象写生”之大作,他以高简朴拙之笔写长城,写出长城的巍峨雄姿和磅礴气势,传统技法与写生所得在画中结合地浑然无迹。
画家简介
黄君璧(1898—1991),当代国画大师黄君壁先生,西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生于广州市。原名允,字君壁,号君翁,祖籍南海区西樵人。先人世代经商,父亲仰荀公经商之余,平日更喜爱欣赏收藏古玩字画,这对君翁一生影响至大。幼承庭训,聪颖过人,1914年(民国三年)矢志绘事,书法兼贯中西,1923年(民国十一年)于广东全省美展荣获大奖后,正式投入国画创作历程。
1950年之前的三十多个年头可称之为黄大师的“初学时期”,大师此期东登泰山,西窥剑阁县,过三峡、探黄山,游历全国大小名山大川,广结艺文名流,学习鉴赏,勤摹名迹、朝乾夕碣,战战兢兢,所作作品正如所谓“合乎规矩而不浓腻”,笔墨清新,布局隽雅,自成一家,令人爱不释手。1950年大师抵台后旋被聘请为省立台湾省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兼主任,至1972年(1971年)退休为止凡二十二年,此期作育英才无数,树立了台湾艺术教育的新导向;期间又为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女士礼聘为其个人国画教师。并屡获国内外之邀,代表我国出国讲学及展览达数十次,载誉国际,足迹遍及亚、欧、美、非四大洲,对文化艺术宣扬贡献卓著;曾荣获教育部第一届中华文艺奖美术部首奖,及艺术界致赠的“画坛宗师”匾额等殊荣。饱赏世界奇山大河,览中外名胜古迹之余,胸怀愈富、手眼愈熟,所作作品穷理尽性,气热磅礴,雄吞河岳,笔墨淋漓,绚丽至极,一代画坛宗师名望远播亦写下我国艺术史重要的篇章。
参考资料
黄君璧 个人简历.雅昌艺术网.201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