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燮

张燮

张(xie)(公元1574—1640年)字绍和,自号海滨逸史。他天资聪慧,10岁通五经,兼览史鉴百家,年轻时,文章诗歌名噪一时。张燮20岁中举后,从父亲张廷榜被无故“罢官”的一事中,深感官场竞争的剧烈。于是无心仕途,不再进京考进士走做官的路,而是定居镇江市(石码镇)侍奉父亲。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写成《东西洋考》。天启年间,何乔远荐张燮入朝编修《神宗实录》,力辞不就。著有《文集》和《东西洋考》、《群玉楼集》,刊刻汉魏《七十二家文选》,黄宗羲称他为“万历间作手”。

人物生平

龙溪县石码人。张燮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父张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伯父张廷栋,进士,行人;父张廷榜,进士,曾任太平知县、镇江丞。张廷榜为官清廉,30岁就退隐故乡。

张燮受家庭熏陶,自幼通五经、览史鉴,青年时便以文才名噪一时。他21岁中举,但他看到明末政治腐败,又鉴于父亲因“不善事上”被降职以至“论罢”的经历,因此无意仕进。家居期间,潜心著述,侍奉父亲,并与当地名流蒋孟育等于漳州开元寺旁风雅堂组成伭云诗社往来唱和。

明代,漳州市手工业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漳州月港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港口。当时,张燮受海澄县知县陶和漳州府司理萧基、督饷别驾王起宗委托,着手编写《东西洋考》,作为漳州与东、西洋各国贸易通商的指南。

张燮编撰《东西洋考》,不仅广泛采录政府邸报、档案文件,参阅许多前人和当代人的笔记、著述,还采访舟师、船户、水手、海商,经过详细、严密的考订和编辑,并仿照宋赵汝适诸蕃志》体例,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写成《东西洋考》。全书共12卷,记载东、西洋40个国家的沿革、事迹、形势、物产和贸易情况;记载水程、二洋针路、海洋气象、潮汐,以及国人长期在南海诸岛的航行活动、造船业和海船的组织等情况;还收录了秦汉以来中外关系的有关史料及宋、元、明三朝中外关系的有关文献。《东西洋考》还特别记载赵顼时税珰高寀福建省的暴行,以及海澄县人民反抗高的示威运动。《东西洋考》是明代中外关系和东南亚各国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也是一部综述漳州市与东、西洋各国贸易通商的指南。它对研究中外关系史、经济史、航海史、华侨史等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周起元为《东西洋考》作序,誉之为“开采访之局,垂不刊之典”,“补前人所未备”,指明了该书的价值所在。

天启年间(1621年至1627年),何乔远疏荐张燮入朝编修《神宗实录》,他坚辞不就。他为人志趣高雅,豪放博学,广交海内名士,与黄道周徐霞客、曾学、何乔远等学者名流交往尤其密切。

张燮晚年隐居漳州城南石狮岩“万石室”。崇祯十三年(1640年)逝世,享年66岁。

著作

张燮一生著述编的著作有15种共约700卷,黄宗羲称他为“万历间作手”。其著作除著名的《东西洋考》外,又有《霏云居集》五十四卷,《续集》六十六卷,《北海稿》一卷,《藏珍馆集》四卷,《群玉楼集》八十四卷,《闽中记》若干卷。又校刻汉魏七十二家文选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集。(《号传四部丛刊》,影印的《王子安集》、《幽忧子集》即用张燮的刻本。)他和刘廷蕙等人一道编纂了《漳州府志》,和蔡国祯等人一道编纂了《海澄县志》,还帮助何乔远编辑《皇明文征》。他刊刻的汉魏《七十二家文选》,成为后世刊刻这些书籍的底本。作有《喜秋赋》,见于《明文海》卷八。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