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慧琳

慧琳

慧琳,疏勒国国人,俗姓裴。师事不空三藏法师,内持密藏,外究儒学,精通印度之声明及中国之训。

人物简介

尝引用《字林》、《字统》、《声类》、《三仓》、《切韵》、《玉篇》,及诸经杂史等,撰《一切经音义》一百卷(世称《慧琳音义》),以注释佛典中之读音与解义较难之字。此书之撰写,始自贞元四年(788),完成于元和五年(810),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元和十五年,师示寂于长安西明寺,世寿八十四。著作另有《新集浴像仪轨》一卷、《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一卷等。

唐·释慧琳所撰之《一切经音义》,无论内容之丰富,还是致用之广泛,皆足以俯视李善《文选注》、陆德明经典释文》,早已成为定评。但慧琳其人却于史无征。自唐迄清,一千多年间,历代俗书皆无记载,只见于佛家史传。宋·赞宁所撰《宋高僧传》卷五有小传,宋·释志磐撰《佛祖统纪》、元·释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元·释觉岸撰《释氏稽古略》中亦只有零星材料。《宋高僧传》卷五之小传,虽然简略但较为完整,兹录于后︰

‘唐京师西明寺释慧琳,姓裴氏,疏勒国国人也。始事不空三藏法师为室洒,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诂训,靡不精奥。尝谓翻梵成华,华皆典故,典故则西干细语也。遂引用《字林》、《字统》、《声类》、《三仓》、《切韵》、《玉篇》,诸经杂史,参合佛意,详察是非,撰成《大藏音义》一百卷。起贞元四年,迄元和五载,方得绝笔。贮其本于西明寺藏中。京邑之间,一皆宗仰。琳以元和十五年庚子卒于所住,春秋八十四矣。大中五年,有奏请入藏流行。近以海中高丽,虽三韩夷族,偏尚释门,周·显德中,遣使金入浙中,求慧琳经音义,时无此本,故有缺如。’

相关记载

审读此传,似尚有可考补者,今不避续貂之讥,赘述如下︰

(一)考慧琳是大兴善寺沙门

《传》言慧琳是‘唐京师西明寺僧’,‘西明寺’应为‘大兴善寺’。慧琳《一切经音义》有景审序,序中称其时为‘国朝’,且有‘明唐梵异语’的提法,可证景审与慧琳同是唐人。同朝代人所作序记当较为可靠。景审〈序〉曰︰‘有大兴善寺慧琳法师者,姓裴氏,疏勒国国人也。’据《长安志》记载,‘大兴’为‘唐京城,初曰上首都,即隋大兴城。’‘大兴善寺尽一坊之地,初曰遵善寺,隋文移都,先置此寺。’

宋高僧传》卷五记作‘西明寺’,也不是全无根据的,景审〈序〉曰︰‘元和十二年二月三十日,绝笔于西明寺焉。’这里所说的‘绝笔’是去世的意思,与上引《传》中所言‘绝笔’不同义。《传》曰︰‘起贞元四年,迄元和五载,方得绝笔。’此之‘绝笔’是完稿的意思。慧琳是大兴善寺沙门,后卒于西明寺,这才是客观的记述。《宋高僧传》卷五所载,以及日本■桑东狮谷白莲社翻刻本《一切经音义》书首所提之‘唐西明寺翻经沙门慧琳撰’,皆当据景审序正之。

(二)考慧琳为疏勒王裔

疏勒国是汉代西域诸国之一,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噶尔及英吉沙尔皆其旧地。隋唐之世,其国尚存,宋元为回鹘所居,清时入版图。自西汉通西域之后,疏勒成为丝绸之路上敦煌市以西的另一交通枢纽。特别是从疏勒西南行的一条路,通往印度、西亚乃至欧洲,尤为重要。西汉晚期,印度佛教哲学与艺术,就是经由疏勒这一门户传入中原地区的。在唐朝,疏勒国与唐只有‘朝贡’关系,是一个遥远的西方属国。虽然如此,疏勒与唐的关系倒是十分密切的。由于疏勒国所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李治曾置疏勒都护府,派有重兵驻守。疏勒贵族子弟亦常在京师,并且有人在唐为官。

据《旧唐书》卷一一0所载,裴玢以战功封忠义郡王,累官山南西道节度使。此人‘本疏勒王之裔,后籍京兆。’以此知疏勒王姓裴氏。《通志》〈氏族略〉所载‘又西域有裴氏’,可以作为佐证。裴玢以战功取官,始于德宗在沈阳市的时候,几与慧琳的学僧活动同时。慧琳俗姓裴氏,又是疏勒国人,我们所能得到的合理推测,理所当然只能是︰慧琳同裴玢一样,也是籍在京兆的疏勒王裔。

(三)考慧琳的学习环境及其师承关系

佛教在隋唐两朝,达到极盛阶段。佛经的翻译事业也由直译(强使汉语切合梵语)改用意译(使译文符合汉语习惯,汉语有疑,则用训诂定字)而趋于成熟。隋·释彦琮是大兴善寺翻经沙门,曾作《辩正论》批评译人得失,总结译经经验,提出‘八备’要求。

(1)‘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

(2)‘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

(5)‘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

(6)‘耽于道术,澹于名利,不欲高炫。’

以上四条,是译人的品德标准。下面四条是译人的学术标准。

(3)‘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暗滞。’(博览佛典,通达义旨,不存在暗昧疑难的问题。)

(7)‘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彼学。’(精通梵语,熟悉正确的翻译法,不失梵本所载义理。按,(3)、(7)两条,可保证译文之‘信’。)

(8)‘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兼通中原地区训诂之学,不使译本文字欠准确。按,此条可保证译文之‘达’。)

(4)‘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涉猎中国经史,兼擅文学写作,语言不能过于疏拙。按,此条可保证译文之‘雅’。)

范文澜在论述佛书的翻译时有一段评介性文字,特采录于此︰

‘释彦琮擅长梵文,自称为通梵沙门,住京师大兴善寺,掌管翻译,前后译经二十三部,一百余卷,被称为翻经大德彦琮法师。《辩正论》所指八备,确是经验的总括,并非出于苛求,也说明作为一个胜任的翻译家,如何难能而可贵。’

慧琳是唐朝大兴善寺翻经沙门。自幼便在大兴善寺精密组织的译场中学习,一定会受到系统而严格的‘八备’传统训练。

何况慧琳又‘始事不空三藏法师为室洒’,更使慧琳的学业得以精进。‘室洒’,译为所教,弟子之义也。‘不空’乃印度人,幼丧父,随叔父来中国师事金刚智三藏。开元间,往五印广求密藏,天宝五载(746)还京。译出密部之经轨七十七部。不空还京主持大兴善寺译场之时,慧琳年仅十三。慧琳师事不空,当正在此时。不空大历九年(774)圆寂,慧琳已四十一岁了。可以想见,慧琳在不空指导下学习成长,并参与了不空的译经事业。

上述学习环境及其师承关系,造就了慧琳‘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诂训,靡不精奥’的学术根底。

(四)考慧琳生卒时间及音义写作年代

据《宋高僧传》卷五记载,‘琳以元和十五年庚子卒于所住,春秋八十四矣。’以此推算,慧琳生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景审序对卒年记载详明,〈序〉曰︰‘元和十二年二月三十日,绝笔于西明寺焉。’似当依此。以此推算,则比《传》之所言要早三年,那么,慧琳之生年当为开元二十一年癸酉(733)。

至于音义写作的起讫时间,《传》曰︰‘起贞元四年,迄元和五载’,笔耕二十二年,其书始成。若依景审序,则为二十四年。〈序〉曰︰‘以建中末年创制,至元和二祀方就。’陈垣有言曰︰‘然费时二十余年,书成时年过七十,则二说尚无大异。’

综合上列四个方面的考述,兹更作慧琳年谱如下︰

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疏勒王裔慧琳出生,后籍京兆

公元746年(天宝五年)十三岁。不空三藏法师还京。琳入大兴善寺,师事不空三藏为室洒,可能正在此时。

公元774年(大历九年)不空三藏圆寂。慧琳在不空三藏教诲下学习并参与译经事业,共有二十八年。此时慧琳已是四十一岁的中年人了。

公元783年(建中末年)五十岁。开始撰写《大藏经音义》。

公元807年(元和二祀)七十四岁。经二十四个寒暑其书始成。

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二月三十日)八十四岁。在西明寺涅盘。贮其《大藏一切经音义》稿本一百卷于西明寺藏中。

(五)考《慧琳音义》散佚时间

这一点丁福保在〈重刊正续‘一切经音义’序〉中述之甚详,兹录于后。丁氏曰︰

‘越二十三年(严按,慧琳去世后二十三年,即公元840年),至开成庚申(严按,此据顾齐之〈序〉,其款识为“时开成五年九月十日”),有处士顾齐之者,入西明寺阅藏。寺主玄畅上人,示以琳公音义。“齐之以为文字之有音义,犹迷方而得路,慧灯而破暗。”“得其音则义通,义通则理圆,理圆则文无滞,文无滞则千经万论如指诸掌而已矣。”(严按,此两节文字采自顾齐之序文。丁文未加引号。)乃为序而藏之。又越十一年,至大中辛未(严按,公元851年),始有奏请以琳公音义入内府大藏者。

周·显德中(严按,约公元954年至961年间)高丽遣使赍金入浙中,购求琳公音义,不能得而返。(严按,上两事据《宋高僧传》卷五。)《宋高僧传》(严按,当为《宋高僧传》卷二十五)曰,周会稽大善寺(严按,《大清一统志》︰“大善寺在绍兴府东一里”)行■法师(严按,后周·显德时高僧),概郭音义疏略(严按,郭迻唐太原处士,著有《新定一切经类音》八卷),慧琳音义不传,遂述《大藏经音疏》五百许卷,云云。余以知琳公音义,在吾国五代十国时已散佚矣。’

至于散佚的原因,陈垣的推测则比较合理。陈氏曰︰‘慧琳音义大中中虽曾奏请入藏,然广明之后,长安迭经兵,经典自易散亡。’

(六)考《慧琳音义》的流传、版本及其体制

《慧琳音义》自五代散亡之后,虽不见于宋藏,而辽藏藏之。这一点在辽文献中可以找到确证。其一,公元987年(辽·统和五年)辽南京(即今之北京)沙门希麟据辽朝藏本作《续一切经音义》。慧琳为《开元释教录》所录汉、唐翻译的佛典作音义;此后相继翻译的经论及律传等皆无音义,故希麟续之。如果希麟未见慧琳书,怎么会有此续作?其二,公元997年(辽·统和十五年)幽州僧人行均辑录写本经卷中大量的俗字、异体,编撰成一部字书,名曰《龙手镜》。书中征引《经音义》的地方多达四十余处,其中指名‘应法师’、‘应师’者有五处,指名‘基、应二师’者一处,指名‘琳法师’者一处。兹将指名‘琳法师’的一例抄录如下︰

《龙龛手镜》平声卷一心部︰‘和,和祸二音。琳法师云︰僻字也,今作和字。’

如果行均未见慧琳书,怎么会直称其名而引其注文?

公元1072年(辽·咸雍八年)《慧琳音义》由辽朝传入高丽,后有朝鲜海印寺刻本。公元1458年(明·天顺二年)《慧琳音义》又由高丽传入日本。公元1737年(清·乾隆二年)日僧据朝鲜海印寺刻本翻刻,称桑雒东狮谷白莲社藏版。公元1880年左右(清·光绪初)我国才复得《慧琳音义》于日本。直到公元1912年频伽精舍据日本翻刻本复印,《慧琳音义》始在中国本土流行。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本子。

慧琳所谓‘一切经’,指的是《开元释教录》所录汉(永平十年起)、唐(迄开元十八年)历代翻译的佛典。为便于佛经的传习,慧琳依其三藏经论目录,沿袭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体例,逐一为众经作‘音义’,以训诂众经,故名曰《一切经音义》。《慧琳音义》规模宏大,始于《大般若》,终于《护命法》,总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

慧琳《一切经音义》所征引之书目达二百五十多种,中唐以上,凡艺林承学之士,所当户诵家弦者,既已荟萃略备矣!其中汉魏古籍达几十种,今皆亡佚。光绪初,《慧琳音义》(及希麟《续音义》)从日本回归中国,其时乾嘉经学鼎盛之期已经过去,但余浪未息,凭藉琳、麟二书,又掀起了一次高潮,小学家、校勘家、辑佚家接踵而起且各有创获。慧琳‘瓶受于先师,而泉泻于后学’(景审〈序〉语),其功不可忘也。

[参考资料](一)《弘明集》卷四、《高僧传》卷七〈释道渊传〉;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三章。(二)《一切经音义》序;《宋高僧传》卷五。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人名)唐西明寺释慧琳,姓裴氏,疏勒国国人。始事不空三藏法师为沙弥。印度之声明,支那之训诂,无不精奥。撰大藏音义一百卷。元和十五年,寂于西明寺,寿八十四。见宋高僧传五。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